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的歌聲教案(通用13篇)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介紹時代背景
同學們,我們今天共同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夜鶯的歌聲》(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通過預習,誰說說你怎么理解這個題目?(一個化名夜鶯的小男孩模仿夜鶯的叫聲。)
《夜鶯的歌聲》是一篇外國作品,主要講的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一個故事。蘇聯的衛國戰爭就是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占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后,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在奮起保衛祖國的戰爭中,蘇聯的敵后游擊隊非常活躍,積極配合紅軍奮勇作戰,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生動一例。
二、檢查預習
1、指讀全文,思考: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一個叫夜鶯的男孩把
一群德寇引向游擊隊的埋伏圈,協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
2、文章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的。)
三、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夜鶯”是怎樣巧妙地幫助游擊隊報送有關敵人情報的?你從中體會出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抓住重點語句談談你的理解。
2、檢查自學情況:
夜鶯是個勇敢、機智、熱愛祖國、仇恨敵人、沉著冷靜的孩子。
⑴ 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從“停了一會兒”“新的勁頭唱起來”說明機警的小夜鶯已經發現了敵人,經過思考,他決定去接觸敵人,把敵人引入游擊隊的埋伏圈,消滅敵人。)
⑵ 他們發現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個孩子坐在河岸邊……(說明小夜鶯是主動和敵人接近的。)
⑶ 孩子從嘴里掏出一個小玩意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說明孩子在敵人面前一點也不害怕,十分鎮靜、坦然。)
⑷ 當德國軍官問他“村子里就剩你一個了嗎?”“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這是夜鶯在人不易察覺的時候戲弄敵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靜、機智、沉著。)
⑸ “人哪!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一就都跑了。”(這里的野獸其實指的是德國強盜。說明孩子愛憎分明,前一句保護了群眾,后一句痛罵了敵人。
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國軍官的盤問,德國軍官覺得他只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話,并且讓他帶路。德國軍官輕蔑地認為它是蠢東西,其實德國軍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東西。因為夜鶯罵他們的話他都沒有聽出來。)
⑹ 夜鶯在帶路時,有時學夜鶯唱,有時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后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這句話講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當中,天真自然,這樣做實際是在迷惑敵人,使他們覺得他只不過是個頑皮、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敵人的信任。他學夜鶯和杜鵑叫,是在麻痹敵人,以便后來他用鳥叫同游擊隊聯絡不致引起敵人的懷疑。)
⑺ “你們這里有游擊隊嗎?”“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敵人問樹林里有沒有游擊隊,孩子用話岔開,用蘑菇來回答,答非所問,裝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體現了他的機智。)
⑻ 夜鶯用夜鶯和杜鵑的叫聲給游擊隊傳遞情報。一聲夜鶯叫代表一個敵人,一聲杜鵑叫代表一挺機槍。(從這里可以想見用這種辦法已經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協助游擊隊消滅敵人。)
⑼ 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
⑽ “孩子突然站住,轉了個身,鉆到樹林里不見了。”(夜鶯剛剛聽到信號動作極快,鉆進樹林里。也說明夜鶯對這里的環境極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鶯準確的傳遞情報,才使游擊隊員充分地做好了戰斗準備,最后徹底地消滅了敵人。)
3、指導朗讀對話。
4、大家想一想,孩子面對兇惡的敵人,為什么還能應變自如,毫無懼色?(衛國戰爭中,全國人民都投入到保衛家園的斗爭中,全國人民懷著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與敵人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小孩就是由于對祖國的熱愛,對敵人的憎恨,才能臨危不懼,坦然自若。)
5、“小夜鶯”在兇惡的敵人面前應變自如、毫無懼色,是因為他熱愛自己的祖國,憎恨那些殺害他的同胞,侵占他的祖國的德國法西斯。可是,蘇聯小英雄“小夜鶯”還是在一次戰斗中意外犧牲了。隊長斯切潘叔叔和隊員們心情沉痛,他們有多少話想對小夜鶯說啊!同學們,你們又想對這個同齡人說些什么呢?
四、學習首尾呼應的寫法
指名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和開頭的三個自然段,想想,這幾個自然段之間是什么關系?(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和開頭的兩個自然段是互相照應的的關系。 )
你從哪看出來的?(都是說小孩在發出夜鶯的歌聲,以配合游擊隊殲滅敵人。)這樣前后照應、首尾連貫,使課文中的故事情節十分完整,同時也強調了夜鶯又在執行新的任務。我們今后在寫作文的時候要認真運用這種首尾連貫、前后照應的寫法。
五、布置作業
1、把《夜鶯的歌聲》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寫一篇讀后感。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小夜鶯的孩子,巧妙同敵人周旋,用口哨學鳥鳴,為游擊隊傳遞信息,協助游擊隊殲滅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課文充分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課文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進行記敘,以空行為標志,寫了三部分內容:先寫“小夜鶯”以歌聲引誘敵人上勾,再寫“小夜鶯”在為敵人帶路途中以歌聲為游擊隊員傳遞敵情,最后寫戰斗結束后“小夜鶯”在村邊小路旁繼續吹奏著宛轉的歌聲。“小夜鶯”的歌聲自始至終貫穿著整篇課文,危險中充滿勇敢鎮定,緊急中充滿智慧機警,一個勇敢機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脫脫地出現在讀者面前。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運用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目的】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毀、木屑、蘑菇、呻吟、宛轉”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德育滲透】
通過了解這個小故事,教育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當祖國需要時隨時都可以為祖國獻出一切。
【教學重點分析】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的相互照應。
【教學難點分析】
“小夜鶯”的機智來自思維敏捷,敏捷的思維來自熱愛祖國的感情,這一點難于理解。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通過上網、翻閱書籍、請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資料。(歷史背景、有關故事)
2、沒見過“夜鶯”的同學,通過查字典,了解一下夜鶯這種鳥。
3、預習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什么。
4、回顧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思路】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了解“夜鶯”嗎?誰來說一說。
教師過渡: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走進1941年的蘇聯衛國戰爭,走近一只勇敢的夜鶯,去聆聽他神奇、機智的歌聲吧!(板書課題)
二、學情調查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對于前蘇聯的衛國戰爭,你了解多少?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指導學生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讀后印象。
過渡: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爭取講得和故事一樣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內容
1、再讀課文,注意課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鶯”是怎樣巧妙地和敵人周旋,為游擊隊送情報的?
