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蝙蝠與雷達教案(精選2篇)
四年級語文蝙蝠與雷達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理解“啟示、證明”等詞語的意思。正確區分近義詞“敏銳、靈敏”。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說說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學聯系。
3.繼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有關資料。
4.了解飛機靠雷達在夜間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的啟示,知道事物之間有著普遍聯系,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飛機能夠安全夜航。
【教學難點】
蝙蝠飛行與飛機夜航之間的內在聯系。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從百科全書、詞典辭海、互聯網絡等各種途徑查閱、收集有關蝙蝠、雷達的信息資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揭示課題。
1.出示“蝙蝠”圖,板書:蝙蝠
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了解的有關蝙蝠資料。
2.出示“雷達”圖,板書:雷達。
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了解的有關雷達資料。
3.板書,齊讀課題。
師:這兩者毫不相干,課題卻用“和”字連接。這是為什么呢?學習課文后,我們就明白了。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自學要求:
(1)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說一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3)想一想:你有什么問題?
2.小組交流學習。
3.集體匯報學習成果。
(1)字詞學習
重點指導“辨析組詞”:摹 幕 墓 暮 慕
(2)開火車分節朗讀課文,注意字字音準,句句通順。
(3)說說你知道了些什么。
(學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師注意適當點評,引出重點;同時進行語言規范表達的訓練。
(4)提出不懂的問題。
(可能有關于試驗方面;關于研究方面;關于仿生學方面;關于語言文字方面等等。師對學生的問題歸類,簡單的問題當場予以解決,有的則留待深入學習課文時解決。)
三、深入學習,突破難點。
1.了解三次不同的試驗,理解“證明”一詞并運用說話。
(1)指讀有關句子,理解“證明”一詞意思。(用可靠的事實來表明結論的真實性。)
(2)三次試驗怎樣進行的?證明什么結論?輕讀課文相關小節,完成表格。
試驗次數試驗方法試驗結果試驗結論
(3)根據三次試驗內容,分別用“證明”一詞說一句話。
2.學習科學家反復研究的內容,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并進行說話訓練。
(1)讀讀課文有關內容,邊讀邊思考,動手畫畫蝙蝠探路示意圖。
(2)看著示意圖,練習說話: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經過。
3.學習科學家發明雷達的內容,理解雷達在飛機夜航中的作用,并進行說話訓練。
(1)讀讀課文,用文具擺擺雷達使飛機安全夜航的示意圖。
(2)看著示意圖,練習說話:雷達使飛機安全夜航的過程。
4.理解并說說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學聯系。
(1)小組討論,給句式:
雷達的 ( ) 相當于蝙蝠的 ( )。
雷達的 ( ) 相當于蝙蝠的 ( )。
雷達的 ( ) 相當于蝙蝠的 ( )。
(2)默讀課文,思考: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么科學關系?用“因為……又因為……所以”練習說說它們的科學聯系及其依據。
小結:科學家從蝙蝠探路的試驗和研究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這就是蝙蝠與雷達的聯系,所以課題要用“和”來連接。
四、課后質疑,總結全文。
學了課文,你們還有什么問題?
五、課后拓展。
1.初了解“仿生學”。
2.語言直播廳: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受到動物的一些特點的啟發而發明的?查閱有關資料,然后向同學介紹。
(例如:魚類和艦船;蒼蠅和宇宙飛船;水母和風暴預測儀等。)
【參考書籍】
《妙趣橫生的仿生學》(《高科技啟蒙文庫》第二輯)
【參考資料】
蝙蝠: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干像老鼠,有黑褐色細毛,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的膜,夜間在空中飛翔,捕食蚊、蛾等昆蟲。視力很弱,靠本身發出的超聲波來引導飛行。休息時用爪倒掛在屋檐下或樹上,冬季在隱蔽的地方冬眠。
蝙蝠飛行時,每秒鐘發出20-30次超聲信號,甚至可達60次。當這種超聲發出之后,碰到前面的物體,會立即折回來,傳進耳朵里。于是蝙蝠就知道前面是什么東西,如果是障礙物,它就迅速避開;如果是食物,它便撲過去。蝙蝠就憑這種回波,來決定要前進還是轉彎。因此,即使在夜間它也能飛行自如。
雷達:利用無線電波進行探測的裝置。用來測定目標的方向、距離、大小等,接受的電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測目標的影象。雷達廣泛應用于軍事、天文、氣象、航海、航空等各方面。
超聲:超過人類能聽見的最高頻率的振動波,每秒鐘振動兩萬次以上,這種聲音沿直線傳播,有方向性。(人能聽到的聲音,每秒鐘振動16-20__次)
熒光屏:示波器和電視機上顯示圖像的部分。
仿生學:模仿生物系統的原理來建造技術系統,或者使人造系統具有或類似于生物系統特征的科學。
許多研究仿生學的科學工作者選擇了一些生物原型,通過大量的觀察、試驗、分忻和研究,從中探索它們可資模仿或借鑒的原理,用來發展新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大量成果。
四年級語文蝙蝠與雷達教案 篇2
素質教學目標
1、認識“蝙、蝠、蛾、鐺、礙”等5個生字,會寫“ 蝙、蝠、捕、蛾、蚊”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蝙蝠、飛蛾、蚊子、避開、敏銳、橫七豎八、鈴鐺、蒼蠅、揭開、障礙物、熒光屏”等詞語。
2、弄清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和蝙蝠飛行之間有什么聯系。
3、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4、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 。激發學生愛科學,從小就有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激發學生愛科學,從小就有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難點
弄清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和蝙蝠飛行之間有什么聯系。
課前準備:
1、師生收集有關蝙蝠的資料。
2、閱讀文后的“小鏈接”,查找相關的資料。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約3分鐘)
1.出示蝙蝠圖片,問:這是什么?師板書:蝙蝠,學生書空。誰來介紹一下蝙蝠?
