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精選15篇)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發布時間:2022-12-24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精選15篇)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篇1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學內容:

  第二單元:明月

  單元課文:《古詩二首》

  二. 課文內容:

  兩首唐詩——王維的《鳥鳴澗》和白居易的《暮江吟》。《暮江吟》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后兩句寫新月東升的夜景!而B鳴澗》描寫詩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靜謐意境。

  三. 學習目標:

  (1)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3)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

  四. 跟老師一起學:

  1、同學們,喜歡古詩嗎?想必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

  2、試著背一背。游子吟,早發白帝城,清明,望廬山瀑布;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碧云端。

  3、我已經感受到同學們對古詩的喜愛之情。望著一輪明月,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感受。這節課,讓我們走進《古詩二首》,再來學習兩首與明月有關的古詩。先來學習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暮江吟》。

  4、知道“暮”是什么時間嗎?“吟”是本課生字,一個口字旁,一個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嗎——表示歌詠、作詩的意思!澳航鳌本捅硎靖柙伆斫叺拿谰啊

  5、學習古詩《暮江吟》。

  6、讓我們快來讀讀這首古詩吧!多讀幾遍,請你試著讀準字音。

  7、誰來讀讀這首詩?

  要讀出古詩的韻味;

  8、看來大家已經對這首詩感興趣了。那就請你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可以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地讀;可以大聲讀;也可把這首詩美美地多讀幾遍。

  9、詩的意思讀懂了嗎?有什么問題咱們一起解決! 

  “殘陽、瑟瑟、可憐”  (殘陽為什么不說“照”而用“鋪”呢?)

  瑟瑟,可憐——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你讀懂了嗎?

  殘陽——夕陽。指快要落山的太陽。

  鋪——此時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貼著水面斜射,陽光非常平緩柔和。

  通過看圖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詞。

  10、就用這個方法來猜猜“瑟瑟”是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細小的波紋,波峰受光多呈現紅色,波谷受光少呈現碧色。

  夕陽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紅綠相間,難怪詩人稱贊道:“半江瑟瑟半江紅”。 

  11、當白居易陶醉在夕陽美景中,天色漸漸暗下來,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樣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當)多么美的夜景。槭裁床挥谩翱蓯邸倍谩翱蓱z”呢?想想看,“可憐”不僅有可愛的意思,還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憐惜之情。(結合第四句話讀懂 “可憐”的意思)

  12、想不想看看這般美景?請你閉上眼睛用心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ń厷堦栐乱姑溃

  13、的確!這般美景怎能不讓人陶醉?帶著你們的想象,誰能讀出它的美?

  14、最后一句讀得回味悠長;

  它描繪的是第二句的景色

  15、如今詩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謂物是人非。欣賞著江邊美景,我們也來當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陽美景讓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詩一首……

  16、學習古詩《鳥鳴澗》。

  17、一輪江邊的明月,讓白居易流連忘返,唐代詩人王維對山中明月情有獨鐘并寫下了《鳥鳴澗》這首詩。

  18、“鳥鳴澗”是一個地名,為云溪風景之一。唐代詩人王維是如何描寫鳥鳴澗的呢?學習了這首詩,你會有更多的了解。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剛才是采用怎樣的方法來學習《暮江吟》的?

 。ㄗx通——讀懂——想象——背誦)

  19、我們一起總結了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就按照這樣的方法,自己學習《鳥鳴澗》。

  20、背誦古詩《鳥鳴澗》(怎樣背誦才能靜——聲音輕,速度慢)

  21、說說帶點詞語的意思:

 。ㄈ碎e——人寂靜心閑;空——空蕩蕩,沒有人;時鳴——不時鳴叫幾聲)

  22、讀古詩,想象畫面(你喜歡哪一句——詩美,你描繪的景色也美)

  23、這樣的景色,給你一種什么感受?山中月夜靜從哪里能體會出?  

  24、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我們結束了今天的古詩學習。我要祝賀每一位同學,你們不僅學會了《鳥鳴澗》,還掌握了一種自學古詩的方法! 

  25、同樣是歌頌明月,卻可以用“美”和“靜”來表達。其實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讓無數文人墨客不惜筆墨,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與月亮有關的古詩?

  26、想想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借明月思故鄉。

  王維以月為友,在《竹里館》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獜埦琵g描寫了海上的明月。

  想必大家還意猶未盡吧。我在這里為同學們再推薦一些與明月有關的古詩。

  李白《關山月》

  蘇軾《中秋月》

  李商隱《霜月》

  白居易《江樓月》……

  27、同學們,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繼續搜集,美美地讀一讀,也試著為明月寫一寫詩。

  資料:王維,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濟),遂為蒲人。他官終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生平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于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后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在《寄荊州張丞相》中說:“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北硎玖藲w隱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曾說:“既寡遂性歡,恐招負時累”。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終南山,后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服藥佯為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后,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后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屬山西)。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入仕以前自代宗大歷七年(772),至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自幼聰慧,5、6歲學作詩,9歲熟悉聲韻。11歲時,因兩河藩鎮戰亂,由滎陽逃難到徐州符離(今安徽宿縣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縣尉的堂兄。5、6年的顛沛流離生活中,白居易接觸到民間疾苦,并受到當時任蘇州、杭州刺史的兩位詩人韋應物、房孺復的影響,作有《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賦得古原草送別》等詩篇,15、16歲時,立志應進士舉,刻苦讀書,口舌成瘡,手肘成胝。后來,父死母病,靠長兄白幼文的微俸維持家用,奔波于鄱陽、洛陽之間,生活比較艱苦。

  貞元十六年,白居易29歲,進士及第。十八年(802),又與元稹同時考中“書判拔萃科”。兩人訂交,約始于此,后在詩壇上齊名,并稱“元白”。十九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永貞時(805),王叔文、韋執誼實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韋上書,建議廣開言路,選拔人才,懲惡賞善,舉賢任能,不失時機地迅速改革。但不久,王、韋等被貶,改革失敗。他的建議未及采用,寫有《寓意》等詩表示惋惜。元和元年(806),罷校書郎,撰《策林》75篇,對社會政治各項重大問題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資料。這年中“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作《觀刈麥》,《長恨歌》。

  元和二年,帖集賢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學士。次年授左拾遺。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均依舊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預國家機密。在儒家“兼濟”思想的指導下,他不怕得罪權貴,連續上書論事,如《奏請加德音中節目》、《論制科人狀》、《論和糴狀》、《奏閿鄉縣禁囚狀》等,都是關系國家治亂、人民生活的重要文件。與此同時,他還自覺地以詩歌作為“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武器,促進新樂府運動,寫了大量的諷諭詩,和他在政治上的努力相輔而行。但由于朝政日趨腐敗,他的這些奏狀和詩歌反而招來當權者的忌恨與打擊。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喪居家,服滿返京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兩河藩鎮割據勢力聯合叛唐,派人刺殺主張討伐藩鎮割據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請急捕兇手,以雪國恥。但卻被腐朽的官僚勢力攻擊為越職言事,并捏造“傷名教”的罪名,將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這對他是個沉重的打擊。

  貶江州以后的內外遷調 自元和十一年(816),至大和二年(828) 。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寫下《琵琶行》。詩中通過一個擅奏琵琶的長安名*淪落江湖的不幸身世,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在這之前,他已經看到朝廷的種種黑暗,萌生過及早抽身的念頭。經過這次打擊,思想更從“兼濟”急遽轉向“獨善”,決心要做到“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言”(《重題》);“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詠懷》)。但他并沒有辭官歸隱,而是選擇了一條“吏隱”的道路,一邊掛著閑職,一邊在廬山蓋起草堂,與僧朋道侶交游,以求知足保和,與世無忤。與之相適應,描寫閑靜恬淡境界、抒發個人情感的閑適詩和感傷詩,便開始多起來,而前期那種戰斗性強烈的諷諭詩則比較少見了。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還京,拜尚書司門員外郎,遷主客郎中,知制誥,進中書舍人。因國事日非,朝中朋黨傾軋,屢次上書言事不聽,于長慶二年(822)請求外任,出為杭州刺史。后又做過短期的蘇州刺史。在杭州時,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頃;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飲用。離蘇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書監。次年轉刑部侍郎。

  退居洛陽的晚年生活 自大和三年(829),至會昌六年(846)。白居易從58歲開始,定居洛陽。先后擔任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他在洛陽過著飲酒、彈琴、賦詩、游山玩水和“棲心釋氏”的生活。時常與名詩人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他在舒適的晚年仍然時常想到人民。73歲時,還出資募人鑿開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行船。兩年后病終。葬于龍門香山琵琶峰。詩人李商隱為撰墓志。今已辟為游覽勝地。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

  一、從(    )中選字組詞,畫√

  (原   緣)故         (聯   連)絡        (訓   馴)練

  氣(息   吸)         (顆   棵)粒         可(鄰   憐)

  相(依   倚)相偎     (羞   差)澀        (隱   穩)喻

 。ㄔ   祥)和         (境   鏡)界        (飄   漂)舞

  二、連一連

  梅破蕊                         麥穗兩畦

  荷香十里                       嘗稻氣翻匙

  剝橙香透甲                     柳垂絲

  明月別枝驚鵲                   兩三點雨山前

  七八個星天外                   清風半夜鳴蟬

  三、按要求寫出詞語

  1、“abb”的形式 (           )(            )(            )

  2、“aabb”的形式(           )(            )(            )

  3、“abab”的形式(           )(            )(            )

  4、“abcc”的形式(           )(            )(            )

  四、選詞填空      

  聚集   匯集

  1、廣場上(      )了從四面八方來的群眾隊伍。

  2、發雜志了,同學們(    )在講臺前爭先恐后地領著雜志。

  站立   肅立

  1、面對徐徐升起的國旗,人們脫帽(    ),向國旗行注目禮。

  2、歌詠比賽結束了,家長們久久(    )著,鼓掌向演出的孩子們表示祝賀。

  五、修改病句

  1、群眾幾乎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

  2、天an門廣場上的燈籠火把全都點起來,一萬支禮花繼續射入天空。

  3、今天下午,下了一天的雨。

  4、每天晚飯后,都去遛彎。

  5、讀書對我很感興趣,每到周末我都要到圖書館看書。

  六、閱讀短文,按要求做

  請你小心啊

  有一個人去外國旅游,在經過隧道入口的時候,以為這個地方交通警察管不到,于是大著膽子穿過去。這個時候,他發現一個警察在不遠處慢慢地跟隨著,卻沒有上前來制止他。他心想:嘿,那說明他不在意。于是,他自在而悠閑地走了過去。結果當他走到對面時,警察迅速上前對他說:“先生,對不起,你違反了交通規則,請接受處罰。”

  他很奇怪。這是為什么?警察溫和地說:“那是因為我怕大聲制止你,你會驚慌失措。而你在穿行隧道,列車隨時會開過來,那是非常危險的。所以,以后請你一定要小心啊!”

