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長久 教案(精選5篇)
但愿人長久 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1、學習生字,學會用生字組詞,理解文中的詞語“心緒不寧”、“形影不離”、“西沉”、“悲歡離合”、“嬋娟”等詞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5、6自然段。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讓學生接受經典詩詞的教育。4、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1、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2、增進學生的人文修養,激發起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準備1、布置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自學生字,讀通文章。2、師生共同收集有關蘇軾的生平資料3、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詩改編成一個小故事。4、制作相關課件。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掌握本課生字,理解相配詞語 2、了解課文大意,理清課文脈絡3、了解蘇軾,欣賞配樂詞[水調歌頭],讓學生接受經典詩詞的熏陶 課前播放洞簫演奏[明月幾時有],讓學生聽著音樂進入課堂(一)創設背景 導入新課1、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到中秋節我們賞月、吃月餅、舉家團圓,“每逢佳節倍思親”,當我們一家人過中秋的時候,我們偉大的詩人蘇軾在干什么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揭示課題,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出身知識分子家庭,和父親蘇詢、弟弟蘇轍考中同榜進士,世稱“三蘇”。 蘇軾是北宋杰出的詩人、詞人和散文家。他的優秀詩篇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揭露并諷刺了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朽,抒寫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描繪祖國的壯麗山河,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特色。他的詞,詞風豪放,筆力雄健、清新自然。其作品有《東坡樂府》,主要代表作《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水調歌頭》、《念奴嬌》等。 (二)初讀課文 讀通讀順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1)讀準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2)讀順句子,讀通全文(3)朗讀過程中劃出自己不懂的地方2、檢查自讀情況(1)檢查詞語的讀音與記憶,出示詞語品嘗 玩耍 埋怨 睡覺 吟誦 悲歡離合 屈指算來 觀賞 但愿 寬慰 眼睜睜 隱藏 陰晴圓缺 蘇轍(2)指名朗讀課文,每人讀一段 (三)再讀課文 整體感知每小組讀一段,第一段老師讀,最后一段一起讀回答問題1、這篇課文寫的是誰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中秋之夜,蘇軾在密州,思念他的弟弟蘇轍,寫下了一首新詞。 2、作者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為什么會心緒不寧? 為什么會埋怨? 為什么會寬慰? 劃出課文中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3、蘇軾在感到寬慰之后吟誦了一首新詞,你能來讀一讀嗎?看誰能讀出蘇軾的情感。這幾句話是什么意思,你能在課文中找到表示它意思的句子嗎?讀一讀 (四)小節1、總結全文:本課敘述了蘇軾中秋之夜望月懷人,對月沉思,借月傳情,介紹了蘇軾的著名詞作的創作緣由。傳達了詩人對月沉思的豐富的感情世界,描述了詞作的優美意境,展示了詩人的心路歷程,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的礦大胸襟。2、出示《水調歌頭》全篇,跟老師讀一讀,體會作者感情。3、播放《水調歌頭》動畫 (五)作業布置1、抄寫重點詞語并描紅。2、復述課文。 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于兄弟的手足之情,體會蘇軾的廣闊胸襟。 3、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并能活學活用這句詩詞。 (一)復習舊課 鞏固深化1、課文中表現作者感情變化的詞是哪些?2、齊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體會領悟1、觀察圖畫,學習1、2、3小節(1)為什么“思念”?通過“皓月當空”、“歡歡喜喜”、“觀賞”,引發了“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蘇軾思念親人的心緒,思念弟弟實際上就是思念家鄉的親人。(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2、3自然段,體會別人的團聚和蘇軾與弟弟的分離,抓住關鍵詞“手足情深”、“形影不離”、“七個年頭”。板書:心緒不寧2、帶著疑問學習4、5小節(1)上節課我們知道了,蘇軾因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當他看到圓圓的月亮時,產生了埋怨之情,在第四小節的最后有一串省略號,在這里表示什么呢?(表示還有許多埋怨的話,這里只要一筆帶過)板書:埋怨(2)指名朗讀第五自然段,出示句子“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a)“想到這兒”是指想到哪兒?(聯系上下文理解)(b)“寬慰”是什么意思?