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梅雨潭》教學設計
①邊讀邊用筆畫出你認為最美的地方。
②學生匯報,教師引導學生品悟語言。
重點感受:“那瀑布從上面沖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兒,不復是一 幅整齊而平滑的布。”
從“沖、扯”中,你感受到瀑布什么特點?(水流急,下落迅猛);指導 學生讀出這種氣勢。
引導:“作急劇的撞擊,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
感受“飛花碎玉”“晶瑩而多芒”的美。通過圖片,讓學生直觀感知“白梅”的形態,進而感受水花飄落的動態美。指導學生讀出這種美的感覺。
引導:看到這飛濺的瀑布,作者有怎樣的感受呢?(引讀最后兩句話)抓住“送、鉆”兩個動詞,體會水花飛濺時的可愛和作者對梅雨瀑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③這美麗、迷人的瀑布,你們想不想見一見?就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去領略那神奇的梅雨瀑吧!(配樂朗讀最后一段,引導學生通過再造想象來進一步感受梅雨瀑的美)三、總結升華: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跟隨朱自清先生的腳步,一同欣賞了梅雨潭的綺麗風光,那懸浮的亭子,飛濺的瀑布,一泓靜而深的潭水,已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中。那么回顧這節課,除了詩情畫意般的美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還有哪些收獲?
預設:收獲了作者優美的語言。
小結:是啊!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著意描寫,層層渲染,把梅雨亭、梅雨瀑描寫得神形兼備,妙趣橫生。這種細膩準確的描寫方法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預設:收獲了寫作方法(觀察順序)
小結:作者從山邊遠看瀑布的樣子到走近梅雨亭近看瀑布,這種以地點轉換的方式描寫景物的方法,我們稱之為“移步換景”法,這樣描寫,使文章則顯得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2、文章題目為“梅雨潭”,可內容卻重點介紹了梅雨亭和梅雨瀑?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這篇課文是節選自朱自清的散文《綠》,原文中,的確是以梅雨潭為主的,課后有時間,大家可以讀一讀原文。
板書設計:
梅 雨 潭
移步換景
山邊(遠看) 梅雨亭(近看)
一帶 ↘ 梅 ↗ 幾綹兒
雨 飛花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