2、重點讀課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鶯”是怎樣迷惑敵人,為敵人帶路和怎樣與游擊隊聯絡的。
3、試著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容講一講。可在準備的基礎上分小組講,講后評價,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內容。
設計意圖:抓住主線,理清脈絡。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初讀全文,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礎上再默讀全文,抓住主線,要求學生試著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容講一講,從而理清課文脈絡。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聯系上下文,初聞歌聲:
⑴ 學習課文第一段,讓學生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教師出示:“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鼓勵學生質疑。
學生問:“‘沉寂’是什么意思?”
教師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讀讀,體會體會。
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戰斗剛剛結束,樹木、房屋被破壞,空曠的花園里空無一人,死一般的靜寂。
⑵ 讓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兩生上臺演一演軍官和小夜鶯,從對話中去體會、去品味。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小夜鶯把問話故意岔開,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樣子,卻有著格外清醒的頭腦。
“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小夜鶯巧妙的回答,既保護了群眾,又痛罵了敵人。從字里行間流露出小夜鶯的乖巧、機智。
學生進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誦,心而維”,邊朗讀邊揣摩,從中體會到這是有意吸引敵人的歌聲。
2、自問自答,理解歌聲:
⑴ 學習課文第二段,讓學生繼續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 教師出示:“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引導學生自問自答,同桌練習一個問一個答,擴大了訓練面,人人都得到了訓練的機會,學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礎上,教師充當“向導”的角色,引領學生比較:“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他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這兩句話意思有什么不同?學生展開討論。
3、比較異同,破譯歌聲:
⑴ 學習課文第三段,學生繼續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 四人小組討論歌聲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譯歌聲的含義。結合語境,讓學生探究既然那歌聲已經沒有什么新鮮的意思了,為什么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通過朗讀,學生感悟出小夜鶯為了不引起敵人懷疑,發出信號后仍繼續唱歌,同時也表達了他臨戰前的興奮。
4、探究尋根,深挖歌聲:
⑴ 齊讀課文第五段中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 教師出示:“從孩子的嘴里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那歌聲即使是聽慣了鳥叫的人也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叫有什么兩樣。”
⑶ 問學生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探究尋根,表面贊揚宛轉的歌聲,實則頌揚小夜鶯勇敢、機智和熱愛祖國的品質,悟出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的深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設計意圖:夜鶯的歌聲是課文的一條紅線,抓住夜鶯歌聲的句子展開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夜鶯歌聲的含義成為本課教學的重中之重。
二、以讀引說,遷移運用
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而對游擊隊員的描寫則著墨極少,這給學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間,教師可設計這樣的訓練題練說:“戰斗勝利了,幾個游擊隊員圍著小夜鶯,。”
設計意圖:教師抓住這一語言“空白”,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所描繪的語言情境之中,去朗讀,去感受,去想像,貼近書中的人物,與他們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水到渠成地稱贊了小夜鶯,在語感訓練中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布置作業
1、練寫生字,讀寫、讀記“詞語盤點”中本課的詞語。
2、閱讀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書設計】
吸引敵人
14夜鶯的歌聲 麻痹敵人
傳遞情報
︱
小男孩──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3
課題
13、夜鶯的歌聲
課型
教讀
共2 課時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毀、木屑、蘑菇、呻吟、宛轉”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
點及
難
點
分
析
一是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運用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板
書
設
計
13、夜鶯的歌聲
誘敵
帶路 機智勇敢
殲敵 愛國精神
再誘
導
學
過
程
第一課時
課前說話:講戰爭時期的英雄故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了解“夜鶯”嗎?誰來說一說。
2、教師過渡: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走進1941年的蘇聯衛國戰爭,走近一只勇敢的夜鶯,去聆聽他神奇、機智的歌聲吧!(板書課題)
二、了解背景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對于前蘇聯的衛國戰爭,你了解多少?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指導學生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讀后印象及課文主要內容。
5、瀏覽全文,為每部分加一個小標題。
根據學生討論,相機概括:
誘敵 帶路 殲敵 再誘
四、精讀課文
1、過渡:是呀!讀罷課文,一個機智、勇敢的小夜鶯形象便清晰地躍入我們的腦海。那么,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的呢?下面,我們就來重點研究一下這些地方。
2、學生邊讀邊的出相關句子。
3、研讀重點句子。
a.要求:讀句子,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鶯為什么要這樣說、這樣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國官兵看見他這樣說、這樣做會怎么想。
b.形式:先自讀自想,再與同桌交流。
第二課時
一、交流討論
1、交流、討論內容。
下列句子應組織全班學生討論。
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種新的勁頭唱起來。
孩子從嘴里掏出一個小玩意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
導
學
過
程
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
第二天,在被燒毀的村子的圍墻旁邊,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著那件綠上衣,坐在原來那河岸邊削什么東西,并且不時回過頭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幾條道路,好像在等誰似的。
