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綜合資料(精選12篇)
《趵突泉》綜合資料 篇1
一、教材說明
這篇精讀課文是看圖學文。圖上畫的是趵突泉公園,突出了泉池中的三個大泉,大泉的水冒出水面,在不斷翻滾;泉池中的水清澈見底。池中有游魚,池邊有涼亭、垂柳、假山和許多游人,有不少人在池邊觀賞小泉眼冒出的水泡。
課文記敘了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趵突泉的贊美之情。課文先介紹趵突泉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突出了趵突泉在濟南風景名勝中的地位。然后依次描寫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淺、鮮潔和大泉、小泉優美動人的姿態。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通過看圖和閱讀課文,讓學生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培養愛美的情趣;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想象的能力。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了解大泉、小泉的特點,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的描述方法。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呆呆、疲乏、水藻、趵突泉、名勝、鮮潔、晝夜不停、輕軟、飄蕩、境界、姿態、珠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句子,感悟大泉和小泉的特點,體會語言的美。
4.增強熱愛家鄉,保護家鄉環境的意識。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濟南三大名勝的圖片,特別是趵突泉的圖片,在同學間交流。老師搜集有關趵突泉的資料,準備有關趵突泉的掛圖或投影片,有條件的可以連同重點詞句制成多媒體課件。
2.本文是看圖學文,要把看圖和學文結合起來。學文前看圖,要指導學生看看圖中都畫了哪些景物,涌出的泉水有什么特點,同桌說一說,互相補充。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還要指導看圖,如學習課文描寫大泉的部分,要再仔細看圖,借助圖畫展開想象,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3.對趵突泉泉水特點的閱讀感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在突出重點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欣賞、品味描寫趵突泉的語言的美。
在閱讀感悟課文重點內容時,可放手讓學生質疑問難,再加以指點。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①趵突泉和濟南有什么關系?②大泉眼涌出的水有什么特點?③小泉有什么特點?④怎么理解“思考·練習”3的句子?……老師要幫助梳理。
學生提出問題后,老師要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去找答案,在充分地讀中感悟和體驗。
趵突泉和濟南有什么關系?學生找到重點句“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后,老師可要求學生換個句式說一說,如:因為有了這泉,所以濟南才會如此美麗,再把原句讀一讀,感悟趵突泉對濟南的重要性。
大泉眼冒出的水有什么特點?要讓學生反復地讀課文的有關部分,讀得有點熟了再看圖和說圖,盡量用上課文中的詞句,把大泉眼水的特點表達出來。最后引導學生欣賞“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鐘……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語言的美。主要是在反復的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語言的美。指導有感情朗讀時,“思考·練習”3(2)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要讀重音,整個句子要讀出排比的氣勢。
小泉有什么特點?可以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小泉特點,還可以引導學生從省略號處去想象課文沒有寫到的特點,如:有的泉水像繁星點點,密密地冒,就像細雨落在池面上;有的泉水……通過想象,去感悟小泉的美。寫小泉這部分課文的朗讀,要讀得輕快些。
4.整篇課文的背誦,要在理清課文結構的基礎上抓住線索背。全文可按“趵突泉→大泉→小泉”順序背。每部分的背誦,可抓住能體現順序的詞語幫助記憶。如寫大泉的部分,可抓住“泉池、翻滾、看三分鐘、冬天”,每部分哪些詞語能幫助記憶,學生有自己的體會,不必強求一致。
寫大泉、小泉的詞句,學生可能會喜歡,要鼓勵多摘錄。
5.本課生字生詞不多,教學時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分析字的音、形、義。
“乏”,獨體字,查撇部,書寫時要注意“點”寫在豎中線位置上,最后一筆是平捺,收筆時要出鋒。“疲乏”,即疲勞的意思。課文中泉水“不感到疲乏”,是指泉水不停地往上冒,用的是擬人修辭手法。“藻”,上下結構,不能寫成左右結構。
課文為什么以“趵突泉”為題呢?“趵突”是跳躍的意思。趵突泉同別的泉上涌時的形狀有明顯的不同,它不僅水量多,而且向上噴涌的力量大。此泉以“趵突”為名,十分貼切地表現出泉水的樣子和氣勢。
“境界”,詞典的解釋是“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的情況”。課文中說趵突泉姿態之美,會讓你想起“一種似乎神秘的境界”,這里的“境界”實際上是“地方、處所”的意思。
四、參考資料
老舍原名舒慶春(1899—1966),字舍予。滿族,北京市人。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后任小學教員、校長、勸學員,1922年到天津南開學校中學部任教,并在燕京大學讀書。
1924年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授漢語和中國文學,并進行文學創作,著有《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三部長篇小說。后又寫了中篇小說《小坡的生日》。1934年回國,任齊魯大學、山東大學教授。又著有《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和《老舍幽默詩文集》等作品。1937年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這部長篇小說在現代文學史上影響很大,被譯成十幾種外文出版。
抗戰期間從事抗戰文藝運動。抗戰后赴美國講學并創作了長篇小說《四世同堂》。1949年回國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先后創作了《龍須溝》《茶館》等優秀劇本。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稱號。 1957年,隨赴朝慰問團去朝鮮,深入部隊體驗生活,回國后寫有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等作品。他是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1966年8月因“文革”遭受迫害,不幸含冤去世。
趵突泉位于山東省濟南市西門橋南約500米的地方,是濟南72名泉的第一泉。它是濼水的發源地。趵突泉又稱瀑流,也叫檻泉。從宋朝始叫趵突泉。泉水從地下溶洞的裂縫中涌出,分三個泉眼同時噴發,四季晝夜不停,形狀就如三堆白雪。池的北面有濼源堂,堂前柱上刻有名人對聯。后院壁上有明清以來許多人的詠泉石刻。池南是半壁廊水榭。西南有明代的觀瀾亭,其中立有“趵突泉”“觀瀾”“第一泉”等石碑。池東為來鶴橋,橋東為“望鶴亭”茶社,是游客品茶的好地方。建國后,國家開辟趵突泉公園,其中包括趵突泉和附近的金線泉、漱玉泉、臥牛泉、柳絮泉等。宋代詞人李清照的故居就在漱玉泉畔,泉北建有李清照紀念堂。前些年,趵突泉中的大泉水流曾一度枯竭,近年又恢復了原來的景觀。
《趵突泉》綜合資料 篇2
《趵突泉》第4自然段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準確地寫出了小泉眼三處冒泡的姿態。在教學中,我把美術和音樂引進課堂,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提高他們感悟語言的能力。
一、畫一畫,畫出小泉眼三種冒泡的樣子。
讓學生先讀課文,劃出描寫三種小泉眼冒泡樣子的句子。然后,鼓勵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描述畫一畫這三種樣子;同時讓三名學生在黑板上畫。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對黑板上三幅圖畫的評議意見,加以修改和補充,成為下面的三幅圖畫并附文字:
“不斷”,“像一串珍珠”,“隨著水流搖曳”
“隔一會兒”,“十來個”,“好像你追我趕似的”
“半天冒出一個”,“比較大”,“大多扁扁的”
二、拍拍手,拍出小泉眼冒泡的節奏。
在前兩個環節教學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下面的問題:(1)小泉眼有三種不同的冒泡,如果它們在冒泡時發出了聲音,那該是什么樣的節奏呢(2)大家再想想,這些聲音和我們音樂課上學的哪些節奏相似呢
學生一邊模仿冒泡的聲音,一邊拍手,試著把三種冒泡的節奏打出來。然后,教師指名把三種節奏寫在黑板上:
第一種: | |
第二種: | | O |
第三種:× O | × O | × O |
三、品味詞句,背誦課文。
完成了前面三個教學環節,再讓學生背誦課文,品賞優美詞句,體會老舍先生語言的準確、形象,會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把美術和音樂引進課堂,大大提高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他們的主體作用。學生們仿佛親自來到了趵突泉邊,親眼看到了池邊的數不清的小泉眼,他們欣賞到了大自然景色的美,也感受到了作者語言的美。
摘自《小學語文教師》1999年第12期
《趵突泉》綜合資料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理解新出現的詞語。
2、結合圖畫明確作者觀察的順序和重點,初步學習課文,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檢查預習情況。
1.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2.形近字
佛——拂 潑——撥 潔——結 搖——遙
秘——密 嫵——撫 扁——偏 倦——蜷
3.理解生字詞語:
二、仔細觀察圖畫,再認真讀課文,在圖畫中試著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1.小組學習,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
第2自然段:泉水清淺、鮮潔,它為濟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滾,冬天會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態,活潑、有趣。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公園游覽的路線從不同方面介紹了。
三、指導朗讀課文。
四、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2、仿照課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寫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把觀察到的事物,再具體形象地加以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學習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只一句話,上半句講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下半句“單講”。那么,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開門見山,語言簡潔,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圖畫,閱讀學習第二自然段。
小組學習,思考:
1.作者還沒有來到公園,就已經感受到了的美了,那是為什么呢?
