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教學案例(精選3篇)
生命 生命教學案例 篇1
片斷一
(多媒體出示三張圖片,一張是要奄奄一息的飛蛾,一張是在墻邊的石縫里生長的小瓜苗,另一張是一個人在用聽診器聽自己的心臟。)
師(對照圖片講述前不久自己經歷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一次,我在燈下備課,一只飛蛾不停地飛來飛去,很是討厭,后來我趁它停歇之際,一下按住了它的翅膀,但最終我還是把它放了。第二件是我看見墻邊的縫隙里掉進一粒種子,隔了幾天,它竟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第三件是前幾天老
師們體檢,我從聽診器里聽見了自己的心跳,感到極為震撼。聽了我的經歷,大家有什么疑問?
生 我想問,您本來很討厭那只小飛蛾,為什么最后把它放了?
生 心跳是很平常的呀,為什么你聽見自己的心跳會很震撼呢?
生 那棵小瓜苗現在怎么樣了?
生 那棵瓜苗沒人澆水、施肥,它能活嗎?
師 哦,這都是大家的疑問。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討一篇作品《生命 生命》,大家大聲自由地把文章朗讀一遍,看看作者為什么放了飛蛾,對那粒小小的種子產生了什么感情,她聽見自己的心跳為何震撼(生大聲自由朗讀。)
師 誰能解決大家的疑問?
生 作者放了飛蛾,是由于感受到了它那種生之欲望,被它對生的欲望震驚了。
師 你從何知道飛蛾生的欲望?
生 鼓動雙翅,極力掙扎。
生 作者對那粒小小的種子產生了肅然起敬的感情。因為它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石縫中,不屈
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
生 還因為那粒種子有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
生 作者聽到自己的心跳十分震撼,是因為她知道這就是她自己的生命,必須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師 那作者從三個事例中引發出對生命的哪些思考呢?
生 人生是短暫的,但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
生 不要辜負生命。
生 要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生 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師 好,我們把后一部分齊讀一遍,再次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生齊讀。)
師 我們現在分四人小組合作討論一下,你能否就這些思考再從生活中舉出一兩個事例呢?
(四人小組討論。)
生 我想到兩點:一是我們看釣魚,那被釣上的魚都會奮力擺動尾巴;想掙脫魚鉤,回到河里去;還有一次,我拍到一只飛蟲,它在地上旋轉了半天,終于從窗口飛走了。
生 我曾經把蚯蚓砍為兩截,誰知變成兩只蚯蚓,你說它生命力多頑強。
生 還有壁虎呢!把它尾巴打斷了,它能長出新尾巴來。
生 我捉過豆豆蟲,一按它,它就拼命擺動,然后把身子蜷成一團,我看見它這樣,后來就把它放了。
師 大家都從生活中舉出了事例。本文的作者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后來病情惡化,她從尋常小事中感悟出對生命的思考,正反映出她對生的渴望。我們大家衣食無憂,健康幸福,似乎缺乏感悟人生的觸發點,但同學們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舉的事例非常好。
《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是:“具有獨立閱讀能力,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獲得有益啟示,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課緊扣語文課程標準,采用合作探究方法進行教學,可以說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適合學生討論、學習、想象的情境。學生在自主的空間里,可以自由地學習、思維和想象,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共同的對話中,實現對文本的把握和理解,是我們教師今天的追求。本課就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問題,開課學生提出疑問,而不是如過去,等著老師向他們發出提問?提出問題的本身,就是在進行探究。然后引領學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準備進行交流,在交流中有了分歧,就互相溝通,并且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喚醒學生創新沖動,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燃起一盞難以熄滅的明燈,讓他們在課堂教學中愉快地理解自我生存的價值,愛惜自己的生命。
,不在于長而在于精。
師:大家說得比我想的例子還要好,我開始佩服你們了。是的,正想大家說的那樣,生命很短暫,這不由得我們不嘆息。但在這短暫的生命中,我們面臨許多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堅強、勇敢和快樂,也可以選擇脆弱、逃避和悲傷,甚至死亡。作為朋友,我無法左右你們的想法。但我想對大家說,哪怕我們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我們的人生越來越平庸,也別讓我們的生命之樹枯萎,別讓我們的精神之花凋謝。
教學反思