2、交流討論方法。
逐句討論交流。討論某一句時,先由一名學生談自己的理解,重點是自己想象到的內容,其他同學聽后補充。最后指導朗讀,通過讀來反映自己的理解。指導朗讀時,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讀一個句子,可將前后對話連起來讀,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邊做動作邊朗讀。
二、朗讀升華
1、過渡:剛才,我們一起討論了幾個句子,通過討論,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是呀,越讀我們越感到小夜鶯真是機智、勇敢。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受分成小組,分角色讀讀全文。
3、組織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讀或表演對話片斷。
三、總結拓展
1、是啊!在蘇聯衛國戰爭中,蘇聯人民無論男女老少投入到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大家懷著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進行堅強不屈的斗爭。
我們的小夜鶯,也是千千萬萬英雄中的一個,他的機智勇敢來自什么?(對祖國的深深的熱愛)(板書:愛國精神)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小夜鶯吧!下一節課我們將認識另一位小孩。中國抗日小英雄--雨來。
2、繼續開展課外閱讀:少年英雄故事
本 課 相 關 信 息 搜 索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并沒有贏得持久的和平,而是又醞釀著新的戰爭。20世紀30年代前后,德國、意大利、日本三國相繼建立法西斯政權,如德國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奪取了政權。他們對內實行恐怖統治,對外進行侵略擴張。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東北三省,繼而對我國發動全面進攻。意大利和德國也先后侵略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法西斯把世界籠罩在戰爭的煙云之中。
1939年9月,德國再次發動侵略戰爭,迫使英國、法國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了。1941年,德國侵略蘇聯,日本軍隊偷襲美國軍港,對美軍發動進攻。面對法西斯的不斷侵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組成同盟,決定徹底打敗法西斯。1945年5月,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在亞洲,經過中國人民的艱苦抗戰,日本法西斯在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在投降書上簽字。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戰,六十一個國家和地區,二十多億人口被卷入其中。參戰兵力超過一億人,大約九千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三千萬人流離失所。其空前的廣度、深度和烈度,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給予軍事戰略和戰爭觀以巨大影響。回首二戰,那一幅幅殘酷而血腥、雄偉而悲壯的歷史畫面,永遠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令人難以忘懷。
蘇聯衛國戰爭 蘇聯人民為反對法西斯德國及其歐洲和亞洲的盟國而進行的正義戰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1941年10月,德軍大舉進犯莫斯科。12月蘇軍發動反攻,次年1月取得莫斯科會戰的勝利。同年夏,德軍又集中主力進攻斯大林格勒。 11月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展開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殲德軍主力。不久蘇軍又取得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并收復大片失地。1944年,蘇軍發起總反攻,全部收復淪陷的土地,并把軍事行動轉入敵人領土上進行。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迫使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
蘇聯衛國戰爭女英雄卓婭的故事 在蘇聯的偉大的反法西斯衛國戰爭中,涌現出很多衛國英雄,在眾多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位就是她,她的名字叫卓婭。卓婭生于 1923年9月13日,從她生下那天起,就生活在列寧、斯大林所領導的社會主義蘇聯的陽光下,她健康而又幸福地成長起來了。在列寧的偉大思想哺育下,她從小就懂得一個人應該怎樣活著才有意義,應該愛什么恨什么。她16歲的那一年,就光榮地被批準加入蘇聯共青團。1941年卓婭從10年制學校畢業了。就在舉行畢業晚會的第二天,德國法西斯突然侵入蘇聯。
卓婭懷著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立即投入戰斗。她被派到敵人后方進行游擊活動。
1941年11月,在一次執行任務中,她不幸被俘了。敵人開始審訊她。敵人問她叫什么名字,她說叫“丹娘”。“丹娘”是十月革命時期著名的女英雄的名字,敵人當然知道。敵人問她游擊隊在哪里?有多少人……問來問去,所得到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不告訴你”,“我不說”。敵人本以為這個女孩子是容易對付的。誰知道卻格外堅強。敵人被激怒了,四個敵人輪流用鞭子抽打她。卓婭心里想,在敵人面前決不能示弱,不論敵人怎么打,決不吭一聲。敵人的鞭子在空中揮舞,像雨點似的落在卓婭的身上、頭上、臉上、手上鮮血直流,但她沒叫一聲痛,昂著頭,怒視著敵人。
敵人對卓婭毫無辦法,決定將她絞死。當敵人把她帶到絞刑架前,將絞索套到她的脖子上的時候,她高聲呼喊說:“你們現在絞死我,可我不是一個人。我們是兩萬萬人,會有人替我報仇的。勝利必將是屬于我們的!”
卓婭被絞死了,她只活了18歲,但是,她的名字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蘇聯衛國戰爭勝利后,蘇聯政府追認卓婭為“蘇聯英雄”。
杜鵑 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規。是一種鳥,身體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點,腹部有黑色橫紋。初夏時常晝夜不停地叫,吃毛蟲,是益鳥。
夜鶯 一種叫聲清脆宛轉的鳥,體態玲瓏,多鳴于月夜,故名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和愛國精神。
2. 學習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來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
3.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初步了解“一語雙關”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品讀小夜鶯的語言、動作描寫,在反復朗讀中,體會他的機智勇敢;引導學生揣摩小夜鶯的心理活動來感受他的機智勇敢
教學準備:
張嘎與敵人斗智斗勇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夜鶯的歌聲》,上節課我們集中認識了本課的生字新詞,大家能不能經得住老師的考驗,來!請看大屏幕。(搶讀)
二、鞏固生字新詞
課件出示
沉寂 灌木 耷拉 木屑 塵埃 輕蔑 滾動
球果 宛轉 毀滅 興致勃勃 斷斷續續 垂頭喪氣
雜草叢生 聚精會神 以防萬一 不慌不忙
三、學習《夜鶯的歌聲》
1、速讀課文。
2、合作交流:
夜鶯是個什么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在文中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注出來。
(提示:
1、小孩回答德國兵的話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2帶路時小孩有哪些言行?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3、游擊隊員怎么知道敵人情況的?說明了什么?)
生自由匯報。生生互評。
生生賽讀、分角色讀。
四.、精讀,表情感。
1、面對兇惡的敵人,孩子卻能夠應變自如,毫無懼色,讀了這些對話,你有什么感受?
板書:機智 勇敢 熱愛祖國
2、思考:為什么題目要叫《夜鶯的歌聲》?
四、拓展學習
多可愛的小男孩、多了不起的小英雄呀!在我國的抗日戰爭中,也有很多和小夜鶯一樣的小英雄,你還知道哪些小英雄?