2、泉水的特點是什么?
3、你是怎么理解泉水特點的?
4、“假如沒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美”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這樣說?
(是在橋上看到的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過岸邊“幽靜”的環境。)
(清淺”“鮮潔”)
(“清淺”的意思是干凈、清澈見底。“鮮潔”的意思是水質鮮活,沒有雜質。)
(“美”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態美好可愛。作者感到在濟南美麗的山光水色之中,的美麗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沒有,就大大遜色了。)
三、看圖畫,閱讀學習第三自然段。
1.教學過渡:作者說“假如沒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到底是怎樣的“美”。
2、讀課文,學生小組討論,
思考:
(1)這一段哪幾句具體寫大泉?作者筆下描繪的大泉是什么樣的景象?有什么特點?
(2)寫“不斷地翻滾”是怎樣具體寫的?
(3)作者一邊描繪大泉,一邊寫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滾”的樣子,聯系課文內容,說說翻滾的大泉給作者和我們的感覺是什么?反復讀這三句話,從中體會作者深深的感受。
(3~6句)
(看到水從三個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斷地翻滾。)
(“像煮沸了似的,不斷地翻滾。”“……沒晝沒夜地冒,冒,冒,永遠那么晶瑩,那么活潑,好像永遠不知疲倦。”)
(自然的偉大)
3.在這一段里,作者除了寫大泉的景象,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泉池的形狀、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4、如果說,平時的那么“翻滾”,“好像永遠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怎樣呢?
(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個怎樣“更好”的景象?平時的泉“偉大”,冬天的泉給我們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6、小結:這一段描寫大泉的美麗景色,突出表現了大泉“晝夜不息”地“翻滾”的自然的'偉大,以及冬天的神秘感。使我們和作者一樣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7、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四、閱讀學習第四段。
1.齊讀這一段,作者怎樣從描寫大泉過渡到描寫小泉的?
(多姿多態)
2.小泉有什么特點?
(過渡句:“池邊還有數不清的小泉眼”)
怎么“多姿多態”?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舉了泉水往上冒的樣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種種姿態和變化莫測來表現小泉的“多姿多態”。)
3.反復讀這一段,抓住表現小泉不同姿態的詞句,仔細品味小泉的各個特點,體會作者賦予的感情。
4.作者寫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來寫的?
(比喻)
5.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五、總結:
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語句優美、生動,富有詩情畫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了的美麗景色,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板書設計 :
《趵突泉》綜合資料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點,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理解新出現的詞語。
(二)仔細觀察圖畫,再認真讀課文,在圖畫中試著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劃分結構段。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淺、鮮潔,它為濟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滾,冬天會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態,活潑、有趣。
2.劃分結構段,歸納段意:
提示: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園游覽的路線從不同方面介紹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淺,大泉日夜翻滾,小泉姿態優美動人,為濟南增添了美。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第一段只一句話,上半句講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下半句“單講”趵突泉。那么,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開門見山,語言簡潔,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圖畫,閱讀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作者還沒有來到趵突泉公園,就已經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為什么呢?(那是在橋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過岸邊“幽靜”的環境。)
那泉水的特點是什么?(清淺”“鮮潔”)
怎么理解“清淺”“鮮潔”?(“清淺”的意思是干凈、清澈見底。“鮮潔”的意思是水質鮮活,沒有雜質。)
“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會失去一半的嫵媚。”“嫵媚”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這樣說?(“嫵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態美好可愛。作者感到在濟南美麗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麗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沒有趵突泉,就大大遜色了。)
(三)看圖畫,閱讀學習第三段。
1.教學過渡:作者說“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會失去一半的嫵媚。”接下來,我們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樣的“嫵媚”。
2.指名讀這一段。這一段哪幾句具體寫大泉?(3~6句)
作者筆下描繪的大泉是什么樣的景象?有什么特點?(看到水從三個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斷地翻滾。)
寫“不斷地翻滾”是怎樣具體寫的?(“像煮沸了似的,不斷地翻滾。”“……沒晝沒夜地冒,冒,冒,永遠那么晶瑩,那么活潑,好像永遠不知疲倦。”)
3.作者一邊描繪大泉,一邊寫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滾”的樣子,聯系課文內容,說說翻滾的大泉給作者和我們的感覺是什么?(自然的偉大)
4.反復讀這三句話,從中體會作者深深的感受。
5.在這一段里,作者除了寫大泉的景象,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泉池的形狀、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如果說,平時的趵突泉那么“翻滾”,“好像永遠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樣呢?(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個怎樣“更好”的景象?平時的泉“偉大”,冬天的泉給我們留下什么印象?(“神秘的境界”)
7.小結:這一段描寫趵突泉大泉的美麗景色,突出表現了大泉“晝夜不息”地“翻滾”的自然的偉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們和作者一樣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8.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四)閱讀學習第三段。
1.齊讀這一段,作者怎樣從描寫大泉過渡到描寫小泉的?(過渡句:“池邊還有數不清的小泉眼”)
2.小泉有什么特點?(多姿多態)
怎么“多姿多態”?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舉了泉水往上冒的樣子?(“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種種姿態和變化莫測來表現小泉的“多姿多態”。)
3.反復讀這一段,抓住表現小泉不同姿態的詞句,仔細品味小泉的各個特點,體會作者賦予的感情。
4.作者寫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來寫的?(比喻)
5.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五)總結:
《趵突泉》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語句優美、生動,富有詩情畫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了趵突泉的美麗景色,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板書設計】
大泉 偉大
趵突泉 小泉 有趣 美
《趵突泉》綜合資料 篇5