  游客嚇出一身冷汗,卻對警察萬分感激,從此他再也不敢違反交通規則。

  我忽然想起小的時候,在鄉下的水井邊玩,那是一個很深的井,有十多米深,掉下去,是很難被救起的。遠遠的,母親看見了,她萬分驚恐。但是她一點聲音也沒有發出,慢慢地、偷偷地靠近。在距離我非常近的時候,才一把把我抱下來。

  我成年之后,母親提及這個故事,用了一句話來概括:關鍵時刻,一定要保持鎮靜。

  這讓我一輩子刻骨銘心。鎮靜是多么可貴的一種品質,它直接影響到了生命。無數次在你面臨危難的時候,它能夠使你從容地過關。

  1、短文講了幾個故事?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概括出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什么游客聽完警察的話嚇出一身冷汗,卻還對警察萬分感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游客正穿過隧道時,當我正在水井邊玩耍時,警察和母親分別是怎么做的?用“    ”畫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4、警察和母親的做法對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給短文換個題目               

  【試題答案】

  一、二、三答案略

  四、選詞填空      

  聚集   匯集

  1、廣場上(匯集)了從四面八方來的群眾隊伍。

  2、發雜志了,同學們(聚集)在講臺前爭先恐后地領著雜志。

  站立   肅立

  1、面對徐徐升起的國旗,人們脫帽(肅立),向國旗行注目禮。

  2、歌詠比賽結束了,家長們久久(站立)著,鼓掌向演出的孩子們表示祝賀。

  五、修改病句

  1、群眾幾乎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幾乎 差不多”重復)

  2、天an門廣場上的燈籠火把全都點起來,一萬支禮花繼續射入天空。(“繼續”改為“陸續”)

  3、今天下午,下了一天的雨。(刪去“下午”)

  4、每天晚飯后,都去遛彎。(缺少主語)

  5、讀書對我很感興趣,每到周末我都要到圖書館看書。(前半句語序錯誤,改為“我對讀書很感興趣”)

  六、閱讀短文,按要求做

  請你小心啊

  有一個人去外國旅游,在經過隧道入口的時候,以為這個地方交通警察管不到,于是大著膽子穿過去。這個時候,他發現一個警察在不遠處慢慢地跟隨著,卻沒有上前來制止他。他心想:嘿,那說明他不在意。于是,他自在而悠閑地走了過去。結果當他走到對面時,警察迅速上前對他說:“先生,對不起,你違反了交通規則,請接受處罰。”

  他很奇怪。這是為什么?警察溫和地說:“那是因為我怕大聲制止你,你會驚慌失措。而你在穿行隧道,列車隨時會開過來,那是非常危險的。所以,以后請你一定要小心!”

  游客嚇出一身冷汗,卻對警察萬分感激,從此他再也不敢違反交通規則。

  我忽然想起小的時候,在鄉下的水井邊玩,那是一個很深的井,有十多米深,掉下去,是很難被救起的。遠遠的,母親看見了,她萬分驚恐。但是她一點聲音也沒有發出,慢慢地、偷偷地靠近。在距離我非常近的時候,才一把把我抱下來。

  我成年之后,母親提及這個故事,用了一句話來概括:關鍵時刻,一定要保持鎮靜。

  這讓我一輩子刻骨銘心。鎮靜是多么可貴的一種品質,它直接影響到了生命。無數次在你面臨危難的時候,它能夠使你從容地過關。

  1、短文講了幾個故事?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概括出主要內容。

  講了兩個故事。

  一:一個游客大著膽子穿隧道,一個警察跟隨著他,直到他走過隧道時,警察才告訴他違反了交通規則,要接受處罰。他很奇怪,警察說明了原因。游客對警察萬分感激,從此他再也不敢違反交通規則。

  二:我小時候,在深井旁玩。母親看見了萬分驚恐,慢慢靠近我,在距離我非常近的時候,才一把把我抱下來。

  2、為什么游客聽完警察的話嚇出一身冷汗,卻還對警察萬分感激?

  游客沒有想到穿行隧道會有那么大的危險,他對警察如此冷靜的做法萬分感激。

  3、當游客正穿過隧道時,當我正在水井邊玩耍時,警察和母親分別是怎么做的?用“    ”畫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警察:一個警察在不遠處慢慢地跟隨著,卻沒有上前來制止他。

  母親:她一點聲音也沒有發出,慢慢地、偷偷地靠近。

  4、警察和母親的做法對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關鍵時刻,一定要保持鎮靜。這讓我一輩子刻骨銘心。鎮靜是多么可貴的一種品質,它直接影響到了生命。無數次在你面臨危難的時候,它能夠使你從容地過關。

  5、請給短文換個題目

  關鍵時刻,保持鎮靜

  【勵志故事】

  驢子的故事

  從前有一只驢子,它的主人在它的額前掛上一條它喜愛的紅蘿卜。驢子看見紅蘿卜就在眼前,可它跑呀跑呀,卻總是抓不著,似乎紅蘿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它不停地追尋著,似乎走了很長的路。可它永遠都不知道,是聰明的主人用這種方法讓它不停地跑。它并沒有走多遠,是主人把它拴在石磨上,讓它不停地圍著石磨轉,為主人干活。驢子想要取得那條紅蘿卜,就要首先意識到紅蘿卜就在自己頭上,并且要爆發自身的革命,讓自己的身體進化了才可以拿得到。

  我們人類在追尋上帝、真理、道路的過程其實也比驢子好不了多少。我們在不斷地尋找終極真理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各種思想、學派、學說……并且創造了不少財富。我們感覺到自己在不斷地前進,我們也像驢子一樣磨了不少面(得到了不少科學、文化、藝術方面的結晶),但我們也許還未意識到我們自己只是在兜圈子。真理其實就是掛在驢子頭頂上的紅蘿卜。我們只有認識自己,爆發官能的革命,把自己進化了才可以把紅蘿卜摘下來。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首、蹤、跡”等12個生字;會寫“首、采、無”等7個生字。

  2.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蹤跡、采、藏”等字詞的意思,初知古詩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圖文結合,感受詩中蘊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初知古詩大意。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師引言:同學們,夏天到了,你們高興嗎?說說為什么。(學生交流)師展示令人賞心悅目的荷塘美景圖。(出示課件)

  2.師激趣:看到這么美的荷塘,你們最想干什么或說什么?(學生交流)導入課題。

  3.識記并書寫生字“首”。(出示課件)

  (1)指生當小老師領讀,注意強調“首”是翹舌音。

  (2)指導學生書寫。

  ①指導學生觀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學生嘗試交流書寫注意點。

  ③教師歸納:點、撇位于豎中線兩側,首橫長且直,橫畫上下對正。

  4.揭題:詩人白居易也來到了池邊,看見了荷花池上發生的一個關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詩人忍不住寫了一首詩。板書詩題。相機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5.簡介作者白居易。(出示課件)

  白居易字樂天,是唐代詩人,有“詩魔”之稱,他的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一)自讀詩句,認識生字詞。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古詩。(顯示要求:拼讀生字音節,注意讀準字音;用加一加、換一換等方法識記生字字形;給生字找朋友組詞;讀通句子,爭取讀出古詩的韻律。)(出示課件)

  3.匯報交流。

  (二)熟讀古詩。

  1.認讀生字。(出示課件)

  2.劃節奏讀詩,相機出示: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出示課件)

  3.指名讀詩。

  4.師講解誦讀要領并范讀:誦讀古詩的時候,不要一字一頓地讀,這會破壞古詩的韻味,要注意音斷氣連,像老師這樣,你們聽——

  5.齊讀古詩。

  6.趣味誦讀。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出示課件)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師引言:一個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蓮,究竟有趣在哪兒呢?讓我們一同走到荷花池邊去看一看吧。(課件出示:“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2.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引導學生通過“你問我答”的形式匯報自己是如何“看”出來的。

  (2)指導學生觀察畫面展開聯想:荷塘是什么樣的?白蓮是什么樣的?

  (3)指導學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這個小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風中舞蹈,風中還傳來了蓮蓬的清香,你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4)采訪式指導朗讀。

  (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師引導:小娃偷采白蓮,真的不會被發現嗎?你們從哪兒知道的?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

  3.學生匯報交流。

  (1)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劃出的波痕已經暴露了他偷采白蓮的事。多么純真質樸的孩子呀!

  (2)看到浮萍開了,你會怎么想?(替小娃擔心、著急。)

  (3)指導學生讀出這種心情。(自讀、指名讀、齊讀。)

  四、感情朗讀,背誦全詩。

  1.指導學生想象古詩的內容,練習背誦。

  2.檢查背誦。

  3.師引導:詩中的小娃多可愛呀,你能把這首詩改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嗎?(學生改編故事,交流。)

  五、指導寫字。(出示課件)

  1.先讓學生觀察“采”的字形,引導學生分析。

  2.教師范寫。

  3.學生練習寫。(要求學生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做到“三個一”。)

  4.展評學生寫的字。

  第2課時

  一、以詩引詩,創設情境。

  1.引導學生背誦古詩《春曉》《詠柳》。

  2.交流:我們剛才背誦的詩有什么共同點呢?(都是描寫春天景色的詩。)

  3.教師引導:大自然的美景總是令人陶醉。從古至今,不知多少詩人用他們的筆贊美它。師導言:生機盎然的春天過去,姹紫嫣紅的夏天來了,你們看到了什么?

  4.導入新課,揭題。

  5.學生讀課文題目,教師介紹作者。(出示課件)

  二、初讀古詩,學習字詞。

  1.教師導學: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小池塘呢?我們一起來有滋有味地讀讀吧!

  2.指名朗讀古詩,在對學生進行朗讀評價的過程中相機出示生字,鞏固字音,交流識字方法,聯系詩句或者生活實際理解字義。(出示課件)

  3.指導學生將生字帶入古詩中,再次朗讀詩句,要讀出古詩的節奏。

  三、深入朗讀,體會詩意。(出示課件)

  (一)整體感知。

  聽老師范讀,說說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時候的景色,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二)理解詩意。

  1.誰來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相機引導質疑:泉眼的水是怎樣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誰舍不得誰?怎樣理解“愛晴柔”?

  (2)指導朗讀:一道細流緩緩地從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綠樹在陽光的照射下,將樹蔭投到水面,忽明忽暗。這么寧靜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呢?(要讀得輕柔、甜美,速度要稍慢,要飽含不舍之情。)

  (3)指導想象:荷葉剛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樣了?如果它們會說話,會說些什么?

  (4)“早”和“才”詩人用得非常準確、生動。有了這兩個字,我們讀這兩句詩時眼前仿佛看見了什么?(學生交流)

  2.總結: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構成了小池優美的風景。難怪詩人要把這樣的小池寫下來,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試著背誦。

  四、寫字指導。

  1.學生仔細觀察課后田字格中的“無”“樹”“愛”“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得正確、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議分享給大家。

  2.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進行補充,重點注意:

  (1)“無”的最后一筆是豎彎鉤。

  (2)觀察“愛”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比例。

  (3)“尖”的第一筆是豎,“大”要寫得舒展。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4.學生練寫,欣賞評議。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篇3

  [教材透視]

  《望湖樓醉書》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兩首古詩都描寫了西子湖畔夏日的景象。古詩格律整齊,文字優美,詩句生動,讀來瑯瑯上口。其中《望湖樓醉書》生動地記敘了夏天西湖景色的變幻,表現了景物的動態美;《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是一首別具特色的送別詩,詩中沒說送別,則顯示了夏天西湖荷花在早晨陽光的映照下的美麗,是詩人通過寫景抒情寓情于景的一首膾炙人口詩篇。

  [設計思路]

  古詩是一種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須建立在每個學生獨特的心靈體驗上,尊重學生自身的知識建構以及多元認識是古詩教學的根本出發點。要真正理解古詩,就應設法使學生入境,讓學生和時代對話,與作者對話,達到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只有這樣,學生  才能把古詩讀寫真切,理解得更透徹,從而獲得精神的愉悅,情感的熏陶。

  簽于上述認識,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現,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達到資源共享,追求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化,努力鍾煉語言,詩化課堂,以情感為線,語言為鏈,建立起學生、教師、文本三者的和諧對話,使學生雙方都能在充滿詩意的課堂中共同獲得美的體驗和情感的熏陶。

  [教學目標]

  1、理解兩首古詩意思,能說出詩歌大意。

  2、感受夏日西湖的自然美,領悟詩人“以景寄情”的表達手法。

  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實現最大限度的資源共享。

  4、能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兩首詩,感受古詩的豐富力涵,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

  以“情”為線索,以景為輔佐點,理解、感悟和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情感內涵。

  [難點]

  教師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動的反饋的調控。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到過西湖嗎?了解西湖嗎?西湖的哪些景色,令你記憶憂新,回味無窮?(指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看似不經意的一問,鏈接了學生的記憶,勾連出大量的閱歷和體驗。電視、書本上或耳聞目睹的有關西湖的信息。紛紛踏來,交匯,共享,豐滿學生的認知世界]。

  2、師:是呀,西湖是世界聞名的風景旅游勝地,自古以來,描繪西湖景色的詩很多,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兩首宋朝詩人寫的詩,看看古人眼中,筆下的西湖美景是怎樣的?

