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精選17篇)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1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到濟南觀光游覽,請大家注意觀察,說說你沿途看到了什么景色?(老師出示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的電腦課件)
生:我沿途看到了濟南的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濟南的景色十分美麗。
(運用情景教學法導入新課,借助課件展示濟南三大名勝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同學們昨天預習了課文,查找了資料,你了解到哪些有關趵突泉的情況?
生1:趵突泉在山東濟南市,濟南被人們稱為泉城,趵突泉是泉城最有名的泉。
生2:趵突泉公園里有金線泉、柳絮泉、漱玉泉等10幾個泉口,趵突泉的泉水噴涌而出,像熱浪在翻滾。
師(指課題發問):“趵”是生字,你們能根據字形猜到它的字義嗎?
生:足字旁表示腳,我猜是跳躍的意思。
師:“突”是我們三年級時過去學過的字,誰能說說它的字理?
生:“突”是指犬突然從洞穴里竄出來,是奔跑的意思。
師:顧名思義,趵突泉是怎樣的泉?
生分別回答:趵突泉是跳躍的泉!趵突泉是奔跑的泉!
師:說得真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當代著名作家、語言大師老舍先生寫的《趵突泉》一文,看看他是怎樣寫趵突泉的“趵”與“突”的。
(從課題入手,運用字理教學法,理解“趵”與“突”的形和義,點撥學生圍繞“趵”與“突”學習全文。)
二、整體感知,捕捉重點
(教師讓學生自由讀全文,要求把生字的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師:學習這一課,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1:假如沒有這泉,濟南真的會失去它“一半的嫵媚”嗎?作者為要什么這么說?
生2:大泉美在哪?為什么說冬天的大泉很神秘?
生3:為什么說小泉的美沒有哪一種珠寶能比得上?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大泉?美?神秘?
假如沒有……失去一半的嫵媚 ?
小泉?沒有哪一種珠寶能比得上?)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師:同學們只要把后兩個問題弄懂了,第一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教師邊指板書邊說。)
(教師先讓學生仔細讀課文,思考他們感興趣的問題。然后鼓勵他們去和自己的好朋友共同探討,用他們喜歡的方式研究、學習。教師巡視,參與學生們的學習。)
(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同學合作探究,自主學習。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三、匯報學習成果
1、體會大泉的美
師:剛才老師在巡視時,發現同學們在用各種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課文。哪一個小組想上來匯報你們的學習成果?
(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要求匯報。老師先請了一個學習小組的同學上臺匯報學習成果。)
生1:我們組是用字理學習的方法來學習課文描寫大泉的這一部分的。
生2: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泉池中央偏西,有三個大泉眼,水從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來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斷地翻滾。”我們對“冒”字進行了字理分析:我們認為,“冒”原來是指古人戴的帽子,帽子總是戴在頭上,所以引申為往上頂。這里是指趵突泉的泉水不斷地往上涌。
師:說得不錯。(出示電腦課件,演示“冒”字的演變過程。)你們看,“冒”字的小篆很像一頂有沿的風帽,把人的整個腦袋都給戴上了,中間只露出眼睛。帽子總是戴在頭上,所以引申為往上頂。同學們可要注意,在寫“冒”字的時候千萬別把帽子的口子給封死了,這樣的帽子就戴不了了!(生哄笑)
生3:我有補充。這一句中的“沸”字是個形聲字,三點水旁,取“弗”的音。原意指水燒開了,課文中的“煮沸”一詞使我們知道了趵突泉的泉水就像煮開了的水一樣,在不停地翻滾。
生4:我說“涌”字,它也是個形聲字,從這個字我也了解到了趵突泉的泉水在不停地翻滾。
師:“涌”“冒”意思差不多,它們的順序能調換嗎?
生4:不能,因為泉水涌出的力量大, “涌”出的水太多了才會向上“冒”,冒出的水下落時是翻滾的,就像燒開的水在翻滾。
生5:描寫大泉的還有這么一句話:“三個水柱都有井口那么大,沒晝沒夜地冒,冒,冒,永遠那么晶瑩,那么活潑,好像永遠不知疲倦。”我對“晝”字進行了字理分析,“晝”字下面的“旦”指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所以我知道了“晝”是白天的意思。
師(出示“晝”字演變的課件):看,古體“晝”字的上半部分是繁體的“畫”字,表示界限的意思,晝夜是有界限的。那“沒晝沒夜”指——不分白天和黑夜(生齊答) 師:從這個詞語你們知道了什么?
生:趵突泉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在不停地冒。
生1:老師,我還注意到了這個句子中的“晶瑩”一詞,“晶”是說泉水亮晶晶的,“瑩”的形旁是“玉字”,說明趵突泉的泉水像玉一樣光潔、透明。
師:你真聰明!再看看這兩個字,你們能不能區別它們呢?(教師板書“螢”、“熒”二字,讓學生根據它們的形旁區別它們的字義并組詞)
生2:老師,我還有補充!“倦”是形聲字,人形卷聲,形容人非常疲勞、困倦。“不知疲倦”是不知疲勞和困倦,在這里作者是把趵突泉比作了一個不知疲勞的人,渾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勁,永遠不停地往上冒。
(學生運用字理知識析字解詞,自己讀懂課文。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這一小組匯報完了,老師又請下一個小組的同學匯報)
學習小組長:我們小組用的是表演的方法來學習描寫大泉的這個部分的。下面我們給大家表演一下。
(三個女同學分別扮演三個大泉眼,做出泉水不斷向上涌的動作,幾個同學半蹲著,扮演落下來的泉水,表現它們在不斷地翻滾 。還有一個同學在旁邊朗讀課文,配畫外音。)
師:你們的表演非常精彩,能說說你們為什么這么表演的嗎?
生1:我們這幾個同學表演的是大泉眼。因為課文里說三個大泉從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來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斷地翻滾。而且不知疲倦,沒晝沒夜地冒,所以我們的手臂不停地使勁兒高高舉起再落下,表現泉水在不斷地向上冒。
生2:我們表演的是落下的泉水,它們像煮沸了似的,不斷地翻滾。
(下面的小觀眾們自發地為他們的表演鼓掌。)
(另一個學習小組的同學也上講臺上匯報。)
小組長:老師,我們組是通過朗讀法學習課文的。(小組的同學感情朗讀課文中描寫大泉的片斷 。)
生1: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強調了三個“冒”字,表現出大泉不斷噴涌的氣勢。
(教師讓同學們對他們的朗讀進行評議,然后讓學生自由讀,與同桌互讀。再播放錄相,讓學生體會大泉不斷噴涌的氣勢。最后進行朗讀競賽。)
師:冬天的趵突泉是怎樣的?為什么說冬天的大泉會把人引入一種神秘的境界?這是同學們在初讀課文時提出的問題,下面請你們欣賞冬天的趵突泉。(出示電腦課件,感受冬天的大泉的神秘美。)
師:誰來談談自己的感受,說說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生1:冬天的趵突泉上飄蕩著熱氣,宛如仙境一般。
生2:冬天,如煙如霧的熱氣在深綠色的水藻上飄蕩,把人們帶到了一種充滿遐想的境界,宛如仙境一般,所以作者說冬天這里更好、更美。
師:我們來感情朗讀這一部分,聲音輕柔、虛幻些,看看你們的朗讀能否把人引入一種神秘的境界。
2、體會小泉美(學生用各種方式匯報學習成果)
⑴ 用繪畫法學習的小組匯報。(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們畫出三種小泉眼冒泡的樣子。其他同學評議,修改和補充。)
“不斷”,“均勻”,“像一串珍珠”,“隨著水流搖曳”……
“隔一會兒”,“十來個”,“好像你追我趕似的”……
“半天冒出一個”,“比較大”,“大多扁扁的”……
(學生在仔細品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景物的特點,把課文中文字描寫的景物通過形體和畫面再現出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了創新能力。)
⑵ 用拍節奏的方法學習的小組匯報,拍出小泉眼冒泡的節奏。
(學生一面模仿小泉眼冒泡的聲音,一面拍手,打節奏,實物投影儀展示同學們寫出的三種節奏。并說說他們是根據課文中的什么描寫得出這幾種節奏的。)
第一種: | |
第二種: 0 | 0 |
第三種:0 × | 0 × |
(老師說出小泉眼的不同形態,全班同學跟著小組同學一起拍出相應的節奏。)
⑶ 運用朗讀法學習的小組匯報。(學生感情朗讀,品賞優美詞句,體會作者語言的準確、形象。全班同學向他們學習,自由讀,齊讀,配樂讀)
⑷ 教師出示小泉冒泡的電腦課件,讓學生欣賞小泉的美。(教師畫外音:在陽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沒有哪一種珠寶能比得上。)
(老師放手讓學生選擇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學生學得無拘無束。他們把從各門功課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語文學習上,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科之間的整合。)
師:同學們,趵突泉的大泉和小泉都是如此的美,你們能不能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
生紛紛喊:可以用“嫵媚”一詞來概括!