《趵突泉》一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而且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學好這篇文章可為今后寫景的文章做好鋪墊。本文通過讓學生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學習和體會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的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想象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審美的情趣。本課的教學中體現以欣賞趵突泉的美為線索,結合重點詞句朗讀品味文本的美,視頻短片沖擊視覺感官的美,引導參與、自主探究進行教學方法的美。
一、抓住線索,質疑美
教學本課,我主要抓住了趵突泉的水、大泉的景色、小泉的美麗這三個重點進行教學,課的開始我直入主題,一問激起千層浪,“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趵突泉的美麗的?”教學中始終抓一條線索:以“假如沒有趵突泉泉,濟南會丟失去它一半的嫵媚”為線索展開,并貫穿整個教學,形成一唱三嘆、步步深入的效果。我抓住能夠貫穿全文的重點句“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嫵媚。
層層深入學習挖掘文章內涵。從文章開頭質疑為什么三大名勝趵突泉卻占據一全文筆墨進入課文學習。在整體感知課文后,引到老舍爺爺游覽了趵突泉后,怪不得發出這樣的感嘆:“假如沒有趵突泉泉,濟南會丟失它一半兒的嫵媚。”欣賞完大泉的氣勢美,小泉的姿態美后,再次誦讀“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定會丟失它一半兒的嫵媚。”時加深對此句話的理解、感悟。而在學完小泉的有趣之后,又回歸到:“假如沒有趵突泉泉,濟南會失去它一半兒的嫵媚。”一次次的回歸,讓學生逐漸地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更體會到趵突泉在濟南的重要位置。
二、品讀課文,感受美
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理解趵突泉的特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讀懂內容就必須品讀全文,從字里行間去感受趵突泉的美。從而促進學生充分接觸文本,教學中我教給學生抓詞語意思理解句子,體會句子從而理解課文,最終是感悟趵突泉美的。在學生學習泉水一部分時,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從句子中提煉出重點詞語,反復閱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去尋找,去感悟。如學習理解“清淺、鮮潔”這兩個詞語時,首先學生說意思,然后引導學生體會趵突泉總的特點。在理解趵突泉冬天時的美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仙境”的意思,再想像出畫面,做到如見其形、如聞其聲。最后我采用感情朗讀的方式夯實對文本的感悟,感受美。在品讀課文時,我采用師范讀、學生小組讀、個人讀、配樂朗讀的方式品讀課文,去感受大泉和小泉的特點,從而感受美。
三、品味語言,創造美;
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在教學中一是緊緊抓住大泉的晝夜翻滾、生生不息的特點進行重鼓敲擊,二是抓住小泉活潑可愛、善變有趣的特點,進行感悟積累。課堂上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反復品讀、欣賞,對個別詞語的反復推敲、評析,讓學生有所感悟、有所積累。同時讓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聯想,來理解文中所描繪的趵突泉的特點以及感受它的美,記得引導學生學習小泉特點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學理解,通過讀、畫、議的方式體會小泉的特點,班上有位同學在品味作者語言精準的同時,想象畫面,采用畫的方法把小泉氣泡的美麗躍然紙上,更形象的創造了美。
四、觀看錄像,升華美
這么美的文章,語句精美吸引讀者,對于小學生來說,文圖結合會超越文本的美,我精心制作了課件,有圖片,有實景視頻,在視覺上給學生強烈沖擊升華了文本之美。教給學生把觀察圖片、視頻錄像和理解課文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方法。要求學生先仔細觀察多媒體課件,再讀讀課文,通過看圖片和視頻錄像,加深對描寫大泉和小泉的重點句子的理解,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的語言把事物的特點寫清楚的。這樣,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也培養了他們的想像能力,把所見的景色和自己的聯想、感受結合在一起,仔細體會寫這些句子的意思。
同時,在教學“泉水”這一節中,通過朗讀后看錄像使學生感受到仿佛在濟南美麗的山光水色之中。在教學“大泉的景色”這—環節中,我要求學生—邊描繪泉景,—邊想像,最后播放錄像,由此贊嘆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給人以一種神秘的感覺,使學生打開想像的閘門,產生種種遐想。教學“小泉的美麗”這一節,則具體描繪它的多姿多態和有趣活潑。引導學生充分地想像,拓展他們的思維,在想象課文所描寫的小泉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學生就課文中的省略號展開想象:還有很多小泉作者沒有寫出來,你能想象出它們的樣子嗎?學生在說一說、畫一畫、讀一讀的語文活動中,扎實有效的理解,學生在民主、平等、開放的教育氛圍下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最后播放錄像增強學生對小泉特點的理解。
對于大泉充滿力量的陽剛之美與小泉的陰柔秀美之間的區別,由于學生的生活體驗還比較貧乏,所以體會不深,感受不夠,所以在課件制作上我頗下一番功夫,學生在圖片及美文的感染下,理解并體會泉的美麗特點,引導學生學習事物特點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感到在教授本課時學生讀的時間還不算很充分,打算進行仿寫也沒有時間進行,語文課堂上的課外延伸力度還不夠,這都將成為我今后語文教學新的使命。
《趵突泉》綜合資料 篇6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四年級下期語文教材的一篇選學課文《趵突泉》。
一、說教材
《趵突泉》是四年級下期語文教材的一篇選學課文。作者老舍用濃墨重彩先容了趵突泉的美與趣,讀了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全文以“如果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為文眼,向讀者顯現了趵突泉泉水清鮮而純潔,大泉晝夜翻滾、生生不斷,;小泉生動可愛、善變風趣的感人畫面。文中單單一個“冒”字就值得我們重復品讀、欣賞;值得推敲直至存入腦海,以是,我在本堂上主抓這個“冒”字來教學,讓學生領會趵突泉唯一無二的特點—冒。
老舍是位語言大家,他用生動、老練、富有體現力的筆觸把晝夜冒涌的泉水顯如今讀者眼前。教學這篇課文,就要從詞中品句,句中品文,文中品法,從而引發學生富厚的想象來感覺句子的意思,進而深刻地明白課文的頭腦內容。憑據我對我班學生的認識,他們對課文內容的明白有肯定的
基礎,但對文字所蘊含的內在實質的把握還是較浮于淺層。因此要讓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聯想,來理解文中所描繪的趵突泉的特點以及感受它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困難的。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認知水平,我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于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運用合理地進行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點撥;運用自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采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領悟。充分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了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2、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后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后再進行匯報,通過這些環節讓學生了解鯨的生活習性,在學習鯨的"呼吸"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以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在學習鯨"睡覺"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通過想象,然后在電腦上畫出它的樣子,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我還不以學生學懂這篇課文為滿足,更以這篇文章作為知識的窗口,讓學生從多方面去了解鯨,于是我讓學生進行網上閱讀,通過大量的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最后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獲、感受,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四、說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依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而定。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始終處于思考的狀態為指導思想,教學環節如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
生朗讀,指導朗讀“趵”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今天,我們就跟隨老舍先生一起去領略趵突泉的神韻所在。
解釋“趵”:跳躍;[水]往上涌
二、自讀預習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翻開課本,大聲的朗讀課文,然后說說這是一眼這樣的泉。可以用這樣的句式“這是一眼的泉”
三、片段選讀精心開辟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下列語句:
①“泉池是差不多見方的,三個圈口偏西,北邊便是條小溪,流向西門去。”
指名讀齊讀
你從這句話中讀到了什么?