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在這里作者為什么會寬慰,哪個同學來幫大家回憶一下?(c)寬慰了許多說明作者有著怎樣的人生態度?(豁達開朗,積極樂觀,蘇軾的可貴之處就是能夠從悵恨中解脫出來)板書:寬慰3、學習第6小節(1)再讀第五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表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的句子,再用直線劃出表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的句子,并進行朗讀。(2)“此事”是指什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3)你認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話可以用在什么人之間,如果是你,你想代表誰把這句話送給誰?(如:代表邊防戰士送給家鄉親人,代表海外赤子送給祖國人民) (三)總結全文(1)理清課文作者感情變化,心緒不寧——埋怨——寬慰,指導學生練習復述課文。(2)說說本課表現了蘇軾的哪些感情? 蘇軾埋怨月亮是因為它在( )的時候變得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來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牙兒( )一樣,他祝愿( )常留人們心間,這樣雖然( ),也能共同擁有( )! (四)作業布置:1、完成練習冊。2、背誦4-6自然段。 六、板書設計心緒不寧——埋怨——寬慰(感情變化) 一(1-3)創作原因——思念弟弟 二(4-5)具體描繪詞的意境 三(6)詩人低吟新作 七、教學反思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老教師的指導下,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這篇課文充分體現了“情”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在抓住蘇軾感情變化的同時,要讓學生在情感的接納和碰撞中發展語言水平,提升人格品質。這篇課文是作者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滲透著作者的“情”,流動著作者的“情”,而要進入作者的感情世界,就必須創設和再現當時的“境”,從而獲得與作者相同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的獲得與朗讀不可分離,可以通過配樂朗讀、表演朗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來生動地再現當時地月夜場景,體會作者地廣闊胸襟。這樣,美的才不僅僅是月色,更美的是蘇軾的情懷,是“千里共嬋娟”的思念。其次,是要使學生能夠活學活用,俗話說“會用才能真正變成自己的”,光光的理解依然是停留在書本上,而不會到生活中去。所以,教師要創設情景讓學生真正會用課文中的詩句,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語文的學習,其最終目的就是學習語言,運用語言,駕馭語言,當學生會用課文中的語言才是語文教學的成功。
但愿人長久 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6自然段。
2 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 讓學生接受經典詩詞的教育
5 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朗讀導入,簡介生平。
1 播放<<水調歌頭>>的錄音帶,小黑板出示<<水調歌頭>>全篇。
2 簡介蘇軾生平,并揭示課題。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課題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
1 自讀課文,要求:
自由練讀課文后的生字
畫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理解詞義。
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 師檢查自讀情況
(1) 聽寫詞語。
品嘗 玩耍 埋怨 睡覺 吟誦 悲歡離合
觀賞 但愿 寬慰 眼睜睜 隱藏 陰晴圓缺
(2) 學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探討
嬋娟 埋怨 皓月 吟誦等
(3) 指名試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寫的是誰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課堂練習:
1、完成習字冊。
2、熟讀《水調歌頭》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1 指名背誦<<水調歌頭>>
2 學生齊背<<水調歌頭>>
二 細讀課文
1、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只有文學家蘇軾卻心緒不寧。同學們,蘇軾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緒不寧呢?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2、學生交流
根據交流重點抓“手足情深”“形影不離”“又有”等詞的理解體會
a、你從哪里看出他們倆手足情深呢?(小時侯……)
b、你從“形影不離”這個詞中能體會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來,分別又有七個年頭了!”從這句話中你又有什么體會,主要是從哪個詞中體會到的?
3、指導朗讀
結合學生的交流,請他們讀
你能讀好么?你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你會用朗讀表現嗎?
4、引說:
蘇軾之所以會如此“心緒不寧”,是因為——(蘇軾在思念著弟弟)是啊,蘇軾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時侯——……長大以后——……如今屈指算來——……怪不得蘇軾會這樣——(思念弟弟呢!)