  二、初讀古詩,引生入境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己讀讀《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與《望湖樓醉書》這二首詩,想想,這兩首詩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

  2、談談初讀后的感受

  小結:是呀,同在西子湖畔,不同的作者領略了六月時西湖不一樣的風光,并寫得獨具特色。

  [設計意圖:初讀是學生感受文本的重要環節,應舍得花時間讓學生背文本讀通順。這是學生文本對話的第一個回合]

  三、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讀題目,能讀懂題目的意思嗎?(早晨,走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老師誦讀古詩后,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達到瑯瑯上口,并且說說在你眼前出現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設計意圖:以學定教,根據學生所描述的進行組織教學,體現學生教學的生成性]

  3、放媒體欣賞:西湖荷花

 、儆靡粋詞來形容怎樣的荷花?或用你得過的?或課外看到的詩文描述這美麗的夏日之菏。放《荷花》錄音(葉圣陶爺爺寫的)

  [設計意圖:詩文整合,新舊知整合,課內外整合,激活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4、師:一千年前的一個夏天,你,就是大詩人楊萬里,隨同友人剛剛走遠凈慈寺,清風拂面而來,一幅賞心悅目的景象映入眼簾……

  師:非常投入地朗誦詩,生也聽邊看圖。自由吟誦。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了生動逼真的情境,調動了學生內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表現欲望]

  5、師:古人常以詩明志,以詩寄情。在詩句中,情感是線將語言的珠子串聯起來!稌猿鰞舸人滤土肿臃健愤@是一首別具特色的送別詩,詩人在六月的西湖畔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了對友人的眷戀。現在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剛才讀到的是一份怎樣的情?用最恰當的詞表達出來。

  學生反饋,自由讀書,談談這份情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小結:一切景語皆情語。生讀3次(請同學們解釋這句話的意思)。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上建立起各自對古詩的最初理解,同時用自己的語言來置換詩句,對場景是進行描述,為學生創造了實踐語言的機會。]

  6、師:是呀,同學們感受到的這些都能在詩句的景物描寫中得到印證。現在請同學們細細品讀詩句,在品讀過程中,你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做個記號,然后向組內同學探討,解決不了的,我們在課堂上一起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間的協作既達到了學習資源和成果共享,也使學生的問題更為集中更顯出價值,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地導點拔就能實破學生們的瓶頸,使學生對古詩有更深刻的領悟而奪性化的見解。]

  7、學生自由感悟,就問題互相探討。

  8、學生反饋、互相解疑、品讀詩句。

  9、誦詩詠詩情

 、賻煟赫自娒鑼懥宋骱虾苫ǖ拿利,卻又帶著一絲淡淡的離愁,就讓這悠揚的樂聲,穿透時光的河流,把我們帶到千年之前的西子湖畔,讓我們一起感受這真摯的明友之情,就讓我們一起吟誦這首詩,重現千年前的這場送別。

 。◣熒椭魳罚粗嬅婀餐b讀古詩)

 、诨刈x:“一切景語皆情語”。

  [設計意圖:充分地感受了這文美、景美、情美之后的誦讀,是一次提升了,聲情融匯地讀是積累,更是情的抒發。]

  四、學習《望湖樓醉書》

  1、導入:美麗的荷花固然為西湖增添了魅力,下邊我們隨著著名的詩人蘇軾去領略一下,西湖邊的另一種自然景象,看看作者在寫詩中又流露出什么情感。

  2、揭題,讀題,釋題。

  簡介“望湖樓”:望湖樓在西湖之濱,“登樓憑欄,取山形,嶺碧波,借摩崖”天容水色綠凈,樓閣內境中懸”,確為西湖名樓。

  3、小組合作研究:

  ① 自由朗讀詩歌,反復讀,達到瑯瑯上口。

  ② 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不能解決的問題班上交流。

 、 想想詩中描繪了哪一種自然形象,從哪些詩句可見?任選其中一句或幾句用朗讀或自己的話來描繪。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

  4、反饋:

  ①“我找到了哪句”“我用……來描繪”

  ②教師適當點撥。

  下雨前:“黑云翻墨”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

  雨  中:“百雨跳珠亂入船”此時感受到了什么?(雨大)

  生活中見到這樣的暴雨嗎?請用一個詞來形容?

  雨  后:“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雨過天睛,你想到什么?體會詩人心境的舒暢。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對語言的獨特體驗,挖掘字里行間蘊含的人文內涵。]

  5、回讀:一切景語皆情語。

  6、小結:

  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大自然變化。多么迅速,詩人用筆又是多么的神奇。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景象的動態美。四句短小精焊,富于音樂美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讓我們通過讀來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吧!

  7、朗讀:① 自由讀    ② 指名讀    ③ 指導讀

 、 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兒,有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詩歌語言凝練,富于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利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語感。]

  8、配樂吟誦。

  五、回歸整體

  1、學完了兩首詩,夏日西湖的自然景觀,如雨后空氣,清新自然,沁人心脾。詩人以高招的筆法:寫景抒情,寓情于景,讓我們再次高呼:“一切景語皆情語”。

  [設計意圖:找準詩中的契合點,進行概語、總結、回歸、使整堂課的結構回歸一個“圓”。]

  2、配樂齊讀兩首古詩

  六、總結延伸

  1、總結: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所能領略到的也只是古詩的點滴魅力,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解讀感受到的是屬于我們每個人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這是我們在這堂課中最大的所得。我想和同學們說的是,文學的大門永遠向是愛好它的人們敞開的,原同學們都能在更多的詩歌、閱讀中獲得美的體驗。

  [設計意圖:課堂之外天地寬,讓每個學生對詩歌作品的獨特體驗延續到課外,讓他們在更廣泛地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獲得心靈的豐盈,才是詩歌教學的真正目的。]

  2、學生自己設計作業:畫、說、寫、背、演、默、收集兩位詩人的詩或背寫夏天的詩。

  [設計意圖:把代表教師至高權力的“布置作業”的權力下放給學生,真正把學生當作了課堂的主人。同時,學生還有選擇作業的權力和自由,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自己設計作業的五花八門,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和其他各種學科知識間的整合,課內向課外的延伸。]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篇4

  教學目標

  認識“樓、依”等12個生字,會寫“樓、依”等10個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并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詩人寫的,都是面對祖國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不由自主就抒發的贊美之情。

  二、初讀古詩,自主識字

  自由讀詩

  自主識字

  認讀。

  讀準“瀑、布”,韻母都是“u”,聲母分別是“p”和“b”。

  “盡”是前鼻音,“層”是后鼻音。

  識記。

  “川”是象形字,出示甲骨文字形讓學生對照識字。

  “樓、依、遙”都是形聲字,根據熟悉的構字部件來識記,也可以采用換偏旁的方式聯系熟字來識記。

  “欲”組詞“欲望、食欲”識記字義。

  “層”,看看插圖,這鸛雀樓一層疊著一層,數數有幾層。

  “爐”,從“火”從“戶”,表示家里盛火的器具,聯系生活想一想見過哪些爐子——煤爐、微波爐?蓪ⅰ盃t”與“廬山”的“廬”作比較鞏固字形。

  指導寫字

  “樓、依、爐、煙、掛”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皹恰⒁、爐、掛”要特別注意筆畫的穿插。“爐、煙”左側“火”的捺應改成點。

  三、朗讀感悟《登鸛雀樓》

  板書題目,并解題

  [登鸛雀樓]題意是登上鸛雀樓。

  師:簡介鸛雀樓,簡介作者

  理解詩句之意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白日:太陽。依:依傍。盡:消失。詩句之意: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涌奔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欲:想要。窮:盡,使達到極點。千里目:眼界寬闊。更:再。詩句之意:要想看到更遠的風景,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樓層。

  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四行詩各寫什么?(《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行寫景,營造了景色遼闊、氣勢雄渾的意境;后兩行寓理于詩,寫出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詩句解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這兩句詩寫的是詩人登樓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意思是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黃河入海流”寫近景,意思是滔滔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涌奔流,寫出了水的氣勢磅礴,景象壯觀。兩行詩對仗工整,“白日”對“黃河”,景物相對,色彩也相對;“依山盡”對“入海流”,動詞相對,厚重有力,既構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達了充沛的氣勢。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兩句詩是詩人登樓所思。意思是若想看到更遠的風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樓層,表達了詩人不凡的胸襟與抱負。詩中的“千里、一層”都是虛數,可理解為更遠、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看圖想象,有感情朗讀。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這一雄偉壯觀的景象,他會想些什么呢?

  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登鸛雀樓》這首詩通過描繪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雄偉壯觀的景象,抒發了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誦讀背誦。

  四、作業布置

  朗讀背誦《登鸛雀樓》。

  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登鸛雀樓》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背誦《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朗讀感悟《望廬山瀑布》

  板書題目,并解題

  [望廬山瀑布]望:遠看。題意是遠看廬山的瀑布。

  師:簡介廬山(見附錄)

  簡介作者:(見附錄)

  理解詩句之意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日照:陽光照射。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山峰尖圓,煙云聚散猶如香爐那樣,因此而得名。)生:發生,產生。(指山間云煙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紫煙:紫色的云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云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遙:遠。前:山前。川:河流。詩句之意: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峰頂云霧彌漫,蒙蒙的水汽透過陽光,呈現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煙,繚繞著香爐峰。遠遠望去,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絲帶高掛于山川之間。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飛流:飛奔的流水。直下:筆直地流下。三千尺:是虛指。形容瀑布的高和長。疑:懷疑,以為。銀河:指晴天晚上空中出現的明亮光帶(天河)。落:瀉落下來。九天:指天的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所以稱九天。)詩句之意:瀑布從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瀉而下,使人以為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四行詩各寫什么?(第一行寫背景;第二行寫靜態;第三行寫動態;第四行寫聯想。)具體寫瀑布的詩句是哪幾句?(二、三句)

  詩句解析

  前兩句:寫詩人遠望廬山瀑布的雄奇之景!耙粋“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掛”字化動為靜,寫出了瀑布的雄奇壯觀。

  后兩句:“飛流”二字表現出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爸毕隆奔葘懗鰩r壁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叭С摺笔翘摂,極盡夸張地寫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飛流的壯觀。一個“疑”字率直道破這是詩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長。

  作者在詩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夸張)

  師:一、二、三句是比喻:描寫背景時,“生”字形象寫出了山間煙云猶如從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的一團白煙,飄渺與青山藍天之間。二句:瀑布像……。四句,用貼切的比喻,表現了自己奇特的想象,從而使整個形象顯得更加雄偉壯麗,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第三句是夸張。不是實指,而是形容其長、其高。

  那些字用得好?(生、掛、飛、直下、疑、落。)