抓住句中的“見方”、“偏西”、“流向”體會大泉的形狀、位置、流向。
(2)出示句子“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
指名讀齊讀
解釋“晝夜”、“翻滾”(“翻滾”可以用手勢代替。)
“一年四季,晝夜不停”指大泉永遠不停的翻滾。
讀出大泉的持久和持續不斷。
指導讀個別指名讀
創設情景讀:當我們站在翻滾的大泉旁的優雅別致的小亭中,你看到的是:“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
(3)出示句子:“永遠那么純潔,永遠那么活潑,永遠那么鮮明,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
①抓住“純潔”“活潑”“鮮明”理解大泉的清淺。
②抓住三個“冒”理解泉的活力和泉的翻滾。
1).注意“冒”的字形
師:這個“冒”字很特別,上面是個“冒”字頭,和“日”不同的是它要寫得扁扁的,和“曰”不同的是它中間一橫和封口的這一橫既不挨著左邊一豎,也不挨著右邊的橫折。請大家把這個字寫3遍。
2).理解“冒”的意思
師:“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話說說。
生回答指可能:往上竄翻滾跳躍奔騰鉆
3).主干問題:為什么作者連用三個“冒”?
師:為什么作者連用三個“冒”?不急著說,把這一段好好讀一讀,呆會兒我們來交流各自的想法。(學生討論后出現多種說法。)
生可能回答如下:
生1:因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個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個“冒”。
師:(指圖)一個泉眼一個“冒”,三個泉眼三個“冒”,冒,冒,冒。那如果有五個泉眼呢?那就用五個“冒”?冒,冒,冒,冒,冒?八個泉呢?所以,你的說法乍一聽挺有道理,仔細一想,有點牽強。
師:不過,你提醒了大家趵突泉一個重要的獨一無二的特點,就是有三個泉同時在冒。
生2:作者用了三個“冒”,還讓人感覺泉水冒得時間很長很長。
師:讀這段文字,你還可以從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時間已經很長?
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趵突泉冒得時間已經很長:“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
師:是啊,這是一眼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的泉讀“冒、冒、冒。”
師:這是一眼永遠不感到疲乏永遠不停息的泉讀“冒、冒、冒”。
生3:作者用了三個“冒”,讓人感覺泉水不斷往上冒,冒得很高,速度很快。
師:說的有道理,根據他的回答來讀一讀“冒、冒、冒”(注意讀時速度快一些,節奏鮮明。)
生4:用了三個“冒”,讓人感覺到這泉水很有活力。
師:說的好,這是一眼有活力永不停息的泉讀“冒、冒、冒”
指導讀
師:老舍先生在濟南生活了七年,明媚的春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炎熱的夏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涼爽的秋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去看趵突泉,它還是在--冒,白天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晚上去看趵突泉,它也在--冒。所以數次游覽趵突泉的老舍在文中這樣寫--(讀)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
學生練讀
學生匯報讀
趵突泉晝夜如此的冒,一年四季如此的冒,十年也如此的冒,一百年也如此的冒,一千年也如此的冒,師:我感覺這里用三個“冒”,配合前面的三個“永遠”和“一個好像永遠”,讀起來很舒服,很有節奏感,我們一起在來讀一讀來體會一下老舍先生的語言美。
用“永遠……永遠……永遠……好像永遠……”句式說一句話。
如果說平時的趵突泉是那么翻滾,好像永遠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是怎么樣的呢?
出示句子“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熱氣,白而輕軟,在深綠的長長的水藻上飄蕩著,不由你不想起一種似乎神秘的境界。”
抓住“神秘”來理解冬天的大泉的美和神秘。
指導朗讀
出示圖片幫助理解
個別指導朗讀
小結:這一段描寫趵突泉大泉的美麗景色,突出表現了平時大泉“晝夜不息地翻滾”和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們和作者一樣感受了大自然的震撼。
四、自學小泉感受有趣
文章除了寫大泉的美,還寫了小泉的美,自學課文第四段感受小泉的美。
自學點撥:①小泉涌出的水有什么特點?
②理解詞語“斜放”“攢”。
③理解并能運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五、總結全文感受文美
《趵突泉》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語句優美、生動、富有詩情畫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了趵突泉的美麗景色,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六、課外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本文的描寫方法寫一篇景物文章來歌頌家鄉的美景
七、板書設計
趵突泉
平時:翻滾純潔活潑鮮明活力
冬天:神秘
八、評價和總結
在講堂上,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隨時給出評價反饋,課時竣事時,老師對本科的內容和目的完成的環境加以總結,激起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舉行評價:
1、學生的自學、小組互助學習的環境舉行評價;
2、從學生的朗讀方面來舉行評價,本堂上我捉住學生的認讀和誦讀來對學生舉行勉勵并引發學生的朗讀本領。
3、就文章的形貌要領來總結全文。
《趵突泉》綜合資料 篇7
一、整體感知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趵突泉》。《趵突泉》的作者是老舍。我們學過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貓》。(幻燈片出示《貓》的內容結構圖,教師示范大聲讀《貓》的內容結構圖)
師:下面請你們把預習作業紙拿出來,大聲讀一讀《趵突泉》的內容結構圖。(先請學生練讀,再指名學生讀)
二、感受大泉
師:那我們先去欣賞大泉。請大家先讀讀描寫大泉的這段話,感受一下大泉的與眾不同之處。
師:通過老舍先生寫的這段文字,你覺得趵突泉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生:它不停地翻滾。
生:它不停的在冒。
1.注意“冒”的字形
師:這個“冒”字很特別,上面是個“冒”字頭,和“日”不同的是它要寫得扁扁的,和“曰”不同的是它中間一橫和封口的這一橫既不挨著左邊一豎,也不挨著右邊的橫折。請大家把這個字寫3遍。
2.理解“冒”的意思
師:“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話說說。
生:往上竄。
生:翻滾。
生:跳躍。
生:奔騰。
生:鉆
3.主干問題:為什么作者連用三個“冒”?
師:為什么作者連用三個“冒”?不急著說,把這一段好好讀一讀,呆會兒我們來交流各自的想法。(學生討論后出現多種說法。)
生1:因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個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個“冒”。
生2:作者用了三個“冒”,還讓人感覺泉水冒得時間很長很長。
生3:作者用了三個“冒”,讓人感覺泉水不斷往上冒,冒得很高。
生4:我感覺這里用三個“冒”,配合前面的三個“永遠”,讀起來很舒服,很有節奏感。
生5:用了三個“冒”,讓人感覺到這泉水很有活力。
4.對學生的看法梳理、引導、點撥、甄別。
(1)幽默地反問,提醒學生再斟酌自己的觀點。
生1:因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個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個“冒”。
師:(指圖)一個泉眼一個“冒”,三個泉眼三個“冒”,冒,冒,冒。(笑)那如果有五個泉眼呢?那就用五個“冒”?冒,冒,冒,冒,冒?(大笑)八個泉呢?所以,你的說法乍一聽挺有道理,仔細一想,有點牽強。
師:不過,你提醒了大家趵突泉一個重要的獨一無二的特點,就是有三個泉同時在冒。
(2)順勢細讀全段,具體、豐富學生的觀點。
生:作者用了三個“冒”,還讓人感覺泉水冒得時間很長很長。
師:讀這段文字,你還可以從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時間已經很長?
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趵突泉冒得時間已經很長:“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
師:老舍先生在濟南生活了七年,明媚的春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炎熱的夏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涼爽的秋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去看趵突泉,它還是在——冒,白天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晚上去看趵突泉,它也在——冒。所以數次游覽趵突泉的老舍在文中這樣寫—— (讀)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
師:讀這段文字,你還可以從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時間已經很長很長?
生:從下面這句話可以看出趵突泉冒得時間已經很長:“永遠那么純潔,永遠那么活潑,永遠那么鮮明。冒,冒,冒,好象永遠不知道疲倦似的,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
師:在這里,作者連續用了幾個“永遠”?