作者從小事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可以引發我們對于生命的關注和思考。古往今來,對生命的探尋似乎是個永恒的話題,而作者恰恰將生命的意義提升到一個理性的高度:生命有限但也可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嚴肅指出我們應如何對待生命:不辜負生命,勇敢地活下去,讓生命光彩有力。我們可以隨著作者的指引,思考到底生命是什么,我們應如何對待生命……現在,我們大都無憂無慮,缺乏對生命進行思考的觸動點,而本文正好提供了這種思考的契機,讓學生真正體味人生,關愛生命,珍惜生命;我們可以從作者對生命的思考中看到雷鋒、焦裕祿的身影——他們不就是讓有限的生命發揮了無限的價值嗎?我們還可以探究怎樣使自己的生命變得豐富多彩:不做損害社會、他人利益的事;積極地
向目標奮斗;藐視困難與病痛,勇敢地活著;幫助他人,為社會做出貢獻……
本文意蘊深厚,遠比她所寫的文字多得多。如果是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中心,學生的思維想象會被扼殺,整堂課也就會顯得毫無生機。而恰恰相反的是,我把學習的時空還給學生后,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欲望,課堂上到處跳躍著想象的音符,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及時地評價更加激勵同學們盎然的積極性,從現實中去領悟,從學習中去感悟。
課文拓展,則更是課堂知識在課外的延伸,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更增添了一份神奇的想象,學生的思維達到了高潮。
反思這堂課的教學,雖然也想了很多方法來創設情景,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然而總感覺到一部分學生的想象力沒
有充分的調動起來,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這方面的訓練!
生命 生命教學案例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3個字,正確讀寫“騷擾、躍動、強烈、欲望”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涵的意思。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深刻理解三個事例引發出的三點思考。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課前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杏林子的資料,了解中國臺灣女作家杏林子。
2、教師準備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鋼琴曲及杏林子的相關文字資料和圖片。
[課時安排]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蘊涵的深刻道理。
一、音樂導入,揭示新課
上課伊始,老師給同學們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師:知道這是什么曲子嗎?有什么感覺?
師:這是耳聾的貝多芬創造的優美的樂曲。通過這首曲子他只想告訴我們一句話:人生盡管有很多的不如意,但它決不能使我屈服。無獨有偶,(投放杏林子的照片)中國臺灣著名殘疾女作家杏林子在12歲時,因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關節大部分遭到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始,頭不能轉。但是殘而不廢的她,憑著頑強的毅力堅持自學,成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杏林子對于生命的感悟。
指名讀課題,你讀出了什么?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讀全文
要求:(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詞查工具書或畫出來。
(2)課文圍繞“生命”的話題講了哪幾件事?
2、匯報交流
(1)檢查詞語:飛蛾 騷擾 茁壯 聽診器 糟蹋 動彈
(2)講了三件事:飛蛾險境求生 瓜子磚縫生長 傾聽沉穩心跳
三、細讀第一個故事,滲透學習方法
1、默讀第二自然段——“飛蛾險境求生”
思考:文中哪句話打動了你?為什么?
2、交流重點句子的理解
句1:“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讀句子,談感受。
師:盡管飛蛾的生命如此孱弱,但它并不屈服,還是努力掙扎著。
句2:“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1)什么是“掙扎”?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小飛蛾的“掙扎”,是在生命面臨著嚴重威脅時的一種抗爭。)
(2)還從哪個詞中能體會到小飛蛾在努力掙扎?(極力)
比較“極力、盡力、努力”哪個詞用在這兒最好。
(3)再讀句子,體會飛蛾求生的欲望是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采取自由讀,指名讀,范讀,齊讀等形式。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4、師小結:無論怎樣危險,無論能否逃生,它都沒有放棄求生的努力。掙扎著的飛蛾讓“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強烈的求生欲望,都極其珍視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蟲竟然如此,更何況是人呢?