師:誰能說說這個詞的意思?
生1:“嫵媚”兩個字都是女字旁,是說女子討人喜歡的樣子。
生2:“媚”的右邊是個眉字,表示女子眉清目秀的樣子,現在引申為美好、可愛的意思。(學生邊說教師一邊出示課件──“媚”字的字形演變圖)
師:說得真好!(指黑板上的問題:“假如沒有……失去一半的嫵媚 ?”)同學們現在能體會這句話的意思嗎?
生1:這句話是說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的景色會沒有那么美麗可愛,會遜色很多。
生2:這句話是說趵突泉在濟南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沒有它,濟南就沒有那么美了。
生3:我有補充,濟南又名泉城,而趵突泉又是如此的美,它為泉城增色不少!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都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你們可曾知道,著名的泉城濟南曾經失掉了一半的嫵媚?
生:我知道,八十年代中期,由于人們亂砍亂伐,地下水遭到堵塞而斷流,趵突泉的水突然不冒了。
師:是啊,著名的泉城濟南也因此失掉了一半的嫵媚——旅游的人數大大減少,旅游收入也隨之減少。濟南的市民非常傷心。這個問題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他們請來專家找出癥結所在,然后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興修水庫,引水入庫。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趵突泉又開始沸騰了。你們看,趵突泉的美還給濟南帶來了經濟效益。現在對于這一句話,你們是不是有了更深的體會?
(準確把握切入點,有機滲透德育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師:下面我們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背誦,再來美美地品味一下趵突泉的美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2
【設計一】
一、看圖導入,初讀課文
1、(出示課本圖片)這是一池泉水,它在山東濟南市。看,中間有三股泉水在向上冒,這不是人工噴泉,而是自然的噴泉。這里很美,來這里觀光游覽的人很多。小亭子右側的碑文上寫著“第一泉”,左側的碑文上寫著“趵突泉”,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看圖學文《趵突泉》。
2、初讀,做到不漏讀、不錯讀,教師組織指導朗讀難以讀通的句子。
3、再讀,邊讀邊思考邊動筆,理清課文安排了哪些材料。
二、模擬景象,理解課文
1、在水槽中放入半槽清水,用一個塑料袋裝滿水,口上裝一根導管后扎緊扎嚴,放入水槽中。
2、讓學生用手由輕到重,用力按壓裝水的塑料袋。怎樣才能使水向上“冒”,說說“冒”水時導管口的方向沖哪兒?用力情況怎樣?(可以反復做這個模擬實驗)
3、一般情況下,噴水口必須向上,而且壓力很大時,才能在水面上產生“冒”的景象。我們按壓的僅僅是一個小塑料袋,而且是用了一時的力量,讓它產生“冒”的一時情景。而趵突泉的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不疲倦。現在你對大泉 “冒” 的那種自然力量有什么感觸?
4、下面老師讓大家也來想辦法,模擬一下小泉里水泡情景--吐水、明珠、搖動、珠花等。請根據課文內容,想一個什么辦法來模擬這個景象呢?(學生會想到:用導管向水槽中吹氣;往水槽中放置一塊干燥的磚頭或土塊;給水槽底部加熱……)
5、學生模擬設計后,分組交流,在充分討論后,各組推薦代表匯報。
6、理解“這比那大泉還更有趣”。為什么說更有趣?注意適時引導學生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像……”等詞語把模擬景象中觀察到的有關內容聯系起來說清楚。
7、回想生活經歷,自然物被霧籠罩時的迷人情景,推想趵突泉冬天水上起熱氣情景的神秘之美。
8、趵突泉美不美?為什么說“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
三、拓展練習,感悟方法
1、根據圖畫或模擬景象,任意選一個題目寫一個片斷。⑴ 神秘的大泉;⑵ 迷人的小泉;⑶ 我心中的趵突泉。
2、播放錄像片《泉城》,讓學生欣賞具有“泉城”美譽的72泉風光。
⑴ 片中的哪個鏡頭最吸引你?
⑵ 截取片中的某一個泉景作內容,說說它的美。
3、選擇方法,實際練習
⑴ 我們家鄉是拒馬河的源頭,是淶水縣淶水河的源頭,所以把我們縣叫淶源縣。請大家到拒馬河源頭去觀察欣賞,然后把你觀察到的泉水美景用文字描繪出來,介紹給大家。
⑵ 我們縣正在申報立項建造石門人工湖,根據你所學課文內容,請你參照《趵突泉》的美景,參與設計模擬人工湖的建造格局。
⑶ 介紹或設計模擬的方法自己決定。上述兩道題目是“長效作業”,可以在課外完成。
【設計二】
一、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老師講述乾隆皇帝到山東濟南的游玩時,看到趵突泉的美景,心血來潮,提御筆封此泉為“天下第一泉”的故事。還有人說“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趵突泉真的這么美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老舍爺爺寫的《趵突泉》。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1、學生帶著要求學課文(拼讀生字,理解詞義,讀通課文,把課文與圖片對照,想想文意)。
2、交流自學情況:課文寫了哪兩種泉?多少個大泉,多少個小泉?是怎樣的大泉,又是怎樣的小泉?
