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精選13篇)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1-26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精選13篇)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篇1

  作者:丹陽市蔣墅中心小學 毛習生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11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一

  《第一次抱母親》第二課時

  丹陽市蔣墅中心小學 毛習生

  教學目標:

  通過對課文具體語言文字的朗讀、品悟、感受、體驗、表達,感悟母親的愛,理解孝子情懷,從而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并學會表達愛。

  教學重難點:

  通過文字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課件播放:音樂《媽媽的吻》)有一個人,無論她走到哪里都放不下你,這個人就是你的母親。歌頌母親是永恒的話題,我們也讀過許多直接贊美母親的文章,而課文的作者寫的卻是——(讀題)他想表達什么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30秒)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課文2~3自然段。 (18分鐘)

  1.讓我們回憶一下,我第一次抱母親的原因是什么?(交流)(20秒)

  2.(課件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當我抱起母親,才發現,引讀:“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究竟”一詞告訴我們什么?而我原以為母親是很重的。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認為呢?請你仔細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學生自讀,找答案)(2分鐘)

  3.(課件出示:“在我的記憶中……重的擔子。”)學習這段話。

  ⑴輕聲讀,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初步交流)教師給“重擔”標記。

  (3分鐘)

  ⑵歌德說過: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去看。一只眼睛看字面,另一只眼睛看到了紙的背后。也就是說,我們要讀出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我們用一只眼睛看“重擔”的字面,那就是母親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挑著一百多斤的擔子。

  母親肩上挑的重擔僅僅是那一百多斤重的東西嗎?你對這個重擔是怎么理解的?(提示:母親在生活中還會遇到什么困難?)(2~3分鐘)

  ⑶看來同學們已經理解了“重擔”的含義。(課件出示:三句詩)有這樣三句詩寫得好,“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說的是母親養育兒女的艱辛。“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說的是母親在兒女生病的時候的焦慮和悉心地照料。“兒行千里母擔憂。”說的是母親對遠行的兒女的體貼和牽掛。在兒女從小長大的過程中,以及長大以后,母親對子女一直是牽腸掛肚!所以,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她挑的實際上是大半個天!(1分鐘)

  ⑷(課件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所以,挑著無數重擔的母親,引讀“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這一句話你讀明白了馬?我的心里什么難過呢?(指名交流,指導朗讀)你能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嗎?

  (2~3分鐘)

  ⑸為了家庭,為了生活,為了子女,母親走過多少艱辛和坎坷,付出多少青春和年華!當我們這樣理解了母親的時候,我相信你們一定能把第二自然段讀得更好。(1分30秒)

  4.(課件出示:母親笑了笑說……這樣過來的?”)面對母親,我心里感到很難過,更感到愧疚。而母親呢?輕聲朗讀出示的句子,思考:從母親的表情和語言中,你讀懂了什么?(交流:母親把辛勞看得很平常。為家庭,為子女,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你能試著讀出這種感受嗎?(指名讀這句話)

  (1分30秒)

  5.母愛是偉大的,具有無窮的感染力,文中的護士也被感動了,你從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指名讀句子,說一說理解)(1分鐘)

  6.你們都讀懂了自己的母親,讀懂了天下所有的母親,帶著自己的感悟,用一顆虔誠的心一起讀這一段。 (1分鐘)

  學習課文4~5自然段。 (15分鐘)

  1. “就在這時,我突發奇想……”自由輕聲地讀五、六兩個自然段。

  (1~2分鐘)

  ⑴哪些語句感動了你,讀給大家聽聽。 (1分鐘)

  ⑵(課件出示: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準備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這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們一起來讀一讀。(1分鐘)

  ⑶上一節課,很多同學在這兒提出了問題:母親為什么而流淚呢?現在找到答案了嗎?(師生交流:流淚并非只為哀痛,更多的是欣慰的淚水,是激動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是苦澀而又甜蜜的淚水……)(這是……淚水,你讀懂了母親,請你用朗讀來表達。)你們讀懂了母親,帶著這種情感我們再齊讀這段話。(5分鐘)

  ⑷回想我們的小時候,母親曾經無數次抱過我們(板書:無數次抱過我),“我”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動,那么幸福。對比一下這兩個詞,你想到什么?你想說些什么?(師生交流:我們對母親的關心太少了,母親對我們卻無私的奉獻著。……)(1~2分鐘)

  ⑸天下的母親都有一顆博大而包容的心。每一個母親都是如此,你想到了你的媽媽了嗎?她在平時是怎樣關心、愛護你的?你能舉一個事例嗎?(指名交流)(3分鐘)

  ⑹小結過渡:母親的愛像深深的海洋,我們就是那清淺的小溪,永遠流淌在母親的懷抱里。 (10秒)

  三、總結延伸。 (5~7分鐘)

  1.這使我突然想到一句詩,孟郊的《游子吟》還記得嗎?知道是哪一句嗎?(課件出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10秒)

  2. 是啊,父母之恩無以回報,讓我們用感恩的心記住這句話,齊讀。現在請拿出筆,用心用情把這句詩寫在書上,并且銘刻在你的心里。(教師板書)

  (1分鐘)

  3. 此時此刻,我也想把我的心聲獻給我的母親,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課件出示 )你愿意也讀一讀嗎?

  最愛是你(獻給我的母親)

  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在你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愛她;

  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地索取、享用,

  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個人,叫母親;

  這種愛,叫母愛。 (2~3分鐘)

  4. 也許,我們平時都疏忽了對母親的問候和關心。現在,就請你把想說的話寫在老師為你們準備好的心意卡上,相信這一定是媽媽最喜歡的禮物。(學生動手書寫)(2分鐘機動時間)

  四、課外作業:

  1.把心意卡輕輕放在媽媽的床頭。

  2.收集、閱讀關于母愛親情的文章,做好摘記。

  板書:

  無數次抱過我

  13、第一次抱母親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篇2

  師:同學我們第二次見面,就在這樣的一個場合回頭看,用一個詞語形容,生說:“人山人海”

  師:同學們讀過了這篇課文,你們一定被課文深深感動,我們再去感受一番,打開書,體會當時我的內心感受,讀一讀2~5小節。

  師:我發現同學們的習慣不錯,一邊讀一邊用筆勾畫,畫好的同學和你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

  生1:我覺得有些難過

  生2:愧疚

  師板書

  師:同學們,是什么讓文中的我感到難過和愧疚呢?

  默讀2~5小節,畫出有關的句子

  師:感受到什么,用最簡練的詞寫在旁邊

  生1:讓我感動的是“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理很難過。”

  師:請你讀一讀

  生:竟然這么輕

  師:還有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很難過呢?

  你從這這句話中的哪些詞語感受到的呢

  師:那么重的擔子,是怎樣的擔子呢

  生:那個擔子一定非常重,一般人挑不起來

  師:你從哪里感受到擔子重呢?

  生:還有生活的擔子。

  師:你從哪里看出母親身上有生活的重擔呢?

  生:挑著~~~~~

  師:“翻山越嶺”是什么意思?

  生解釋

  師:從翻山越嶺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生1:貧窮

  生2:生活的艱辛

  師:你能讀出他們生活的艱辛嗎

  生讀

  師:你覺得他讀的怎么樣?

  生:讀的很有感情

  師:誰再來讀一讀

  師:還有從哪個詞中看出母親的艱辛呢

  生1:100多斤

  生2:年復一年

  師:年復一年是什么意思?母親一年又一年做著什么呢??

  生回答

  出示圖片,師描述當時的情景(配樂)

  師生輪讀

  師:透過年復一年能感受到母親的艱辛,此時你是不是有更深的感受呢?那就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吧!

  自己先練習一下

  指名讀,生突出年復一年。

  師板書“重擔”

  師:將這樣的重擔和母親的體重聯系在一起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當母親很不容易

  生2:母親很了不起

  師:誰來讀一讀最后一句話,感受那沉重的擔子。

  是什么樣的力量支撐母親承受那么重的擔子呢

  是“愛”板書

  師:這一切直到母親病重時我才感受到,我深深的愧疚。

  齊讀,讀出對母親的深情以及內心深處的愧疚。

  師:面對這樣的母親,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為母親做什么?

  生1:我會做家務為她分擔

  生2:我會為母親洗一次腳,她的腳付出了那么多的艱辛

  生3:我要給她捶背

  師:你們的發言讓我想起了孟郊的一首詩背

  面對此時的母親我真想:

  生:抱母親

  師:讓我們一起去抱一抱母親,齊讀

  師:這是兩行怎樣的淚水啊?

  生1:是母親欣慰的淚水

  師:為什么,兒子沒有忘記母愛,請你讀一讀

  生2:我覺得這是艱辛的淚水,年復一年的艱苦度日

  師:請你讀出它的艱辛

  生3:我覺得是感動的淚水

  師:為什么?

  生4:作者沒有忘記作者對他的愛,被兒子的舉動感動了

  師:讀出感動

  師:此時此刻母親百感交集,化在這兩行淚水中

  齊讀

  師:小時侯母親無數次抱過我,我卻是第一次抱母親,出示畫面,靜靜的感受這第一次抱母親吧~~播放音樂

  師:同學們這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請你把心中的感受用一句話寫下來。

  生1:我理解了母愛

  生2:母親真了不起、

  生3:母愛是沒有什么可以代替的

  生4:我長大要報答我的母親]

  生5:做母親真了不起

  生6:母親我愛您,因為您的愛是最無私最偉大的

  師:從你們真摯的言語中感受到你們對母親的愛,我們一起從這首歌中感受

  欣賞燭光里的媽媽

  師:同學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篇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自儀征漫網站    點擊數:109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一個字只識不寫。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3、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自主提問探究文章大意。

  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教師講述《烏鴉反哺》的故事,學生邊聽邊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全班交流。

  3、是呀,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章,板書課題,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4、齊讀課題。學生就課題質疑。

  二、初讀

  1、提出自讀要求:

  (1)先讀讀課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讀準字音。

  (2)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讀準生字詞。

  (3)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自讀,指名讀。

  通過課前預習,你在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上有什么收獲?

  (2)齊讀生字詞。

  (3)通過課前預習,你弄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互相交流、補充。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議、糾正。

  自己再認真讀。小組讀,男女生分讀。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自己先想一想,再與同桌商量商量。

  3、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補充、糾正。

  4、指名正確說課文的內容。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認讀生字。

  2、哪些字難寫?關鍵筆畫在哪兒?