生:四個“永遠”。
師:你們覺得這趵突泉究竟這樣接連不斷地冒了多少年,以至于老舍先生用了四個“冒”?
生:3年(10年,100年,80年,50年……)
師:這趵突泉究竟冒了多長時間了呢?
師:100多年前,清朝一個叫劉鶚的文人寫了一部名為《老殘游記》的小說,《老殘游記》這樣描繪趵突泉(屏幕顯示):“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三股水均比吊桶還粗。”(學生讀,簡單說感受)
師:900多年前,北宋文學家曾鞏在《齊州二堂記》中第一次出現趵突泉的名字(屏幕顯示):“有泉涌出,高或數尺,其旁之人曰趵突之泉。” (學生讀,簡單說感受)
師:1400多年前,北魏酈道元所寫的著名地理學著作《水經注》中寫到趵突泉(屏幕顯示):“觱涌三窟,突起雪濤數尺,聲如隱雷。” (教師)
師:早在3500多年前,就有文字記載趵突泉,當時人們稱趵突泉為濼。也就是說,這趵突泉至少這樣冒了將近4000年。
(指導朗讀)
(3)通過想象朗讀,強化學生的觀點。
生3:作者用了三個“冒”,讓人感覺泉水不斷往上冒,冒得很高。
師:這是靜止的畫面,但是我們想象趵突泉不斷往上冒啊,冒啊,冒啊,趵突泉的泉水冒得高,最高的時候將近一米。(哇)誰來讀這句,有變化地讀好這三個“冒”讓人感覺到趵突泉的活潑與力量。
生:(練讀,個別朗讀,逐步提高)
5.在理解“冒”的基礎上,順勢讓學生抒發自己的感受。
師:如果你就站在趵突泉旁邊,看著趵突泉不停往上冒,想著它就這樣冒了幾千年,你有什么問題要問,你有什么想法要說。
生:趵突泉這樣冒,難道不感到疲倦嗎?
生:這趵突泉不斷往上冒的動力來自哪里呢?
生:趵突泉的水不會枯竭嗎?
生:這實在是太奇怪了,太不可思議了。
生:大自然太偉大了。
師:是啊,同學們,老舍先生和你們想得一樣,于是他在文章中抒發了自己的感受。我們來讀:“你只要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鐘,就覺得自然的偉大,再不敢正眼去看。”
師:“不敢正眼去看”不是害怕,不是恐懼,而是跟你們的想法一樣,嘆服于自然的偉大。
師:我們在寫景的時候,既可以寫自己聽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寫自己的感受.
三、感受小泉
師:欣賞完大泉,我們再去看小泉。
生:(讀課文)
師:大家把書合上。誰來說說讓你印象深刻的其中一個小泉的樣子。
生:(描述)
師:誰來說說自己所記得的其中兩個個小泉的樣子。
生:(描述)
師:有的人讀書很仔細,說不定記住了三個小泉的姿態,有嗎?
生:(描述)
師:不會吧,難道有人能說清楚全部四個小泉的姿態嗎?
生:(描述)
師:是啊,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寫了四個小泉的姿態。看大屏幕,下面這段話寫的是哪一個小泉——“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大、扁一點的水泡,慢慢地有姿態地搖動上來后就碎了;然后又來了一個!”
生:第三個小泉。
師:有可能老舍先生一開始就是這樣寫的,但是他有一個習慣,會讀一讀自己寫的文章,不滿意的地方再修改,我們來讀讀這段話。
生:(讀)“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大、扁一點的水泡,慢慢地有姿態地搖動上來后就碎了;然后又來了一個!”
師:老舍先生讀完后,總覺得這段話沒有完全寫出他所看到的小泉的樣子,沒有寫出自己當時的心情,于是,他改了——(后面反復強調這句話,反復改寫)
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大、扁一點的水泡,慢慢地有姿態地搖動上來后就碎了;然后又來了一個!
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大、扁一點的水泡,慢慢地,有姿態地搖動上來后就碎了;然后又來了一個!”
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大、扁一點的水泡,慢慢地,有姿態地搖動上來,碎了;然后又來了一個!
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水泡,大、扁一點,慢慢地,有姿態地搖動上來,碎了;然后又來了一個!
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水泡,大、扁一點,慢慢地,有姿態地搖動上來,碎了;看,又來了一個!
師:改了四次以后,老舍先生自己才比較滿意,你再讀讀,說說你讀了最后這段話的感受。
生:我能感受到老舍當時的心情,剛開始好象等得都有點不耐煩了,所以他說:“半天才上來一個水泡。”后來水泡碎了,他又有點可惜。“看,又來一個”,我仿佛看到了老舍喜出望外的樣子。
生:這么一改之后,我能想象出水泡的樣子,跟其他水泡比起來,大大的,扁扁的,而且速度很慢,搖搖晃晃的,有很多形狀。
生:最后面的感嘆號,說明老舍先生又驚又喜,對這個大泉怎么也看不夠。
生:“碎了”這兩個字原來和前面的句子連在一起的,沒什么感覺,現在分開了,我感覺作者是看著小泉破的,突然破了,作者很惋惜。
……
師:你看,這就是好的語言,不僅讓我們小泉的姿態,也讓我們看到了作者當時豐富的表情。
師:就這樣讀,請你再讀整段,品味每一個詞,連標點符號也不要放過。呆會兒我們來交流。
生:我覺得這個“擠”字用得特別好,這個“擠”字讓人感覺有很多小泉爭先恐后地往上竄,挨得很緊,很好看。
生:我覺得這個“歪”字特別有意思,好象那些小水泡走著走著忽然沒力氣了,這種擬人的寫法很生動。
生:我覺得后面的省略號寫出了小泉的姿態非常多,你可以根據前面四個小泉可愛有趣的樣子想象其它的小泉,各重樣子,很多。
生:我特別喜歡“池邊還有小泉呢”這句話。像閑聊一樣把上下兩段連接起來。
……
師:你看,這樣讀,文章的味道就讀出來了。
四、再整體強化
師:快下課了,再請同學們看著屏幕上的空格的內容結構圖,讀一讀。
《趵突泉》綜合資料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這篇課文,欣賞美文佳句。
2、交流自己喜歡的美句,談談自己的感悟。
3、感受大自然的偉大,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交流自己喜歡的美句,談談自己的感悟。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好!聽說咱們四(5)班的同學聰明活潑,見多識廣,是這樣嗎?這么一說,我倒想見識一下,考考你們,想接受我的挑戰嗎?
1、游戲導入
搶猜城市的別名。如:廣州-羊城,花城;昆明-春城;重慶-山城;哈爾濱-冰城;濟南-泉城。
知道廣州為什么會稱為花城嗎?(廣州花很多。廣州氣候宜人,很適合種花。)
哈爾濱為什么會被稱為冰城?(冬天冰很厚,特別冷)
同學們知道山東濟南的別稱為什么叫泉城嗎?
(濟南城里泉水特別多,清代作家劉鄂在《老殘游記》中描寫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綺麗風光,就是濟南的形象寫照。在濟南的所有泉水中,最有名的是什么泉,知道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趵突泉)
關于趵突泉,昨天同學們去查了資料,誰來向大家介紹你所了解的趵突泉?
2、 學生介紹收集到的有關材料。
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還真不少。老師也收集了一段關于趵突泉的錄像,想看一看嗎?
