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家鄉的橋
教學目標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自主學習8個生字(包括1個多音字“勁”),練習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結構,了解作者家鄉小橋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江南水鄉的優美景致。
4.品味課文語言,體會作者懷念家鄉的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在閱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積累、感悟、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
領會“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的豐富含義。
教學準備
1.推薦誦讀王維的《歸嵩山作》一詩,了解詩意。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啟發,入情入景。
師:同學們,有這樣一位作家,他離開故鄉江南一別就是幾十年,每次與朋友談起江南,故鄉的人、故鄉的景始終盤旋在他的腦海,尤其是家鄉的橋,于是他便提起筆來寫下一篇文章——《家鄉的橋》。
板書課題(學生跟著書寫):家鄉的橋。
二、自讀欣賞,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教師提出自讀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聯系上下文想一想或參考認字表認識。
(2)讀讀想想:家鄉的橋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拿筆在相關的地方做上記號。
(3)聯系全文思考:作者是帶著怎樣的心情來寫這篇文章的?
2.小組內交流自讀體會。
三、品味語言,積累運用。
1.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部分重點學習。
學習提示:(1)讀一讀這一段。
(2)想一想: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3)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些詞語?
2.圍繞“家鄉的橋”,學生交流印象最深、最喜歡的內容。
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自主匯報,隨著學生的匯報教師可以出示輔助課件,相機談話,指導朗讀、訓練朗讀、啟發思考。
如“橋名”一自然段:
(1)學生念橋名。
(2)教師引讀文中描寫橋名的語句。
(3)師:和唐詩有關的橋是什么橋?(如意橋)
有誰知道王維的這首詩?出示王維的《歸嵩山作》。學生自讀。鼓勵學生課后找到這首詩學一學。
(4)出示橋的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學生欣賞不同字體的橋名,念橋名。
切斷課件畫面,認識字體:說一說你認識哪種字體?最喜歡哪種字體?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飄逸瀟灑、剛勁雄健等)指導讀出這兩種詞不同的感受來。指名讀,男女生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