抽生匯報。
五、放視頻
看!今天有一位小英雄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他就是------張嘎。
1、播放張嘎智斗敵人的視頻。
2、小練筆
孩子們!剛剛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張嘎?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運用今天學到的描寫人物的方法,寫一寫張嘎小英雄的形象。
六、推薦讀物
在戰爭年代里,有許多的人為了祖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希望同學們牢記小英雄的形象,發揚小英雄的精神,用實際行動——好好學習,報效祖國,老師向同學們推薦兩本好看的書——《雞毛信》《小兵張嘎》,讓我們了解更多的小英雄的故事。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5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曠、蠢、灶、蘑菇、岔。
2.新詞:空曠、蠢東西、蘑菇、分岔、無精打采、輕蔑。
3.理解重點句:
(1)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2)假如我們出了什么事,你們可不要忘了小夜鶯……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2.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3.指導朗讀,培養朗讀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了解這個小故事,教育同學從小熱愛自身的祖國,當祖國需要時,隨時都可以為祖國獻出一切。
二、重點、難點和解決方法
(一)重點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小朋友是怎樣協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的相互照應。
(二)難點
“小夜鶯”的機智來自思維敏捷,敏捷的思維來自熱愛祖國的感情,這一點難于理解。
(三)解決方法
采用教學時先以理清故事的內容入手,再了解時代背景,深化的讀加以理解。
三、課時布置
四、同學活動設計
(一)回答課文中設計的問題,勾畫重點詞句。
(二)聽錄音,朗讀訓練。 (三)前后位、同位討論。
(四)幾名同學上前扮演。 (五)質疑問難。
五、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1.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強朗讀。
(二)整體感知
《夜鶯的歌聲》是一篇外國作品,反映前蘇聯在衛國戰爭中,各族人民奮起捍衛祖國的戰斗,著重對小游擊隊員“夜鶯”進行了詳細描寫。教師要引導出這種精神源于對祖國的熱愛。
(三)目標完成過程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正音:削xi1o 空k#ng 塞s1i
解詞:輕蔑:輕視,看不起人。
寂靜:靜得連一點聲音也沒有。
宛轉:形容聲音優美、動聽。
搭拉:向下垂。
2.揭題引讀,同學自悟。
(1)板書課題,同學自悟。
(2)簡介時代背景。
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戰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后,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在奮起捍衛祖國的戰斗中,蘇聯的敵后游擊隊非常活躍,積極配合紅軍奮勇作戰,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生動一例。
3.理清脈絡,討論分段。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
依照“誘敵——入林——傳信——解脫”的順序分段或以歌聲為線索也可。
第一段(從開頭到“聽懂了嗎?”)小孩學夜鶯叫,用歌聲引誘德國兵。
第二段(從“隊伍動身了”到“就不再問了”)寫小孩給敵人帶路。
第三段(從“樹林深處”到“新鮮的意思了”)寫小孩發出情報做好消滅敵人的準備。
第四段(從“德國兵”—全文結束)寫小孩把敵人帶進埋伏圈,機智解脫了敵人。
4.教師總結,同學質疑。
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以歌聲為線索,掌握這種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學字詞。
5.安排作業。
(1)朗讀課文。 (2)謄寫課后生詞。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2.體會課文首尾呼應餓寫法。
3.學習生字新詞。會用“宛轉”、“興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教學難點:
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相互照應的關系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類型:新授課
教學方法:
嘗試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文。
1.學生自學
2.檢查自學情況。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給課文的每個段落概括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要求:
1.在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樣理解課文中的幾句話:
(1)“有個孩子坐在河岸邊上,搭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著一件顏色和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手里拿著一塊木頭,不知在削什么。”(這個孩子是夜鶯,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敵人)
(2)“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只有我一個!”(在敵人不易察覺中戲弄敵人,體現出他的聰明。)
(3)“人哪?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體現出他的機智勇敢,鎮靜。讓敵人覺得他只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讓他帶路。
3.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機智聰明活潑能干自信)
4.小結。
五、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學習小夜鶯的品質及愛國的精神
2.學習課文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學課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為什么有時學夜鶯叫,有時學杜鵑叫?(為了麻痹德國兵,以便后來他用鳥叫同游擊隊聯絡時不引起敵人的懷疑。)
(2)為什么夜鶯“有時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為了麻痹德國兵,讓他們覺得夜鶯還是個孩子,頑皮又貪玩)
(3)夜鶯回答德國軍官的突然問話,表現了他的什么?(機智,靈活)
2.交流,朗讀。
3.小結。
二、學習第三段。
1.學習這一段,想一想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從中能了解到夜鶯的什么?(主要講了游擊隊是怎樣從夜鶯那里了解到德國軍情況的。從中了解到夜鶯與游擊隊配合的默契,游擊隊與夜鶯之間的關系十分親密。)
2.讀一讀表現夜鶯機智的句子和游擊隊的對話,加深理解。
3.小結。
三、學習第四段
1.“從松樹林里發出一聲口哨響”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游擊隊發給夜鶯的暗號,讓他迅速隱蔽)
2.游擊隊是怎樣消滅德國兵的?請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想一想游擊隊為什么會全殲敵人。
3.德國兵被消滅后,小夜鶯為什么又坐在原來的河岸邊?他在望什么?