四、運用學法,研讀二、三件事
1、默讀第二、三件事
要求:選擇你感興趣的一個故事,運用閱讀第一個故事的方法,抓住最能打動你的詞句,在旁邊寫一寫你的感受。
2、小組內交流讀后的感受。
3、集體交流——“磚縫中求生”。
(1)重點句子:“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竟使:竟然,使它……;即使:即將,就是,說明瓜苗生命力的頑強。)
(2)師適時點撥:植物生長需要陽光、水分、溫度、土壤,盡管磚縫中瓜苗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缺乏水分,它也能頑強抗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
(3)再讀句子,體會“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這句話多余嗎?討論交流。
4、集體交流——“傾聽沉穩心跳”。
(1)重點句子:“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
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糟蹋”?在文中指什么?”
可以……也可以……強調了哪兩種人生態度?
(可以珍惜生命,也可以浪費生命)
(2)“作者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的?又是怎樣對自己負責的?”讀有關內容。
五、研讀最后一段,升華認識
1、齊讀最后一段
思考:作者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的?她的生活態度又怎樣?
2、交流,出示句子:
“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3、再讀句子,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上面幾句話的理解。
(可以聯系杏林子、張海迪、霍金、貝多芬、海倫·凱勒等人的事跡)
4、小結:他們用畢生的精力,以堅強不屈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把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書寫著人生的精彩篇章,不斷激勵著我們成長。
六、回歸整體,暢談感受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看看還有沒有讀不懂的地方。
2、讀了課文,你想說點什么?交流感受。
七、作業(任選兩個)
1、把你學了這篇課文的感受寫下來。
2、摘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再體會體會。
3、搜集有關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
生命 生命教學案例 篇3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一文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作者是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歲時因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關節大部分遭到損壞,致使腿不能行走,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但殘而不廢的她憑著頑強的毅力堅持自學,成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作者寫本文旨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呼喚“生命生命”,表達自己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原每個人珍視生命,堅強勇敢,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二、學情分析
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抒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可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生命”是個十分沉重的話題,正可謂“少年不知愁滋味”,對這些有花一樣年齡,健健康康,無憂無慮的孩子來說,什么是生命,怎樣珍惜自己的生命,他們都還很懵懂,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自己沒有經歷,并不是就不要感悟,唯一的方法就是想辦法讓課文中所描寫的事例觸動學生的心,讓作者杏林子的生平震撼學生的心,以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人和事感動學生的心。想辦法從樸實的語言文字中尋找生命奇跡的爆發點,通過一次次的朗讀、想像、體驗,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可貴,生命所賦予的力量,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感受自己的生命存在,從而發出要好好地使用,決不讓它白白流失的呼喚。
三、學習目標
1、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四、教學程序
(一)帶情讀題,奠定生命基調
1、這堂課我們繼續走進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的文章,出示課題。
2、看著這樣的課題,你最想怎樣讀它?(你非常大聲地讀,想告訴別人什么?
兩個生命,一個比一個高昂,你在呼喚。你語氣如此沉重,想到了什么?)
3、面對生命,杏林子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丑陋的毛蟲,可能蛻變為一只五色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跡。
(教師讀前一句,學生齊讀最后一句)
(二)梳理全文,抒寫生命之歌。
1、杏林子就是這樣,用筆在書寫著生命的奇跡,請快速瀏覽全文,看看從哪些事例中你感受到生命的確是一樁奇跡。
2、出示詩行:這是一首生命之歌,請把它補充完整,并有感情地誦讀出來。
生命,是一樁奇跡,
它藏在上;
生命,是一樁奇跡,
它躲在中;
生命,是一樁奇跡,
它含在里。
(三)品讀詞句,感悟生命的可貴
1、生命,是一樁奇跡,它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請靜靜地默讀課文2—4段,牢牢把那些震撼你的心的文字抓住,可以是一句話、一個詞、甚至是一個字,把想說的寫在旁邊。
2、交流反饋:
(1)飛蛾逃生
“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學生讀句子,說感受
a、(出示畫面)師:這就是落入我手中的飛蛾,讀著下面的句子,看看那雙大手,你有什么想說的?多么弱小的飛蛾呀,!只要——(生接)但它——(生接)
b、此時讀著這段話,你的感受是否更深刻?