三、抓住結構,概括段意
抓住“大泉神秘”“小泉有趣”這條主線,引導學生研究:⑴ 課文分段;⑵ 段意的概括;⑶ 主要內容的歸納。
四、專題研究,理解課文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合作形成“研讀專題”,圍繞怎樣感受作者對泉的喜愛之情,請你任意選擇你覺得最生動的一處講析給大家聽。
1、教師先指導一處以作示范,讓學生明白應當怎樣講析。
2、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劃出自己最喜歡、感受最深或最能體現作者對泉的喜愛之情的句子,“研讀”領悟這些關鍵詞語的特別含義,“賞讀”體會作者對泉的喜愛之情。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教師巡視指導,掌握自主研讀情況。
3、小組或同桌合作,最后組織學生把這個自讀過程具體說出來參加課堂交流;教師隨機作點撥、深化和評價。
五、開放閱讀,升華主題
1、課件出示課外閱讀資料--《趵突泉簡介》《濟南為什么泉多》等,讓學生閱讀。
2、查找有關天下第一泉及千佛山、大明湖的資料,并閱讀交流。
3、泉,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并不陌生。然而,在語言大師老舍爺爺的筆下卻顯得那么美。大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這正說明了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用心去觀察感受,就能像老舍爺爺一樣--不但能發現美,欣賞美,而且能創造美。
【點評】
兩個設計的共同點:
1、在設計理念上,這兩個教學設計都是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2、在教學方法上,設計一中,教師在指導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參與大泉“冒”水的景象模擬,獨立完成小泉水泡的多姿多彩模擬設計;設計二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究,以一課一問取代了傳統的情節分析、煩瑣提問這一難以突破的課堂模式,把課堂學習的時空真正還給了學生,以充分展示語文教學的生命活力。這都是在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在課程開發方面,都注重跨學科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努力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使語文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
4、在語文素養方面,都注重讓全體學生在聽、說、讀、寫實踐中,通過獨特的自身體驗,提高語言積累和語感能力。
兩個設計不同點:設計一一改循序“分析”的傳統做法,讓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或實踐能力。開發地域課程資源,介紹拒馬源頭的泉水美景等等,突出體現著創新與實踐的課程理念;設計二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研讀,從而形成自學自悟活動,把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教學價值取向突出。這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趵突泉》的理解,而且從根本上激發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愛好,開拓了閱讀視野,使他們終身獲益。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感受到趵突泉大泉的雄偉氣勢、無窮力量及小泉的有趣。 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文中省略號的用法。學習作者描寫小泉的寫法。 情感目標:通過學生感受到趵突泉大泉的雄偉氣勢、無窮力量及小泉的有趣,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思想熏陶。教學重難點: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邊讀邊想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作者描寫小泉的寫法。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同學們,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到江南觀光游覽,請大家注意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的圖片)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同學們昨天初步學習了課文,你了解到哪些有關趵突泉的情況?(趵突泉在山東濟南市。公園里有金線泉、柳絮泉、漱玉泉等10幾個泉口,它們和周圍古建筑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泉水噴涌而出,勢如熱浪。)出示課題:趵突泉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當代著名作家、語言大師老舍先生寫的《趵突泉》一文,看看他是如何進行描述的。 二、新課1、自由讀全文,邊讀邊想,學習這一課,你最想了解什么?根據質疑梳理教學重點,歸納:① 假如沒有這泉,濟南真的會失去它“一半的嫵媚”嗎?作者為要什么這么說?② 大泉美在哪?有什么特點?③ 大泉和小泉各有什么不同的特點?或: 冒,冒,冒,? 大泉 ? 晶瑩、活潑 ? 永不知疲倦 ? 假如沒有……失去一半的嫵媚? 珍珠搖曳 ? 小泉 ? 你追我趕 躥? 冒 搖晃 ?2、自學課文。同學們只要把后兩個問題弄懂了,前面的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先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認真地思考你們感興趣的問題。有不明白的問題嗎?可以找你的好朋友共同探討,用你們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3、匯報學習成果。(1)體會大泉美。(字理識字法、精讀批注法、朗讀法)重點理解這幾句:①字理識字法理解:“泉池中央偏西…… 水從泉眼里往上涌,冒出半米來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斷地翻滾。”體會“涌”“冒”的意思。能將兩個詞調換嗎?為什么?(涌,從水,勇聲,水由下往上冒。字理分析:冒, 小篆很像一頂有沿的風帽,把整個腦袋都給戴上了,中間只露出眼睛。帽子總是戴在頭上,所以引申為往上頂。)(涌出的力量大,因為有“涌”才產生“冒”,繼而,下落時是翻滾。)學習“沸”。(形聲字,三點水旁,弗fú聲。水燒開了,在翻滾。)② “三個水柱都有井口那么大,沒晝沒夜地冒,冒,冒,永遠那么晶瑩,那么活潑,好像永遠不知疲倦。”(字理分析:晝,太陽出來,指白天。趵突泉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在不停地冒。瑩,指泉水像玉一樣光潔、透明。倦,人形卷聲,形容人非常疲勞、困倦。而趵突泉像一個不知疲勞的人似的,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永遠不停地往上冒。)精讀批注法體會三個“冒”的作用。放圖象,讓學生練說描述大泉的美趵突泉像一個不知疲勞的人似的,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永遠不停地往上冒,讓人看了受到鼓舞,精神振奮。試讀一下,你們一定會有這種感覺。③“要是冬天來玩就更好了……”:抓“更”字(如煙如霧的熱氣在深綠色的水藻上飄蕩,一定會把人帶到一種充滿遐想的境界,宛如仙境一般,因此說,冬天這里更好、更美)感受冬天的大泉的神秘美。感情朗讀。在學習這一部分時,學生可用朗讀法、精讀批注、字理析詞等方式學習、匯報。教師在其中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2)體會小泉美。學生用各種方式匯報學習成果。①畫一畫,畫出三種小泉眼冒泡的樣子。評議,修改和補充。 “不斷”,“均勻”,“像一串珍珠”,“隨著水流搖曳” “隔一會兒”,“十來個”,“好像你追我趕似的”“半天冒出一個”,“比較大”,“大多扁扁的” ②通過感情朗讀的方式匯報。(學生感情朗讀,品賞優美詞句,體會作者語言的準確、形象。)②抓“ 串”和“躥”的字理體會小泉的美。③看圖像體會小泉的美。(畫外音解決最后一句)(3)解決第一個問題。學到這里,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好理解了吧嗎?可以通過字理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可在此字理分析“嫵媚”兩個字都是女字旁,表示女子討人喜歡的形態。出示媚字的字形演變圖引申為美好、可愛的意思,這句話是說沒有趵突泉,濟南的景色會沒有那么美麗可愛,會遜色很多。) (著名的泉城濟南曾經失掉了一半的嫵媚,八十年代中期,由于人們亂砍亂伐,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地下水遭到堵塞而斷流,趵突泉的水突然不冒了,著名的泉城濟南因此失掉了一半的嫵媚——旅游的人數大大減少,旅游收入也隨之減少。濟南市的市民非常傷心。這個問題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他們請來專家找出癥結所在,然后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興修水庫,引水入庫。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趵突泉又開始沸騰了。你們看,趵突泉的美還給濟南帶來了經濟效益,所以說沒有趵突泉,濟南將會失去一半的嫵媚。)三、總結:
《趵突泉》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語句優美、生動,富有詩情畫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了趵突泉的美麗景色,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4
學習目標: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的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點,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的描寫事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通過自學、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學習生字新詞。
2、結合圖畫明確作者觀察的順序和重點,初步學習課文,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3、學習第1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學生出示自己搜集的資料,了解祖國的名勝。
學生自由講述自己游歷的或了解的黃山、西湖等山水名勝的情況。
2、觀察掛圖,了解趵突泉。(相機說一說山東的一些名勝古跡,如泰山、孔廟、趵突泉等)
3、簡介趵突泉和課文的作者老舍。
二、看圖。
自學,觀察插圖。
(1)回顧以前所學的觀察方法,說說需要注意什么。
(2)按照順序、抓住重點觀察圖片。
(3)集體交流,教師小結。
三、自學課文。
1、初讀課文,自學課文。
2、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檢查: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檢查正音。
3、再讀課文,聯系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學課文,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整體感知。
(3)集體交流反饋。
4、齊讀課文,再次理解課文內容。
5、說說趵突泉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說說什么是名勝,教師讓學生區分“名勝”和“古跡”,并簡介千佛山、大明湖。
4、說說什么是“單講”。
5、小結作者的寫作方法。
五、自讀課文以后的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2、3、4自然段,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2、了解大泉、小泉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說說濟南的三大名勝。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2、教師檢查。
(1)什么樣的水叫“活水”?
(2)這一部分寫了趵突泉的哪些特點?
3、理解最后一句。
(1)指名讀。
(2)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它是一個什么句?
(3)誰能換一種句式來表達?
(4)這句話好在哪里?
三、學習3、4自然段,講讀學生的疑難問題。
1、齊讀課文。
2、自讀,分組討論,說說大泉、小泉的特點,交流疑難問題。
3、先由學生講述對趵突泉的了解。
(大泉有3個,一年四季晝夜不停的在翻滾;大泉泉水永不疲乏的在冒,永遠活潑、鮮明……)
4、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問題設計:為什么大泉眼一年四季、晝夜不停的在翻滾?為什么看了三分鐘,便覺得自然的偉大,使你不敢正眼去看?為什么說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一種神秘的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教師予以綜合:(1)大泉和小泉各有什么特點?(2)大泉、小泉給人什么印象?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印象?
5、學生解答問題。
(1)大泉的特點:永遠不停的冒(翻滾),泉水活潑、鮮明。
(2)小泉的特點:不斷冒出各種形狀的水泡,優美,有趣。
(3)大泉給人的印象:令人感到自然的偉大。(教師引導學生談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小泉給人的印象:令人感到優美、有趣。(教師引導學生談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6、選擇優美的段落背誦。
四、總結。
1、集體小結作者的寫作特點。
2、教師總結。
板書:
1、趵突泉
純潔
大泉——偉大
活潑
鮮明
大魚吐水
美
小泉——有趣
一串明珠
一串珍珠
一朵珠花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理解新出現的詞語。
2、結合圖畫明確作者觀察的順序和重點,初步學習課文,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檢查預習情況。
1.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2.形近字
佛——拂 潑——撥 潔——結 搖——遙
秘——密 嫵——撫 扁——偏 倦——蜷
3.理解生字詞語:
二、仔細觀察圖畫,再認真讀課文,在圖畫中試著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1.小組學習,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
第2自然段:泉水清淺、鮮潔,它為濟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滾,冬天會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態,活潑、有趣。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公園游覽的路線從不同方面介紹了。
三、指導朗讀課文。
四、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2、仿照課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寫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把觀察到的事物,再具體形象地加以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學習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只一句話,上半句講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下半句“單講”。那么,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開門見山,語言簡潔,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圖畫,閱讀學習第二自然段。
小組學習,思考:
1.作者還沒有來到公園,就已經感受到了的美了,那是為什么呢?