4.課文為什么寫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樹葉差不多的綠顏色呢?(當孩子把敵人帶進伏擊圈,接到游擊隊發出的暗號時便于迅速隱蔽。)
5.小結。
四、總結全文。
1.課文緊扣題目,請把出現“夜鶯”的地方劃出來。
2.“夜鶯的歌聲”的含義: 一是小孩叫夜鶯,他把敵人帶進游擊隊的埋伏圈,讓游擊隊消滅敵人,夜鶯的歌聲是勝利的歌聲; 二是小孩用夜鶯的叫聲報告敵人的情況,夜鶯的歌聲是傳遞情報的聲音; 三是小孩是個愛祖國、恨敵人,機智勇敢的小孩,夜鶯的歌聲是熱愛祖國,勇敢地和敵人斗爭的頌歌。
3.通過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過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小男孩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侵略者經過的記敘,反映了蘇聯少年的機智勇敢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4.課文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互相呼應)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7
教育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生字: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新詞:能正確讀寫“空曠、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毀、木屑、呻吟
東西、蘑菇、分岔、垂頭喪氣、輕蔑”等詞語。
3.理解重點句:
(1)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2)如果我們出了什么事,你們可不要忘了小夜鶯……
(二)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2.指導朗讀,培養朗讀能力
(三)德育滲透
通過了解這個小故事,教育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當祖國需要時,隨時都可以為祖國獻出一切。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的相互照應。
(二)難點
“小夜鶯”的機智來自思維敏捷,敏捷的思維來自熱愛祖國的感情,這一點難于理解。
(三)解決辦法
采用教學時先以理清故事的內容入手,再了解時代背景,深化的讀加以理解。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 ;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強朗讀。
(二)整體感知
《夜鶯的歌聲》是一篇外國作品,反映前蘇聯在衛國戰爭中,各族人民奮起保衛祖國的戰斗,著重對小游擊隊員“夜鶯”進行了詳細描寫。教師要引導出這種精神源于對祖國的熱愛。
(三)目標完成過程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正音: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解詞:輕蔑:輕視,看不起人。
沉寂:靜得連一點聲音也沒有。
宛轉:形容聲音優美、動聽。
搭拉:向下垂。
2.揭題引讀,學生自悟。
(1)板書課題,學生自悟。
(2)簡介時代背景。
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戰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后,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在奮起保衛祖國的戰斗中,蘇聯的敵后游擊隊非常活躍,積極配合紅軍奮勇作戰,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生動一例。
3.理清脈絡,討論分段。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
按照“誘敵——入林——傳信——擺脫”的順序分段或以歌聲為線索也可。
第一段(從開頭到“聽懂了嗎?”)小孩學夜鶯叫,用歌聲引誘德國兵。
第二段(從“隊伍出發了”到“就不再問了”)寫小孩給敵人帶路。
第三段(從“樹林深處”到“新鮮的意思了”)寫小孩發出情報做好消滅敵人的準備。
第四段(從“德國兵”——全文結束)寫小孩把敵人帶進埋伏圈,機智擺脫了敵人。
4.教師總結,學生質疑。
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以歌聲為線索,掌握這種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學字詞。
5.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課后生詞。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8
教學
內容
《夜鶯的歌聲》
學習目標
1、 識: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初步領會首尾照應的寫法。
3、情感:讀懂課文,從“小夜鶯”的精神品質中受到熏陶感染。
內容分析
1、重點:從故事內容中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2、難點:理解文章首尾照應的寫法。
3、關鍵:從故事內容中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板書設計: 夜鶯的歌聲
機智勇敢
愛憎分明
教后反思
成功
問題
與
思考
推進
環節
教師導學
學生自探
導入:
一、初讀,學字詞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以前學習略讀課文的時候運用的是什么方法?
今天老師帶來一種新的學習方法, 這種方法能夠讓大家更好的學習略讀課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現在我們就來運用這些方法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首先我們來聽一段很好聽的聲音,大家仔細聽一聽,是誰在唱歌?是的,在寂靜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樹林里,這歌聲是那樣的清脆悅耳,是那樣的婉轉悠揚。如小溪流水,似鼓樂丁冬,給人以美的享受。但夜鶯婉轉的啼鳴,在蘇聯衛國戰爭中卻有著深刻的含義。現在我們一起去欣賞《夜鶯的歌聲》。板書課題.
通過預習,我們明白了文中的夜鶯指的是誰?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介紹時代背景
(學生自由答)
1、 讀,學字詞;
2、 再讀,知結構;
3、 細讀,明中心;
4、精讀,表情感。
夜鶯
夜鶯指小男孩
故事發生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
講了一件什么事自由答。
推進環節
教師導學
學生自探
二、再讀,知結構
三、細讀,明中心
四、精讀,表情感。
五、拓展,運用方法
自由讀課文,思考:
1、 想想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的?
2、 課文的前三段和后兩段是什么關系?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運用跳讀法,讀一讀,小組討論思考:小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抓住重點語句,
讀一讀,談一談。)’
同桌互相讀課文,思考:
1、 為什么題目要叫《夜鶯的歌聲》?
2、孩子面對兇惡的敵人,為什么還能應變自如,毫無懼色?
3、你想對他說寫什么?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小夜鶯他機智勇敢,愛憎分明,是個愛國小英雄.我們被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動著,
事情發展的順序。
前后照應,小孩不是第一次執行任務。
抓住重點語句,交流討論,讀一讀,說一說
歌聲是聯絡手段。夜鶯是對小孩的贊美。
熱愛祖國,憎恨敵人。
學生自由答。
推進環節
教師導學
學生自探
六、總結,布置作業。
像小夜鶯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老師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篇文章。請同學們運用我們剛剛學到的方法來學習這篇文章.
是啊!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祖國,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愛國的小英雄的存在,那么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愛國小英雄的故事呢?
作業:請大家下課后搜集更多的這樣的故事。積累下來。
學生通過自己讀,互相討論學習資料。
自由回答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屑、擰”等11個生字;會寫“削、喂”等1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默、盤問、口哨、埋伏、凝神、燒毀”等問題;會用“宛如、興致勃勃”造句。
2、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3、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一邊讀一邊體會作者的心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2、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一邊讀一邊體會作者的心情。
教學準備:
1、通過互聯網,書籍等搜集、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資料。
2、沒見過“杜鵑、夜鶯”的同學,通過查字典,了解一下這兩種鳥。
3、留有作業和寫有含義深刻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燈。
課時安排:2課時
導學案
戰爭是無情的,是殘酷的,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極其慘重的損失。在古今中外的戰爭中,侵略者總是沒有好下場的。保家衛國的勇士們,上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下有七八歲的孩童,他們不怕犧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計地打擊敵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滅了,還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組織巧妙地設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們一起學習《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
一、我會讀:將文中的生字生詞自學一下。
剝削 呻吟 喂養 挺拔 愚蠢 習慣 毀滅 防衛 婉轉
兇惡 甩掉 機槍 堤防 埋伏 蘑菇 踢球 興致勃勃
翻滾二、這個故事真有趣,我要好好讀讀,并在小組討論一下:“夜鶯”是怎樣巧妙的和敵人周旋,為游擊隊員傳送情報的。
三、文中有很多句子含著一定的意思,如: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 ”—就都跑了。我要把這樣的句子都找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戰爭是無情的,是殘酷的,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極其慘重的損失。在古今中外的戰爭中,侵略者總是沒有好下場的。保家衛國的勇士們,上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下有七八歲的孩童,他們不怕犧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計地打擊敵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滅了,還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組織巧妙地設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們一起學習《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你們了解“夜鶯”嗎?誰來說一說。
3、抽生答。
4、教師小結: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空,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本課夜鶯的歌指的是什么?