  3、范寫生字。

  4、學生描紅、仿寫,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上課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的歌碟,創設氛圍,激發學生熱愛母親,贊美母親的感情,以形成共鳴。

  一、復習

  1、同學們,這首歌是歌頌誰的?

  是的,這首歌是蔡國慶演唱的一首歌頌母親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頌母親是千百年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這篇歌頌母親的文章。

  二、新授

  1、學生齊讀,整體感知文章。

  拿出筆來,勾畫與課題有關的句子,再讀一讀。

  (1)你們感受到什么?請用兩個字來概括。(母愛┅┅)

  (2)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討論感悟。

  (1)交流自己勾畫的語句。

  (2)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3)在學生說的基礎上,老師出示投影:

  a.“我”望著母親瘦小的臉,愧疚地說:“媽,我對不住你啊!”這里為什么說“我”對不住媽媽?

  b.“我”為什么會突發奇想,要抱著母親睡覺?

  (4)在學生說的時候,相機指導用“輪流”、“翻山越嶺”說一句話。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6)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

  3、文中的“我”都是大人了,還想出了用抱母親睡覺的方式來報答母恩。那么你們會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感恩呢?

  (可提到為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

  三、讀寫拓展

  1、你們肯定也有這樣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拿起手中的筆,將你與媽媽相處中最讓你感動或是記憶最深刻的那段場景、那個畫面,用一段話描述出來嗎?

  2、學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3、學生互相交流,選幾篇寫得較好的文章實物投影,并讓作者自己聲情并茂地朗讀。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學了這課,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現在讓我們再重溫一下這感人的課文。

  2、配樂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拓展練習

  1、課前,你們已經收集了不少歌頌母親的詩歌、短文或歌曲,帶來了嗎?

  2、互相交流。

  3、談自己的感受。

  三、讀寫拓展

  1、交流得真好,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那恩重如山的母愛,我們難道不想送點禮物給媽媽?

  2、各人編一首詩或兒歌寫在卡片上,送給媽媽。

  3、創作成果展示。

  4、是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愿天下母親健康、快樂!

  板書設計

  13.第一次抱母親

  難過→愧疚→崇敬、愛戴

  母愛偉大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地位、作用

  《第一次抱母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一篇情感型課文。課文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它是一篇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與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全文共五個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敘述了“我”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沒想到母親竟然這么輕。第二部分(2、3)講“我”告訴護士,“我”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挑著重擔翻山越嶺,“我”總以為母親“力大無窮”。第三部分(4、5)“我”突發奇想,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把母親抱在懷里,母親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按計劃需要三課時完成,我說的是第二課時。針對第二課時的內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理解課文第一、二部分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學生能根據實際寫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3)情感目標: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親的報答。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第一、二部分的內容,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親的報答。

  難點:學生能根據實際寫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1)朗讀教學法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只有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本文是“我”和護士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語言感人,適合朗讀。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采用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感悟課文內容。

  (2)創設情境教學法

  用音樂來渲染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文。

  (3)對話法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后再展開課堂對話。

  2、說學法

  (1)自讀自悟法

  “閱讀使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2)合作學習法

  小組之間討論、交流,在回答問題上可以相互補充。

  三、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課文

  上課之前,播放《燭光里的媽媽》的歌碟,創設氛圍,激發學生熱愛母親,贊美母親的感情,以形成共鳴。

  1、同學們,這首歌是歌頌誰的呢?

  2、是的,是歌頌母親的歌,叫做《燭光里的媽媽》。歌頌母親是千百年以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這篇歌頌母親的文章。

  板書:13、第一次抱母親

  (二)朗讀課文,感知文本

  1、學生齊讀,整體感知文章。(有感情地朗讀)

  (1)你們感受到什么?請用兩個字來概括。(母愛)

  (2)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通過讀內化語言。

  (三)精讀課文,體驗情感

  1、學習第一部分——了解為什么要抱母親、怎樣抱母親

  (1)請學生仔細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老師相機指點抓住主要信息,并讓學生有所體驗和感悟。

  ①體會兄弟姐妹對母親的愛——母親生病,兄弟姐妹輪流去守護。

  ②“我”為什么抱母親——為母親換床單。

  ③“我”怎樣抱母親——抓住“托住”、“使勁一抱”一些詞語,讓學生體會“我”對母親的關愛。

  ④為什么作者“差點仰面摔倒”——領會作者由于不了解母親很輕,差點摔倒。指導學生讀好對話,體會護士責怪的語氣,“我”不了解母親的難為情的語氣,母親平和的語氣。

  設計理念: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中,我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產生獨特的體驗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發言中闡述自己的見解,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第二部分(2、3自然段)——體會作者難過的心情以及母親的偉大。

  ①指名分別讀2、3自然段

  ②思考:對于一個與母親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兒子來說,竟然對母親的身體這么輕一點都不了解,他的心情怎么樣呀?(板書:很難過、愧疚)

  ③理解兒子為什么難過。

  a、體會母親的堅強而偉大

  質疑:兒子跟母親生活了幾十年,竟然不了解自己的母親,是因為他心中沒有母親?是這樣嗎?(引導學生再次自讀課文,深入理解母親的形象)

  引導學生抓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嶺”“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等詞語體會母親的堅強、偉大。

  b、提問:聽了“我”的一番話后,護士是怎樣表現的——理解護士的動情。(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c、學生分角色地有感情地朗讀第2、3自然段

  設計理念: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中,用朗讀,用思考,用語言抒發著感受。讓學生抓住重點詞、人物的語言、動作來體會“我“和”護士”的內心情感。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護士,設身處地地進行角色轉換,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此時護士會想些什么,心情怎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討論。

  (四)讓學生聯系自己的母親,想想母親給自己的愛

  a、根據實際寫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b、寫完后交給組長(作業)

  設計理念:在學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礎上,通過書面表達—寫片斷,讓學生表白內心,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宣泄。

  (五)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有母愛,而且是無微不至的愛,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都能體會到。

  (六)板書設計

  第一次抱母親

  母親無數次抱我

  難過愧疚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篇5

  加樂中心學校 王雄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富有情感的課文—《第一次抱母親》。文章記敘了由于母親生病住院,需要更換床單,就這樣一個非常偶然的抱母親的機會,引發了母子之間心靈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見,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錘煉語感的好素材。

  由于當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不知不覺地溺愛,已使孩子們對父愛、母愛的認識變得淡化,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難度。針對以上學情,結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課程標準,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目標3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目標2為教學難點。

  以上目標,我初步設想通過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我決定采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突破重點詞語的含義,初步感悟角色特點,理清文章思路。首先,伴隨著《世上只有媽媽好》我通過一組圖片導入,引發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抱母親?”放手讓學生試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讀準字音,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摔”字,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力大無窮、突發奇想”;通過查詞典來理解“翻山越嶺、愧疚”;結合生活體驗來理解“承受、動情”等詞語。而讀的時候,著重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文中的幾個重點人物的情感點,并為學生布置了這樣作業,找到文中最打動你的句子,抄寫下來,想想,它為什么牽動了你的心。為下文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下面,我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

  這一課時,我將以兩個沒想到為切入點,抓住作者的心情變化,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深入文本。

  一、從作者感受入手,整體感知文本。

  基于學生對第一課時的了解,教學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想作者第一次抱母親時的感受。學生不難說出作者發現母親很輕。接著,我順勢指導學生到文中找一找,畫一畫,把描寫作者心情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在學生的交流中,我出示句子:“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引導學生用心朗讀,在評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關注“竟然”這個詞語,并進行質疑,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為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二、以“兩個沒想到”為切入點,探尋作者抱母親的原因。

  圍繞著“竟然什么意思?作者沒想到什么”我引導學生到課文的1、2自然段中去探尋作者抱母親的原因及抱母親時的發現,畫出關鍵詞句,輕聲讀一讀,在小組內議一議,體會作者的心情。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覺得學生不難找到作者抱母親的原因,此處可放手讓學生交流,但抱母親后,作者的兩個沒想到所代表的含義學生未必能夠體會得全面,所以,我以此為切入點進行了著重指導。例如,在學生交流第一個沒想到時,我指導學生抓住“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一句中的“使勁、用力過猛、差點”等詞,用心體會,感受到作者因對母親了解不夠,估計不足而引發的出乎意料,繼而讓學生通過作動作、朗讀來體會作者此時此刻的吃驚、詫異、疑惑等情感。

  第二個沒想到則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讀出護士的責怪的語氣以及作者內心的難過。而后我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這么難過?此時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作者的記憶,去想象當時母親那80多斤的身體在背著妹妹、承受重擔、拉扯我們翻山越嶺的畫面,想象她擔子中會挑多少重物,讓學生抓住讓自己最感動的句子,用心朗讀,用心體會,讀出感動,悟出真情。這時學生會更深地體會到原來是這么多年來是母愛這一偉大的力量支撐著母親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時再來引讀第三個沒想到,作者的心情一覽無余。

  三、抓住作者的心里變化,找出作者愧疚的原因。

  在3——5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找到描寫作者心里變化的詞語,學生不難找到“愧疚”這個詞,那么作者為什么愧疚,是理解的一個重點,我引導學生繼續采用1、2自然段的讀、感、悟的方法抓住“從小抱到大”“無數次抱我”等處的描寫,母親為兒女的付出,對兒女無私的愛。她不求回報,她只要兒女們健康、幸福。這時一種想回報母親的情感已由作者身上傳遞到孩子們的心中,這時再來體會作者抱母親這一場面,就能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抓住作者抱母親的動作,感受作者的報恩之情。

  在音樂聲中,我用朗讀帶領學生走進“作者抱母親入睡”這一情境,讓學生思考:同樣是抱母親,剛才的“抱”和現在的“抱”有什么不同,指導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再回答。在交流時我將引導學生抓住作者抱母親的動作“坐、抱、輕輕地搖動”體會作者回報母親之意。此外,我還將重點出示這樣一句話“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眼角流下來……”并啟發學生針對畫面、結合課文內容感受這淚水背后的含義,通過適時的點撥,學生能夠體會到這是興奮的淚水,幸福的淚水,高興的淚水,感動淚水。愛的淚水……”。(板書:真情無限)而后我出示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那種濃濃的母子情充溢學生心中,此時,再來完整地而投入地朗讀四、五自然段,學生會倍加感慨,本文的難點也得以突破。

  五、用筆表達心聲,讀寫結合

  為了讓學生換位思考,將所感悟的情感表達出來,我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請將自己心中對媽媽的感動、感激說出來,在準備好的千紙鶴上寫下一句祝福、一句感謝、一句問候,并“放飛”于黑板之上。這一設計旨在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課后我預留供學生選擇的作業:讓學生把寫好祝福語的千紙鶴輕輕放在媽媽的床頭,給媽媽一個驚喜。或是收集、閱讀關于母愛親情的文章,做好摘記。

  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一些初步設想,在真正地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學生的生成情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力求達到更好的效果。

  板書設計:第一次抱母親

  難過愧疚回報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課文重點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發現母親的身體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侯母親抱自己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時的情景,表達了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自主提問探究文章大意。

  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教學準備:

  vcd歌碟,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初讀課文,提出問題,理清課文的層次并學習課文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播放歌曲《心中的故事》,同學們,你們聽出這首歌是歌頌誰的嗎?