2、泉水的特點是什么?
3、你是怎么理解泉水特點的?
4、“假如沒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美”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這樣說?
(是在橋上看到的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過岸邊“幽靜”的環境。)
(清淺”“鮮潔”)
(“清淺”的意思是干凈、清澈見底。“鮮潔”的意思是水質鮮活,沒有雜質。)
(“美”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態美好可愛。作者感到在濟南美麗的山光水色之中,的美麗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沒有,就大大遜色了。)
三、看圖畫,閱讀學習第三自然段。
1.教學過渡:作者說“假如沒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到底是怎樣的“美”。
2、讀課文,學生小組討論,
思考:
(1)這一段哪幾句具體寫大泉?作者筆下描繪的大泉是什么樣的景象?有什么特點?
(2)寫“不斷地翻滾”是怎樣具體寫的?
(3)作者一邊描繪大泉,一邊寫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滾”的樣子,聯系課文內容,說說翻滾的大泉給作者和我們的感覺是什么?反復讀這三句話,從中體會作者深深的感受。
(3~6句)
(看到水從三個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斷地翻滾。)
(“像煮沸了似的,不斷地翻滾。”“……沒晝沒夜地冒,冒,冒,永遠那么晶瑩,那么活潑,好像永遠不知疲倦。”)
(自然的偉大)
3.在這一段里,作者除了寫大泉的景象,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泉池的形狀、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4、如果說,平時的那么“翻滾”,“好像永遠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怎樣呢?
(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個怎樣“更好”的景象?平時的泉“偉大”,冬天的泉給我們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6、小結:這一段描寫大泉的美麗景色,突出表現了大泉“晝夜不息”地“翻滾”的自然的'偉大,以及冬天的神秘感。使我們和作者一樣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7、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四、閱讀學習第四段。
1.齊讀這一段,作者怎樣從描寫大泉過渡到描寫小泉的?
(多姿多態)
2.小泉有什么特點?
(過渡句:“池邊還有數不清的小泉眼”)
怎么“多姿多態”?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舉了泉水往上冒的樣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種種姿態和變化莫測來表現小泉的“多姿多態”。)
3.反復讀這一段,抓住表現小泉不同姿態的詞句,仔細品味小泉的各個特點,體會作者賦予的感情。
4.作者寫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來寫的?
(比喻)
5.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五、總結:
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語句優美、生動,富有詩情畫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了的美麗景色,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板書設計 :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6
《趵突泉》是篇寫景文章,老舍用濃墨重彩介紹了趵突泉的美與趣,讀了讓人如臨其境、如見其身。全文共有4節,第1節簡述濟南的三大名勝;第2節概說泉水之美,為濟南增添了無窮魅力;第3節寫了大泉的壯觀與冬日泉水的神秘。第4節用了一系列排比句式寫出了小泉的有趣。全文以“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為文眼,向讀者展現了趵突泉泉水清鮮而純潔,大泉晝夜翻滾、生生不息,小泉活潑可愛、善變有趣的動人畫面,值得反復品讀、欣賞,值得推敲、評析直至存入腦海。
老舍是文學大師,小小一篇《趵突泉》寫作手法也十分高超,布局謀篇匠心獨具,遣詞造句得心應手,字里行間滲透出對趵突泉的贊美喜愛之情,更傳遞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崇敬之情。這些,都是教學時可開發的資源,要引導學生去賞析、去學習,甚而模仿和創作。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這篇課文,欣賞美文佳句。
2、交流自己喜歡的美句,談談自己的感悟。
3、感受大自然的偉大,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交流自己喜歡的美句,談談自己的感悟。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好!聽說咱們四(5)班的同學聰明活潑,見多識廣,是這樣嗎?這么一說,我倒想見識一下,考考你們,想接受我的挑戰嗎?
1、游戲導入
搶猜城市的別名。如:廣州-羊城,花城;昆明-春城;重慶-山城;哈爾濱-冰城;濟南-泉城。
知道廣州為什么會稱為花城嗎?(廣州花很多。廣州氣候宜人,很適合種花。)
哈爾濱為什么會被稱為冰城?(冬天冰很厚,特別冷)
同學們知道山東濟南的別稱為什么叫泉城嗎?
(濟南城里泉水特別多,清代作家劉鄂在《老殘游記》中描寫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綺麗風光,就是濟南的形象寫照。在濟南的所有泉水中,最有名的是什么泉,知道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趵突泉)
關于趵突泉,昨天同學們去查了資料,誰來向大家介紹你所了解的趵突泉?
2、 學生介紹收集到的有關材料。
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還真不少。老師也收集了一段關于趵突泉的錄像,想看一看嗎?
怎么樣?(生說說感受)
剛才我們通過互相交流資料,知道了趵突泉歷史、名稱的由來,還知道了從古到今有許多文人墨客來到趵突泉,寫下有名的詩詞歌賦。我們現代的著名文學家老舍先生就對趵突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師指黑板上的課題)――趵突泉。想讀一讀嗎?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邊讀邊想一想,你覺得文中哪一句話最能體現趵突泉在濟南的地位?用筆把它劃下來。
2、交流,課件出示中心句:“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
誰也找到這一句的,請你來讀讀這個句子。
還誰也找到這一句的,也請你來讀讀這個句子。
(指導朗讀,重點:定,一半)
為什么說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
(理解1、泉水,是濟南的靈魂,是濟南的眼睛,是號稱"泉城"的主要意義所在!
所以,沒有了泉,濟南就好象沒有了靈魂,沒有了生機活力!也就不會叫做泉城了! 泉水之中,趵突泉數天下第一泉,沒了它,濟南的泉會遜色大半!
理解2、趵突泉是濟南最著名也是最美麗的泉水,濟南的美麗一半都來自趵突泉的美麗。)
師:難怪有人說:濟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獨稱第一泉。師引:如果沒有這泉,生接―――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
(或)帶著你對這個句子新的理解,再來讀讀這個句子吧(指名讀,齊讀)
過渡:這么美的趵突泉,老舍先生是如何來描寫的呢?請同學們快速找找課文是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趵突泉的?(大泉和小泉兩方面)板書
(學生讀文想想找找)
三、學習“大泉”
1、哪段寫大泉的?(第三段)
誰來讀讀第三段?其他同學邊聽邊劃出自己喜歡的或者你認為寫得很美的句子。
把自己剛才劃的句子讀一讀,然后讀給同桌同學聽一聽,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2、交流。
句1“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鐘,便覺得自然的偉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遠那么純潔,永遠那么活潑,永遠那么鮮明,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
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神奇、自然的偉大)誰還想來談談?
從哪些地方看出自然的偉大?
(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感到疲乏。)
你來念一念這三個冒(指導朗讀三個冒)念出生生不息的活力
師:趵突泉就這樣不停地冒著,充滿著青春活力地――生:冒,冒,冒;蘊含著無窮力量地――生:冒,冒,冒;日夜不停地――生:冒,冒,冒;生生不息地――生:冒,冒,冒。師引:在這樣的泉水面前,你只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鐘,便呆――生接:覺得自然的偉大,師引:偉大得――生接: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這樣的泉,你會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它?(偉大、壯觀、神奇、氣勢雄偉、力量無窮)
過渡:還有讓你覺得美的句子嗎?
句2“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熱氣,白而輕軟,在深綠的長長的水藻上飄蕩著,不由你不想起一種神秘的境界。”
這句話又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呢?(一種神秘的美)板書:神秘
誰還想來說說?
朗讀讀出冬天泉水神秘的美。
3、三個大泉那么生機勃勃,冬天的泉水又是那么神秘,面對著這大泉,你會發出怎樣的感嘆?老舍先生又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
(泉太好了)
誰來當當老舍先生來發發感嘆?