  師:“生”(上有)!皰臁弊只瘎訛殪o,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遙看時的形象,點名“遠看”題意!帮w”把瀑布噴涌而下的景象描繪地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高峻,又顯出水流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這些眼前。“疑”是大膽、奇特的想象。

  你讀后有什么感受?(瀑布氣勢磅礴,景色壯美。)

  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通過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充分體現了詩人浪漫的情懷。

  誦讀背誦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指導誦讀:一、二緩、舒;三、四快、高。

  三、作業布置

  讀下面兩首古詩,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讀背《望廬山瀑布》,并完成課后練習題。

  四、板書設計  登鸛雀樓 望廬山瀑布

  白日……

  所見 遠望——照 生

  黃河…… 遙看——看 掛

  欲窮…… 近觀——飛 下

  所思 聯想——疑 落

  更上……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篇5

  詩歌是與小說,散文,戲劇并列的一種文體。它用高度精煉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富于激qing,并講求節奏和韻律。每一首詩就是一幅畫、一條哲理,一個人的理想、命運、人生、情感!稕鲋菰~》于壯觀中寓蒼涼、慷慨雄放而氣骨內斂,深情蘊藉,意沉調響。《浪淘沙》借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色,抒發豪邁的氣概,表達作者奮發有為的精神和浪漫氣魄。教學這首古詩時,分三部進行。

  1、走進古詩

  學習這兩首古詩,我想先接觸詩句,于是從識字入手,先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學習詩中的字詞句,如:“羌”、“簸”的讀音,“柳”與“女”字的聲母區別(就是鼻音與邊音的區別),這些字音對于北方人來講不存在問題,但對于我們南方人來講,讀準字音就是一個難點。如《涼州詞》這首詩中的韻腳“間”、“山”、“關” 等字的韻母“an”容易讀成“ang”。其次,反復朗讀詩句,讀出七言詩的節奏,如”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并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朗讀古詩的方法——起承轉合的方法,在讀中醞釀情感,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采用個人展示、小組合作,男、女比賽等形式,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達到熟讀成誦,默寫古詩。最后,整體感知大概詩意,采取同桌互講,抽查的辦法,在理解詩意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品詩人

  每一首詩都蘊含著詩人的思想和他獨樹一幟的個性,這兩首詩表現兩位詩人怎樣的思想和性格呢?我引導學生抓住詩中的關鍵詞句結合查閱的資料分析詩人,如《涼州詞》一首中,抓住“一片”、“孤城”、“萬仞”進行賞析。“孤城”是前兩句的重心,作者將“一片”與“萬仞”對比,恰如蒼茫大海在一葉扁舟,浩渺天空中一朵白云,這種對比不僅突出了城的孤單,而且展示了邊塞山川的壯闊雄奇與偏僻荒涼,作者寫前兩句是為后兩句抒情作鋪墊,以景為背景,借此景,烘托出戌守者的怨情與豪邁再緊扣一個“怨”字,寫出戍守邊關將士的哀苦。抓住“春風不度”了解盛唐時期,達官貴人及朝庭對戍守邊關、將士的冷寞態度,清晰看到王之渙“少年俠氣,常擊劍悲歌,慷慨有大略,人民倜儻的異才”的風格,正因為他具有此風格,才“拂衣去官,遍游大河南北,閃謁名公,成為未親臨沙場的邊塞詩人之一。又如《浪淘沙》一詩抓住“浪淘風簸”體會明是寫黃河歷經千辛萬苦的流程,暗示寫他幾經被貶為遠州剌史、朗州剌史、播州剌史,連州剌史等等的人生經歷。但是作者的詩多數寫得比較明快,很少晦澀,無論是古詩、樂府、近體都有共同特點!叭缃裰鄙香y河去,同到牽?椗。”表現他“風格剛健爽朗,積極向上的浪漫主義精神!薄稕鲋菰~》與《浪淘沙》兩首詩,詩人采用不同的筆調,展開豐富的想象,前者低沉,后者高亢。

  3、賞風景

  這兩首雖然都是以黃河為背景,但是其中的畫面組合各有不同,讀詩之后,讓學生閉眼繪景。學生們意會(1)黃河從遠方流來,仿佛與天間白云相連,近處有一座四周都是“萬仞山”的孤城,城里有許多的戌卒,有的騎馬,有的站崗,有的吹蕭……每個人的表情愁苦,但卻豪壯……(2)黃河彎彎曲曲,洶涌澎湃,作者站在黃河邊,只見黃河水浪淘,于是他就想象逆流而上,到牛郎織女家做客……學生通過意會詩境,領略到大自然的風光,追溯到遠古時代奇麗風景。

  教學《古詩兩首》,讓我和學生共同走進古詩意境,賞析詩人的獨特個性,再現古老的中國黃河之景,激發了我們敬詩人愛祖國河山之情。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查字典或有關資料,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句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次山中”看峰、認識事物的不同,理解詩句蘊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并背誦、默寫。

  教學過程: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一、讀詩題,老師作簡要提示,理解詩題,簡介作者。(飛來峰:杭州西湖靈隱寺附近。)

  二、初讀古詩,自學檢查。

  思考:

  1、這是一首寫什么的詩?

  2、詩人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三、深入理解詩句。

  1、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理解“尋”、“聞說”。

  理解詩意:“我”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這兒可以看見太陽升起。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理解“緣”。

  詩人為什么“不畏浮云遮望眼”?

  3、讀古詩,說說詩人寫這首古詩有什么用意?

  四、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大意。

  五、指導朗讀。

  六、練習背誦。

  題西林壁

 。ㄋ危┨K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次山中。

  一、介紹詩人“蘇軾”,回憶學過的蘇軾的詩,導入新課。

  二、解題:西林壁,即西林寺的墻壁,西林寺在廬山北麓。

  三、理解詩意。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詩意:從正面橫著看廬山,是連綿起伏的雄偉山嶺;從側面看廬山,是峭拔高峻的山峰。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次山中。

  詩意:看不清,認不準廬山真實的雄偉山勢。只因為自己在廬山之中,看來看去,只能看見廬山的一部分,不可能一眼看到廬山的全貌。

  3、齊讀古詩,指導朗讀,評議。

  四、思考:

  1、哪些詩句寫景?哪些詩句說理?

  2、“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人所指的只是廬山一座山嗎?你對此還有什么理解?

  一、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體會詩人寫詩的用意。

  六、練習背誦。

  七、拓展延伸:

  1、補充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對比地讀一讀,增加積累。

  說說自己登山觀景的體會。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篇7

  之一

  作者:青島市人民路第一小學 王 秋

  教學內容:

  兩首唐詩——王維的《鳥鳴澗》和白居易的《暮江吟》!赌航鳌吩娙诉x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后兩句寫新月東升的夜景。《鳥鳴澗》描寫詩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靜謐意境。

  教學目標 :

 。1)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3)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

  教與學的過程:

  一、欣賞古詩,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古詩嗎?想必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誰背首古詩給大家聽聽?

  2、我這還有幾首古詩的圖畫,咱來看圖猜古詩、背古詩,怎么樣?敢不敢試一試?——誰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詩,就站起來大聲背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會背也可以站起來一起背。

  (課件演示:游子吟,早發白帝城,清明,望廬山瀑布——沒難倒你們,咱再來一首;看來這首古詩有一定難度;想繼續試試嗎?)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碧云端!乙呀浉惺艿酵瑢W們對古詩的喜愛之情。望著一輪明月,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感受。這節課,讓我們走進《古詩二首》,再來學習兩首與明月有關的古詩。先來學習唐代詩人白居易寫得《暮江吟》——我來板書題目,請大家仔細看。(板書:暮江吟,請大家齊讀課題)

  3、知道“暮”是什么時間嗎?“吟”是本課生字,一個口字旁,一個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嗎——表示歌詠、作詩的意思!澳航鳌本捅硎靖柙伆斫叺拿谰。

  二、學習古詩《暮江吟》。

  1、讓我們快來讀讀這首古詩吧!多讀幾遍,請你試著讀準字音。

  2、誰有信心站起來讀讀這首詩?

  評價:(指名3個學生)

  字音讀準了,看得出你已經有所收獲;

  讀出了古詩的韻味;

  同學們的朗讀水平很高,個個讀得好,還有誰想讀?

  3、看來大家已經對這首詩感興趣了。那就請你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可以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地讀;可以站起來大聲讀;也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讀,把這首詩美美得多讀幾遍。

  4、大家讀得又投入又熟練。詩的意思讀懂了嗎?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咱們一起解決。

  ——(課件變紅字“殘陽、瑟瑟、可憐)能提出問題的孩子最愛動腦筋;產生問題能解決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書:殘陽;為什么不說“照”而用“鋪”呢;瑟瑟

  可憐——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你讀懂了嗎?這么多的同學不明白,為什么不問?大膽提出你的問題,還有不明白的嗎?)

  5、殘陽——夕陽。指快要落山的太陽。

  鋪——此時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貼著水面斜射,陽光非常平緩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看圖可以更好的理解這個詞。

  6、就用這個方法來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細小的波紋,波峰受光多呈現紅色,波谷受光少呈現碧色。你們看。ㄑ菔菊n件——夕陽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紅綠相間,難怪詩人稱贊道:“半江瑟瑟半江紅”。

 。1-2句)邀請學生來讀。

  當白居易陶醉在夕陽美景中,天色漸漸暗下來,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樣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當)——多么美的夜景。槭裁床挥谩翱蓯邸倍谩翱蓱z”呢?想想看,“可憐”不僅有可愛的意思,還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憐惜之情。(你是結合第四句話讀懂了“可憐”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這般美景?請你閉上眼睛用心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結合詩句暢所欲言)

 。ò鍟航厷堦栐乱姑溃

  8、的確!這般美景怎能不讓人陶醉?帶著你們的想象,誰能讀出它的美?

  評價:(指名3—4個學生)

  最后一句讀得回味悠長;

  他描繪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給你配上優美的音樂,想試試嗎?

  我聽出你對這幅美景的喜愛——邊讀邊想象畫面是個好方法;

  因為你能讀懂,所以讀出韻味來了。

  9、如今詩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謂物是人非。欣賞著江邊美景,我們也來當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陽美景讓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詩一首……

  三、學習古詩《鳥鳴澗》。

  過渡語:一輪江邊的明月,讓白居易流連忘返,唐代詩人王維對山中明月情有獨鐘并寫下了《鳥鳴澗》這首詩。(板書:鳥鳴澗,請大家齊讀課題)

  1、“鳥鳴澗”是一個地名,為云溪風景之一。唐代詩人王維是如何描寫鳥鳴澗的呢?學習了這首詩,你會有更多的了解。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剛才采用怎樣的方法學習《暮江吟》的?(板書:讀通——讀懂——想象——背誦)

  我們一起總結了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就按照這樣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鳥鳴澗》,待會兒我們進行“古詩挑戰賽”。

  2、現在,我由你們的學習伙伴變成了這場古詩挑戰賽的主持人。哪個小組做好準備了?你們選擇幾星題?派個代表,小組成員可以站起來相互補充。

  三星題——背誦古詩《鳥鳴澗》(怎樣背誦才能靜——聲音輕,速度慢);

  四星題——說說帶點詞語意思;

 。ㄈ碎e——人寂靜心閑;空——空蕩蕩,沒有人;時鳴——不時鳴叫幾聲)

  五星題——讀古詩,想象畫面(你喜歡哪一句——詩美,你描繪的景色也美)

 。ㄟ@樣的景色,給你一種什么感受?——板書:山中月夜靜從哪里能體會出?)

  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我們結束了今天的古詩挑戰賽。我要祝賀每一位同學,你們不僅學會了《鳥鳴澗》,還掌握了一種自學古詩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學都是今天的獲勝者!