  2、這首歌是蔡國慶演唱的一首歌頌母親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頌母親是千百年以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歌頌母親的文章。

  3、板書課題,讀題

  4、讀了課題,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問?

  二、初讀課文

  1、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一讀課文,要求:先畫出生字新詞,根據課文后面的生字表讀幾遍再讀課文。

  2、檢查朗讀情況:個別讀,小組讀,涉機糾正錯誤的讀音,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和流利。

  三、理清層次

  1、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自然段寫“我”抱母親,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寫是什么的?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課文的意思。

  2、交流:課文哪些內容是寫“抱母親”?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親換床單,沒想到母親竟然這么輕。

  二(2-3)“我”告訴護士,“我”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總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卻不知道母親以80多斤的身體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三(4-5)“我”突發奇想,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抱著母親入睡,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

  4、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說清楚。

  四、學習字詞

  1、讀準課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詞語。

  2、理解:

  愧疚:心里慚愧不安。

  突發奇鄉:突然產生一種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業:

  1、習字冊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小助手帶領朗讀上節課學習到的詩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

  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二、導入教學

  1、出示歌德的話1: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

  自己讀,個別讀。

  你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嗎?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你要讀書,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還要讀出文章中暗含著的意思。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這是上課前老師送給大家的讀書要則,希望今天上課時大家能夠照著這句話說的去做。

  2、同學們,歌頌母親一直是千百年以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歌頌母親的文章《第一次抱母親》。

  3、讀課題。

  一、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

  2、注意到“趕緊”這個詞語了嗎?讀出它的意思來。

  * 我為什么要“趕緊”說?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 是啊,我“趕緊說”,不僅是速度快,更表達我不想讓病中的母親吃力地起床,對母親的體貼。和后面我抱母親的一句話連起來,再讀。

  * “媽”喊響一點,表達一種急切,“你別動,我來抱你。”表示動作的詞語刻意注意地用聲音表達它的意思一點,就可以讀得更進入角色!

  3、看到我這樣抱母親,護士責怪起我來了,個別讀一讀護士說的兩句話。評一評,有沒有表達責怪的意思?再讀一讀。

  4、母親的話應該怎么讀呢?個別讀,說說為什么這樣讀?(母親病得很厲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說話還有力氣嗎?)

  5、讀書要思考……讀書的眼睛看到紙的背后。

  6、個別分角色讀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2: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2、從“竟然”這個詞語中你讀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責怪自己多母親太不關心了,難過)

  3、你還可以從課文的什么地方體會出來?出示3: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a、個別讀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親的肩頭挑著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是怎樣的情景?指導學生說一說。

  c、母親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擔子還有別的擔子嗎?(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養大,還有各種各樣復雜的家務勞動。為了家庭,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頭曾經擔負起多少重擔啊!)

  d、我們長大了,已經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務勞動,或者是背重的東西,母親還是叫我們放下,她自己來干,這是為什么啊?

  e、出示4: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

  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師:這就是“重擔”的含意。同學們,“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說的是母親養育兒女的艱辛,“兒病痛在娘身上,調理湯藥不離身。”說的是母親在兒女生病的時候的焦慮和對兒女的照料。“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說的是母親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說的是母親對遠行的兒女的體貼和牽掛。同學們,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她挑的實際上是大半個天!

  f、同學們,當我們這樣理解了“重擔”的意思之后,再回過頭來看

  “翻山越嶺”這個詞,母親僅僅是翻過那真實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母親用那孱弱的肩頭,帶著我們帶著我們全家度過生活中的一個個難關,在許許多多的風雨之中給我們帶來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學們,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課文的背后!

  h、就是母親,為了家庭,為了生活,為了子女,走過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親付出多少啊,當我們這樣理解“翻山越嶺”的時候,當我們這樣理解“重擔”的時候,當我們理解翻山越嶺的時候,我相信能把這段話讀得更好,讀得更有情誼。指導讀句段“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4、所以我愧疚啊,難過啊,再來讀這兩句話:出示5: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我愧疚地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

  5、接讀:護士動情的說:————

  母親笑了笑說:————

  護士把舊床單拿走,鋪上新床單,又很小心地把邊邊角角拉平,然后回頭吩咐我:————

  6、出示6: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a、同學們,母親付出那么多,護士夸她,她笑了笑說:“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從母親的表情,從母親的話當中,你看出了什么?

  b、所有母親都是這樣做的。母愛是最無私的,是最偉大的,有人說,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大的是胸懷。其實不然,比天空還大的是母親的胸懷!這就是母親,這就是偉大的母愛!

  c、同學們,你從“哪個”這兩個字,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嗎?你想到了什么?

  三、學習第三段

  1、這時候,我突發奇想,想抱母親入睡,在護士的勸說下,母親終于同意。看,如小時候母親抱我一般,我抱著母親入睡——(放flash)

  2、看到母親眼角流出的淚水嗎?這是什么樣的淚水?是幸福的?是激動的?還是別的?你是怎么想的說一說。

  3、母親的淚水是欣慰的淚水,是激動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是又苦又甜的淚水。(邊說邊板書:無數次)當我們回憶小時候母親曾經無數次抱我們,當我們把這兩個詞語放字一起,(板書:母親無數次抱我)作者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動,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時候母親對我們抱過無數次,當我們把這兩個詞放到一起的時候,你想對自己對母親說句話嗎?說說你最想說的一句話。

  4、你想知道老師此時此刻最想說什么話嗎?你們學過孟郊的一首詩嗎?老師此時此刻最想說的是詩中的哪一句話?

  5、出示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齊讀

  6、拿出筆,把這句詩寫在書上,咱們一起寫。師板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7、這是課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來讀一讀。

  五、總結課文

  1、今天我們讀《第一次抱母親》一文,用一只眼睛讀課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親無畏、博大、無私的胸懷。我們像哥德說的那樣,用兩只眼睛去讀書,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我們的母親是應該得到我們的崇敬和愛戴的,我們無論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記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下一節課,我們要繼續投入我們的感情,把課文讀地更好,并要寫一寫自己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板書設計:     第一次抱母親

  母親無數次抱我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并在正確把握文章情感基調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教學重難點 :

  重點:借助對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喚起學生對母親的崇敬與關愛 。

  難點:小學生的認知與文本之間存在差距,因而,努力將文章中的母親與自己的母親產生關聯,從而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產生共鳴,喚起他們的真情實感 。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感受,觸發情感

  1..談話導入,齊讀課題。

  母親,一個偉大的名字;母愛,一個永恒的話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13課,來了解母親。(齊讀課題)

  2..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談談你讀了課文后的感受嗎?

  3..過渡:相信學了課文后,你的感動會感染大家,給每個人帶來心靈的震撼。

  二、精讀感悟,體會情感

  (一)循題入文,初感母子情

  1..課題是“第一次抱母親”,文中有兩處直接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把他們畫出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a “我左手托住的脖子……差點仰面摔倒。”b“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我將她輕輕搖動。”

  2..過渡:短短幾十字,字字含情,句句有愛,這其中又包含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來仔細品讀。

  (二)體重比較,體會“我”的難過

  1.默讀課文第一節,思考兩個問題:a、一開始“我”為什么要抱母親?b、透過“我”抱母親的動作,你能看出“我”當時是怎么想的嗎?

  2.是啊,在這種情況下,母親確實需要有人抱她下床,“我”這個做兒子的當然義不容辭了。我們來交流第二個問題。

  3.“我”以為母親有多重?可實際呢?

  這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母親連89斤也沒有了。咱們同學體重超過80斤的請舉手。

  4.母親的體重竟然跟十歲的小學生差不多!這使我心里很難過,“我”為什么難過?

  (三)回憶生活,感受母愛無畏

  1.一起生活了幾十年,“我”為什么連母親的體重也看不準呢?

  2.出示:“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一個字,一句話,往往就是一幅鮮活的畫面。學習語文,要善于把文字想象成畫面,自由讀這段話,邊讀邊想象,你能看到什么?你能聽到什么?

  (1)你看到山了嗎,什么樣的山?山路呢?你看到擔子里面是什么嗎?

  (2)這擔子有多重?母親肩上的擔子只有100多斤嗎?

  (3)你看到妹妹了嗎?(深情描述)她哭著喊著:“媽媽,我餓!”母親會怎么說?

  (4)此時母親多想“飛”回家為女兒做頓雖不豐盛,卻很可口的飯菜呀!可是,“我”拉著媽媽的手,使勁往后拖,邊哭邊說:“媽媽。我累了,走不動了!”母親怎么說?

  (5)剛才,我們看到了堅強的母親,慈愛的母親。再來讀這段話,告訴大家,哪些地方最能打動你的心?

  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母親承受那么重的擔子呢?(母愛)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還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這又是為什么呢?(還是母愛)

  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親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事作為兒子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

  3.現在,當你了解了母親肩上的重擔,當你知道承受這么重的擔子的母親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讀懂了作者此時心中的難過和愧疚。來,捧起書, 把這份感動讀出來 。

  4.母親身上的擔子太重了,請問:文中那么重的擔子僅僅是指母親肩上的扁擔嗎?

  (四)抓住問句,體悟母愛無私

  1.這擔子太重太重了!可“我”卻認為母親身強力壯,力大無窮。這讓我愧疚萬分!連護士也動情地說——引讀

  2.可母親怎么說? 母親這話什么意思?為什么?