怎么樣?(生說說感受)
剛才我們通過互相交流資料,知道了趵突泉歷史、名稱的由來,還知道了從古到今有許多文人墨客來到趵突泉,寫下有名的詩詞歌賦。我們現代的著名文學家老舍先生就對趵突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師指黑板上的課題)――趵突泉。想讀一讀嗎?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邊讀邊想一想,你覺得文中哪一句話最能體現趵突泉在濟南的地位?用筆把它劃下來。
2、交流,課件出示中心句:“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
誰也找到這一句的,請你來讀讀這個句子。
還誰也找到這一句的,也請你來讀讀這個句子。
(指導朗讀,重點:定,一半)
為什么說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
(理解1、泉水,是濟南的靈魂,是濟南的眼睛,是號稱"泉城"的主要意義所在!
所以,沒有了泉,濟南就好象沒有了靈魂,沒有了生機活力!也就不會叫做泉城了! 泉水之中,趵突泉數天下第一泉,沒了它,濟南的泉會遜色大半!
理解2、趵突泉是濟南最著名也是最美麗的泉水,濟南的美麗一半都來自趵突泉的美麗。)
師:難怪有人說:濟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獨稱第一泉。師引:如果沒有這泉,生接―――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
(或)帶著你對這個句子新的理解,再來讀讀這個句子吧(指名讀,齊讀)
過渡:這么美的趵突泉,老舍先生是如何來描寫的呢?請同學們快速找找課文是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趵突泉的?(大泉和小泉兩方面)板書
(學生讀文想想找找)
三、學習“大泉”
1、哪段寫大泉的?(第三段)
誰來讀讀第三段?其他同學邊聽邊劃出自己喜歡的或者你認為寫得很美的句子。
把自己剛才劃的句子讀一讀,然后讀給同桌同學聽一聽,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2、交流。
句1“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鐘,便覺得自然的偉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遠那么純潔,永遠那么活潑,永遠那么鮮明,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
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神奇、自然的偉大)誰還想來談談?
從哪些地方看出自然的偉大?
(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感到疲乏。)
你來念一念這三個冒(指導朗讀三個冒)念出生生不息的活力
師:趵突泉就這樣不停地冒著,充滿著青春活力地――生:冒,冒,冒;蘊含著無窮力量地――生:冒,冒,冒;日夜不停地――生:冒,冒,冒;生生不息地――生:冒,冒,冒。師引:在這樣的泉水面前,你只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鐘,便呆――生接:覺得自然的偉大,師引:偉大得――生接: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這樣的泉,你會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它?(偉大、壯觀、神奇、氣勢雄偉、力量無窮)
過渡:還有讓你覺得美的句子嗎?
句2“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熱氣,白而輕軟,在深綠的長長的水藻上飄蕩著,不由你不想起一種神秘的境界。”
這句話又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呢?(一種神秘的美)板書:神秘
誰還想來說說?
朗讀讀出冬天泉水神秘的美。
3、三個大泉那么生機勃勃,冬天的泉水又是那么神秘,面對著這大泉,你會發出怎樣的感嘆?老舍先生又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
(泉太好了)
誰來當當老舍先生來發發感嘆?
把“太好了”讀好。指名讀,齊讀。
四、學習“小泉”
過渡:大泉這么雄偉壯觀,力量無窮,深深地吸引了我們;然而的小泉可比大泉更有趣呢!
1、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了小泉的許多姿態,請你讀一讀,劃出你最喜歡的那種姿態的句子,多讀幾遍,你還可以畫一畫或者做做動作,等會兒請同學們猜猜你畫、表演的是哪一句,好嗎?
第一種姿態:
“有的像大魚吐水,極輕快地躥上來一串水泡;”
1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有趣)
2能把這種有趣的感覺讀出來嗎?誰也想來讀讀?
第二種姿態
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著;”
1指名讀,你感受到什么了。
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著,感覺很美。
2他讀時你們體會到美了嗎?自己讀一讀,邊讀邊想象一下,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著什么樣?
第三種姿態
“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水泡,大,扁一點,慢慢的,有姿態地,搖動上來,碎了;”
1自己加上動作進行朗讀,看誰的動作最能夠準確地表達出句子描寫的姿態。(感受水泡慢,上來的費勁。)
2指名表演,其他同學一起讀。(半天時間長,慢。看,有趣)
3大家加上動作,都感受著讀讀。
第四種姿態
“有的好幾串小碎珠一起擠上來,像一朵攢得很整齊的珠花,雪白;”
1指名讀
2為什么吸引你(很美)
3朗讀。
2、 想像仿寫
有沒有了?小泉的樣子和姿態只有這些嗎?你是從那發現的?
(體會省略號的用法)
(你真會讀書,是個會思考的孩子)
a讓我們想像一下,小泉還會有什么樣子呀!請你用你聰明的小腦瓜進行想像,把它寫到白紙上。最好學著書上的句式:有的像------------- b誰寫好了想讀給大家聽一聽?
3、你會用什么詞語來概括小泉?
(有趣多姿)板書。
五、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走進了趵突泉,感受到了她的壯觀的美,神秘的美,有趣的美,多姿的美。趵突泉真是:(課件出示小詩)
泉眼如輪,泉水上涌,珍珠隨處涌。
六、作業
課文學完了,課外,你想給自己布置點什么作業呢?
指名說說
師:老師這兒有幾個作業,你如果感興趣,可以選一個做一做。
1、摘錄并背誦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
2、小組合作做一份有關趵突泉的綜合小報。
3.畫一畫自己心目中的趵突泉。
《趵突泉》綜合資料 篇9
一、激趣導入:
12月是一年中最后一個月了,時光匆匆流逝,2006年就要翻過去了。我們升入四年級已經快半年了呀,誰能說說你在這學期里,都有哪些收獲?
其實同學們還有更多的收獲,只是我們沒有細心去想,在生活中我們又結識了很多新朋友,自立能力也增強了,我們積累的知識也在一天天的增多,在課本上我們認識了很多名人,偉人,他們的事跡在啟迪著我們,教育著我們。一切一切都能看出我們在不斷的成長進步。誰能說說本學期我們都學過哪些寫景的文章?
那富有詩情畫意的桂林山水,那充滿神奇色彩的雙龍洞,那奇特瑰麗的天山風光,猶如一幅幅畫卷,描繪著大自然神奇的景觀,我們在學習課文的同時,隨作者也走遍了祖國的千山萬水。
同學們,在我國山東省濟南有個地方,每年都有無數的中外游客蜂擁而至,那兒到底是什么如此吸引人呢?今天,我們也來觀賞一下這舉世無雙的濟南名勝──“趵突泉”。(板書課題)
讀了這個課題,你們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步感知全文
趵突泉雖然在千里之外,著名的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對趵突泉生動的描寫使我們如臨其景,如聞其聲。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字音讀準,將課文讀通,有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們通過讀書去認識趵突泉的美吧。
說說趵突泉給你們的印象。用“趵突泉真( )啊!”的句子來表達趵突泉給的印象。
作者從幾個方面描寫了趵突泉的神奇美麗呢?下面請同學來讀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思考:
抽生回答,師板書。你最喜歡作者描繪的趵突泉的哪一種景象呢?
三、品讀課文
(一) 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什么樣的地方能稱為“名勝”?
(二)泉水
那泉水的特點是什么?(“清淺”的意思是干凈、清澈見底。“鮮潔”的意思是水質鮮活,沒有雜質。)
作者還沒有來到趵突泉公園,就已經感受到了趵突泉水的美了。帶著喜愛的感情,讀讀這段話。
“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會失去一半的美。”作者為什么這樣說? 作者感到在濟南美麗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麗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的景色就大大遜色了。
你能不能換個說法表達這個句子的意思呢(因為有了這泉,所以濟南才會如此美麗。)
(三)大泉。
1、誰喜歡大泉? 為什么?大泉給你怎樣的感覺?你從哪些句子具體體會到的?