二、檢查預習
1、默寫生字。
2、初略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3、課文是如何將這一生動事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再讀課文,讀時注意本課的生字詞。
要提醒同學要注意哪些字的讀音
“屑”讀xiè,不讀xuè;“挺”讀tǐng,不讀tǐn;“擰”不讀nǐng,不讀nǐn;“呻”讀shēn,不讀sēn。釘“(dìng)的韻母是后鼻音,也是多音字,還讀dīng;還有“削、空、塞、還”都是多音字。
交流字節解決的詞語。
在理解詞語的同時,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能運用這些詞語,特別是“宛如、興致勃勃”。
(1)“宛如”是一個比喻詞,可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①讀文中的句子。談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②回憶以前的課文。桂林的水真綠啊,綠得宛如……
③學生自己練習說話
(2)讀文中有“興致勃勃”的句子。“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學生仿照文中句式練習造句;
(誰,什么時間)興致勃勃(做什么)
三、簡介情景 加深印象
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占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后,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在奮起保衛祖國的戰斗中,蘇聯的敵后游擊隊非常活躍,積極配合蘇聯紅軍作戰,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生動一例。
四、再讀課文 互動交流
課文是如何將這一生動事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再讀課文,讀時注意本課的生字詞。
1、簡單交流 “夜鶯”是怎樣與喜人周旋的。
2、簡單交流自己找的含有特殊意義的句子。
五、留下懸念 布置作業
孩子們讀了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夜鶯”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我們下節課再仔細讀課文,通過討論得到答案。現在請同學們完成以下作業:
目標檢測:
1、抄寫課后要求寫的生字,注意以下字的寫法。(老師在黑板上范寫)
喂 挺 甩 滾 毀 慣
2、組詞
削( ) 挺( ) 斯( ) 甩( )
哨( ) 庭( ) 期( ) 用( )
搶( ) 防( ) 漢( ) 慣( )
槍( ) 仿( ) 汗( ) 貫( )
3、造句
宛如:
興致勃勃:
第二課時
一、激趣談話 引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同大家一道初步閱讀了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但還不夠,要想把這個故事講得精彩些,我們這節課還得進一步地理解課文,通過討論,看“夜鶯”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孩子,特別是要把課文中沒有明明白白寫出來的內容想象出來。如“夜鶯”這樣做、這樣說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國兵又會怎么想。
二、粗讀課文 理清脈絡
1、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我們首先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的),課文中已自然地分好了段。現在請孩子們快速地默讀課文,看每段寫了什么內容。
2、學生默讀課文。
3、討論后板書:(誘敵入林,林中傳信,殲滅敵人,再行任務)
三、精讀示導 理解內容
1、讀了課文,文中的“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機智、勇敢)
2、請孩子們認真讀課文,你認為文中哪些語句可體現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用“——”畫出來。可以邊讀邊畫,也可讀完后再畫,還可以批注自己的理解。
3、小組交流自己畫的內容,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4、全班交流,孩子們無論談到哪里,老師都要引導孩子們理解,并指導朗讀。
下列句子應組織全班孩子討論(學生說到哪句,就出示幻燈或小黑板)
①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
從表面上看,這兩句話在描寫夜鶯的歌聲,但聯系上下文,便可發覺其中還有其他的意義,“停了一會兒”、“新的勁頭唱起來”,機警的小夜鶯已發覺了敵人,經過思考,他決定去接觸敵人,把敵人引入游擊隊的埋伏圈,消滅敵人。
②孩子從嘴里掏出一個小玩意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
“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點,“快活”,快樂、活潑,在這里反映了“小夜鶯”在敵人面前表現出超乎尋常的鎮靜、坦然。孩子在兇惡的敵人面前表現得如此鎮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見孩子的膽量。
③怎么會就剩下我一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這是小夜鶯在回答敵人盤問時,說的幾句一語雙關的話。乍一聽,純屬小孩兒天真的話語,把自己當作小動物。小夜鶯正是憑借自己天真的話,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頑皮的動作,在敵人不易覺察中戲弄、漫罵敵人,“麻雀、烏鴉、貓頭鷹、野獸”都指的是敵人。德國兵雖然也“想著,輕蔑地微笑了一下”,但聽、看小夜鶯的言行,覺得他只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小夜鶯,并且讓他帶路。這些話語體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和對敵人的憎恨。
④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脯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
歡快的鳥鳴,無所顧忌的游戲,多么頑皮的小孩啊!其實,這是在麻痹敵人。既進一步讓敵人確信自己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又為后面同游擊隊聯絡做準備,“學夜鶯唱,學杜鵑叫”,以便后來他用不同的鳥叫同游擊隊聯絡時不致引起敵人的懷疑。
⑤你說的是一種磨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磨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
如果說前面小夜鶯的回答還多少有一點“實答”的話,小夜鶯這時的回答全然是“虛答”,答非所問。把兩個完全不沾邊的東西扯到了一起,正是小夜鶯的這一回答,使敵人完全相信了小夜鶯。前面敵人多少還有點疑慮,有點警覺,這時敵人只認為小夜鶯是個什么都不懂、頑皮的孩子,所以“就不再問了”。
⑥第二天,在被燒毀的村子圍墻旁邊,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著那件綠上衣,坐在原來那河岸邊削什么東西,并且不時回過頭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幾條道路,好像在等誰似的。
勝利后的“小夜鶯”又投入了新的戰斗中,“小夜鶯”又在堅守崗位,察看敵情了,以便通知游擊隊再次殲滅敵人。
四、感情升華 角色朗讀
①過渡:剛才,我們一起討論了幾個句子,通過討論,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板書:愛國)
②是呀,我們越讀越感到小夜鶯真是機智、勇敢、愛國,請孩子們帶著這份感受分成小組,分角色讀讀全文。
③組織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讀或表演對話片斷。
五、前后聯系 體會寫法