把“太好了”讀好。指名讀,齊讀。
四、學習“小泉”
過渡:大泉這么雄偉壯觀,力量無窮,深深地吸引了我們;然而的小泉可比大泉更有趣呢!
1、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了小泉的許多姿態,請你讀一讀,劃出你最喜歡的那種姿態的句子,多讀幾遍,你還可以畫一畫或者做做動作,等會兒請同學們猜猜你畫、表演的是哪一句,好嗎?
第一種姿態:
“有的像大魚吐水,極輕快地躥上來一串水泡;”
1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有趣)
2能把這種有趣的感覺讀出來嗎?誰也想來讀讀?
第二種姿態
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著;”
1指名讀,你感受到什么了。
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著,感覺很美。
2他讀時你們體會到美了嗎?自己讀一讀,邊讀邊想象一下,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著什么樣?
第三種姿態
“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水泡,大,扁一點,慢慢的,有姿態地,搖動上來,碎了;”
1自己加上動作進行朗讀,看誰的動作最能夠準確地表達出句子描寫的姿態。(感受水泡慢,上來的費勁。)
2指名表演,其他同學一起讀。(半天時間長,慢。看,有趣)
3大家加上動作,都感受著讀讀。
第四種姿態
“有的好幾串小碎珠一起擠上來,像一朵攢得很整齊的珠花,雪白;”
1指名讀
2為什么吸引你(很美)
3朗讀。
2、 想像仿寫
有沒有了?小泉的樣子和姿態只有這些嗎?你是從那發現的?
(體會省略號的用法)
(你真會讀書,是個會思考的孩子)
a讓我們想像一下,小泉還會有什么樣子呀!請你用你聰明的小腦瓜進行想像,把它寫到白紙上。最好學著書上的句式:有的像------------- b誰寫好了想讀給大家聽一聽?
3、你會用什么詞語來概括小泉?
(有趣多姿)板書。
五、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走進了趵突泉,感受到了她的壯觀的美,神秘的美,有趣的美,多姿的美。趵突泉真是:(課件出示小詩)
泉眼如輪,泉水上涌,珍珠隨處涌。
六、作業
課文學完了,課外,你想給自己布置點什么作業呢?
指名說說
師:老師這兒有幾個作業,你如果感興趣,可以選一個做一做。
1、摘錄并背誦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
2、小組合作做一份有關趵突泉的綜合小報。
3.畫一畫自己心目中的趵突泉。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理解趵突泉溪水、大泉和小泉的特點,了解趵突泉的美姿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學習方法、習慣目標:
1、學會運用“讀文章,想畫面”的方法,想象出溪水、大泉、小泉的形象
2、學習作者細致描繪,抒發感受的方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人文教育目標:受到熱愛大自然的熏陶,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
二、教學重點
1、通過合作和朗讀感悟,想象出大、小泉眼的樣子和特點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三、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感受
理解想象大泉和小泉涌出的水各有什么特點
四、教學策略
欣賞、品讀、想象
五、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材料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老師要出一些題考考大家,有沒有信心把它做對?
第一題:知道山東的省會在哪的請舉手?你是如何知道的?(指名學生回答)
師:對,在濟南。在濟南每年都會有無數的中外游客蜂擁而至,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知道的請舉手。(生自由發言)
師: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幾幅圖片,相信在看了之后,你們心里的謎團肯定會一個個解開的。(播放大明胡、千佛山、趵突泉圖片)
2、看完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想?
師:對,正是因為濟南美,正是因為濟南有這么多的游覽勝地,所以才吸引了無數的中外游客,特別是這趵突泉,連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在游覽完了之后,都被它的美麗景色所傾倒,于是寫下了一篇非常優美的文章,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課文——趵突泉(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提一些什么問題?(生自由發言)板書學生提出的的部分問題。
b)師:愛提問題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我們要把它堅持下去。現在就請同學們帶著自己所提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下課文。(生自由讀課文)
c)解決學生提出的較簡單的問題。
d)師:好,讀完了課文,誰能用“趵突泉真……”來描述自己讀完之后的感受?(生自由發言)
e)師:美麗、有趣、壯觀的趵突泉,那就讓我們趕緊跟隨作者一起走進課文,去細細品味一下吧!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師:通過讀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啊!原來我們剛才所看到的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那在你的心目當中,認為怎樣的地方才算是名勝呢?(生自由發言)
師:承如同學們所說,只有那些歷史悠久,環境又非常悠美的地方才可以稱得上是名勝,那就讓我們再來領略一下這些名勝的風采吧!(幻燈片播放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的圖片)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a)師:這么美的趵突泉,作者又是通過哪幾個方面把趵突泉的這種美體現出來的,默讀課文尋找一下。
b)指名學生回答,板書溪水、大泉、小泉
c)師:好,現在我們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小組內成員要互相說一下溪水、大泉、小泉,作者分別是通過哪些句子把他們的美體現出來的,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并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d)學習溪水
i. 小組代表匯報:作者寫溪水時是用這些句子來描述的……,通過這些句子讓我們體會到了……
ii. 師:慢慢讀一下這些句子,看看從中你能知道什么?(生自由發言,板書清淺、鮮潔)
iii. 師:再細細讀一下這些句子,想象清淺、鮮潔的溪水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指名學生描述自己所想象到的景象。
iv. 師:想象的好美啊,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真實的畫面吧!(播放圖片)
v. 師:看完了圖片,你想說點什么?(生自由發言)
vi. 讓學生對照圖片,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vii. 師:面對這么美的泉水,作者發出由衷的感嘆,看看作者發出了一種什么感嘆?
(指名學生回答)
viii. 師:讀一讀這句話,看看從作者的感嘆中你又能體會到什么?(生自由發言)
e)學習大泉
i. 小組代表匯報:作者寫大泉時是通過這些句子來描述的……,通過這些句子讓我體會到了……
ii.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的句子。
iii. 師:慢慢讀一下這些句子,看看從中你又能知道什么?(生自由發言,板書晝夜翻滾,純潔、鮮明、活潑,冬天熱氣飄蕩)
iv. 師:細細品味一下這些句子,看看你的眼前浮現出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自由讀體會)
v. 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一下。請你想象一下,此時此刻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vi. 師:你的眼前浮現出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誰能起來說一說?(生自由發言)
vii. 師:那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畫面去看一看吧!(播放有關大泉的畫面)
viii. 師:在剛才的畫面中,你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談)
ix.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把大泉的這種美讀出來吧!
x. 師:通過剛才有感情地朗讀和我們所看到的畫面,你又有新的感觸嗎?(生自由談)
xi. 師:大泉確實是非常壯觀、非常神秘、非常震撼人心的,那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濟南,真實領略一下大泉的實地風光吧!(播放風光實錄)
xii. 師:通過剛才的風光實錄,你體會到大泉涌出的水有什么特點?(生自由發言)
師:是啊,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能幾回見。現在誰能讀這段話,把我們帶進那壯麗、神秘的大泉?
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配合播放風光實錄。適機評價學生。
f) 學習小泉
i. 小組代表匯報:作者寫小泉時是通過這些句子來描述的……,通過這些句子我體會到了……
ii.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的句子
iii. 師:自己慢慢讀一下這些句子,想象一下小泉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閉上眼睛,師范讀
師:你的眼前又涌現出了一種什么樣的畫面?(生自由發言)
iv. 小泉也如此美麗,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小泉看一下吧!(播放風光實錄)
v. 在剛才的風光實錄中你看到了什么?(自由發言)
vi. 師:你在看了這么美的畫面之后有何感想?(自由發言)
vii. 師:如此秀美的小泉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一下吧!
viii. 師:現在誰能起來讀一下這段話,再把我們帶進那秀美的小泉感受一下?
ix. 指名學生朗讀,教師配合播放畫面。
g)師:看來趵突泉既有壯麗的美,又有非常柔和的美,想不想再把這種美麗、奇異的風光領略一下?完整播放趵突泉的風光實錄,配合解說。
h)師:現在如果讓你用兩個詞語來概括一下趵突泉的特點,你會用哪兩個詞語?讓你用一句話贊美它,你會如何說?(生自由發言)
(四)佳句剖析
師:正是因為作者的語言文字運用得如此美妙,所以才向我們描述出了如此美麗的趵突泉,那整篇文章當中,你最喜歡哪句話,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聽,和他一起分享這佳句美景。(同桌互讀)
指名讀,互相評議。
(五)小結升華,進行人文教育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何感觸?(自由發言)
師:趵突泉雖然離我們很遠,但我們可以珍惜好身邊的一草一木,讓大自然更加美麗,讓美麗的環境天天都能伴隨我們身邊,同學們能做到嗎?