  (五)聯系生活,產生情感體驗

  1.母親的偉大不僅僅在于慈愛與堅強,更重要的是,她們無私奉獻,無怨無悔,連提都不讓提,更別說什么匯報了。這就是母愛的偉大,這就是偉大的母親!

  2.你,想到你母親了嗎?打開記憶的閘門,回憶自己的生活。說說吧,你媽媽是怎樣愛你的?

  (六)“抱母入睡”,體驗母子情

  1.仔細看圖,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

  2.默讀課文,體會我是怎樣抱母親的?

  3.兒子抱母親,這一幕多感人呀,能把它讀好嗎?指名讀第五節。

  4.我們都看到了母親眼中的淚水,母親為什么流淚呢,母親流的是什么樣的淚?此時,我的心中是怎樣的感受?          

  5.圈畫“第一次”、“無數次”比較體會;兒子第一次抱母親就讓她這么激動,欣慰,我們把這個無數次和第一次擺在一起,就會發現我們的第一次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讓我們再來讀讀文章的最后一節,讀出母親的欣慰,讀出母親的激動。

  三、真情告白,深化情感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現在,我也是一位母親,“養兒才知報母恩”哪!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我要把一首詩送給她,送給全天下的母親!(配樂朗誦《母愛》)

  2.此刻,你有哪些事要為母親做?你有什么話要對母親說呢?拿起筆,把它寫下來,別忘了在開頭深情地喊一聲::“媽媽!”(歌曲《燭光里的媽媽》響起,學生動筆抒寫心中的情懷)

  3.回家后,把你寫的話讀給你的媽媽聽。

  板書設計:         第一次 抱母親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親 無數次 抱我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篇8

  《第一次抱母親》片斷賞析之一

  剛剛聽了于永正老師上的《第一次抱母親》的第一課時,感想很多:

  感想一:“課題質疑”意何在?

  “課題質疑”在前一段時間里是被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認為是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有效方法。后又因為“課題質疑”的質量不高以及經常與下一個教學環節脫節,而遭到很多人的批判。今天聽了于老師的《第一次抱母親》,他在教學的環節中也安排了課題質疑,不僅引起我思索:“課題質疑”意何在?

  片段:

  師: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說說看。生: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親?

  師: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親?這個問題問得……好象……得改一改。分兩次問,能改一下嗎?……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親,母親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師:從這個課題看,第一次抱母親,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兒子,要么是她的女兒。她提的問題非常好,第一次抱母親,母親是什么感受?作為子女的,抱母親的子女是什么感受?還有沒有問題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時候抱母親?

  師: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時候抱母親?多大的年紀抱母親?

  生:我提的問題是,發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親?

  師:哦,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要抱母親呢?

  生:我提的問題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抱母親?

  師:好,看來同學們很會提問題。我們讀文章,第一次讀到的是題目,讀到題目就要想,剛才你們提到的問題就是你們思考的結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親,母親是什么感受?抱母親的人是什么感受?還有,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抱母親?為什么要抱母親?現在打開書,答案在書里,請翻到《第一次抱母親》。找到了沒有?請翻到第69頁。請你們帶著你們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課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認得的字可以拼讀一下,要求大家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把生字記住,同時要思考你們的問題,好嗎?各人讀各人的,開始吧。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時間大約五六分鐘)師:讀完的同學請坐好。讀了一遍課文,剛才你們提的問題,答案找到的請舉手。手放下。你們提的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當中,只要一讀,就能找到。其實,我關心的不是你們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關心的是字,通過預習,通過讀,認識不認識,課文能不能讀正確,讀流暢。

  一、課題質疑培養了一種意識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學生質疑的質量并不高,他們對課題所產生的問題只要一讀課文就可以順利的找到答案,那質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于老師面對學生的質疑說:“好,看來同學們很會提問題。我們讀文章,第一次讀到的是題目,讀到題目就要想,剛才你們提到的問題就是你們思考的結果。”從于老師的話中可以看出,對課題進行質疑不在于學生能提出多高質量的問題,而是要培養學生讀了就要想的習慣,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課題質疑激起了一種欲望

  課題質疑以后,就進入了課文的初讀階段,初讀課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猛一看,這一步好象跟前面的課題質疑沒有多大關系,但事實并非如此。一旦學生對課題產生了種種疑問,他就有了解疑的需要,并且由于這種需要來自本身,就大大激起了他閱讀的欲望,從而在這種欲望的強烈驅使下順利的完成初讀課文的要求。與直接提出初讀課文的要求讓學生進行朗讀相比,學生的閱讀欲望要更強烈些!

  在此案例中,于老師并沒有在進入初讀課文之前把它拋之一邊,給人感覺為質疑而質疑,教學環節脫節,而是問:“讀了一遍課文,剛才你們提的問題,答案找到的請舉手。手放下。你們提的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當中,只要一讀,就能找到。其實,我關心的不是你們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關心的是……”,就這么短短的一句話,于老師就對這一教學步驟進行了合理的處理,是整個的教學環節和諧自然。

  相關資源:

  13 第一次抱母親——特級教師于永正在西安培訓會上執教《第一次抱母親》實錄第一課時

  于永正《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視頻(上)      于永正《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視頻(下)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篇9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當你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她就一直默默地愛著你!炎熱的夏夜,她就像一陣清涼的風,寒冷的冬日,她就是一件擋風的襖,漫漫求學路,她就是那把遮雨的傘。她是誰(母親)板書:母親

  是啊,那就是給了我們生命的媽媽,那就是把我們拉扯大的母親。這節課,讓我們繼續用心去認識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板書課題并讀題

  二.抓住關鍵詞品讀課文

  沒有人不愛著自己的母親,但是課文中的作者卻對母親抱著另一種心情,請你默讀課文,讓自己的心走進文本,找找課文中哪個詞最能表達我的心情

  生讀,讀后找出:難過、愧疚板書

  1.我為什么感到難過?(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

  指導學生讀出難過的心情,你從中體會到什么?(體會:竟然)

  再讀讀這個句子。

  是啊,我從沒想過母親這么輕,因為我一直認為母親是(力大無窮)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引讀讀第五節)

  同學們,請你好好讀讀這段話,你從中體會到什么?邊讀邊把自己的體會寫在句子旁邊。炎炎夏日,驕陽似火,知了不停地叫喊著,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冬臘月,雪花紛飛,呼呼的北風無情地刮著,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所有這一切,承載了太多太多最厚重的母愛,我們都是平凡人,人世間,還有什么能比這母愛更情意綿綿的呢?想到母親為我們所作的這一切,也許你對重擔會有更深的理解。

  生談對“重擔”的理解

  是啊,母親的重擔里面承載的東西太多太多,她所挑的不止是生活的重擔,她實際上挑的是大半個天啊!當我們理解了重擔之后,再回過頭來讀讀這段話,你覺得“翻山越嶺”僅僅是指母親在翻越一道道山嶺嗎?(生談體會)

  是啊,這個人就是母親,這個人就是媽,一年過去了,母親在挑著重擔翻山越嶺,二年過去了,母親仍在挑著重擔翻山越嶺,三年四年五年過去了,母親仍在挑著重擔翻山越嶺,如此年復一年,母親仍在挑著重擔翻山越嶺。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讀出母親的艱辛,讀出母親那深沉的愛,讀出我難過的心情。(配樂讀第五節)

  當我知道母親以80多斤的身軀去承載那么重的擔子時,我不禁感到愧疚,誰來讀讀這句話。(出示我望著母親瘦小的臉,愧疚的說:“媽,我對不住您啊!”并指導朗讀)

  羅曼羅蘭曾說過: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但在母親的眼中,認為自己對子女的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嗎?她又是怎么認為的?請你找找文中的句子。(出示:母親笑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讀讀這個句子,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是呀,每個母親都是一樣的。同學們,想想你們的母親平時為你做了什么?課件出示:選擇一句或幾句,說說你們的母親為你做了什么?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我生病時,母親____________;

  當我傷心時,母親____________;

  當我____時,母親___________……

  面對這樣的母親,面對這位抱過我無數次的母親,此時此刻,我也想抱一抱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配樂范讀)

  母親為什么會流下淚水?這是怎樣的淚水?(這是興奮的淚水、幸福的淚水、這是高興的淚水,這是感動的淚水,這是愛的淚水……)

  師:小時候,母親曾無數次的抱過我,而這僅僅是我第一次抱母親,卻給了母親無比的激動和幸福,讓我們也讀一讀,將這個畫面留住,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腦海里。生齊讀。板書:無數次回憶小時侯母親無數次抱我,當想到我第一次抱母親就讓她這么激動,欣慰,如果我們把這個無數次和第一次擺在一起,就會發現我們的第一次顯得那么的微不足道,讀到這里,不禁使我想起《游子吟》里的一句詩(板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能報答得了母親的恩情嗎?(不能)(將問號改成感嘆號)讓我們把這句詩寫在書中,記在心中,來,讀!

  同學們.當我們把課文讀完了,對課文又有了一些理解,回來看這個詞。“愧疚”,作者沒想到母親竟然那么輕.心里感到非常非常的難過、愧疚.現在你對“愧疚”怎么理解?他究競“愧疚”在哪兒?原因到底是什么?現在讓我們帶著對這句詩的理解來讀讀最后一段。

  三.拓展遷移。

  1、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我們的母親同世上千千萬萬的母親一樣,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最想對自己的母親說些什么呢?(學生寫,交流)(音樂《燭光里的媽媽》)

  2、師: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應該感激、最應該牢記的永遠是我們的母親。無論我們走到哪里,無論我們取得了怎樣的成就,永遠都不能忘了給我們生命,把我們撫養長大的母親。

  四.布置作業。

  回到家,我們可以像作者一樣,抱一抱自己的母親,也可以為母親做一件事,還可以搜集一些歌頌母親的詩歌、短文或歌曲,練習朗誦或歌唱,作為母親節的禮物送給母親。

  我們無法報答母愛的萬分之一,正如孟郊所寫: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文章就在這千古詩句中結了尾!結了課堂的尾,卻無法結束我心中的激蕩!孩子們精彩的發言,深刻的領悟,滿腔的感恩都深深地沖撞著我的心,讓我澎湃不已!好文章是需要用心去誦讀的,我緊緊抓住文章最溫馨的回憶和最動人的一抱,利用配樂反復搖曳學生心中的情感!有人說音樂具有魔力,可以開啟你靈魂最深處的大門。每一次配樂朗讀往往都是學生最投入的一刻。

  教學這一課,我采用了兩段音樂:一是開課之前的欣賞渲染,閻維文的一曲《母親》,讓學生的思緒一下子從嘈雜當中放飛出來,那若有所思的表情,情真意切的眼神,欲言又止的神態,讓我明白,學生已經進入角色,此刻只要我一聲令下,學生們就會如下山的猛虎紛紛撲向朗讀的森林。音樂,將學生心中最柔軟的那根弦輕輕的觸動起來,呼喚出學生心中對愛的企盼,對愛的感悟;二是配樂朗讀的背景音樂,似傾訴,像召喚,若沉思的《淚花》,更是將學生心中噴薄欲出的情感醞釀得千般滋味、萬般濃烈,此時的朗讀,飽含著學生對母愛深深的感悟,不,這不僅僅是朗讀,更是對母親深深的的感恩之情,是對母親發自肺腑的感恩,望著學生發紅的眼眶,我也為之動容啊!