三、學習課文第4節
1、看圖想象
瞧,月亮漸漸西沉,抬頭望月,月光如水,它還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到床前,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學們,在這樣的夜晚,你會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這么美麗的中秋節晚上,蘇軾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來了。你們想知道蘇老先生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誰嗎?
2、指名朗讀
指導看圖
同學們,這時候的蘇軾神情怎樣?(眼睜睜)
那圓圓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睜睜地望著,會覺得怎樣?用你的朗讀來回答吧。指導讀好“偏偏”一詞。
3、交流討論
出示課文插圖,指導看圖。
師:同學們,看,明月當頭,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麗,這個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現在是身在異鄉,與親人朋友已分別多年,這時,你看著月亮會想些什么?自言自語說些什么呢?
4、配樂朗讀
是呀,在月亮這么圓這么明的中秋之夜,蘇軾卻見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傳來憂傷的樂曲,更增添了蘇東坡的思念之情,感傷之情。
指名朗讀,齊讀
四、自由朗讀5、6小節
1、過渡:蘇軾這么無奈這么惆悵,后來為什么又寬慰了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書
2、交流討論
⑴用自己的話再來說說第一句的意思
(重點理解“悲”“歡”“離”“合”,“隱”“現”“圓”“缺”的意思)
⑵“哪里會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還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讀第二句
聯系上文說說
3、想到這里,蘇軾的心里就感到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出示: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師生共讀
4、指名讀,問:你們想了解這五行詞的意思嗎?課文已經告訴我們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聰明的同學最先找到。
5、指名再讀意思
問:這意思你們都讀懂了嗎?
指名讀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你們能找到這句話的意思嗎?指名說
你能聯系上文說說你的理解,體會嗎?
7、出示詞文,師范讀
8、指名生讀,提示:低聲吟誦
五、總結
1 、蘇軾的情感發生了什么變化?完成填空。
蘇軾埋怨月亮是因為它在( )時候變得這么( )、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來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兒( )一樣,他祝愿( )常留人們心間,這樣雖然( ),也能共同擁有( )!
2 、引導學生逐段理清敘述的順序,練習背誦。
六、 課堂練習
1 背誦第4~6自然段
2 抄寫書后詞語兩遍
板書:
2 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但愿人長久 教案 篇3
課 題
2.但愿人長久
第 1 課時
主備人
陳石奇
復備人
審核人
教學目標
(涉及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法指導等。)
1.教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學會本課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主要說了一件什么事情,并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主要說了一件什么事情,并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及掛圖、小黑板
導學過程
復備與調整
導入:……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富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歷史上流傳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美詩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但愿人長久》(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這篇課文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了我國古代杰出的文學家蘇軾《水調歌頭》這首著名的中秋詞的寫作經過。
一、課前預習、課上反饋:
預習任務:見學案“課前預習”部分
預習反饋:
1. 同桌討論、全班交流難讀難寫的生字詞。
自己認為需要強化字音的有 ,需要強化字形的有 。
2. 交流自己弄懂的詞語的意思,提出不懂的詞語。
3. 同桌互讀課文,把自己經過努力讀得很棒的難讀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4. 四人小組合作,概括課文內容,并推薦代表匯報。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設立任務:
1、提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2、讀了課題你產生了哪些疑問?
3、放聲朗讀全文,思考后小組內討論交流:
a.文中蘇軾的情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請找出能體現蘇軾情感變化的詞語。
b.通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蘇軾的情感變化過程。并請同桌作當評價。
【學習建議:細讀全文,找出能反映蘇軾心情變化的詞語,畫下來,再讀讀相關的句子,體會蘇軾的情感變化。】
4.自由讀第1自然段,蘇軾的這種情感變化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
三、當堂訓練、檢測反饋:
具體見學案“當堂檢測”部分
四、回扣目標、總結提升:
讀準、讀順、讀通課文,理清大致脈絡,理解大致文意,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五、課后作業、拓展延伸:
認真朗讀課文。靜下心來細細品讀思考:蘇軾的情感為什么會經歷了“思念(心緒不寧)——埋怨——寬慰”的變化?讀課文時遇到相關的詞語和句子,最好畫下來,反復讀一讀,你能體會到什么,然后再用一兩個詞語,或者一句話將你的感悟簡單地寫在旁邊。
反饋后亮標
教后記:
但愿人長久 教案 篇4
一.導入新課
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更是文化的瑰寶,誰能背一首古詩嗎?