“永遠……永遠……永遠……”,體現了在自然的偉大。
“冒,冒,冒” 突出了泉水活潑、鮮明、永不疲乏、永不停歇。
你認為讀大泉景色的時候,應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呢?(壯美、陽剛、)
2、如果說,平時的趵突泉那么“翻滾”,“好像永遠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樣呢?讀到這兒,你想到了什么?(仙境)
怎樣才能讀出如臨仙境一樣的感覺呢?(用輕柔、夢幻、神秘的語氣)
3、作者除了寫大泉的景象,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泉池的形狀、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大泉“晝夜不息”地“翻滾”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們和作者一樣感受了自然的震撼,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四)小泉
誰喜歡小泉,為什么呢?小泉給給作者的感覺是 “這比那大泉還有趣呢。”是真的嗎?
抽生讀小泉的樣子。請同學們找找小泉有哪些有趣的形態?4種。作者用什么方法把各種形態連到一起寫的?(有的……)
小泉有趣嗎?你認為怎樣才能讀出它的有趣呢?(活潑最后一個“有的”后面還有個省略號,它省略的是什么呢?抓住小泉變化莫測的種種姿態。其實有趣的小泉還不只是這些呢,作者沒法把它們都寫出來,你能想象它們還有什么有趣的樣子嗎?
四、拓展思維
這樣難得的美景也應該讓更多的朋友一睹為快,我們現在來根據趵突泉的特點寫一段廣告詞好嗎?看誰寫的既生動又有吸引力!同學們把趵突泉宣傳的這么好,相信看了你們的介紹,會有更多的游客去趵突泉觀光的。老師這兒還有一些趵突泉的資料,想不想聽聽。
五、開放閱讀,升華主題
⒈出示課外閱讀資料--《趵突泉簡介》《濟南為什么泉多》
有誰真正去看過趵突泉?你既欣賞了聞名天下的趵突泉,又品讀了老舍先生的佳作,那這二者之中你更贊賞誰呢?為什么?(正因為老舍先生的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細致描繪才得以淋漓盡致的表現趵突泉的美和神奇。)。
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用心去觀察感受,就能像老舍爺爺一樣--不但能發現美,欣賞美,而且能創造美。
六、總結:
趵突泉那么美。我們一定要珍惜它,保護好它,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能欣賞到它的美麗。前些年,由于天旱,加上人工開采地下水過量,以致使趵突泉干枯,近幾年來濟南人民認識到趵突泉的珍貴,并加以保護,趵突泉才能與世人見面。趵突泉雖與我們相隔千里之遙,但是我們可以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讓美麗環境天天陪伴在身邊。
《趵突泉》綜合資料 篇10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仔細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濟南趵突泉的特點,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
知識要求:學習生字、新詞;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描寫事物特點的方法,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要求:想像文字所描寫的畫面;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重點難點: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點,想像文章所描繪的畫面,學校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的描述方法;圖文對照,通過看圖,加深對描寫大泉和小泉的重點句子的理解,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的語言把事物的特點寫清的;訓練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展開想像,仔細體會寫聯想和感受那些句子的意思。
教具準備:課件、掛圖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新課
1、 同學們知道山東濟南的別稱是什么嗎?(泉城)為什么會有這個別稱?
2、 學生介紹收集到的關于材料。
3、 老師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適當給予補充。
二、 看圖想像
1、 請同學們自己看圖(出示投影),你打算按什么順序觀察圖畫?
2、 教師根據學生的意見適當給予提示,鼓勵觀察方法的多樣性。
3、 老師在肯定觀察順序的基礎上點撥:觀察時除了注意觀察順序外還要注意什么?
4、 學生根據剛才的討論結果自己先仔細觀察圖畫,小聲說說觀察所得。
5、 學生匯報觀察情況。
三、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 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2、 檢查學習情況。(度字音,辨字形)
3、 再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全班討論,共同學習詞語。
4、 逐段讀課文,理清各段的內容
四、 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 讀第一段,把句子換個說法。
2、 學習第二段
a、 這段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b、 “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這句話說明什么?
c、 練習朗讀讀出語氣
第二課時
一、投影出示“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這句話強調了什么?談談你的看法。根 據學生的回答可以引導抓關鍵詞進行體會:定會、一半的美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讓我們一起游覽趵突泉,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美。
1、 自己讀課文,標出這段一共有幾句話,說說你最喜歡的句子。
2、 老師適當點撥個別句子
3、 總結出大泉的特點:有氣勢,很壯美。
4、 請一個學生有感情的讀本段,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在泉邊,想像看到的美景。
5、 老師課件出示大泉的樣子,對照自己的想像是否有不同于圖片的,可以發言。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讓我們看看池邊的小泉是怎樣的
1、 請自己讀這段課文,想想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寫什么?
2、 通過什么來表現小泉的有趣?點撥使用了比喻的方法,用上了“有的……”句式
3、 啟發大家想像,水泡還有些什么樣子的?
4、 學生動手把不同形態的水泡畫下,展示給同學們看,進行說話訓練。
5、 朗讀訓練體會有趣
五、 請同學自由發言,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段,有什么好辦法把這段背下來。
六、 同桌互相背,比比誰背得快,正確。
《趵突泉》綜合資料 篇11
教學內容
這篇講讀課文是看圖學文,圖上畫的是趵突泉公園,突出了泉池中的三個大泉,大泉冒出水面,再不斷翻滾;小泉眼冒出的水泡隱約可見。泉池中的水清澈見地,池中有游魚,池邊有涼亭、垂柳。
教學目標
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學會本課5個生字,正確讀寫“趵突泉、純潔、疲乏、水藻”等詞語;學生要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通過讓學生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學習和體會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點是教學的重點;體會作者的感受,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構想
體現以“以讀為本”的教學思想,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準備
錄像機、投影片、錄音機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以讀為本,在讀中整體感知,受到情感的熏陶。
學生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見過泉水嗎?是哪兒的泉水?能說說你所見到的泉水的樣子嗎?這節課老師領你們到歷史悠久、聞名于世的山東濟南趵突泉去游覽一番,好嗎?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放錄音:剛才一番游覽,說說你對那些景色印象最深?有什么感受?
2、自由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景點。(讀準字音、標出你認為最美的自然段)
三、精讀課文、體會理解。
(一)自由讀第一段。
1、談談從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2、指導朗讀。
(二)默讀第2---4自然段。
思考:這幾段主要講的是什么?
1.出了濟南的西門,在橋上看見一幅美的畫面誰愿意當導游給大家介紹一下?
2.播放錄像:仔細觀察,想想這是在什么地方?(大泉)趵突泉的泉池和池水各有什么特點?(泉池的特點:形狀見方,占地大。池水的特點:非常清澈。)
3.指名讀你認為美的句子,其余同學看著圖聽,體會大泉的美。
4.用不同的符號畫出句中描寫實景和作者聯想的部分。
5.討論:想象一下,如果此時你們站在趵突泉邊,望著這永遠不知疲倦、不分晝夜向上冒的泉水,會想到什么?(大自然的偉大,大自然的力量)
6.朗讀指導。
7.小泉眼又有一番什么景象?自由讀,畫出描寫小泉眼冒水泡樣子的句子?