  是的,我的課件及其簡單,簡單的幾句話,幾段音樂而已,但我認為,本文不需要更多的更復雜的東西,簡簡單單真真實實將愛的真諦詮釋出來即可!

  能看出來學生被感動了,或許他們從未想過母親給予的是多么的珍貴,母親的付出是多么的無私!但今天,在課堂上,他們被震撼了!從他們飽含深情的朗讀當中,從他們發自內心的侃侃而談當中,從他們紅了的眼圈當中......我真的看出了,這群孩子都有一顆懂得感恩的心!

  這是第一次,我感覺自己走進了文本,融入到了課堂當中,因為我的心也被震撼著,我的情緒也一度失控,我覺得我面對的不是別人的母親,我面前站著的分明是從小把我拉扯大的媽媽!感謝作者,他將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用筆細細的描繪下來,讓我貼著文字靜靜地感受那份至真至純的情!

  也有很多遺憾!細節挖掘的不深,有些環節的處理太稚嫩,缺少那份從容不迫與慷慨大氣;過渡語太包辦,搶了學生的光,只顧自己在哪兒抒情忘了自己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教案不熟,沒能夠完全脫稿自由發揮,也許我離那種境界還有一些距離,但是請給我時間,我會努力的!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篇10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我嗎?

  生:(或搖頭,或不作聲)

  師:我們第一次見面,是不是啊?

  生:(齊答)是。

  師:你們知道我姓什么嗎?(生不語)不知道?連我的姓兒你們都不知道?老師沒給你們說?沒說呀,猜一猜,我看誰會聽,剛才老師介紹了,他提到我的名字了,我看誰會聽。(請一學生)你來說。

  生:于老師。

  師:對,于永正。她聽到我姓于啦。姓于,干鉤于(邊說邊用手書空),兩橫一豎鉤,干鉤于。這個字好不好認?

  生:(齊答)好認。

  師:上課以前,你們老師一個字都沒說我嗎?沒說我一個字?(學生無人舉手)沒說呀!哎呀,怎么能不說我呢?哦,說了,怎么說我的?

  生:她說今天有一位著名教師于永正來為我們上課。

  師:哦,說了,而且還加了“著名”兩個字,是吧?你信不信呢?

  生:(遲疑了一會兒)嗯——信!

  師:信!不過她很勉強,想了一會兒說:“嗯——信!”。她這個表情很好,說信吧,又不太信;說不信吧,是老師說的。你用個詞兒來形容你現在的心情,你的這個態度。

  生:很猶豫吧。

  師:這叫“將——”,“半——”(女生一時回答不上來)要不要別人幫忙呢?

  生:(女生終于想起來)是半信半疑。

  師:對,半信半疑。聽她說的話,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對老師說的話半信半疑。究竟你們老師說的對不對,看咱們的課上得好不好,看于老師會不會當你們的大朋友,是不是你們很好的大朋友。咱們兩節課以后你們再說說你們的看法,好不好?

  生:好。

  師:見到我是不是很難過呀?(幾個學生說不是)不難過呀?有失望嗎?你看我往這一站,看到我會失望嗎?肯定失望!肯定跟你想像中的于老師不一樣,能不能告訴我,在你沒有見到我以前,你想像中的于老師是什么模樣?是什么樣的老師?是年輕的還是年老的?是男的還是女的?說說看。

  生:他長得很年輕,高高的個子。

  師:哦,她想像中的老師是年輕的,高個子的。可我呢,一不年輕,二不高。能不難過嗎?能不失望嗎?

  生:我覺得于老師是一位老爺爺,很穩重。

  師:哦,你想像中的是一位老爺爺,很穩重的。

  生:因為我覺得人經過歲月才會有一定的收獲。(聽課教師報以熱烈的掌聲)

  師:哇,名言啊,這是名言;經典啊,經典。謝謝你,謝謝你對我的鼓勵,這樣我心里感到好受了,感到欣慰了,看來我們能把課上好了。你們是西城區實驗小學四(6)班,我猜得對不對?

  生:(齊)對。

  師:四(6)班的同學都很棒,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們將在這一起上一節課,知道我們今天學什么課文嗎?

  生:(小聲齊答)不知道。

  師:不至于吧?真不知道?

  生:(小聲答)不知道。

  師:書看過沒有?

  生:(齊)沒有。

  師:說實話,看了沒看。

  生:(齊)沒有。

  師:哎呀,很遺憾,我希望你們看一看,結果沒看。好,今天我們學的課文題目是《第一次抱母親》。先跟我一起寫課題好嗎?(生:好。)把右手伸出來,我這樣寫能看見嗎?(生:能。)

  師:(邊板書邊口述)寫第一次的“第”,“抱”上面的橫折鉤短一些。讀一讀。(生讀課題,速度較慢。)

  師:速度再快一點,——第一次抱母親。(生再讀課題。)

  師:像說話那樣自然,——第一次抱母親。(生又讀課題。)

  師: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說說看。

  生: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親?

  師: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親?這個問題問得……好象……得改一改。分兩次問,能改一下嗎?……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親,母親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師:從這個課題看,第一次抱母親,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兒子,要么是她的女兒。她提的問題非常好,第一次抱母親,母親是什么感受?作為子女的,抱母親的子女是什么感受?還有沒有問題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時候抱母親?

  師: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時候抱母親?多大的年紀抱母親?

  生:我提的問題是,發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親?

  師:哦,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要抱母親呢?

  生:我提的問題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抱母親?

  師:好,看來同學們很會提問題。我們讀文章,第一次讀到的是題目,讀到題目就要想,剛才你們提到的問題就是你們思考的結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親,母親是什么感受?抱母親的人是什么感受?還有,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抱母親?為什么要抱母親?現在打開書,答案在書里,請翻到《第一次抱母親》。找到了沒有?請翻到第69頁。請你們帶著你們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課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認得的字可以拼讀一下,要求大家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把生字記住,同時要思考你們的問題,好嗎?各人讀各人的,開始吧。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時間大約五六分鐘)

  師:讀完的同學請坐好。讀了一遍課文,剛才你們提的問題,答案找到的請舉手。手放下。你們提的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當中,只要一讀,就能找到。其實,我關心的不是你們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關心的是字,通過預習,通過讀,認識不認識,課文能不能讀正確,讀流暢。生字都認識的舉手。(學生紛紛舉手)于老師寫一字,看誰認識,大家都不要讀。看我寫字。(師板書生字:越)認識的舉手,請你來讀。

  生:這個字念“yuè”。

  師:一起讀。(生齊讀“yuè”)它在文章中組成了一個什么詞?

  生:翻山越嶺。

  師:對,翻山越嶺。“翻”也是一個生字。(邊說邊板書)小朋友看黑板,注意這個“翻”的寫法,右邊的橫折鉤在“米”的一橫的地方起筆。一起寫“嶺”。“越”在這里當什么講?猜。

  生:“越”在這個詞中是“越過”的意思。

  師:越過的意思,跨過的意思。“翻山越嶺”連起來說怎么講啊?

  生:走過很多的路。

  師:走過很多的路。翻過一道道山,越過一道道嶺。這是字面的意思,還有一個最難認的字,我看誰記住了。看黑板,一起跟我寫,點,橫……(板書:“疚”)這是個什么字呀?

  生:這個字念“jiù”。

  師:一起讀。(生齊讀“jiù”)它在課文里面組個什么詞?一起說。

  生:愧疚。

  師:(邊板書邊說)豎心旁怎么寫?先兩邊后中間。光講這個“疚”就是心里面不安,很不安。“愧”呢?誰能連個詞?

  生:慚愧。

  師:“愧”是慚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慚愧、不安,就是“愧疚”,懂了嗎?(生齊答:懂了。)

  師:一起把黑板上的兩個詞讀一讀。(生齊讀兩遍)這是課文中最難認的兩個字,我們都能認識了。好了,現在有把握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舉手。這次舉手的人少了。同學們,把書讀好的確不容易,舉手的那么少,我再給大家5分鐘時間,把課文讀一遍,好嗎?各人讀各人的,我一會兒請同學們站起來讀。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

  師:我發現同學們第二遍讀課文的時候,表情和第一遍不一樣,你們的表情告訴我,你們課文讀懂了,我從你們的表情上看出來了。誰愿意站起來把課文讀一讀?我想請五位同學來讀,五段,一人讀一段。誰愿意讀?(學生紛紛舉手,師示意學生把手放下,走到第一排一個沒有舉手的女生跟前)你沒有舉手,我想請你讀,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生小聲回答:愿意。師又走到后一排女生)你舉手了,你來讀第二段。(師又走到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女生跟前,依次叫起了五名同學。)其它同學注意聽。我來讀課題,(走到第一個女生旁)還是你來讀課題吧。

  生:十三,《第一次抱母親》,母親病了……

  師:(打斷學生)停下來。聽我說,十三,可以不讀,如果要讀,就讀成“第十三課”。咱不讀,上來就讀課題。讀完課題以后要停一會兒,再讀正文,要讓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然后讀正文,這樣讀——(師拿起書進行示范)第一次抱母親,(有意在題目與正文之間停頓一會兒)母親病了,這樣讀,給別人、給自己留出思考的時間。再讀。

  生:第一次抱母親。母親病了,(題目與正文之間停頓的時間稍長)