二.新授課文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52《但愿人長久》。古代有位大文學家在這中秋之夜寫下這樣的詞句(出示詩詞)。
1.下面老師來檢查一下你們經過預習后掌握的生字新詞情況(出示生詞表)
2.誰能讀一下?
3.一起讀兩遍
4.你能理解其中的一些字詞嗎?
5.你想進一步了解課文的內容嗎?你想知道蘇軾為什么能寫下這首千古絕唱嗎?
6.自讀課文,想一想蘇老先生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下這首詞的?板書:蘇軾寫詞
7.他的感情有哪些變化呢?(默讀課文)
8.學生回答老師板書:心緒不寧——不禁埋怨——轉念一想——寬慰許多
9.蘇軾為什么寫這首詞? 板書:思念親人
三. 精讀課文
1. 課文中的那一節說出了這首詞的意思?
2. 誰能說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最后這兩句詞的意思。(注意表達完整)
3. 課題中的“但”可以解釋為“只”
4. 誰能把課文的最后一節有感情地讀一遍?
5. 對于第六節你還有什么疑問?(比如標點符號的使用)
四.學習全詞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了解這首詞的前面部分?(出示整首詞)
1. 借助拼音自由地輕聲地讀這首詞
2. 誰想試讀一下?
3. 讀得好。向他學習。
4. 蘇軾為了思念親人寫下了這首好詞,
五.詩詞拓展
同學們你們還能說出幾首有關思念親人的古詩詞嗎?
生:李白《靜夜思》
你能想象一下當時李白寫下這首詩的情景嗎?
還有其他詩嗎?
生: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你猜測一下王維為什么要寫下這首詩?
師述:吟詩誦詞總是為了表達某種感情,展現某種情景。下面是本人在游黃山時寫下的一首小詩,你們想不想聽啊? (出示)
游黃山
倪也兵
黃山“三峰”我都爬,
光明蓮花天都下,
奇峰怪松沒看夠
云海溫泉醉晚霞。
你們說黃山美不美?
生:美。有山峰。
生:有云海溫泉。
生:有各種各樣的松樹。如迎客松。
倪老師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感情是什么呢?
生:祖國山河美。
生:黃山真美啊。
說得好。老師在這首詩中描繪了黃山的四大奇觀:奇峰,怪松,云海,溫泉, 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六.總結全文
詩詞或表達愿望,或言明志向,寫詩詞離不開特定的環境, 大文學家蘇軾給了我們很多啟發。 老師相信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也會有感而發,也能寫出真情實感, 讀起來瑯瑯上口的屬于自己的詩詞。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和老師共同探討。 我們在班級里開展“我是小小蘇東波”活動。 望同學們積極參加。
最后讓我們再一次領略一下蘇軾寫詞的情景。體會詩人是如何熱愛生活,思念親人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遍)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講述蘇軾寫詞的課文,我是這樣設計教案的:先讓學生搞懂這是一篇介紹蘇軾寫詞的文章,然后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寫這首詞, 接著讓學生體會到寫詞著文是有感而發的,最后用老師的感想之作引領學生參與到“我是小小蘇東坡”的活動中來,由課內到課外,由古代到現代,由老師到學生, 讓學生體會到,再好的詩詞都是人寫出來的, 我們不妨也嘗試一下。 讓學生真正走近名人,融入課文中的情景。
反思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內容不深,但一定要讓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豐富拓展知識技能, 這是我教這篇課文的宗旨。由于注重了情景分析和全詞的認讀,削弱了課文地朗讀, 今后還要加強朗讀指導,在課堂上創設情景,讓學生有感而發地寫出幾句詩來效果會更好。
但愿人長久 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的名詞《水調個頭》的創作經過。故事是此詞意的具體展現,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的內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既思念親人有通情達理的情懷。本文以故事的形式向學生們介紹了古典詩詞——《水調歌頭》創作的經過。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4-6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并熟記生字組成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
初步領略古典詩詞的意蘊。
情感與態度目標:
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準備:
1.圖片,卡片,小黑板,磁帶。
2.網絡搜集蘇軾資料,了解蘇軾生平。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相配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3.了解蘇軾,欣賞配樂詩<<水調歌頭>>。