(六)作業
為趵突泉設計廣告詞,吸引更多的人來觀賞。
查閱其他有關資料,了解濟南其他名勝古跡的特點。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8
老舍是現代著名作家。三十年代初期,他從英國回到山東,寫了一系列優秀散文,表現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趵突泉》只是其中的一篇。作者筆觸細膩,文章凝練含蓄,因此我們的理解不能停留于字面,必須聯系全文仔細辨析,防止偏頗。
一、“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了一半的美”,真會如此嗎?又怎樣理解呢?
趵突泉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沒有這泉,濟南也不會丟失一半的美吧?其實,作者這樣寫,在于突出趵突泉景色優美,令人向往,強調了趵突泉在濟南的風景名勝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不能機械地算死賬。同時,這樣一強調,讀者肯定會對趵突泉的美景產生濃烈的興趣,滋長追索的情緒,從而急于閱讀下文,作品也就更加引人。另外,這樣寫也是具體描繪趵突泉美景的別致先導,使文章過度自然,增強了內在聯系。
二、面對美麗的趵突泉,“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鐘,便覺得自然地偉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這是為什么呢?
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可以知道,趵突泉一年四季充滿了青春活力。看著這“純潔”、“活潑”、“鮮明”的活水,“永不疲乏,永不退縮”,永遠使“冒、冒、冒”,怎不使人浮想聯翩?怎不使人感到大自然的偉大?呆呆看三分鐘之后,所以不敢正眼去看,不是出于恐懼、害怕,而是融進了作者的真切感受,對這種永不衰竭的自然偉力,產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這才不敢正眼去看,并且由具體形象悟出了深刻的哲理,啟發人們去深入思考這一似乎出人意料的奇怪現象。
三、文章描寫池邊小泉,在“有的──有的──有的──”之后,用了一個省略號,它只是簡單地表示省略嗎?
作者為了活現泉水上冒的形態,用了一組排比句,寫得細膩傳神,末了的一個省略號,不只是前邊一連串姿態各異的水泡出現、變化、消失過程之具體描寫的省略,而且還暗示了趵突泉變化多姿,難以窮盡,給人妙趣橫生的印象,它能使讀者從這個省略號生發開去,產生聯想,引起身臨其境的感受。
現將教學中的一點感受和做法做一總結: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們都去過哪些旅游勝地游玩?
生:我到過杭州西湖(學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到過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師帶大家到山東濟南著名的趵突泉去看一看,你們想不想同行?
生:想!
(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師生情感關系是課程改革所追求的,上課伊始,我親切的話語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一種和諧,真誠,溫馨的心理氛圍在學生中形成,有效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濟南名勝趵突泉水的清淺,鮮潔和大泉,小泉優美動人的姿態,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那引人入境的仙境,更足以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和神秘。)
2、整體感知,理清順序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說說趵突泉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趵突泉的泉太好了,清淺,鮮潔
生:趵突泉的小泉比大泉更有趣。
師:現在你就是一名導游,請自己設計游覽趵突泉的線路圖。
(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的路線設計,要求學生解說時注意要有一定的順序,語言簡單明了)
(此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全文,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地表達出自己對趵突泉的獨特感受,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獨立性,賦予學生一定的角色,讓他們當一名導游自設游覽線路圖并解說,每個孩子都有強烈的表現欲,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上臺展示自己的線路圖,使得他們的表現欲得到了極大滿足,自信心倍增,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發展,改進了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提高了教學活動的吸引力。)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9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大泉、小泉的特點。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古人說,誰見了泉水,誰就會得到幸福,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欣賞一下趵突泉。(板書課題,課件出示趵突泉錄像)
1、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瀏覽全文,想一想趵突泉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2、瀏覽全文,想一想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趵突泉的?(指名回答)
(板書 泉水 大泉 小泉)
三、朗讀品悟大泉
1、作者沿著小溪往前走,看到了三個大泉,從哪一個句子里最能體會出大泉的特點呢?(指名回答)
2、去掉這三個“冒、冒、冒行不行?為什么?
3、指導有感情地讀“冒、冒、冒”。
四、朗讀品悟小泉
大泉極富有生命力,那么小泉又是怎么樣的呢?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用讀,可以用畫,可以用議,來體會一下小泉的有趣。
1、指名用畫來休會的小朋友上臺,出示畫面,介紹他畫的是哪一個句子,也可以出示畫面讓大家猜一猜,他畫的是哪一個句子
2、指名朗讀好的小朋友用讀展示他的體會。
3、指名說一說,你體會到小泉有什么特點。
五、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趵突泉這一課,沿著作者的順序一起欣賞了奇泉趵突泉,感受到了她的美麗,趵突泉真是:(課件出示小詩)
泉眼如輪,泉水上涌,珍珠隨處涌,金線自然牽。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點,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二)仿照課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寫句子。練習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把觀察到的事物,再具體形象地加以描寫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第一段只一句話,上半句講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下半句“單講”趵突泉。那么,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開門見山,語言簡潔,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圖畫,閱讀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作者還沒有來到趵突泉公園,就已經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為什么呢?
(那是在橋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過岸邊“幽靜”的環境。)
那泉水的特點是什么?
(清淺”“鮮潔”)
怎么理解“清淺”“鮮潔”?
(“清淺”的意思是干凈、清澈見底。“鮮潔”的意思是水質鮮活,沒有雜質。)
“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會失去一半的嫵媚。”“嫵媚”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這樣說?
(“嫵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態美好可愛。作者感到在濟南美麗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麗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沒有趵突泉,就大大遜色了。)
(三)看圖畫,閱讀學習第三段。
1、教學過渡:作者說“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會失去一半的嫵媚。”接下來,我們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樣的“嫵媚”。
2、指名讀這一段。這一段哪幾句具體寫大泉?
(3~6句)
作者筆下描繪的.大泉是什么樣的景象?有什么特點?
(看到水從三個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斷地翻滾。)
寫“不斷地翻滾”是怎樣具體寫的?
(“像煮沸了似的,不斷地翻滾。”“……沒晝沒夜地冒,冒,冒,永遠那么晶瑩,那么活潑,好像永遠不知疲倦。”)
3、作者一邊描繪大泉,一邊寫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滾”的樣子,聯系課文內容,說說翻滾的大泉給作者和我們的感覺是什么?
(自然的偉大)
4、反復讀這三句話,從中體會作者深深的感受。
5、在這一段里,作者除了寫大泉的景象,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泉池的形狀、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如果說,平時的趵突泉那么“翻滾”,“好像永遠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樣呢?
(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個怎樣“更好”的景象?平時的泉“偉大”,冬天的泉給我們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7、小結:這一段描寫趵突泉大泉的美麗景色,突出表現了大泉“晝夜不息”地“翻滾”的自然的偉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們和作者一樣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8、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四)閱讀學習第三段。
1、齊讀這一段,作者怎樣從描寫大泉過渡到描寫小泉的?
(過渡句:“池邊還有數不清的小泉眼”)
2、小泉有什么特點?
(多姿多態)
怎么“多姿多態”?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舉了泉水往上冒的樣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種種姿態和變化莫測來表現小泉的“多姿多態”。)
3、反復讀這一段,抓住表現小泉不同姿態的詞句,仔細品味小泉的各個特點,體會作者賦予的感情。
4、作者寫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來寫的?
(比喻)
5、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五)總結:
《趵突泉》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語句優美、生動,富有詩情畫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了趵突泉的美麗景色,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11
一、本課分析: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圖上畫的是趵突泉公園,突出了池中的三股大泉,大泉冒出水面,在不斷翻滾;小泉冒出的水泡隱約可見。泉池中的水清澈見底,池中有游魚,池邊有涼亭、垂柳。
課文記敘了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美麗景色,依次描繪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淺、鮮潔和大泉、小泉優美動人的姿態,重點是對三股大泉和小泉景色的描寫。細致的觀察、形象的描述以及在景物描寫中融入個人真切感受,是這篇課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點是教學的重點;體會作者的感受,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通過讓學生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學習和體會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正確讀寫“趵突泉、純潔、疲乏、水藻”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課文,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
4、學習作者細致的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點是教學的重點;體會作者的感受,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三、教學方法:看圖,師生合作探究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趣,引入課題
1、出示圖畫,你知道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是哪兒知道的?