  師:有進步!停頓的時間再長一點兒。再讀。

  生:“第一次抱母親。(題目與正文之間留下了足夠的時間)母親病了,住在醫院里,我們兄弟姐妹輪流去守護。”

  師:我提示一下,句號要停頓。為什么要停頓?因為一句話說完了要想。住下讀。

  生:“輪到我的那天,護士進來換床單,我讓母親起來,母親病得不輕,轉身下床都很吃力。”(學生把“都”字讀得較重)

  師:“轉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樣把“都”讀得很響,“轉身”的后邊應該加個頓號,“轉身、下床都很吃力”說明“轉身”和“下床”這兩個動作都很吃力,但是書上沒有這個頓號,因此這個“都”要讀得輕一點兒。(示范兩遍)“轉身下床都很吃力”、“轉身下床都很吃力”。跟著讀。

  生:(齊讀)“轉身下床都很吃力”。

  師:(面對第一個女生)你也讀一遍。

  生:轉身下床都很吃力。

  師:會讀了,大家像她一樣再讀一遍。

  生:(齊讀)“轉身下床都很吃力”。

  師:你接著讀。

  生: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兒仰(áng)面摔倒。

  師:“面”前面那個字讀什么?后面有拼音,(老師幫學生將書翻到后面的生字表)拼一拼。

  生:仰(yǎng)面。

  師:對,讀yǎng,再接著讀。

  生:差點兒仰(yǎng)面摔倒。護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責怪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我說:“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護士問:“你以為你媽有多重?”我說:“我以為我媽有一百多斤。”母親說:“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在學生讀的過程中,于老師始終一手為學生手持話筒,一手扶在學生的肩上,儼然是一對親密的朋友。]

  師:很好。正確、流暢。我告訴你,讀書要像說話那樣,我舉個例子,大家都注意聽。(范讀后兩句話)像說話那樣自然。來,一起把最后兩句話讀一遍。

  生:(齊讀第一段最后兩句話)

  師:好,進步了。(走到第二個學生跟前)請你接著讀第二段。

  生:“母親竟然這么輕……如果你跟我媽生活幾十年……”

  師:這樣讀,(示范)“如果你跟我媽生活幾十年”,大家一起讀一遍。

  生:(齊讀)如果你跟我媽生活幾十年。

  生:(接著把第二段讀完。)

  師:好的,讀得非常流暢。有一句話大家要注意:“背(bèi)上背(bēi)著妹妹”,大家一起讀一遍。

  生:(齊讀)背(bèi)上背(bēi)著妹妹。

  師:再讀一遍。

  生:(齊讀)背(bèi)上背(bēi)著妹妹。

  師:(第三位學生)請你接著住下讀。

  生:“我愧疚(de)地望著……我愧疚地(de)……我愧疚地(dì)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

  師:愧疚地(de),我愧疚地(de)望著,讀。

  生:“我愧疚地(de)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接著把第三段讀完。)

  師:很好。要知道你們才讀了兩遍課文。

  生:(第四位女生)“我突發奇想地說……(生流暢地讀完第四段)

  生:(第五位女生)“我坐在床沿上……(生流暢地讀完第五段)

  師:到目前為止,讀了三遍課文。三遍課文下來,就能讀得那么好,你們四(6)班朗讀的水平非常高。于老師備課的時候也讀了好多遍,但我讀得不一定有你們好,我也不一定讀得正確,但是我想讀一遍給你們聽,好嗎?(生齊答:好)請把書打開。非常感謝你們,都坐得那么好。

  師:(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此時臺上臺下鴉雀無聲,大家都在靜靜地聽著于老師的朗誦,都被于老師繪聲繪色地朗讀帶進了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深深地被課文中的母子之情感動著。當讀到最后一段時,于老師按下了錄音機,一段舒緩的音樂漸漸響起。當于老師把課文讀完,臺上臺下都報以熱烈的掌聲。]

  師:同學們,有人把讀書叫“煮書”。(板書:煮書)一起跟我寫這個字,能看見嗎?飯可以煮,肉可以煮,書怎么煮呢?煮書就是把書讀熟,讀出味道來,把文章讀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讀出來。所以有人把讀書叫“煮書”。剛才我聽你們朗讀,對我有一層打擊,我覺得你們真了不起,讀了兩遍課文,就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我想,你們聽了于老師朗讀課文,也有一定的打擊,一定會想到自己。于老師那些地方比我讀得好,我想都是這樣的,互相學習,相信大家有這樣的感受,因此,請大家再一次把書拿起來,好好地讀,讀懂,讀出味道來,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來,這才是真正的讀書。好,開始。

  生:(自由讀課文)

  師:讀完了嗎?好,把書放下。這一次我又認真地看同學們的表情,和第二次又不一樣,我一看這表情,我知道這一次你們讀進去了。下一節課我們接著讀,好嗎。(下課)

  [nextpage]

  ——特級教師于永正在西安培訓會上執教《第一次抱母親》實錄第二課時

  師:怎么"煮書"?關鍵是"煮",就是要"想" ,要"思"(邊說邊板書:思),怎么"煮"?是"想",動嘴,動腦,一邊讀一邊想,這才叫真正的"煮書"。哥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也就是說要讀出文章中暗含著的意思。這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如果說你讀書,字面上包含的意思沒有出來,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思"不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要動腦筋去思考,要想象。好,拿起書來,把書打開69頁,誰來讀第一段?

  師:(指名一男生)請你來讀一讀。

  生:(男生讀第一段。在讀的過程中,仍然把"仰面"讀成了áng面,于老師再次讓全體同學把這句話齊讀兩遍。)

  師:他讀得有三個優點,第一,題目讀得好;第二,有兩個詞讀得好,一個是"趕緊"(邊說邊把"趕緊"二字板書在黑板上),同學們能看見嗎?跟我一起寫吧。

  還有一個詞,護士說話的時候,后邊用了一個十分恰當的詞,找一找,護士說話時用了一個詞,用得非常恰當,不知同學們聽出來沒有。找到了沒有?護士是怎么說的?

  生:(齊答)責怪。

  師:一起讀讀這個詞。"護士責怪說",讀。

  生:(齊)"護士責怪說"

  師:這個詞,他讀得非常好。(邊說邊板書"責怪")"怪"字的豎心旁,先兩邊后中間。為什么說他這兩個詞讀得好,"趕緊"不僅是讀說的話快,更重要的是表達了一份心情,我對母親的一種體貼,更重要的是表達一種情,我"趕緊說",不僅是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表達一種心情,表達我對母親的體貼。請你把這段再讀一讀。

  生:(讀)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師:"媽"喊響一點,"媽,你別動"表達一種急切,"你別動,我來抱你。"一起再來讀一遍。

  生:(齊)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師:"你別動,我來抱你。"再讀。

  生:(齊)"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師:還有一個詞,責怪,(手指黑板)責是責備,怪是抱怨的意思,埋怨的意思。同學們看這兒,如果說護士責備他,用"責備"就太厲害了,那不符合護士的身份,因為他們畢竟素不相識。"責怪"很好,"怪"是埋怨的意思,它不是責備,責備太厲害,不是護士的身份。如果光是埋怨也不行,那就少了一份對母親的關愛,對母親的著急。母親病得這樣,母親這么輕,你怎么用這么大勁呀,所以含有一點責備,這是護士的心情。請他再讀一讀護士責怪的話。

  生:(讀)護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責怪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

  師:"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順著這樣的語氣往下讀。

  生:(讀)護士說:你以為你媽有多重?

  師:你以為你媽有多重?這都是一種責怪,而不是責備,責備太重了;也不是抱怨、埋怨,埋怨又太輕,少了一份對母親的關心、著急,這個詞用得太恰當了!想不想聽于老師讀一讀。

  師:(范讀這一段)這是責怪的語氣,而不是責備的,也不是抱怨的。一起來讀一讀,體會一下,好嗎?

  生:(練習讀這一段)

  師:剛才他讀的唯一一個不足的地方是母親說的話,小朋友們想一想,母親病得很厲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說話還有力氣嗎?誰愿意把母親的話再讀一讀?

  生: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

  師:(范讀,"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讀出無力的語氣)要體會,要想到她是個病人,這樣想才能讀好。剛才于老師說了,怎么樣"煮書",(手指黑板上的"煮"字)要注意這個字,讀書要思考,要想,她是個病人,而且病得很厲害,(再次范讀,"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一起來讀,好嗎?

  生:(齊讀)母親說:"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

  師:"最重的時候"要強調,兒子說有一百多斤,可我這一生啊,最重的時候才89斤。一起讀。

  生:(齊讀)母親說:"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

  師:越讀越好了。誰接著來讀第二段?

  生:(讀第二段)

  師:請坐。看這兒,母親是用八十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剛才我說了,會讀書的人能看到字面里面的意思,請你想一想,母親肩上挑的重擔僅僅是那一百多斤的東西嗎?你對這個"重擔"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的理解是,母親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擔子,還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養大。

  師:辛辛苦苦養大,不僅是養育兒女啊,還有什么?

  生:還有各種各樣復雜的家務勞動。

  師:是啊,為了家庭,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

  生:我們長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師: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生:就是我們長大了,已經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務勞動,或者是背重的東西,母親還是叫我們放下,她自己來干。

  師:(轉向另一名同學)你呢?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生:母親很關心我們,雖然我們可以干活了,但是母親還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師:說得多好啊!這就是"重擔"的含意。同學們,"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說的是母親養育兒女的艱辛,“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說的是母親在兒女生病的時候的焦慮和對兒女的照料。"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說的是母親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說的是母親對遠行的兒女的體貼和牽掛。同學們,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她挑的實際上是大半個天!同學們,當我們這樣理解了"重擔"的意思之后,再回過頭來看前面這句話,"翻山越嶺",母親僅僅是翻過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這個"翻山越嶺"你現在是怎么體會的?