  四、總結拓展。

  同樣是歌頌明月,卻可以用“美”和“靜”來表達。其實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讓無數文人墨客不惜筆墨,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與月亮有關的古詩?

  想想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借明月思故鄉。

  王維以月為友,在《竹里館》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描寫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猶未盡吧。我這里位同學們推薦一些與明月有關的古詩。

  李白《關山月》

  蘇軾《中秋月》

  李商隱《霜月》

  白居易《江樓月》……

  同學們,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繼續搜集,美美得讀一讀,也試著為明月寫一寫詩。

  五、板書設計 :

  古詩二首

  暮江吟 鳥鳴澗

  殘陽

  江邊 美 靜 山中月夜

  月夜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篇8

  教材分析:

  《古詩二首》是北師大版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學習兩首關于春天的古詩。

  教學要求:

  1、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語,了解古詩大體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喜愛大自然的感情。

  4、比較閱讀兩首詩,領悟詩歌意境,提高欣賞水平。

  5、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小組合作發揮更大的作用。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根據“金鑰匙”的要求來自學古詩是本節課最重要的訓練內容。

  “蹊”“不值”“屐齒”和“柴扉”等詞較難理解。

  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投影片和古詩材料

  學生課前搜集關于兩首詩以及作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點題。

  春天到了,這幾天的語文課上,我們一直通過優美的語言感受著春天的獨特魅力,今天,我們要用最簡練的語言繼續感受春天,學習古詩二首。

  2、背誦春天的古詩。

  提起古人對春天的喜愛程度,那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誰能信手拈來,背誦幾首春天的詩句。

  二、學習第一首詩

  1、唐代大詩人杜甫不僅能寫雄渾壯麗的愛國詩句,還能抒情寫景呢。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詩叫?板書詩名《江畔獨步尋花》。

  2、學生說一說課前搜集的關于杜甫和這首詩的背景資料。

  [杜甫:是唐代詩人,被后人稱之為“詩圣”。他的詩敢于大膽揭露社會矛盾,批判統治者的罪惡,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歷史。]

  [背景:安史之亂后,杜甫棄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邊的草堂,在飽經戰亂后終于有了安身的居所,所以非常欣慰。這首詩就是寫草堂附近的鄰居黃四娘家的春天景象。]

  3、認讀詞語:蹊嬌

  4、解釋詞語:

  蹊:小路嬌:可愛的

  5、朗讀古詩:正確、流利[全班齊讀、指名讀]

  6、掌握第一把“金鑰匙”[投影出示標題]

 。1)讀古詩,理解詞語。

  小組合作朗讀古詩,找出難懂的詞語通過查字典、看圖理解、聯系詩句理解、一起討論等方法來解決,實在困難時向老師求助。

 。2)串起句子,說出意思。

  根據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歸納出整句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小組成員可在負責人的帶領下補充完整。

 。3)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小組中所有成員逐一朗讀,選一名代表畫出圖畫,一名代表解說,鼓勵學生在大體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加上一些形容詞,使學生在解說古詩配畫時更像是描述一段美麗的景色或一個生動的故事。

  7、檢查、反饋各組的自學情況。

  進行小組間的評價,要求:公正、簡短、友善。

  二、學習第二首詩。

  1、 手握第二把“金鑰匙”。[投影出示] [要求更簡化、時間更短]

 。1)讀古詩,理解重點詞語。

 。2)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2、 檢查、反饋自學情況

 。1)讀詞解詞:不值[沒有遇到人] 屐齒[木屐底下兩頭的突出部分]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用樹枝編成的簡陋的門]

 。2)有感情地朗讀《游園不值》。

  指名讀,自由起立讀。

  三、古詩賽場

  1、 以小組為單位,分別說說兩首詩的異同。

  [在各小組競相回答時,老師幫助學生拓寬思路,從意境、詩人的心情、朗誦的語氣等不同方面去考慮,并要求學生分析完后接著抑揚頓挫的朗讀古詩。]

  2、 古詩背誦

  比比哪個小組的同學背誦的最快,背誦的最多。

  四、課后實踐作業:創作“古詩”

  索取第三把“金鑰匙”[投影出示]:

 。1) 編寫時分成兩句,每句兩行,共四行。

 。2) 每行字數相同,五個字或七個字。

 。3) 每一句表達一層意思,或是描述一種景物,語言簡練。

 。4) 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個字最好押韻,即韻母相同或相似。

  五、結束語:加油!下節課我們班的小詩人可要和杜甫、葉紹翁兩位大詩人比比語言的魅力呢!

  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

  江畔獨步尋花  。ㄌ疲┒鸥

  游園不值    。ㄋ危┤~紹翁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訓練學生自我感悟詩句意思的能力。

  3、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4、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之美,語言文字之美,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qing導入。

  1、激發想象:

  2 、揭題

  3、教師范讀。

  二、引導自學,學有所得。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自學古詩的方法,再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學生交流自己設計的學習方法。

  2、教師推薦學法

  1)、熟讀中理解題意、詩意。

  2)、借助字典,資料來理解題意,詞意,是否講出重點詞的意思。

  3)、由詞到句串講詩意。

  4)、熟讀成誦。

  5)、提出疑問,合作解決。

  3、學生自學、教師參加入學習小組中,適時引導。

  4、學生進行自學匯報:教師在匯報環節中主要起到引領作用,使學生匯報有序進行?梢韵壤收b古詩,然后匯報題意,再講詞意詩意,熟讀成誦,解疑問難。教師還要提出認真聽取他人匯報的要求(1學會聆聽,找出優點。2、不足之處,加以補充。3、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生在及時的補充及評講的過程中對古詩內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為進一步欣賞古詩作好鋪墊。

  三、欣賞古詩,體會意境。

  1、過渡:剛才我們初步的學習了這首古詩,并且了解了這首詩的大意,但如果我們想領略其中的美,還遠遠不夠,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對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師提出建議,課件二(詩歌審美三法:第一法、讀中感受詩歌韻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詩歌畫面美。第三法、用心體會詩歌意境美。)

  4、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5、進行審美收獲的匯報交流。

  (1),學生匯報通過劃停頓,標重讀,來朗讀詩歌感受到韻律美。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各種形式,來有感情朗讀古詩。

 。2)、學生匯報通過想象,我仿佛看到美麗的畫面。教師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喜歡表達的同學說說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樣的美麗。喜歡畫畫的同學來畫畫西湖晴雨時不同的景象,從而感受畫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課件三(觀看美女西施),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體會濃妝與淡妝兩種不同風格的美,同時教師要滲透正確的審美思想,使學生從小樹立起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詩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課件四(觀看西湖晴天、雨天時兩種不同的風光),引發學生進行積極的聯想,不難答出用西子的兩種美麗來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體會情感?彰傻纳剑W動光影的水,迷蒙細雨構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樣的意境呢,你想說些什么。

  再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詩人的感受和我們一樣,飽含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時可以適時補充杭州是蘇軾的第二故鄉,他深受百姓愛戴,所以對西湖有著特殊的愛戀之情。

  (5)、有感情的配樂朗讀

  四、課外延伸:朗讀描寫西湖的詩詞

  五、師生互相交流學習的收獲。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篇10

  教學目標:

  一、理解“人杰、鬼雄、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詞的意思,明白古詩大意。

  二、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感受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體會“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人生價值。

  四、了解歷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點:

  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熱。

  1、板書“英雄”,哪些人稱得上“英雄”?(1)才能勇武過人的人;(2)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爭,令人欽佩的人;(3)具有英雄品質的人。

  2、古今中外,你知道哪些英雄?

  3、下面,老師給大家推薦一位女英雄――李清照。(屏幕出示,師朗誦)

  在我國群星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有數不勝數的杰出的文學大家。然而,這其中能夠留芳千古的女性作家卻廖若晨星,李清照獨出群芳,是秀的一個。她學識淵博,才華出眾,工于詩詞,長于文賦,精通音律,善作書畫。在詩詞創作方面,她的盛名不僅可與宋朝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比肩,亦可直追前代大師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而與之齊名,躋身于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之列。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李清照寫的一首小詩。

  二、呼喚英雄。

  1、同學們,兩千多年前的楚漢戰爭時期,出現過一位大名鼎鼎、叱咤風云的英雄,他就是西楚霸王――項羽。歷有許多文人墨客寫文章評述過項羽,其中最的是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李清照的。

  2、請同學們把這一首絕句端端正正地臨寫在方格紙上。(生臨寫鋼筆字帖,師巡回指導,兩分鐘內完成)

  3、同學們,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但讀起來壯懷激烈,鏗鏘有力。誰來讀一讀這首詩。(正音,如“為”念第二聲。)

  三、贊頌英雄。

  1、同學們,這首詩中李清照用了兩個詞語贊頌項羽的英雄氣概,(人杰、鬼雄)

  2、你怎么理解這兩個詞語?

  (人杰:人中的豪杰、人中俊杰、了不起的人物、杰出的人、出色的人;

  鬼雄:鬼中的英雄、)

  3、(項羽認為人活著,就要成為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不管是生還是死,都要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這就是項羽的本色。)

  4、指名讀這兩句詩。(慷慨激昂,堅定有力)

  5、這兩句詩“驚天地,泣鬼神”,八百年來令多少男兒汗顏。請全體男孩子再來念一念這兩句詩。)

  6、同學們,最令人心動、最令人感慨的還是第四句詩“不肯過江東”。江東,是指江南的東部,咱們這兒就屬于江東,江東是項羽的老家。當年,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弟子轉戰中原,項羽是江東的驕傲。江東的父老鄉親都盼望著項羽勝利歸來。可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呢?

  咱們來看一段悲壯的歷史。(課件出示,學生跟讀)

  秦朝末年,統治者的殘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杰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弟子轉戰中原,消滅了秦軍主力,立下赦赦戰功。秦朝滅亡后,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垓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離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漓江逃生,便下馬步戰,殺敵數百,負傷10余處,最后從容自刎,時年31年。

  讀了這段話,聯系“不肯過江東”,你對項羽又有何感慨?

  (項羽寧死不屈、百屈不撓、悲壯豪邁、光明磊落、浩然正氣、敢作敢為)

  師:“不肯”一詞,寫出了項羽以死相報,無愧于八尺男兒之身,無愧于江東父老之托,無愧于“人杰鬼雄”之名。誰再來讀讀這一句。

  四、追思英雄。

  1、同學們,楚漢戰爭以項羽的失敗而告終!爸两袼柬椨稹保纬睦钋逭諡槭裁匆プ匪家晃灰磺Ф嗄昵暗氖〉挠⑿勰?(交流)

  (一是因為項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英雄氣概;二是因為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第二課時

  一、導課。

  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國家統一的志愿沒有實現,他把兒子叫到床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么呢?

  1、板書課題: 示兒(全班齊讀課題)

  2、渲染氛圍,聽配樂詩朗誦,讓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

  3、簡介陸游。

  二、學習這首古詩。

  1、學習鞏固“祭、乃”兩個生字(卡片出示)。

  2、自由讀詩句,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詩句讀通順(注意節奏、語速、聲音的高低等)。

  3、 指名讀詩句,再齊讀詩句。

  4、 再讀這首詩,初步領會詩意,并思考以下問題(小黑板出示:問題)

  (1)想一想,陸游去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合作學習

  有好些同學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書上批注、畫圈、思考。咱們古人所說的很好“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現在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學習這首詩的前兩句。

  6、匯報交流

  (1)“示”是什么意思?“示兒”是什么意思?“示”:告訴!笆緝骸保焊嬖V兒子。(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

  “萬事空”是什么都沒有了。

  “但”是“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洲”指中國!巴笔墙y一!熬胖尥笔侵溉珖y一。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從“但悲不見九洲同”這句詩中尼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了詩人牽掛的是祖國的統一。

  7、自讀自悟

  下面請同學們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后兩句詩。

  (4)“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王師”這里指南宋的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里是指收復的意思。“北定”指收復北方。

  “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

  “家祭”就是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是你的,你們的!拔獭敝父赣H。

  (5)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祀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從“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詩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詩人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期望,雖然死了,還希望聽到統一祖國的消息。

  剛才好多同學都能抓住關鍵字詞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這種學習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現在誰能把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指名答)

  三、 總結全詩。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再回到790年前,去感受陸游臨終時對兒子們囑咐的動人悲壯的場景吧(課件展示當時情景)!