4. 讓學生接受經典詩詞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 朗讀導入,簡介生平。
1. 播放<<水調歌頭>>的錄音帶,小黑板出示<<水調歌頭>>全篇。
2.交流蘇軾生平,并揭示課題。(板書:2 但愿人長久)
二、 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自由練讀課文后的生字
畫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理解詞義。
出示詩歌《水調歌頭》,學生自由朗讀。
指名朗讀,糾正學生讀音。(闕,瓊,綺)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想象豐富,語言凝練,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學們在學習理解上遇到了較大的困難。請同學們打開課文《但愿人長久》,仔細閱讀這篇文包詩結構的作品,就能幫助我們學習和理解。
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師檢查自讀情況
(1) 檢查詞語的讀音與記憶(小黑板出示)
品嘗玩耍埋怨睡覺 吟誦 悲歡離合屈指算來
觀賞但愿寬慰眼睜睜 隱藏陰晴圓缺躺在床上
(2) 學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探討
嬋娟 埋怨 皓月 吟誦等
(3) 指名試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寫的是誰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 作業
背誦<<水調歌頭>>,并描紅。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去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是怎樣度過的?當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到來,我們會親人團聚,品嘗瓜果月餅,共享一輪明月。但總有人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鄉,不能與親人團聚,看到這一輪明月,心里會有那些感受?每逢佳節倍思親,望著天上的月亮,總讓人想起家鄉的親人。才上心頭,卻下眉頭,許多寫月的詩詞作品都表達了這種情愫。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所學過的有關描寫月的作品。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新的詩詞《水調歌頭》,齊讀課題。
二、精讀詩文
讀了課文,你感受和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
詩人因為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你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緒?(埋怨、寬慰)
課文一至三小節描寫了詩人對弟弟的思念。在中秋月圓之夜,詩人為何單單想起了他的弟弟呢?什么是手足情深?課文中是怎樣描寫出他們之間的兄弟情深?指名同學朗讀。從這些語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這首詩里,同樣也蘊涵著這樣的感情,讓我們齊聲朗讀,來感受這種深深的思念之情。齊讀《水調歌頭》。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寫詩人的離愁別緒,自由讀讀這一段。你感受了怎樣的意境?(《靜夜思》)指名有感情地背誦李白《靜夜思》,指導朗讀描寫月夜環境和詩人輾轉反側的句段。
在皓月當空之時,詩人靜思什么呢?齊聲朗讀詩人月下所思的句段。你從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齊讀句段。從“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詩人的責怨,齊讀句段體會感受;從“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詩人的憤懣,再讀句段,進一步體會感受。
在詩人的詩中同樣也蘊藏著這樣的情緒,讓我們再讀讀這首詩,來體會詩人當時的情緒。齊讀《水調歌頭》。
課文后面部分抒寫了詩人的心情得到了寬慰,是什么讓他得以釋懷的?指名讀課文的五至七節,指名學生說說詩人得到寬慰的理由。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引述第五自然段,分析詩人的情緒變化。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讓我們再讀讀這首詩,感受詩人從離愁別恨中解脫出來,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懷。齊讀〈〈水調歌頭〉〉。
三、總結全文
自古多情傷離別,無數詩人墨客都表達這種情緒。蘇軾也寫了自己的離愁別緒,但最終得以解脫,不愧為大詩人、大文學家。讓我們將這膾炙人口的詩句珍藏在我們的記憶中,齊讀課文及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