2.出示雷達圖片,問:這是什么?(師板書:雷達)誰知道雷達是什么? (學生如不知,教師可做簡單介紹。)
3.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儀器,為什么在這兩者中間加個“和”字?師板書:和。
4.學生齊讀課題--蝙蝠和雷達。 看了題目,你想到了什么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注意讀準字音。(10分鐘)
1.請大家打開課文讀一讀,注意把生字讀準。
2、學生互用用生字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特別注意“鐘、障、熒”都是后鼻音,要讀準。讀準翅舌音“豎、鐘、超、障”;多音字“系著許多鈴鐺”的“系”;字形難點:“配”的左邊不能寫成“西”,右邊是“己”不是“已”或“巳”。)
3、誰愿意把自己落的最好的讀段落讀給大家聽?(讀后評議糾正讀錯字音及讀破句的地方。)
(三)再讀課文,學生質疑、理清層次(5~8分鐘)
1.認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科學家探索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與雷達之間的聯系的?疑難之處做上記號。
2.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學生思考后,4人小組討論得出:課文第4至第7自然段寫了科學家探索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1、2、8段寫蝙蝠與雷達之間的聯系的。
3、學生質疑。
(四)、探究問題,尋求答案(15分鐘)
1.指名讀第3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什么內容?
(蝙蝠高超的飛行本領,引起了科學家的思考。)
從哪兒看出蝙蝠的飛行本領高超?劃出有關句子,說說你的理解。
在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夜間飛行能捕捉極小的飛蟲,從來不跟什么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也能靈巧地避開。
指導朗讀有關句子,讀出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領。(理解“無論……也……”和“即使……也……”兩個句子。)
2.這些引起了科學家怎樣的思考?提出問題: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他們怎樣做試驗的?做過幾次?結果呢?
學生帶著問題默讀第4至第6自然段課文,并填表。
3.學生交流填表情況。
第一次試驗第二次試驗第三次試驗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
實驗結論
4.這三次試驗證明了什么?把能回答這個問題的句子找出來,用“~~”畫出。(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投影:
A“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來探路的。”B“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對比A句與B句的不同,理解“配合”在句中的作用。
5.讀第7自然段,能否用最簡單明了的方式表達蝙蝠夜里飛行的奧秘。( 學生整理思路,設計板書)
蝙蝠:嘴→發出超聲波→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耳朵。
6.科學家為什么會去研究蝙蝠用什么器官來探路呢?
小結:蝙蝠的飛行,引起科學家去探索研究,說明只要善于觀察,才會有所發現。
第二課時
人類的許多創造發明,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的。善于夜間飛行的蝙蝠,給人們很多啟示。
(一)探究發明原因,引思“和”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講的什么?
教師要抓住“夜航”這個詞激發學生質疑——為什么飛機能在黑夜間安全飛行?
2.再讓學生帶著這個疑問繼續看書,看看書中有這樣的問話嗎?有回答的話嗎?學生通過閱讀找到“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初步認識設問句)
上節課,我們研究了蝙蝠夜間飛行探路的工具是耳朵和嘴,并且揭示出其中奧秘。這節課又知道科學家根據這個啟示,使飛機能安全飛行了。
(二)抓住聯系,緊扣“和”
1.飛機為什么能在夜間飛行?(裝有雷達)
2.讀課文第8段,出示課后思考題2的小黑板,練習填空。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3.小結:
(1)雷達通過天線,發出無線電波,起到蝙蝠嘴的作用;
(2)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起到蝙蝠耳朵使用;
(3)飛行員是通過熒光屏了解情況,探明航線,在夜間飛行的。
4、理解“模仿”一詞。
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科學家模仿 , 。 模仿 , 。
之所以雷達和蝙蝠有這些相似之處,因為它是科學家模仿蝙蝠而發明的。
(三)回歸整體,總結升華, 練習表達
1、從哪些詞中你可以看出科學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艱苦的努力的?你們能想象出科學家是怎樣一遍又一遍地反復研究的嗎?
2.在蝙蝠和雷達之間加個“和”字,這是為什么呢?(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
3、同學們,現在我們來到“仿生館”。在這個“仿生館”里有人類許多的重大發明。“仿生館”中部分字跡被人遮住,你們猜猜,會有些什么呢?
蝙蝠 和 雷達 和 和
誰來作解說員,為我們講解一下?
4、帶著情感齊讀全文。
同學們,希望你們從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啟示,有更多的發明創造,希望你們像一只只雄鷹展翅飛翔在科學的藍天上,未來的科學家就在我們中間。
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