  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養育自己的兒女。

  師: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母親為了家庭,為了生活,為了子女,所走過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親付出多少啊,當我們這樣理解"翻山越嶺"的時候,當我們這樣理解"重擔"的時候,我相信你們能把第二段讀得更好,讀得更有情。把書立起來,一起輕聲地把第二段讀一讀。"母親竟然這么輕……"開始。

  生:(小聲讀第二段)

  師:當你們邊讀邊想像的時候,已經在腦海中出現母親帶領她的孩子所走過的艱難的道路。誰接著往下讀。

  生:(讀第三段,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師在黑板上板書:笑、哪個)

  師:很好,讀得非常有感情。看黑板,護士說:"大媽,你真了不起!"可是母親笑了笑,說:"哪個母親不是這樣做的?"同學們,從母親的表情,從母親說的話當中,你想到了什么?從她的表情,從她的話中,你看到母親的內心了嗎?你體會出母親的內心了嗎?她付出那么多,護士夸她,她笑了笑說:"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從母親的表情,從母親的話當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覺得母親很謙虛,不宣揚自己所付出的一切。

  師:是呀,說得多好!還有什么?說說看。

  生:我覺得母親很關愛自己的子女。

  師:為了子女,自己付出再多都是無所謂的。

  生:我覺得母親內心也覺得自己付出的可能跟別的母親也是一樣的。所以,她笑了笑說:"每個母親都是這樣的。"

  師:是呀,所有母親都是這樣做的。從母親的表情,從母親說的話中,我們看出了母親的愛。母愛是最無私的,是最偉大的,母親的胸懷是最寬廣的。有人說,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大的是胸懷。其實不然,比天空還大的是母親的胸懷!這就是母親,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同學們,你從這個字當中(手指黑板上書寫的"哪個"二字),"哪個母親不是這樣做的",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親。是的,哪個母親都是這樣做的!此時此刻,在你腦海里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從護士的動作,從護士的話當中,她把床邊的邊邊角角都拉平,然后告訴我,把母親放上去,輕一點兒。從護士的動作,從護士的話語當中,你們一定也想到了自己,我能為別人做些什么?把你此時此刻的感悟,把你此時的想法,溶和到讀課文當中。拿起書,再一起把第三段讀一讀。開始。

  生:(齊讀第三段)"我愧疚地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

  師:多么感人的動作,多么感人的一句話!這時候,我突發奇想,想抱母親入睡,在護士的勸說下,母親終于同意。誰來讀最難讀的、最感人的最后一段。請你來讀。

  生:(很有感情地讀最后一段)

  師:想一想,母親眼角上流出來的淚水,是什么樣的淚水?你是怎么理解的?母親眼角流出來的淚水是幸福的?是激動的?還是別的?你是怎么想的?說說看。

  生:我覺得母親流的淚水是欣慰的。

  師:欣慰的淚水。僅僅是欣慰嗎?還有嗎?

  生:我覺得母親流出來的淚水是高興的,幸福的。

  師:幸福的,高興的,欣慰的。還有嗎?

  生:我覺得母親流的淚水是感動的。

  師:感動的。還有嗎?是苦的嗎?

  生:我覺得母親流下來的淚水是激動的。

  師:激動的。于老師還有一點兒體會補充一下,(此時還有學生舉手)哦,你說。

  生:我覺得母親流下來的淚水是安祥的。

  師:換一個詞兒--欣慰的。

  生:我覺得母親流的淚水是甜的。

  師:是甜的。但是,我給你加一點兒我的體會,我覺得是又苦又甜的,走過的路是多么不容易呀,現在是甜的了。同意嗎?(生齊答:同意。)母親的淚水是欣慰的淚水,是激動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是又苦又甜的淚水。但是,同學們看黑板,(邊說邊板書:無數次)當我們回憶一下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們,當我們把這兩個詞(師邊講邊把黑板上的"第一次"和"無數次"圈起來并用線連起來)放在一起的時候,作者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動,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時候母親對我們抱過無數次,當我們把這兩個詞放到一起的時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說些什么?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動,可是我們小時候母親是無數次抱我們,這兩個詞放在一起,難道你就不想對作者、對自己說句話嗎?說說你最想說的一句話。

  生:母親的愛是無私的,她不需要什么回報。

  師:母親的愛是無私的,不需要回報。還有什么要說的?

  生:作者應該多奉獻少索取。

  師:不光是作者,我們每一個人對父母都要多奉獻少索取。

  生:母愛是最偉大的。

  師:最偉大的,最無私的。還有什么要說的?請講。

  生:母親的胸懷是最寬闊的。

  師:最寬廣的。你想知道于老師此時此刻最想說什么話嗎?你們學過孟郊的一首詩嗎?《游子吟》學過沒有?(生齊答:學過。)你知道于老師此時此刻最想說的是詩中的哪一句話?

  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掌聲。(全班同學鼓掌)是的,此時此刻我最想說的話就是她說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我們對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難以報達父母對我們的恩澤,記住這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起讀一遍。

  生:(齊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拿出筆,把這句詩寫在書上,咱們一起寫。(生在書上寫,師在黑板上寫。寫完以后,師又將末尾的句號改為嘆號。)同學們坐好。此時此刻我第一句話要說的是這一句詩,我第二段話要說的,想不想知道?(師拿出一個筆記本)想不想聽于老師讀第二段話?(生齊答:想。)謝謝大家。(師讀自己寫的讀后感。)《第一次抱母親》深深地感動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動別人。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父母雖然去世了,但是別人的年邁的父母還健在,我要像愛我的父母那樣去愛我周圍的老人,我要像關愛我的孩子那樣去關愛我的每一位學生。[于老師讀完,臺上臺下再次報以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剛才我們讀書,就叫"煮書"。一定要好好地去讀,好好地去想,去思考,要讀出字面里邊包含的意思,像哥德說的那樣,用兩只眼睛去讀書,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

  在下課以前,我想請同學們再把書讀一讀,我最喜歡聽小朋友們讀書。我相信這一次讀得比剛才大有進步,我還想請開始讀的那五位同學來讀,好嗎?我們來看一看,這五位同學通過這兩節課,和第一次讀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進步。

  生:(五位同學分段讀課文。第一位同學仍然把"仰面"讀成了áng面,師又讓全體同學練讀兩遍。其他同學都讀得很流暢,也很有感情。學生讀完課文,下課的哨聲也響了。)讓我們給這五位同學掌聲。(師帶頭鼓掌,生跟著鼓掌)依我看,這五位同學都進步了,我的掌聲不僅是獻給這五位同學,也是獻給所有同學,因為同學們都在進步。我們的課就上到這兒,好嗎?還有寫字任務,寫字的時候,我提醒大家有兩個字要注意,第一,寫"疚"的時候要注意,(邊講解邊示范)里面的第一撇要短,最后一筆捺起筆要高一點,而且要舒展。因為字寫得有沒有精神,有沒有骨氣,捺很關鍵。還有一個"越"字,一起跟老師寫,(邊講解邊示范)捺要長一些,右邊的第一筆起筆從左邊的第二橫的地方開始,斜鉤稍微高一點兒。記住:右邊的第一筆一定要低,在"走"的第二橫的地方起筆,不然的話,這個字就寫得很難看。你們回去以后,描紅仿影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兩個字。

  同學們,我送大家一句話:"我們要堂堂正正地寫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下課。(臺下報以熱烈的掌聲)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篇11

  一、交流導入:

  在四年三班這個小家庭里,我作為家長,有嚴厲也有關愛,我和你們一樣享受著課上的自由交流,課下的平等對話,老師真的為擁有你們而幸福,我愛你們,你們呢?愛我就請抱抱我。是的,愛是需要表達的,愛也是可以傳遞的。不管我們身處何處,只要心中有愛,一切就更美好!

  二、課題引申 品讀“抱”字

  1.請齊讀課題:第一次抱母親

  2.指名讀課題,展現不同的讀,突出“第一次”,“抱”,“母親”等詞語。在讀中交流不同的感受。[為什么這么讀?]

  3.通過突出不同詞語的讀,讓我們了解了一個中年男人,在母親生病時,第一次像抱嬰兒一樣抱了母親。[這也是對課文內容的回顧,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形式的不同但學生概括能力、思維能力卻得到了充分的訓練。]

  三、整體讀文 “抱”之不同

  作者始終抱著母親,開始的抱與后來的抱有什么不同?

  板書:開始是情急地抱

  后來是深情地抱

  四、精讀課文 感受母愛

  同是抱母親,由最初的情急地抱,到后來發自內心地抱母親入睡,這個過程中作者的內心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1.默讀課文,難過、愧疚的原因?[屏幕出示詞語:兩個表達內心情感的詞語,難過—傷心;愧疚—自責。]

  2.劃出難過、愧疚原因的句子。[屏幕出示句子]

  3.交流中品讀詞語,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翻山越嶺----艱辛

  日復一日----艱辛

  力大無窮----80多斤 [體會母親的“含辛茹苦”]

  4.感受角色,角色朗讀

  “我”:難過、愧疚,對母親的心疼。

  母親:虛弱、樸實,中國媽媽典范,為兒女置自己于度外。[屏幕出示母親的話]

  護士:責備—動情—對母親的敬佩、敬重。[我這樣難過、愧疚,文中的護士有什么樣的情感變化呢?]

  五、研讀課文 感恩母愛

  作者的愧疚、心疼,讓兒子有了深情抱母親的想法。文中用了一個詞寫他想抱母親時的想法——突發奇想。[突然產生奇特的想法。]為什么會突發奇想呢?

  作者動情地一抱是對母親含辛茹苦的回報,是對母親的感恩,對已人到中年的作者,這第一次的“抱”讓他有無限的愧疚。而且這“第一次”的抱與文中的哪個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呢?[板書:無數次] 是啊,對媽媽含辛茹苦的培養,兒子這一“抱”有多少的心疼,多少的愧疚!作者用這一抱表達了對母親感恩,對母親的的愛!

  母親此時怎樣呢?體會母親的淚水,省略號的作用。

  這是怎樣的淚水?[母親流下了欣慰,高興,感動,滿足的淚水。]

  省略號,省略了什么?[省略了情感的表達和復雜的情感。]

  作者也用省略號告訴了讀者:愛!是永恒的,愛是留有余味的,愛也能彌漫人間。

  師生配樂共同讀文:課文一、四、五段

  六、拓展延伸 煥發真情

  1.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她們為了子女,付出了許多,卻不求回報,在你們的桌堂里,有一封父母寫給你們的信,讓我們拿出來讀一讀。[配樂]

  此時無聲勝有聲,相信你們更加能感受、理解媽媽的愛。

  此時想對來到現場或沒來到現場你的媽媽,說點什么?