  1、現在你理解陸游去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了嗎?(祖國何時能夠統一這件大事,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2、 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

  3、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是啊,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洲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祀時別忘了把勝利的消息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啊!同學們,讓我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長大后報效祖國。最后,讓我們全班同學帶著對這位偉大詩人的崇敬之情朗讀他的這首愛國詩篇吧!

  教學反思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學過不少的古詩,對古詩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這兩首古詩也較為淺顯易懂,所以可以讓學生自學,然后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共同品析重點詞句。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篇11

  課時目標1、學會寫字表生字,能夠讀準發音、記住字形,用正確的書寫姿勢進行規范的書寫,把字寫美觀、工整、大方。2、用多種方法熟讀古詩,體會兩首詩的不同之處。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二首。教學媒體    課件教與學活動過程學習內容教師導學學生主體活動  課前交流預習情況          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學習古詩《房兵曹胡馬》  第一課時一、課前交流預習情況。同學間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相互學習。小結:關注查閱資料的方法和不達目的決不放棄的態度。   提出本節課的要求,聯系運用查閱的有價值的資料體會學習,及時做好批注筆記。二、板書課題導入新課。1、齊讀課題。2、從小到大我們學過很多古詩,大家也積累了很多學古詩的好辦法,誰來說說,怎樣才能學好一首古詩?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三、學習古詩《房兵曹胡馬》1、指名朗讀,自由讀,齊讀。2、知詩人,解詩題。3、方法活,曉詩意。理解詩意的方法也有很多,誰知道?    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相互學習             齊讀課題   說說,怎樣才能學好一首古詩     朗讀,自由讀,齊讀 知詩人,解詩題  回答。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篇12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教材根據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飲湖上初晴后雨》兩首古詩。第一首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作為現實主義詩人,他既用恢宏的筆觸形象再現了海面的壯美博大,又用寥寥數語描寫了海上的變遷,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第二首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蘇軾,他用細膩的筆調,描寫了寧靜素雅、美侖美奐的西湖景致。此詩寫于公元1073年,描寫了西湖剛晴又雨時富于魅力的美景。晴天里的西湖波光閃閃,旖旎可愛,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樣嫵媚動人。她宛如那美麗的西施,不論怎么打扮都是那么動人。詩人的想象新奇,寫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韻味。

  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區小學,學生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接觸過不少古詩,加之上學期我們開展的“古詩文誦讀比賽”,提高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很多學生能夠通過誦讀、借助工具書對古詩有初步的感悟,但也存在極大的差異。作為在海邊長大的孩子,對大海十分熟悉,但對西湖卻缺少形象的感受,教學本課時需要教師有針對性的制作課件。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并能做到正確書寫、運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兩首古詩。

  3.感受兩首詩的不同風格,積累與水有關的古詩。

  4.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教具準備    自制課件(西湖美麗的風景圖片并為朗誦配音)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了解唐朝詩人白居易和宋朝詩人蘇軾的生平,收集、背誦學過的他們寫的詩。

  一、導游介紹,激趣導入

  1.談話:假期中,我們班的×同學在家人的帶領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就請他來當導游帶我們一起去游覽一番。(學生邊介紹邊出示課件,帶領學生領略西湖的美麗風光)

  西湖美嗎?從你們專注的眼神,驚異的表情,老師已經感受到了。面對西湖的山光水色,我們只感到語言的貧乏,可古時候的詩人們,卻能用寥寥數語勾勒出西湖的美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了解他嗎?(交流蘇軾的資料)

 。ǔ鍪径嗝襟w課件)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大藝術家,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對后世影響很深。他的詩詞,揮灑自如,明快豪放,善于運用新鮮的比喻描寫山水景物。

  3.理解題目: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酒。開始天氣晴朗,不大功夫竟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于是詩人揮筆寫下了這首《飲湖上初晴后雨》。

  你現在能明白題目的意思了嗎?(指名解題,注意調整詞序:“飲湖上”應為“湖上飲”,題目可調整為“雨后初晴湖上飲”,把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飲(酒)時(看到的景象))

  4.過渡:900多年來,此詩婦孺皆能成誦,成為詠西湖詩中的名篇,為什么人們最喜歡這首詩呢?讓我們先來讀一讀吧。

  二、質疑解疑,理解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讀,糾正字音及不恰當的停頓。

  3.學生自讀、質疑,將不懂的詞、句標出。

  4.學生自讀感悟。鼓勵學生借助工具書、結合西湖美景圖片了解詩文大意。

  5.小組交流學習體會: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6.集體交流不理解之處。(注意“瀲滟”、“空濛”、“西子”、“總相宜”的意思)

  三、吟誦品讀,深入感悟

  1.(課件出示古詩的前兩句)指名讀,談感受。

  2.從這兩句詩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樣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領略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美。)

  3.體會作者看到這般美景的心情。指導學生朗讀,建議放慢語速去讀。

  4.學生練習,指名讀,范讀,齊讀。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麗,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個美女西施,發出如此感慨。

  6.(課件出示古詩后兩句)指名讀。為什么作者拿西施來比西湖呢?(學生首先會想到兩者都有個“西”字,更要引導學生理解兩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無論是化淡妝穿素衣,還是涂濃妝穿錦衣,總是美麗迷人。西湖無論是晴天的波光蕩漾,還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讓人流連忘返。還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時期的越國人。那時越國的地域與后來及現在所稱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當。杭州及西湖正處在西施的故鄉一帶。蘇軾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來與西湖相比。)

  7.因為這巧妙的比喻,使這兩句詩成為傳世名句;也因為這傳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稱。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感受這美妙的詩句。

  有感情地朗讀最后兩句。

  8.小結:寥寥數語卻能勾畫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來,人們每每來到西湖都要吟誦這優美的詩句。讓我們也來回味一下,配樂(如《平湖秋月》)朗誦古詩,并配以西湖優美畫面。

  四、總結學法

 。ㄕn件出示:質疑解疑,理解詩意;吟誦品讀,深入感悟)

  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學習第二首描寫大海景象的古詩《浪淘沙》,

  五、學習《浪淘沙》

  1.了解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常常狀物抒情,表達深刻含義,讓我們看看作者借這首詩來告訴我們什么。

  2.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學生借助工具書,自讀理解,遇到困難在學習小組中共同交流、啟發,對于“淘不住”“遂令”等詞語,教師要給予講解。

  教師巡視,關注后進學生,參與小組交流之中,查找問題,適時點撥。

  3.集體交流學習情況:指名讀一讀詩,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品味“遂令東海變桑田”蘊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六、比較兩首詩的不同風格

  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讀一讀,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七、作業:(第二課時完成)

  1.搜集與“水”有關的古詩。

  2.喜歡《飲湖上初晴后雨》的同學可以繼續搜集有關西湖的風光圖片、文字資料;喜歡《浪淘沙》同學,可以找到劉禹錫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讀一讀。

  點評

  本節課教師很好的利用了教材以及其它教學資源,教學中能關注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注意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就本課的兩首詩而言,前一首語言質樸,通俗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晦澀難懂的典故,青島的學生又比較了解大海,適合放手讓學生自學。于是教師調整了學習順序,先學習第二首詩,總結學習方法后,再鼓勵學生自學。將實踐后總結的學習方法,用簡短的幾個詞來概括,一目了然,重點突出,加之瑯瑯上口,便于記憶,更能指導學生課內外的自學。

  教師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課堂上我們能感受到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特別在理解詩意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質疑并借助注釋及交流互助的方式讀懂詩意。古人寫詩“貴在含蓄”,“意在言外”。學生學詩,也從誦讀入手,披文入情,做到入情入境,體會詩人的含蓄之美,與詩人產生共鳴。在引導學生體會意境時,運用語言描述、圖像渲染、配圖配樂吟誦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誘發想像,使其在頭腦中再現出生動鮮活的畫面,受到相應的情感及審美陶冶。

  吉老師還特別善于引導學生仔細品昧、反復推敲,領悟詩人寫法的巧妙,不斷積累語言。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又可以給學生表達情感提供借鑒。經過閱讀實踐,對語言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掌握學習方法就尤為重要。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篇13

  2、學習的課文:《一個蘋果》、《古詩二首》、《水就是生命》

  二. 學習目標:

  1、《一個蘋果》的教學目標是:

  1)了解志愿軍戰士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戰斗情誼,學習他們真摯的階級友愛精神。

  2)理解課文內容,正確回答課后思考題。

  3)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并體會寫文章怎樣做到有中心。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古詩二首》的教學目標是:

  1)對重點詞句的理解,包括詩句和引申義。

  2)對詩句文字美感的體會,培養語感。

  3)滲透寫作方法。

  3、《水就是生命》的教學目標是:

  1)能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水和人類的密切關系,體會說明文。

  3)理解水就是生命,養成珍惜用水的好習慣。

  三、重點、難點:

  1、《一個蘋果》: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戰士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戰斗情誼。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并體會寫文章要有中心。

  2、《古詩二首》:詩中闡述的道理。

  3、《水就是生命》:了解水和人類的密切關系,理解水就是生命,培養珍惜用水的好習慣。

  四、和老師一起學:

 。ㄒ唬秱蘋果》

  1、本課生字:

  卸: 左邊是7畫,右邊是硬耳刀;

  熏:共14畫,上邊的橫最長。

  2、詞語解釋:

  固執:堅持自己的意見。

  誘人:吸引人。

  迸出:由內而外突然發出。

  煙熏火燎:干極了的感覺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發出的聲音。

  3、理解課文

  問題1:戰士們為什么都不吃這個蘋果?為什么這么多人還吃不完一個蘋果?

  要理解這兩個“為什么”,首先要了解蘋果在戰士們中間推讓的經過,提示同學想一想,每個戰士在拿到蘋果時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火線運輸員在路上撿到一個蘋果,想到連長嗓子啞了,應該吃了這個蘋果潤潤喉嚨,就把蘋果遞給了連長;連長想到步話機員小李聲音已“沙啞”,需要蘋果,連長把蘋果遞給了小李;步話機員小李想到傷員小藍失血過多,需要蘋果,轉手給了小藍;小藍想到連長要指揮戰斗需要蘋果,小藍又把蘋果遞給了連長;連長又想到司號員要吹沖鋒號,需要蘋果,連長把蘋果遞給了司號員;司號員想到衛生員日夜護理傷員很辛苦,需要蘋果,司號員轉手遞給了衛生員;衛生員想到傷員小藍更需要蘋果,又把它遞給了自己日夜照顧的傷員小藍;小藍又想到連長的責任更重,更需要蘋果,所以小藍又把蘋果遞給了連長。)

  問題2:戰士們想的和做的有什么共同點?

 。☉鹗總冃睦锵氲亩际菓鹩驯茸约焊枰@個蘋果,因此他們做的同一件事就是把蘋果遞給別人。)

  從表面上看他們傳遞的是一個蘋果,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講,他們傳遞的是什么?