c、抓住“掙扎、極力鼓動雙翅”聯系上下文,引導想像體會:
你能想像那是一種怎樣的掙扎嗎?(拼了命的掙扎,用盡全身力氣的掙扎,一心想逃出去的掙扎等)是這樣的掙扎哪!該怎樣讀?指名讀。
讀后評價:那一股生命的力量,我感受到了。我不僅看到了它極力鼓動的雙翅,還聽到它一邊掙扎,一邊說——
正是這種求生的欲望讓它掙扎著——(生接讀)
d、盡管飛蛾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的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我不禁感嘆:這就是(生命、生命)。
(2)香瓜子生長
學生交流感受后,出示整段話:
a、面對著這樣的一粒香瓜子,此時你肯定思緒萬千,請好好讀讀,梳理一下自己的心情。
b、說說你的心情吧!
驚訝——“過了幾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有一個字一連用了兩次,表達了作者的驚嘆,你能找出來嗎?表示什么?這種意想不到的感覺,誰想來表達?(挑其中的一句來讀)指名讀。
佩服——包含著一種多么強的生命力啊!這種感情真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請選擇句子動情地讀出來吧!(你讀出了感嘆號后面的那一聲贊嘆!你把全部的感情都凝聚在這“不屈向上”、茁壯成長”上了!你的朗讀感染了大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加入你們的隊伍,行嗎?
引讀: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么強的生命力啊!這份贊嘆來自于它可以——
它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這時,你還有什么心情想表達?
難過、可惜——是啊,種子生長需要陽光、水分、土壤,可這里什么也沒有,當它本身的養分消耗盡的時候,它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請你再次去讀讀,回顧香瓜子生命存在的這幾天吧,難道你僅僅為它感到難過和可惜嗎?
是啊,這短短的幾天,蘊涵著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生命)(讀課題)
(四)聯系生活,體驗生命的意義。
1、看到飛蛾逃生,瓜苗生長,我們不得不為自然界中這種種的生命力而震撼著,現在讓我們去摸摸我們的脈搏,感受我們生命的存在吧!
生摸脈搏后,問:你感覺到什么?這聲聲跳動,告訴你什么?
2、感受到這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請輕聲讀課文最后兩小節。
(1)作者想了很多很多,誰愿意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2)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有著深刻的含義,作者用自己的一生,用她所有的言、行來詮釋了它,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杏林子的生平。
你從杏林子身上,你讀懂了課文最后兩段哪句話的意思?請把句子大聲地讀出來!
(3)其實,生活當中還有很多很多的人在書寫著他們的生命贊歌。
(出示雷鋒圖),他只活了短短的22年,但他短暫的生命卻發揮了無限的價值,他曾說:“我要把……(學生接讀句子)。
(出示張海迪圖),一位高位截癱患者,她曾說過:“……(屏幕顯示,學生讀句子)”
(4)你還知道哪些創造生命奇跡的強者?從他們身上我們讀懂了——(生讀)“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從他們身上我們明白了——(生讀)“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和他們比起來,我們要幸運得多,因為我們都擁有一個健康、鮮活的生命。我們更應該下定決心說——“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學生讀句子)
(五)書寫名言,表達對生命的理解。
1、生命是什么呢?每個人都在思索,都在感悟著,你又領悟到了什么,請將它寫在自己做的書簽上,讓它伴你左右,讓它為你的生命導航吧!(別忘了簽上你的大名,這可是你對生命的感悟。)
2、激情宣讀自己的感悟。
3、總結提升:同學們,生命是美麗的,可在生命的歷程中并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生命),因為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的只有一次!(回環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