2、老師介紹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以泉為主的特色園林。
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趵突泉,三窟并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裊裊,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諸如曾鞏、蘇軾、張養浩、王守仁、蒲松齡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3.作者介紹:老舍(1899—1966)小說家、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市人。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后任小學教員、校長。 1922年到天津南開學校中學部任教,并在燕京大學讀書。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稱號。1966年8月因“文革”遭受迫害,不幸含冤去世。
二、對照圖畫,初讀課文。
1、讀課文,了解大意。
2、自學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
4、請學生放聲讀讀課文,再對照看圖,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不懂的句子,記下不明白的問題。
三、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1. 理清文章順序,抓住文章重點。
(西門橋――溪活水――大泉――小泉 重點:對大泉、小泉的描寫)
(1)既然濟南有三大名勝,作者為什么“單講趵突泉”?
(2)假如沒有這泉,濟南真的會失去一半的美嗎?
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這是作者對趵突泉的整體感受,從作者的感受中,可以體會到趵突泉對濟南的重要。濟南又叫“泉城”,有七十二泉,“趵突泉”號稱天下第一泉。
仿照這一句式,學生填寫:假如沒有這大大小小的泉,濟南定會丟失(全部的美)。
(3)大泉、小泉各有什么特點?
四、鞏固練習。
1、認真朗讀課文。
2、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背誦你喜歡的段落。
二、小聲朗讀課文,思考。
1、作者重點向我們介紹了趵突泉的那些美景?各抓住什么特點來介紹的。
2、小組討論。
3、學生發言。
4、師生共同回答。
二、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思考:看到大噴泉,你的總體感受是什么?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概括。
(3)用鉛筆畫出文中描寫作者的感受的句子。
(4)討論重點句子:
“一年四季……翻滾”“你立定呆呆……正眼去看”“不由……神秘的境界”“泉上起了……飄蕩著”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鐘,便覺得自然的偉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遠那么純潔,永遠那么活潑,永遠那么鮮明,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這是作者在觀察、欣賞三個大泉時的感受,從三個大泉的噴涌、翻滾中,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不敢正眼去看”,是對大自然的敬畏,表現三個大泉震撼人心的美。
“永遠……永遠……永遠……”排比句式具體表現作者從三個大泉體會到的大自然的偉大。從作者的獨特感受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三個大泉的壯美。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學:(標出這段共有幾句話,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齊讀這一部分
(3)“有的大魚吐水……雪白”體會小泉的特點是怎樣的?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
作者運用比喻手法來寫小泉,既表現了小泉的特點,又表達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小泉冒水,作者覺得有的像大魚吐水,有的像一串明珠,有的像一朵攢得很整齊的珠花。從作者的感受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小泉的秀美。
省略號有什么作用:還有很多小泉作者沒有寫出來,你能想象出它們的樣子嗎?
老師提示,,小泉中有叫金線泉的,會是什么樣子的?有叫螺螄泉的,又會是什么樣子的?
(4)這么美的趵突泉在濟南占有什么樣的地位呢?請大家讀一讀第一、二自然段,并討論。
三、合作探究,感悟不同
找出描寫大泉、小泉特點的詞語,說說各有什么不同?
四、朗讀指導:大泉表現的是一種壯麗、陽剛之美,朗讀要有一定的氣勢;小泉表現的是一種秀麗、陰柔之美,要讀得活潑一些。寫大泉的文字中,有一句是寫冬天大泉的情景:“冬天更好,……神秘的境界”,要讀得輕些、慢些,仿佛真的進入一種神秘的境界。
五、總結全文,激趣深化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川秀麗,有很多有名的風景區,就名泉來說,除了濟南的趵突泉,你還知道有哪些名泉?(無錫的二泉映月,杭州的虎跳泉)
六、課后反思: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12
老舍是現代著名作家。三十年代初期,他從英國回到山東,寫了一系列優秀散文,表現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趵突泉》只是其中的一篇。作者筆觸細膩,文章凝練含蓄,因此我們的理解不能停留于字面,必須聯系全文仔細辨析,防止偏頗。
一、“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了一半的美”,真會如此嗎?又怎樣理解呢?
趵突泉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沒有這泉,濟南也不會丟失一半的美吧?其實,作者這樣寫,在于突出趵突泉景色優美,令人向往,強調了趵突泉在濟南的風景名勝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不能機械地算死賬。同時,這樣一強調,讀者肯定會對趵突泉的美景產生濃烈的興趣,滋長追索的情緒,從而急于閱讀下文,作品也就更加引人。另外,這樣寫也是具體描繪趵突泉美景的別致先導,使文章過度自然,增強了內在聯系。
二、面對美麗的趵突泉,“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鐘,便覺得自然地偉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這是為什么呢?
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可以知道,趵突泉一年四季充滿了青春活力。看著這“純潔”、“活潑”、“鮮明”的活水,“永不疲乏,永不退縮”,永遠使“冒、冒、冒”,怎不使人浮想聯翩?怎不使人感到大自然的偉大?呆呆看三分鐘之后,所以不敢正眼去看,不是出于恐懼、害怕,而是融進了作者的真切感受,對這種永不衰竭的自然偉力,產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這才不敢正眼去看,并且由具體形象悟出了深刻的哲理,啟發人們去深入思考這一似乎出人意料的奇怪現象。
三、文章描寫池邊小泉,在“有的------有的------有的------”之后,用了一個省略號,它只是簡單地表示省略嗎?
作者為了活現泉水上冒的形態,用了一組排比句,寫得細膩傳神,末了的一個省略號,不只是前邊一連串姿態各異的水泡出現、變化、消失過程之具體描寫的省略,而且還暗示了趵突泉變化多姿,難以窮盡,給人妙趣橫生的印象,它能使讀者從這個省略號生發開去,產生聯想,引起身臨其境的感受。
現將教學中的一點感受和做法做一總結: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們都去過哪些旅游勝地游玩?
生:我到過杭州西湖(學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到過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師帶大家到山東濟南著名的趵突泉去看一看,你們想不想同行?
生:想!
(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師生情感關系是課程改革所追求的,上課伊始,我親切的話語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一種和諧,真誠,溫馨的心理氛圍在學生中形成,有效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濟南名勝趵突泉水的清淺,鮮潔和大泉,小泉優美動人的姿態,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那引人入境的仙境,更足以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和神秘。)
二:整體感知,理清順序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說說趵突泉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趵突泉的泉太好了,清淺,鮮潔
生:趵突泉的小泉比大泉更有趣。
師:現在你就是一名導游,請自己設計游覽趵突泉的線路圖。
(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的路線設計,要求學生解說時注意要有一定的順序,語言簡單明了)
(此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全文,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地表達出自己對趵突泉的獨特感受,充分體現了 學生的獨立性,賦予學生一定的角色,讓他們當一名導游自設游覽線路圖并解說,每個孩子都有強烈的表現欲,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上臺展示自己的線路圖,使得他們的表現欲得到了極大滿足,自信心倍增,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發展,改進了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提高了教學活動的吸引力。)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1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
3.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大泉、小泉的特點,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欣賞過天然泉水的美景嗎?無論是白云山的九龍泉的清甜,還是珍珠泉的瑰麗,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山東濟南,有一處的泉水更為聞名,當年清朝的乾隆皇帝游經此地,大為贊嘆,并譽其為“天下第一泉”。你們知道是那個泉嗎?《趵(跳躍)突(奔突)泉》(“趵”“豹”聯系記憶識字法)
請有準備的同學簡單介紹趵突泉。
二看圖說話,初步感受。
1、仔細觀察圖畫,看看有什么景物,哪個是主要的景物(大泉),怎么樣的(用生動的詞語),整體感覺怎樣。
2、同桌互相練說
3、請2個同學說說。(三窟并發,泉涌上奮,浪花四濺,水涌若輪,勢如鼎沸……)
三、看圖學文,整體感知。
1、這三股泉水奔涌不已,真令人驚嘆。我國現代著名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 (開門見山,引起下文)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淺、鮮潔,它為濟南增添了美。
[提示:作者還沒有來到趵突泉公園,就已經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為什么呢?(那是在橋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那泉水的特點是什么?(清淺鮮潔“)
為什么”丟失一半的美“?(作者感到在濟南美麗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麗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沒有趵突泉,就大大遜色了。)]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滾,冬天會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態,活潑、有趣。
4、劃分結構段,歸納段意:
提示: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園游覽的路線從不同方面介紹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第二段(第2~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淺,大泉日夜翻滾,小泉姿態優美動人,為濟南增添了美。
5、朗讀課文,熟讀你最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上承前課,下啟大小泉的學習。
上節課我們一起初步認識了趵突泉,你們最喜歡那些段落呢?(描寫大小泉的段落)為什么?(美)
(讀這些段落,鼓勵能背的同學背。)的確,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美不僅來自那泉水流出的一溪活水,還來自她的源頭——大泉小泉的奇景。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品味吧。
二、品味美,習寫法。
1、品賞大泉,體味作者感受。
1)默讀這一段。想想這一段哪幾句寫大泉?全班答(3~6句)
2)作者筆下描繪的大泉是什么樣的景象?(水從三個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斷地翻滾)(冬天泉上的煙霧)
3)讓學生質疑,或提問:是不是只是描寫這兩種景觀呢?如果是,何必寫那么長呢?(作者一邊描繪,一邊寫出了自己的感受。)
a.想象水晝夜不停”翻滾“的樣子,說說翻滾的大泉給我們的感覺是什么?