  (戰士們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寧愿自己干渴,也一定要把蘋果讓給別人吃。因此,他們傳遞的不僅是一個蘋果,而是一種情誼,一種關心別人勝于自己的精神。)

  問題3:“我剛想命令大家認真地把蘋果吃了,忽然覺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靜!甭撓瞪舷挛睦斫獯藭r此刻人們的心情。

 。ā俺领o”是因為大家都不說話了。為什么不說話?因為每個人心里都非常不平靜,流著淚,說不出話來。連長也激動得流淚了。此處無聲勝有聲,這是幸福的淚,是因為生活在戰友的階級友愛中而感到幸福;這也是驕傲的淚,是因為有這樣一些在困難的時候一心為別人著想的品質高尚的戰友而感到驕傲。)

  問題4: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圍繞中心選材。

 。ㄕn文記敘了“一個蘋果”的故事,表現了戰士們互相關懷的階級友愛精神。作者圍繞這一中心,選擇了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大家都干渴的情況下,一次次推讓一個蘋果的感人場面。最后為了吃一個蘋果,連長不得不做一番動員,可還是剩下大半個蘋果。這些描寫都表現了戰友間互相關懷這一中心。)

  (二)《古詩二首》

  1、本課生字:

  形聲字:勢與拭與試的區別

  桑:三個又上面最后一筆是點

  宜:下面是且

  2、對蘇軾和白居易的簡介

  蘇軾:北宋文學家和書畫家,號東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3、《浪淘沙》課文理解:

  首句“白浪茫茫與海連”,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浩大雄渾的境地當中: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波濤洶涌,白色的浪花一朵連著一朵,海天連成一片,令人心胸開闊。

  “平沙好好四無邊”:水中間的田地十分廣闊,也看不到頭。

  “暮去朝來淘不住”海水每天從朝霞升起到暮色漸至不停地擁著大地。

  “遂令東海變桑田”:致使浩瀚無邊的東海變成了令人贊嘆和美麗的桑田。

  4、《飲湖上初晴后雨》課文理解:

  1)首句“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泵鑼懳骱缣斓乃,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西湖水波粼粼。重點理解:“瀲滟”和“晴方好”和“雨亦奇”。

  2)第二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人用了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重點理解“淡妝濃抹”和“總相宜”的意思。

 。ㄈ端褪巧

  1、生字:

  溶與熔和榕三字的區別

  泄與屜的區別

  唾與捶的區別

  惕與踢的區別

  劑與濟的區別

  役與疫的區別

  2、理解課文:

 。1)自讀思考,讀后你發現了什么?

  (這些都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2)水在我們的身體中究竟扮演著什么角色呢?

  水占體重的4/5;水是高超的師;水是優秀的運輸兵;水是體溫的調節器;水是良好的潤滑劑;水是人體的衛士。

  (3)不吃飯可以堅持十幾天,不喝水一個星期也活不成!

 。]有水就沒有生命,水就是生命)

  (4)喝水有什么道理?

  (兩頓飯之間要喝水,飲料有害處和白開水的好處,早晨喝淡鹽水)

  水資源擴展資料:

  監測資料表明,全國日排污量在1.3億噸左右。全國1200條河流,有850多條受到污染。

  1996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除個別水系支流和部分內陸河流外,總體上仍呈加重趨勢,78%的城市河段不宜作飲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40分鐘)

  一、我會讀,還能組詞語。

  局(    ) 治(    ) 凌(    ) 按(    )

  居(    ) 冶(    ) 陵(    ) 鞍(    )

  廉(    ) 破(    ) 瞪(    ) 游(    )

  兼(    ) 頗(    ) 鐙(    ) 旅(    )

  二、我會填。

  技術的(     )  凌空的(     )  高超的(     )

  飄動的(     )  濃厚的(     )  悠久的(     )

  歷史(    )久   神形兼(     )  四蹄(    )空

  動作(    )調   嘆( )叫(  )

  三、我會連。

  文物     平衡         動作     嘆服

  激發     奔放         令人     協調

  自由     想象         神形     輕盈

  保持     珍品         體態     兼備

  四、我能寫出下列詞語。

  近義詞

  細微——(     )   濃厚——(     )

  反義詞

  輕盈——(     )      優雅——(     )

  五、句段推敲。

  同一個句子,加上不同的標點符號意思不同,請給下面的句子加上幾種不同的標點符號。

  (1)小紅小剛滑冰去了你去不去

 。2)小紅小剛滑冰去了你去不去

 。3)小紅小剛滑冰去了你去不去

  六、閱讀理解。

  小白鵝

  我愛小白鵝!

  我家的小白鵝可漂亮哩。紅紅的小嘴巴又扁又寬,微微向上翹起;高高的額上突起一個淡黃色的小包包;一雙圓溜溜的小眼睛鑲嵌在腦袋兩側,總愛東瞧瞧西望望;一身雪白的衣裳,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還閃閃發光哩;兩只翅膀像兩把大扇(shàn shān)子,一扇(shàn shān)起來,“呼呼”作響;一雙扁扁的小腳支撐著肥胖的身子,沒事的時候,搖搖擺擺踱(duò  duó)著方步。

  小白鵝生氣的時候挺可愛,它搖起大翅膀,瞪起雙眼,伸長脖子怪叫,連跑帶飛狠狠地向你撲來,看那架勢,非擰(nīng  níng)你幾口不可?墒牵灰闩呐氖,跺跺腳就把它嚇住了。

  小白鵝戲水最有意思,它像小帆船似的浮在碧綠的河面上,一雙橘紅色的小腳掌輕輕地撥著水。頓時,一圈圈粼粼的波紋徐徐向外擴散。你瞧,它玩得多開心呀。有時它彎著脖頸對著天歌唱;有時它把脖子伸入水中覓食,向后背灑水,還不時地翻著跟頭哩!

  小白鵝吃飽了、玩夠了,到了中午就回家生一個沉甸甸熱乎乎的大鵝蛋,足有三四個雞蛋那么重。奶奶收鵝蛋的時候,總是笑瞇瞇地說:“瞧,小白鵝多能干!”

  輕松闖關

  第一關:

  1、用“∕”劃去文中帶點字的不正確讀音。

  2、寫出兩個與“徐徐”意思相近的詞語:_______  _______

  第二關:

  把第三自然段中描寫小白鵝生氣時的動詞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關:

  讀下面的句子,回答問題。

  “它像小帆船似的浮在碧綠的河面上,一雙橘紅色的小腳掌輕輕地撥著水!边@句話中“像小帆船似的”是比喻什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答案】

  一、我會讀,還能組詞語。

  略

  二、我會填。

  技術的(領域)  凌空的(風箏)    高超的(技藝)

  飄動的(紅旗)  濃厚的(真情)    悠久的(歷史)

  歷史(悠)久    神形兼(俱)      四蹄(騰)空

  動作(協)調    嘆(為)觀(止)

  三、我會連。

  文物     平衡         動作     嘆服

  激發     奔放         令人     協調

  自由     想象         神形     輕盈

  保持     珍品         體態     兼備

  略

  四、我能寫出下列詞語。

  近義詞:

  細微——(細。    濃厚——(深厚)

  反義詞:

  輕盈——(笨拙)    優雅——(低俗)

  五、句段推敲。

  同一個句子,加上不同的標點符號意思不同,請給下面的句子加上幾種不同的標點符號。

  (1)小紅小剛滑冰去了,你去不去?

  (2)小紅:小剛滑冰去了,你去不去?

 。3)小紅小剛:滑冰去了,你去不去?

  六、閱讀理解。

  小白鵝

  我愛小白鵝!

  我家的小白鵝可漂亮哩。紅紅的小嘴巴又扁又寬,微微向上翹起;高高的額上突起一個淡黃色的小包包;一雙圓溜溜的小眼睛鑲嵌在腦袋兩側,總愛東瞧瞧西望望;一身雪白的衣裳,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還閃閃發光哩;兩只翅膀像兩把大扇(shàn shān)子,一扇(shàn shān)起來,“呼呼”作響;一雙扁扁的小腳支撐著肥胖的身子,沒事的時候,搖搖擺擺踱(duò  duó)著方步。

  小白鵝生氣的時候挺可愛,它搖起大翅膀,瞪起雙眼,伸長脖子怪叫,連跑帶飛狠狠地向你撲來,看那架勢,非擰(nīng  níng)你幾口不可。可是,只要你拍拍手,跺跺腳就把它嚇住了。

  小白鵝戲水最有意思,它像小帆船似的浮在碧綠的河面上,一雙橘紅色的小腳掌輕輕地撥著水。頓時,一圈圈粼粼的波紋徐徐向外擴散。你瞧,它玩得多開心呀。有時它彎著脖頸對著天歌唱;有時它把脖子伸入水中覓食,向后背灑水,還不時地翻著跟頭哩!

  小白鵝吃飽了、玩夠了,到了中午就回家生一個沉甸甸熱乎乎的大鵝蛋,足有三四個雞蛋那么重。奶奶收鵝蛋的時候,總是笑瞇瞇地說:“瞧,小白鵝多能干!”

  輕松闖關

  第一關:

  1、用“∕”劃去文中帶點字的不正確讀音。略

  2、寫出兩個與“徐徐”意思相近的詞語:輕輕  慢慢

  第二關:

  把第三自然段中描寫小白鵝生氣時的動詞寫下來。

  搖-瞪-伸-叫-跑-飛-撲-擰

  第三關:

  讀下面的句子,回答問題。

  “它像小帆船似的浮在碧綠的河面上,一雙橘紅色的小腳掌輕輕地撥著水!边@句話中“像小帆船似的”是比喻什么的?

  答:小白鵝在水中游動的樣子。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篇14

  三年級上冊《古詩二首》之一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全詩寫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片段。第三句中的一個“晚”字告訴我們:詩人趕路已經一天了,著實需要找一個“人家”歇歇腳了。抬起頭順著陡峭、蜿蜒、傾斜的石徑朝著寒秋之中的山頂望去,就在那“白云生處”恰恰有了人家。這真是“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本應該是徑直過去的,可就在這時,詩人卻突然“停車”、駐足,這是為什么呢?原來詩人發現了一片比“二月花”更加火紅、耀眼的“楓林”。因為太“愛”這夕陽中的“楓林”了,旅途的饑渴、勞頓早已拋到了九霄云外,駐足欣賞是在自然也不過的事了。

  黃叔燦《唐詩箋注》云:“‘霜葉紅于二月花’真名句。”為什么呢?