8.討論交流:
(1)這一自然段描寫了幾種形態的小泉?(3種)小泉的特點是什么?(美麗有趣)(2)作者是怎樣描寫小泉的不同形態的?(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及比喻的手法來寫的)
9.指導朗讀。(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四、熟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回讀全文。
2、請學生談感受。(作者通過對趵突泉美麗景色的描繪,贊美了大自然的偉大和力量,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和優美的詞語。
2、把你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再挑選幾句抄寫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在朗讀背誦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總結學法。
學生學習過程
一、熟讀課文,復習回顧。
1、聽錄音,回讀課文。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聽寫生字、詞。
3、自由讀課文,說說:
(1)大泉眼在什么地方,它冒出的泉水有什么特點?
(2)小泉眼在什么地方,它冒出的水泡有什么特點?
4、讀句子,想象句子描寫的景象,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出示投影片:
(1)三個水柱都有井口大,沒晝沒夜的冒,冒,冒,永遠那么晶瑩,那么活潑,好像永遠不知疲倦。
(2)均勻的小氣泡連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隨著水流搖曳。第一句,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大泉的特點,由此贊嘆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第二句,作者用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小泉冒水泡的樣子,體現了小泉的多姿多態,美麗可愛。
5、朗讀指導。重點讀大泉的美景通過看圖學、小泉冒泡的樣子。注意語氣
(1)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指名讀、分組讀、輪流讀)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二、練習表達。
1、投影出示:描寫大泉景色的句子和描寫小泉特點的句子。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這樣表達的好處。
2.在寫趵突泉時,作者是怎么充分展示它的美的?在描寫趵突泉的美景時,作者把觀察與聯想結合起來,充分地表達了作者的感受,形象地展示了趵突泉的美。
三、總結全文、檢查背誦。
1、作者為什么要寫趵突泉?
2、指導檢查背誦。
五、總結學習收獲,質疑問難。
作業設計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趵突泉反思
《趵突泉》一課是小學語文第九冊教材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要求精讀的課文。課文記敘了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美麗景色,作者抓住了趵突泉大泉和小泉的特點進行了具體細致的描寫,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趵突泉的贊美之情。課文先介紹趵突泉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突出了趵突泉在濟南風景名勝中的地位。然后依次描寫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淺、鮮潔和大泉、小泉優美動人的姿態。
教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通過看圖和閱讀課文,讓學生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培養愛美的情趣;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想象的能力。
一、抓重點句,貫穿全文。
我抓住能夠貫穿全文的重點句“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層層深入學習挖掘文章內涵。從文章開頭質疑為什么三大名勝趵突泉卻占據一半進入課文學習。在整體感知課文后,引到老舍爺爺游覽了趵突泉后,怪不得發出這樣的感嘆:“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欣賞完大泉的氣勢美,小泉的姿態美后,再次誦讀“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時加深對此句話的理解、感悟。而在學完小泉的有趣之后,有回歸到:“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一次次的回歸,讓學生逐漸地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二、課后整體感悟。
課已經結束了,靜下心來反思這一節,有欣慰,也有遺憾。一、課前引領學生拓展性閱讀不夠,因此孩子語言的積累不夠豐富,影響學生更好的了解與課文相關的知識,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能量。二、小泉一段中的省略號省略的是什么啟發引導的還不夠,一方面省去的是前面出現過的小泉有趣姿態,另一方面是學生產生的無盡遐想,當時我只考慮到了后者。我覺得每一次試講都促使我更深入地去與文本進行對話,都能幫助我更深入地挖掘教材、把握教材,更好地體現教材的彈性,在今后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三,在處理學生理解小泉水泡變化錢姿百態時,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讀課文后想象并畫在畫紙上,然后由學生說一說所畫的是哪個情景,這一環節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不還不夠明顯,還應重新設計,精益求精達到更完美的效果。
《趵突泉》綜合資料 篇12
《趵突泉》是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的一篇選學課文。作者老舍用濃墨重彩介紹了趵突泉的美與趣,讀了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全文以“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為文眼,向讀者展現了趵突泉泉水清鮮而純潔,大泉晝夜翻滾、生生不息,;小泉活潑可愛、善變有趣的動人畫面。文中單單一個“冒”字就值得我們反復品讀、欣賞;值得推敲直至存入腦海,所以,我在本堂上主抓這個“冒”字來教學,讓學生體會趵突泉獨一無二的特點—冒。
老舍是位語言大師,他用生動、純熟、富有表現力的筆觸把晝夜冒涌的泉水展現在讀者面前。教學這篇課文,就要從詞中品句,句中品文,文中品法,從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來感受句子的意思,進而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根據四年級學生,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礎,但對文字所蘊含的內在實質的把握還是較浮于淺層。因此要讓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聯想,來理解文中所描繪的趵突泉的特點以及感受它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認知水平,我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在讀書的時候邊讀邊想,學習作者由表及里觀察景物特點的方法。
3、抓住重點句子,感悟大泉和小泉的特點,體會語言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運用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點撥;運用自學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采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領悟。充分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了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我們經常說閱讀是個性化認知的過程。學生運用所學的閱讀文章的方法,主動理解語言文字所描繪的事物,揣摩感情,達到對課文深層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形成自主學習、構建新知識的過程、方法和習慣,這是我們所追求的。
本課的教學設計依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而定。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始終處于思考的狀態為指導思想,教學環節如下: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些地方游玩呢?
2、你們去的地方真多,今天我們一起去濟南的趵突泉游覽一番。
3、揭示課題(板書),簡介趵突泉。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
2、課文講了趵突泉哪兩個方面?
二、精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說體會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作者還沒有來到趵突泉,就已經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
2、泉水有什么特點呢?你是怎么理解這個特點的?
3、“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失去一半的美”這句話怎么理解?說說體會。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游覽趵突泉,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美。
2、自由讀。
3、作者筆下的大泉是怎樣的景象?有什么特點?
4、作者一邊描繪大泉,一邊寫出了自己的感受。聯系課文內容,說說翻滾的大泉給作者和我們什么感受。
5、如果說平時的趵突泉那么“翻滾”“好像永遠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樣呢?自由朗讀,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小結:這一段描寫趵突泉的美麗景色,突出了大泉“晝夜不息”地“翻滾”的自然的偉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們和作者一樣感受了自然的震撼,讓我們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完了大泉,我們再一起去看看小泉,它們又有什么不同呢?師讀。
2、文章通過什么來表現小泉的有趣?(點撥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
3、啟發大家想象,水泡還會有什么樣子?
4、寫話訓練
5、有感情地讀。
三、總結
學完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在預設時考慮周全,但在實施過程中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一堂課下來,靜心思索,感覺課堂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
其一,借班上課,對學情不夠了解,沒有很好激發學生的熱情;也沒有恰當處理好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這都是我以后向各位老師學習、思考探索的問題。
其二,課堂的調控還很缺乏,對于學生的精彩回答沒有很好地引導,使課少了亮點。
其三,教師的評價很貧乏也不夠及時。在課上,我有點吝嗇,對于學生精彩的評價,沒有給予很好的點評。
其四,教師在整堂課中話還是太多,使學生沒有發揮出全部的實力。應該壓縮老師講解的時間,留下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靜心讀書,在書上讀劃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跡。
其五,在本課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課文讀得還蠻多的,但讀的方式還不夠多。
感謝大家耐心地聽完了我的課,敬請大家對我的課堂教學提出寶貴的批評和建議,好讓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