  2.文中的母親含辛茹苦,讓作者心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實都凝聚著媽媽的愛,看一個孩子的感受,他又是如何回報媽媽的愛呢?[讀學生課前搜集的母愛短文]

  3.母親的愛無處不在,只是我們能不能感受得到,作者用中年的一“抱”回報母親,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用筆寫下來。并在生活中將愛延續下去。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篇12

  作者:山西省晉中市榆次逸夫小學 田永強    轉貼自:山西省晉中市榆次逸夫小學    點擊數:118

  XX年四月課堂閱讀教學大賽《第一次抱母親》課堂實錄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逸夫小學 田永強

  師:我們一起學習13,一起看,也可以一起寫課題

  師:我突然發現母親很輕,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把描寫心情的句子找出來。再讀一讀。

  生:讀

  師:誰來讀?

  生:竟然這么輕,

  師:你怎么找的這么快,師讀書。還有,你來讀

  生:瘦小的臉[師愧疚]

  師:好好把兩個句子讀一讀。

  生:讀。

  生:我想問,與母親生活幾十年,為什么出乎預料?

  生:這么輕為什么難過呢?

  生:我為什么愧疚,愧疚什么呢?

  師:讀讀第二自然段,你自己去感受感受吧

  生:讀第二自然段[齊讀]在我的記憶中,背上背著妹妹,手里牽著我,翻山越嶺……

  師:你這樣一起讀,不覺得別,自己讀自己的。他讓你想到了許多,自個讀自個的,做個標記。

  生:學生自己讀,自己做標記了。

  師:在好好讀一讀,把這個詞好好讀,看看有什么新的啟發。

  師:誰來說一說。

  生:我找到關鍵詞,懂事

  師:最關鍵的是,

  生:一百多斤的,不是用力氣,是用愛挑擔子

  師:把帶有一百多斤的那個句子讀給我們聽聽

  生:讀

  師:這一段哪句打動了你

  生:在我記憶中,總是手里拉著我,背著妹妹,挑一百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感動了我

  生:不僅承認身體上的擔子,還有家庭的擔子

  生:不是一一般的山,在生活中遇到困難,都能過去

  師:讓我們看到了母親的翻山越嶺。讀讀第一二自然段。接著交流還有什么詞與句子。

  生:這樣年復一年讓我們長大

  生:總是手里拉著我

  師:課文為還有一個總是,你發現嗎

  生:放下來,讓她來挑^

  師:你說我們長大,母親年齡也大了,想想只有八十多斤,挑著重擔是什么感覺?

  生:很累,

  生:年紀有些東西,很艱難的。激動的沒有看見。

  師:還想繼續交流。

  生:

  師:想到這些擔子以后,再讀每一句話

  師:聽聽!音樂起來。

  生:不愿意讓自己的兒女受苦。

  (沒有記到最后,不夠完整)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 篇13

  作者:康雪銀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52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作者:康雪銀  

  一、教材分析:

  課文重點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發現母親的身體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侯母親抱自己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時的情景,表達了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三、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自主提問探究文章大意。

  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初讀了課文,你們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誰第一次抱母親? (板書:兒子    母親)

  二、細讀課文2、3段,體會我的心情,感悟母愛的無私

  抱母親,簡單的一個動作,卻讓我的心情猶如平靜的湖面扔下了石子,變得不平靜了,我的感受怎樣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1—3自然段,劃出我的心情的句子。

  (1)    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2)    我愧疚地望著母親瘦小的臉。

  ☆這兩句話中,哪些詞語直接寫出了我的心情?

  ☆母親竟然這么輕,我的心里為什么很難過呢?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1—3自然段,勾畫出有關的語句,寫下自己的感受。

  交流:

  1、第一段:學生自由談感受,引導認識:

  母親很輕,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我沒有想到,以至于抱母親時差點仰面摔倒。我不了解母親,不關心母親,——“我心里很難過”。

  2、第二段:學生自由談感受。

  出示這段話: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齊讀。

  品讀感受:

  ☆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

  理解“年復一年”

  出示圖片,引讀: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母親是……(教師讀)

  北風呼嘯,冰天雪地,母親還是……

  在我成長的日日月月,母親總是……

  讀到這里,你明白我心里為什么很難過了嗎?

  ☆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引導感受:

  我能挑得動,母親不讓我挑;我能挑得動,沒有幫母親挑,沒有替母親分擔重擔,——“我的心里很難過。”

  看著病重的母親,我僅僅是難過嗎?

  ☆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引導感受:

  理解重擔的雙層意思。

  指導朗讀這段話。(指名讀,齊讀)

  3、第三段:

  出示:

  ☆    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引導感受:

  母親說話時的表情是怎樣的?透過“笑了笑”,你又體會到什么?

  病重的母親對自己的付出覺得微不足道,很坦然,歷盡千辛萬苦卻無怨無悔。——“我的心里很難過。”

  三、細讀課文4、5段,體悟我的做法,感受濃濃的親情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萬番感慨,一齊涌上心頭。于是,我突發奇想,說:“……”(引讀)

  請同學們靜靜地看這個溫馨感人的一幕,用心體驗這濃濃的親情。

  出示:圖片  (配樂)

  教師范讀。

  師:同學們,讓我們深情地讀一讀,讓這個畫面永遠地留住,留在我們的腦海里。(配樂齊讀)

  師:此時此刻,你的心情一定不平靜,一定有許多話想說。請拿出筆,把你最想說的寫下來。

  學生交流。

  教師小結:

  兒時,我們無數次被母親抱,在母愛的沐浴中長大;而今,第一次把母親抱在懷里,給了母親第一次愛的回報。(板書:愛)

  同學們,讓我們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再次感受這人間最真摯、最純美的真情吧!(配樂)

  四、板書設計

  13 第一次抱母親

  愛

  第一次      無數次

  “我”                     母親

  難過           瘦小

  愧疚    操心

  五、教學反思

  到目前為止,我讀過好多篇關于寫母親的文章,我覺得這一篇是最美的,有著心在流血的感覺。對于億萬人來說,真的如此抱母親恐怕了了無幾。我想這篇文章給予學生的震撼也在此。

  怎么教這課呢?我一遍遍地讀,用心去想,想自己的母親,想父母親的母親。我想這篇文章引導學生“讀”起來,通過讀去體會我對母親的愛以及母親對我的愛那是最好不過的了。當然這里面還有一種讀我們不能忘記,就是把課文中三個人的話語拿出來一個個讀,那感覺又不一樣。但上完這課后,我覺得我讓學生讀的還不夠,自己讀的也不夠,沒能夠把學生的感情完全調動起來。希望以后能有所提高。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精選16篇)

    作者:康雪銀轉貼自:轉載點擊數:152《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作者:康雪銀 一、教材分析:課文重點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發現母親的身體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

  • 第一次抱母親 教案(通用16篇)

    一、課前準備:1、播放《燭光里的媽媽》3、出示歌德的話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你要讀書,就要用心去思考,不僅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還要適時地展開合理的...

  •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點滴(精選17篇)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點滴《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文章記敘了由于母親生病住院,需要更換床單,就這樣一個非常偶然的抱母親的機會,引發了母子之間心靈的碰撞和融通。...

  •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文字蘊含的情感。2.通過對重點語句的朗讀感悟,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激發學生對母親的崇敬與愛戴之情。...

  •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精選15篇)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具體語言文字的朗讀、品悟、感受、體驗、表達,感受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讓學生學會感恩。...

  • 《第一次抱母親》優秀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抓住重點詞語“無數次”“輕輕地”“擔子”“翻山越嶺”“淚水”,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進行報答。教學過程一、課前欣賞,談話導入(課件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

  • 《第一次抱母親》評課案(精選16篇)

    這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初讀這篇課文,我感覺這篇課文比較難上,文中母親對子女的感情,與兒子對母親的感情非常真摯感人。學生的閱歷淺,感悟會比較初淺,不深刻。...

  • 《第一次抱母親》課堂實錄(精選13篇)

    課前談話(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體會說話的重要性。處處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同時進行了交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師生關系融洽。)師:請問你們是幾班的?生:四、一班師:四、一班從這個一就可以看出來,樣樣領先。...

  • 第一次抱母親說課稿(精選15篇)

    一、說教材(一)教材簡析《第一次抱母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

  • 《第一次抱母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3篇)

    課前談話:聊聊自己的母親一、復習:齊讀課題,回憶:是誰第一次抱母親?文中的我是在什么情況下第一次抱母親的?我第一次抱母親,抱出了什么樣的感受呢?我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又豈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能概括的!...

  • 《13.第一次抱母親》教學案(精選2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

  • 第一次抱母親 教學設計(精選16篇)

    第二課時一、導入1.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在你的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愛她,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個人,叫做——母親,這種愛,叫做——母愛。...

  • 《第一次抱母親》說課稿及教學設計(通用12篇)

    《第一次抱母親》說課稿中心小學 王建萍一、說教材教材分析:《第一次抱母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情感型課文。...

  •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一、交流導入:在四年三班這個小家庭里,我作為家長,有嚴厲也有關愛,我和你們一樣享受著課上的自由交流,課下的平等對話,老師真的為擁有你們而幸福,我愛你們,你們呢?愛我就請抱抱我。是的,愛是需要表達的,愛也是可以傳遞的。...

  • 第一次抱母親——特級教師于永正在西安培訓會上執教《第一次抱母親》實錄第一課時(通用16篇)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我嗎? 生:(或搖頭,或不作聲) 師:我們第一次見面,是不是啊? 生:(齊答)是。 師:你們知道我姓什么嗎?(生不語)不知道?連我的姓兒你們都不知道?老師沒給你們說?沒說呀,猜一猜,我看誰會聽,剛才老師介...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999 | 超碰美女在线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不卡 | 日本久久久免费高清 |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av久久波多野结 | 久久久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奶头好大揉着好爽视频午夜院 | 四虎精品成人影院观看地址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毛片 |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妇女 |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 日本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 九九99视频 | 俺去婷婷|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高清 | 特黄做受又粗又长又大又硬 | 竹菊影视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国产一级淫片久久久片a级 亚洲精品色播 |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 久久艹艹艹 | 凹凸世界第三季免费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 | 五十路熟妇强烈无码 | 4HU永久免费入口 | 天天干天天爽天天射 |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 欧美成人www免费全部网站 | 欧美黑吊粗大猛烈18P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AV |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 好吊日好吊操在线视频 | 欧洲色情三级欧美三级视频 | 亚洲AV国产AV一区无码 | 在线黄色观看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久久久久久一区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