孩子們讀得很好,一個機智、勇敢、愛國的孩子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為什么呢?請孩子們把課文前三個自然段與結尾的兩個自然段聯系起來讀讀,再討論它們有什么聯系。(寫的內容大致相同:小“夜鶯”穿著同樣的衣服,坐在同一個地方做同樣的事。)這就叫首尾照應。這樣寫,往往能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在習作時,也可以學習運用這樣的寫法。
六、拓展延伸 布置作業
1、在蘇聯的偉大的反法西斯的戰爭中,所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不僅僅是小“夜鶯”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同時也涌現出了許多衛國英雄,在眾多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位就是她,他的名字叫卓婭。同學們可以上網查閱或查閱有關書籍,讀讀她的故事。
目標檢測
1、照樣子,寫詞語。
例:越來越密
彎彎曲曲
2、填空:
文中的“夜鶯”指 ,“歌聲”指 ,用這種“歌聲”是為了告訴游擊隊 ,表現小“夜鶯” 。
3、寫一組對話。(從對話中能表現一個人的品質)
板書設計:
17 、夜鶯的歌聲
誘敵入林
機智 勇敢
愛 國
林中傳信
殲滅敵人
再行任務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生字新詞。會用宛轉、興致勃勃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首尾呼應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訓練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引導學生自主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學重點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相互照應的關系。
三、課前準備:課件,搜集有關蘇聯戰爭的資料。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文。
1.學生自學
2.檢查自學情況。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給課文的每個段落概括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要求:
1.在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樣理解課文中的幾句話:
(1)有個孩子坐在河岸邊上,搭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著一件顏色和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手里拿著一塊木頭,不知在削什么。(這個孩子是夜鶯,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敵人)
(2)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只有我一個!(在敵人不易察覺中戲弄敵人,體現出他的聰明。)
(3)人哪?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一語雙關,體現出他的機智勇敢,鎮靜。讓敵人覺得他只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讓他帶路。)
3.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機智聰明沉著)
4.小結。
五、作業。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1
一、課程標題:
《夜鶯的歌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呻吟、宛轉”等詞語,鞏固“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訓練要點。
2.過程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讀懂課文,懂得“夜鶯的歌聲”的真正含義,體會文章所表現出的小夜鶯的機智勇敢以及與敵人斗爭到底的愛國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了解課文1-3自然段和最后2個自然段的相互照應。
難點:懂得“夜鶯的歌聲”真正含義,領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生字卡片等
四、學生準備:
1.收看有關戰爭題材的電影、電視。
2.搜集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的有關材料。
3.了解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還彌漫著戰爭硝煙,那里的人們生活情況是怎樣的。
五.教學方法:
啟發法,講授法等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傾聽錄音,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夜鶯嗎?你們聽過它們的歌聲嗎?(板書:夜鶯。)
2.播放夜鶯歌唱的錄音。
3.過渡語:夜鶯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走進1941年的蘇聯衛國戰爭,走近一只勇敢的夜鶯,去聆聽他神奇、機智的歌聲吧!
4.板書課題──夜鶯的歌聲。(補充)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檢測預學情況,這個故事發生在蘇聯的衛國戰爭時期,關于衛國戰爭你了解多少?
2.自由讀課文,出示朗讀提示。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想課文圍繞“夜鶯的歌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
(3)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有什么與以往課文不同的地方嗎?全完共有幾部分?四個部分分別講什么?能不能分別用幾個詞語概括下作為小標題?
3.交流歸納。
(1)戰爭期間,“小夜鶯”巧妙地和敵人周旋,利用夜鶯的歌聲傳送情報,幫助游擊隊消滅敵人。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
(2)這篇課文每個部分以空行隔開。
全文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聲傳情報。
第三部分:森林滅敵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崗哨。
(三)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1.這個故事很精彩,請大家分小組學習,組內同學一起合作分角色讀課文,把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畫下來。
2.各組就課文的四部分,分別進行自學,畫精彩句子。
3.交流精彩句子,讀句子,各小組簡單說說自己的理解。
重點句子:
(1)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
(2)有時候學夜鶯 ,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
(3)夜鶯的歌聲越來越響了。
從孩子的嘴里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這歌聲,即使是聽慣了鳥叫的人也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有什么兩樣。
(四)課堂反饋:
教師提出問題,請學生回答,并且請學生回答其他學生提出的疑問。
(五)課堂小結:
教師請學生總結這節課主要學習的內容
(六)作業設計,強化積累
1.摘錄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七、板書附錄:
夜鶯的歌聲(宛轉)
巧周旋
傳情報機智
滅敵人勇敢
站崗哨熱愛祖國
八、教學反思
關注求學快遞網教師資格證專題帶您了解20xx年教師資格證小學說課稿、20xx年教師資格證小學說課輔導、20xx年教師資格證小學說課稿范文、20xx年教師資格證認定小學說課稿等資訊,讓您輕松備考教師證考試!