  首先是這一詩句脫俗。在古詩中吟誦紅葉的詩句并不少見,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等。惟有杜牧專賞楓葉顏色的鮮艷,而且說它勝于春花。當風勁霜嚴之際,除、了楓葉獨絢秋光,紅黃紺紫,諸色咸備,籠山絡野之外,春花無此大觀的。所以,杜牧專賞楓葉顏色的詩句與情懷,道骨仙風,超凡脫俗;

  其次是情景交融寫法非同一般;\山絡野的楓林紅葉的確是美艷絕倫,但它卻常常被一般文人的“悲秋意識”籠罩。而詩人在這里卻以一個大大的“愛”字領起,滿心歡喜地去贊美楓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寫,不僅寫出了如畫的秋景,而且一掃常見的衰颯暗淡,更加突出了身世坎坷的杜牧那高朗、俊逸的氣質與胸懷。再從寫作的技巧來看,全詩四句,以第四句為重點,前三句都從不同角度為突出第四句起著喚起、烘托、鋪墊的作用。第一句中的“寒”字是喚起第四句“霜葉”的鋪墊;第二句的“白云”是從色彩對比的角度來反襯第四句的“霜葉”的紅艷;更為有力的鋪墊是第三句的“停車”和由此突顯的“愛”字,及隨后出現的“楓林晚”中的那個“晚”字。停車何故?是出于對“楓林晚”的“愛”;“楓林晚”何以這樣可愛?是因為,在夕陽之中,滿山遍野的楓林紅葉紅得快要燃燒起來了,這色彩的艷麗,這場面的壯觀絕非春花能比。說到此處,全詩的重點句“霜葉紅于二月花”為什么能千古傳誦也就不奇怪了。

  三年級上冊《古詩二首》之二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不知是誰,說過這樣一段趣事。他說,這首詩是詩人張繼在應試落榜以后寫的。他雖然科場失意,卻因這首詩而名傳千古、蜚聲海內外,而科場得意,甚至是中了探花、榜眼、狀元的人卻沒有多大出息,他們所寫的詩文很少有人能夠記取,很少能夠流傳。由此可見,詩文必須有感而發,而應試之作大都平庸。

  手捧此詩,題目——《楓橋夜泊》就值得用心琢磨。所謂題目,即是文章的額頭,它通常富含諸多信息。如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所以,認真地推敲詩題 ?墒盏矫饕庵嫉男Ч。就拿《楓橋夜泊》來說吧,從整個題目看,我們可以推知:這首詩所描繪的是楓橋的夜景。從其中的“泊”字我們可知,詩歌表現的是一種羈旅情懷。因此,人們常說的“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有一定道理的。

  古人說,“詩中有畫”,而這首詩就是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結合、立體的“楓橋夜泊”圖。首先是全詩運用了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遠景和近景:殘月、山寺、霜天,這是遠景。江楓、漁火、客船,這是近景;其次是運用了“設色”之法:霜天的透明,漁火的鮮艷,二者交相輝映,從而營造了一種難以言表的氛圍;再者是詩句調動了聽覺效果,使本來就已經成畫的意境更富生機:特別是遠處傳來的鐘聲。不但把近景、遠景聯系到了一起,交織成章,而且這穿夜空,傳到客船上的鐘聲,也使整個的意境更加清幽、凄楚。那一聲一聲傳到客船,敲擊在旅客心頭的鐘聲。怎能不引起旅客無限的遐想,無限的愁思進入夢境呢?

  說來有趣,不知是誰,曾經提出過這樣的詮釋:詩中的“江楓”是蘇州二橋的名字,“江”就是江村橋,“楓”就是楓橋。而“烏啼”呢,就是烏啼山。對這樣的解釋,我不敢茍同。其實,現在很多地方的名稱,是因為先有了名詩,爾后才因詩而得名的。大約在一年前,有一位學生家長來信談到此事,我們教材的主編張慶先生除了自己做了深入地考證之外,還專門派家住蘇州的錢錫銘老師查找了蘇州府志,進行了實際的調查,并寫出了文章予以回復。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 篇15

  在教學《古詩二首》前,我仔細閱讀了教學參考,學習了一些有關低年級古詩教學的文章。教學參考上提出了五方面的教學目標:1、了解春天早晨的景色和野草返青的自然現象,體會詩人對春光和野草的贊美。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理解“古詩、處處、風雨、野火”等詞語的意思。3、會用“處處”寫句子。4、能說出兩首古詩的意思。5、能背誦課文,默寫課文。教學重點是背誦和默寫古詩。教學難點是體會詩的意境。我想,那我該如何來教學這一課,讓我們二(1)班的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真正能體會詩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從而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呢?倘若我在教學過程僅作單純地分析講解,然后提問,讓學生再回答,說說古詩每個句子的意思,接著反復練習背誦。這樣的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著,使勁地記著,至于審美情趣的陶冶,詩的意境的體會這樣的文化性就不能體現了。顯然,這樣的教學早已淘汰。 

  人本主義教學觀指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 “新課標”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時正努力地用新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那這二首古詩的教學,我如何嘗試用新理念來更好地達到教學的完善?我動了一些腦筋。

  首先,讓學生在“問”中發現古詩奧妙無窮。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黃金階段,遇到不懂的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著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我覺得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他們就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古詩短短的幾行字,里面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學生一定會有許多好奇。片段一:

  師:(兩手放背后,學古代文人的樣慢步踱進教室,邊踱步邊吟詩《春曉》)

  生(許多):我也會念。(并輕輕念起來)

  師:(出示詩《春曉》)那我們念念,想想你會不會有問題?

  生:這首詩是誰寫的?

  生:那個人干嗎寫這首詩?

  生:他寫的是什么意思?

  生:寫這首詩的人是什么時候的人?

  生:什么叫“不覺曉”?

  生:“春曉”是誰?(不明白,特好奇)

  生:我好想看看詩人的樣子!

  生:最好我也會寫這樣的詩。

  生:如果有一個神奇的機器貓把我帶到古時候,該多有趣。

  ……

  瞧,雖然學生在幼兒園甚至更小已經會念這首《春曉》了,可他們那小腦門中仍然裝著無窮無盡的問題。而且,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會敢于用自己的獨特思維進行提問。即使有的問題顯得非常天真、幼稚,可這都是他們的真實想法。學生在問中想象,在想象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喜歡了學古詩。

  其次,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詩意。

  修訂大綱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又特別好動,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定。怎樣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古詩的意思,并且會說呢?

  片段二:

  師:《春曉》一首詩才20個字,可里面知識可豐富了,想知道嗎?

  生:想。

  師:如果小朋友能自己去主動發現,那有多了不起。大家組成小小組,一起動腦筋,交流你知道的地方,好嗎?(生開始交流)

  師:大家一起來說一說。

  生:我知道“眠”的意思,是指睡覺。

  生:對,“眠”是睡覺,“春眠”就是春天在睡覺。

  師:春天,晚上睡覺會怎樣呢?

  生:我認為是春天晚上睡得什么也不知道了。

  生:不是什么也不知道,肯定是睡得很香。

  生:我覺得睡在被窩里可暖和了,早上都不想起來。

  師:是呀,睡得舒服,一覺醒來卻發現天亮了。

  生:我知道第一句的意思了,是說春天到了,晚上睡覺睡得好甜,不知不覺是早上了。

  師:說得真好,那“曉”是什么意思?

  生:“曉”是指早上。

  生:是指太陽升起來了,“曉”字偏旁是日字旁,日就是太陽。

  生:“曉”就是天亮了。

  我為學生搭建自由舞臺,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在交流中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養了合作精神。并且,學生發現學習古詩一點兒也不枯燥,有了興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再有,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

  語文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借助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因此,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當然,我在教學時還有很多環節把握得不好。如果在教學時能制作課件,讓學生在感官上再去發現美麗,也許效果會更好。還有,讓學生說得少了點。

《古詩二首》同步輔導(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古詩二首》教學敘事(通用17篇)

    詩歌是與小說,散文,戲劇并列的一種文體。它用高度精煉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富于激qing,并講求節奏和韻律。每一首詩就是一幅畫、一條哲理,一個人的理想、命運、人生、情感。...

  • 20 古詩二首(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其中1個多音字“還” )及新詞。2、能看注釋,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 《古詩二首》教學指導(通用13篇)

    教材分析本課圍繞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初晴后雨》兩首古詩。第一首作者是白居易,詩中語言奔放,頗有氣勢,生動地再現了波濤洶涌、遼闊壯觀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看后產生的聯想。...

  •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材分析:本課的兩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劉禹錫有關黃河的詩歌。《涼州詞》寫的是邊塞的荒涼,《浪淘沙》寫的是黃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較長。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本課的學習重點,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是學習難點。...

  • 誦讀欣賞——古詩二首(精選2篇)

    一、教學重點提示:1、理解每首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流利誦讀,欣賞和背誦每首古詩。二、教學時間:兩教時第一教時教學目標:賞析一、二首詩。教學步驟:一、檢查預習情況:1、這兩首詩在古詩中叫做什么格式的詩?律詩。...

  • 《古詩二首》《黃河之水天上來》(精選16篇)

    【本講教育信息】一. 教學內容:第三單元:母親河單元課文:《古詩二首》《黃河之水天上來》《古詩二首》教學目標:1、通過反復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2、增強朗讀能力,培養審美情趣。...

  • 4古詩二首(精選16篇)

    教學內容:p35-p37教學目標: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教學重點: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

  • 古詩二首《詠柳》說課稿(通用7篇)

    教材分析:《詠柳》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千古佳作,詩人用獨特的筆觸描寫了春天的柳樹,歌頌和贊美了春天的創造力。依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從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確定本課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6個生字。...

  • 《古詩二首》教案(通用14篇)

    本課圍繞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飲湖上初晴后雨》兩首古詩。第一首是白居易的作品,詩中語言奔放,頗有氣勢,生動地再現了波濤洶涌、遼闊壯觀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看后產生的聯想。...

  • 古詩二首 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材分析本課是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教材根據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飲湖上初晴后雨》兩首古詩。第一首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作為現實主義詩人,他既用恢宏的筆觸形象再現了海面的壯美博大,又用寥寥數語描寫了海上的變遷,...

  • 《古詩二首》的教案(精選13篇)

    《古詩二首》課文原文yè sù shān sì夜宿山寺táng lǐ bái[唐]李白wēi lóu gāo bǎi chǐ危樓高百尺,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手可摘星辰。bù gǎn gāo shēng yǔ不敢高聲語,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恐驚天上人。...

  • 古詩二首(精選16篇)

    在教學《古詩二首》前,我仔細閱讀了教學參考,學習了一些有關低年級古詩教學的文章。教學參考上提出了五方面的教學目標:1、了解春天早晨的景色和野草返青的自然現象,體會詩人對春光和野草的贊美。...

  • 古詩教學的重大突破——重慶二賽場第一名《古詩二首》賞析(精選12篇)

    在本次重慶大賽中,浙江的《古詩兩首》猶如一朵奇葩,奪人眼目。無論是評委還是聽課教師,對整個課堂設計和課堂效果都贊譽有加?梢哉f,本節課是第二賽場最大的亮點,F根據冰雁記錄的課堂實錄稍作充實,先發上來,供大家討論。...

  • 《古詩二首》教案(精選16篇)

    內容預覽:誦讀欣賞 古詩二首。一、教學重點提示:1、理解每首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流利誦讀,欣賞和背誦每首古詩。二、教學時間:兩教時。第一教時教學目標:賞析一、二首詩。教學步驟:一、檢查預習情況。...

  • 《古詩二首》同步練習(通用17篇)

    一、看拼音寫漢字bairixun chuiyan fenfen 千里黃云( ),北風 ( )雪( ) 。 mochou zhiji bushijun( ) 前路無( ) ,天下誰人( )。 weichengzhaoyuyiqingchen keshe ( ),( )青青柳色新。...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69影院一 | oidgrαnny日本老熟妇 | 久久华人 | 免费一级欧美 | 少妇看A片偷人精品视频 | 精品国产a| 成在人av抽搐高潮喷水流白浆 | 张柏芝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虎 | 给丰满丁字裤少妇按摩到高潮 | 日本二区三区 | 日本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视频老年人 | 麻豆乱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的优势 |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 国产爆乳无码av在线播放 | 婷婷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午夜免费学生在线观看av | 又黄又湿啪啪响18禁男男 | 2021乱码精品1区2区3区 | 女人一级毛片 | 国产人妖tscd在线 | 三年片免费观看大全 | 精品日韩三级 | 特级毛片爽WWW免费版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一牛影视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0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www | 欧美老妇乱惀 | 手机在线观看国产 | 中文字幕日韩三 | 99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软件 | 国产精选h网站 | 免费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操一操摸一摸 | 99免费观看| 九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91麻豆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 91av久久|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