太陽
(二)接下來提問:“誰能運用課文中介紹的內容說說為什么這是不可能的事?”
(太陽離地球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日夜不停地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飛機也要用二十幾年。箭是射不到的,這是第一;太陽有一百三十萬個地球那么大,后羿站在地球上怎么能有這樣的力量把它射下來呢?這是第二;太陽表面溫度有六千度,鋼鐵都會變成汽,這箭該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才能把太陽射下來呢?這是第三。)
(三)認真讀課文第一段,先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再回答問題。
1.太陽離我們有( )……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 );就是坐飛機也要飛( )。
要是把填上的數字換成“很”、“很多”好不好,為什么?
(第一個空填“一億五千萬公里遠”,第二個空填“三千五百年”,第三個空填“二十幾年”。在回答問題時,引導學生具體說一說把填上去的數字換成“很”“很多”不好,為什么不好。課文運用數字來說明太陽離我們遠,使抽象的事物變得更具體了,通過這幾個具體的數字,使同學們能夠很形象地理解太陽離地球實在是太遠了。而要換成“很”“很多”是很抽象的,讀了之后只知道遠,但到底有多遠就不得而知了。)
2.我們看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它大得很,( )才抵得上一個太陽。
這里把太陽和什么作比較?這樣比有什么好處?
(這個空填“一百三十萬個地球”。這里把太陽和地球作比較,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抵得上一個太陽,采用比較的方法和數字相結合的方法。地球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事物,作者又與數字結合起來敘述,使同學們不難看出太陽是很大很大的。而且到底有多大,在讀者的頭腦中也是比較具體形象了。)
3.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 ),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 )。
這里為什么用鋼鐵作比較?
(本題第一個空填“六千度”,第二個空填“三千倍”。這里為什么用鋼鐵作比較呢?大家都知道,鋼鐵是比較堅硬的,到一千一百度才能熔化,鋼鐵碰到太陽,就要變成汽。這樣比較和用數字說明,不但具體,通俗,而且有很強的說服力,給讀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四)讀課文,進行小結。
1.課文第一段講了太陽的哪幾個特點,運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第一段講了太陽的3個特點,即遠、大、熱。)
2.作者運用什么方法將太陽離地球遠,太陽大,太陽很熱這三個特點說具體的?
(作者采用一個事物與其他事物比較的方法,或用假想來介紹。運用數字具體說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根據板書,口述太陽的特點。
(這一練習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對課文內容的復習鞏固、理解。說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自由說,小組互相說,指名說。)
三、理解課文第二段的內容
(一)讀課文第二段,看看這一段開頭一句話在這段中起什么作用。(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也是這一段的總起句,概括地說太陽和我們的關系怎樣密切。)
(二)進一步讀第二段,看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具體地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系密切。
第4自然段,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
第5自然段,太陽和云、雨、雪的關系;
第6自然段,太陽和風的關系;
第7自然段,可以利用太陽光來預防和治療疾病;
第8自然段,太陽給地球送來光明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