求學快遞網教師資格證專題的小編們根據網民搜索習慣第一時間公布了20xx年教師證考試報名時間、20xx年教師證報考條件、20xx年教師證考試歷年真題、20xx年教師證面試指導、20xx年普通話考試歷年真題及模擬試題等最新的考試資訊,為方便您隨時了解教師證相關考試信息,請收藏求學快遞網教師資格證專題。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2
在《夜鶯的歌聲》(五年制第10冊第18課)一課中,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敘述了蘇聯衛國戰爭中,一個小孩子運用計謀,協助游擊隊戰士殲滅敵人的事跡,突出地表現了他面對兇惡的敵人機智勇敢,沉著冷靜的品格和強烈的愛憎情感。
1.擬人。
在文章的開頭,作者描寫了一場戰爭后的破敗情景:特別是用“空曠的花園里,燒焦的樹木垂頭喪氣地彎著腰”的擬人,來形象地突出敵人的侵略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破壞,連樹木都“垂頭喪氣”起來。這里,也飽含著人們的無比憤慨。
2.雙關。
當敵人問小孩子“你們這里有沒有人”時,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這里的“野獸”明里講,是真的野獸,戰爭一開始,槍炮轟鳴,野獸都跑出了樹林,跑進了村子,而實際上,是把敵人比作“野獸”,人們見他們來了,“就都跑了”。作者在這里運用“雙關”,一方面表現了小孩子的機智聰慧,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對敵人的強烈憎恨之情。
3.排比。
小孩子給敵人“領路”時,“有時候學夜鶯叫,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你看,他天真活潑,好像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其實,他是在迷惑敵人。況且,他的“學夜鶯叫”“學杜鵑叫”正是給游擊隊的同志們報信呢!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
聽鳥叫的那個人說:“如果我們出了什么事,你們可不要忘了小夜鶯……”課文中還有這樣的敘述:“夜鶯的歌聲越來越響了。”“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這里的幾個“夜鶯”實際上都是指那個機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學夜鶯叫給游擊隊報信,就像小夜鶯那樣機靈活潑,惹人喜愛。
5.反復。
課文的題目是《夜鶯的歌聲》,課文中多次反復出現“夜鶯的歌聲”,開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中間是“越來越響了”,最后是“從孩子的嘴里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不僅題目是很好的“照應”,而且像一根紅線貫穿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鶯”用“夜鶯的歌聲”給親人報信,消滅了敵人,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夜鶯的歌聲教案 篇13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有關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及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能力訓練點
1.繼續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重點句子的能力。
2.引導學生體會文中首尾照應的寫法,并培養學生巧妙安排文章思路的能力。
3.培養朗讀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學習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感受到“夜鶯”機智、勇敢的美好品德,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小夜鶯美好的形象。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情境朗讀法。
(二)學生學法
朗讀法。(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表達。)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二)難點
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之間互相照應的關系。
(三)疑點
小夜鶯對一群德國強盜的提問為什么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
(四)解決辦法
l.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利用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方法弄清首尾照應的寫法和作用。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介紹時代背景。
2.根據學生的質疑,提出主旨問題,組織學生精讀課文,討論、交流、理解內容。
3.引導學生體會首尾照應的寫法。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課文前預習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2.圍繞大家共同提出的主旨問題進行合作學習,共同探究,以真正理解課文內容。
3.讀中理解,理解中感情朗讀,讀思交融。
4.學習首尾照應寫法。
五、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介紹時代背景
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你們愿意聽嗎?大家仔細聽一聽,誰在唱歌?是的,在寂靜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樹林里,這歌聲是那樣的清脆悅耳,是那樣的宛轉悠揚。如小溪流水,似鼓樂丁冬,給人以美的享受。但夜鶯宛轉的啼鳴,在蘇聯衛國戰爭中卻有著深刻的含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課。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通過預習,誰說說你怎么理解這個題目?(一個化名夜鶯的小男孩模仿夜鶯的叫聲。)
《夜鶯的歌聲》是一篇外國作品,主要講的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一個故事。蘇聯的衛國戰爭就是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占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后,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在奮起保衛祖國的戰爭中,蘇聯的敵后游擊隊非常活躍,積極配合紅軍奮勇作戰,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生動一例。
(二)檢查預習
1.指讀全文,思考: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一個叫夜鶯的男孩把一群德寇引向游擊隊的埋伏圈,協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
2.文章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的。)
(三)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夜鶯”是怎樣巧妙地幫助游擊隊報送有關敵人情報的?你從中體會出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抓住重點語句談談你的理解。
2.檢查自學情況。
夜鶯是個勇敢、機智、熱愛祖國、仇恨敵人。沉著冷靜的孩子。
(1)夜鶯會用白樺皮做成口哨,會學夜鶯和杜鵑叫。
“他坐在離德國兵很近很近的地方”說明他是主動和敵人接近的。
當孩子把口哨遞給德國兵時,“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說明孩子在敵人面前一點也不害怕。
(2)當德國軍官問他“村子里就剩你一個了嗎?”“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這是夜鶯在人不易察覺的時候戲弄敵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靜、機智、沉著。)
(3)“人哪!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一就都跑了。”
(這里的野獸其實指的是德國強盜。說明孩子愛憎分明,前一句保護了群眾,后一句痛罵了敵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國軍官的盤問,德國軍官覺得他只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話,并且讓他帶路。德國軍官輕蔑地認為它是蠢東西,其實德國軍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東西。因為夜鶯罵他們的話他都沒有聽出來。)
(4)夜鶯在帶路時,有時學夜鶯唱,有時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后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
(這句話講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當中,天真自然,這樣做實際是在迷惑敵人,使他們覺得他只不過是個頑皮、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敵人的信任。他學夜鶯和杜鵑叫,是在麻痹敵人,以便后來他用鳥叫同游擊隊聯絡不致引起敵人的懷疑。)
(5)“你們這里有游擊隊嗎?”“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
(敵人問樹林里有沒有游擊隊,孩子用話岔開,用蘑菇來回答,答非所問,裝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體現了他的機智。)
(6)夜鶯用夜鶯和杜鵑的叫聲給游擊隊傳遞情報。一聲夜鶯叫代表一個敵人,一聲杜鵑叫代表一挺機槍。
(從這里可以想見用這種辦法已經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協助游擊隊消滅敵人。)
(7)“孩子突然站住,轉了個身,鉆到樹林里不見了。”
(夜鶯剛剛聽到信號動作極快,鉆進樹林里。也說明夜鶯對這里的環境極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鶯準確的傳遞情報,才使游擊隊員充分地做好了戰斗準備,最后徹底地消滅了敵人。)
(8)大家想一想,孩子面對兇惡的敵人,為什么還能應變自如,毫無懼色?
(衛國戰爭中,全國人民都投入到保衛家園的斗爭中,全國人民懷著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與敵人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小孩就是由于對祖國的熱愛,對敵人的憎恨,才能臨危不懼,坦然自若。)
3.此時,你最想對小夜鶯說些什么?
(四)學習首尾呼應的寫法
指名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和開頭的三個自然段,想想,這幾個自然段之間是什么關系?
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和開頭的兩個自然段是互相照應的的關系。
你從哪看出來的?都是說小孩在發出夜鶯的歌聲,以配合游擊隊殲滅敵人。這樣前后照應、首尾連貫,使課文中的故事情節十分完整,同時也強調了夜鶯又在執行新的任務。我們今后在寫作文的時候要認真運用這種首尾連貫、前后照應的寫法。
(五)布置作業
1.把《夜鶯的歌聲》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寫一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