聯系課文內容,給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自然的偉大)
b.為什么覺得自然的偉大,不敢正眼去看呢?(第5句)
加述:兩千多年前,我國史書已有關于她的記載,從古到今,她奔涌不息,從沒停止過。
c.反復讀這兩句話,從中體會作者深深的感受。
d.以”永遠……永遠……永遠……“造句,體會這樣表達的好處。
e.那么,冬天的泉給我們和作者帶來了什么聯想?(”神秘的境界“)4)大泉有什么特點?(奔涌不息)
5)在這一段里,作者除了寫大泉的景象,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泉池的形狀、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小結:這一段描寫趵突泉大泉的美麗景色,突出表現了大泉“晝夜不停”地“翻滾”的自然的偉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們和作者一樣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7)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2、玩賞小泉,學習形象地描寫。
1)作者怎樣從描寫大泉過渡到描寫小泉的'?( “池邊還小泉呢”)
2)齊讀這一段,小泉有什么特點?(多姿多態)
怎么“多姿多態”?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舉了泉水往上冒的樣子?(“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種種姿態和變化莫測來表現小泉的“多姿多態”。)
3)反復讀這一段,抓住表現小泉不同姿態的詞句,仔細品味小泉的各個特點,把你最喜歡的一種姿態畫下來。請2個同學展示。
4)小泉給作者和我們的感受是什么?(有趣、活潑)
采用了什么手法來寫的?(比喻、擬人)
5)以“有的……有的……有的……”造句,用上比喻(有能力的同學可兼用擬人),生動地描述有多種姿態的景物。提示:如煙花、噴泉等
6)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體會作者賦予的感情。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14
《趵突泉》是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的一篇選學課文。作者老舍用濃墨重彩介紹了趵突泉的美與趣,讀了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全文以“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為文眼,向讀者展現了趵突泉泉水清鮮而純潔,大泉晝夜翻滾、生生不息,;小泉活潑可愛、善變有趣的動人畫面。文中單單一個“冒”字就值得我們反復品讀、欣賞;值得推敲直至存入腦海,所以,我在本堂上主抓這個“冒”字來教學,讓學生體會趵突泉獨一無二的特點—冒。
老舍是位語言大師,他用生動、純熟、富有表現力的筆觸把晝夜冒涌的泉水展現在讀者面前。教學這篇課文,就要從詞中品句,句中品文,文中品法,從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來感受句子的意思,進而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根據四年級學生,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礎,但對文字所蘊含的內在實質的把握還是較浮于淺層。因此要讓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聯想,來理解文中所描繪的趵突泉的特點以及感受它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認知水平,我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在讀書的時候邊讀邊想,學習作者由表及里觀察景物特點的方法。
3、抓住重點句子,感悟大泉和小泉的特點,體會語言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運用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點撥;運用自學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采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領悟。充分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了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我們經常說閱讀是個性化認知的過程。學生運用所學的閱讀文章的方法,主動理解語言文字所描繪的事物,揣摩感情,達到對課文深層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形成自主學習、構建新知識的過程、方法和習慣,這是我們所追求的。
本課的教學設計依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而定。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始終處于思考的狀態為指導思想,教學環節如下: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些地方游玩呢?
2、你們去的地方真多,今天我們一起去濟南的趵突泉游覽一番。
3、揭示課題(板書),簡介趵突泉。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
2、課文講了趵突泉哪兩個方面?
二、精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說體會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作者還沒有來到趵突泉,就已經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
2、泉水有什么特點呢?你是怎么理解這個特點的?
3、“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失去一半的美”這句話怎么理解?說說體會。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游覽趵突泉,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美。
2、自由讀。
3、作者筆下的大泉是怎樣的景象?有什么特點?
4、作者一邊描繪大泉,一邊寫出了自己的感受。聯系課文內容,說說翻滾的大泉給作者和我們什么感受。
5、如果說平時的趵突泉那么“翻滾”“好像永遠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樣呢?自由朗讀,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小結:這一段描寫趵突泉的美麗景色,突出了大泉“晝夜不息”地“翻滾”的自然的偉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們和作者一樣感受了自然的震撼,讓我們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完了大泉,我們再一起去看看小泉,它們又有什么不同呢?師讀。
2、文章通過什么來表現小泉的有趣?(點撥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
3、啟發大家想象,水泡還會有什么樣子?
4、寫話訓練
5、有感情地讀。
三、總結
學完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在預設時考慮周全,但在實施過程中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一堂課下來,靜心思索,感覺課堂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
其一,借班上課,對學情不夠了解,沒有很好激發學生的熱情;也沒有恰當處理好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這都是我以后向各位老師學習、思考探索的問題。
其二,課堂的調控還很缺乏,對于學生的精彩回答沒有很好地引導,使課少了亮點。
其三,教師的評價很貧乏也不夠及時。在課上,我有點吝嗇,對于學生精彩的評價,沒有給予很好的點評。
其四,教師在整堂課中話還是太多,使學生沒有發揮出全部的實力。應該壓縮老師講解的時間,留下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靜心讀書,在書上讀劃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跡。
其五,在本課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課文讀得還蠻多的,但讀的方式還不夠多。
感謝大家耐心地聽完了我的課,敬請大家對我的課堂教學提出寶貴的批評和建議,好讓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15
趵突泉(課文)
老舍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現在單講趵突泉。
出了濟南的西門,在橋上就看見一溪活水,清淺,鮮潔,由南向北流著。岸邊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綠的,幽靜極了。這水就是從趵突泉流出來的。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會失去它一半的嫵媚。
沿著小溪往南走,就來到趵突泉公園。一個開闊的泉池,差不多是見方的,占了大半個公園。池里的水清極了,游魚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個大泉眼,水從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來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斷地翻滾。三個水柱都有井口大,沒晝沒夜地冒,冒,冒,永遠那么晶瑩,那么活潑,好像永遠不知疲倦。要是冬天來玩就更好了,池面騰起一片又白又輕的熱氣,在深綠色的水藻上飄蕩著,會把你引進一種神秘的境界。
池邊還有數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斷地冒泡,均勻的小氣泡連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隨著水流搖曳。
有的要隔一會兒才冒出十來個氣泡,只見氣泡輕快地往上躥,好像你追我趕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個氣泡,那些氣泡比較大,大多扁扁的,一邊往上升一邊搖晃,碰著水面就碎了。在陽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沒有哪一種珠寶能比得上。
趵突泉的欣賞
老 舍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現在單講趵突泉。
在西門外的橋上,便看見一溪活水,清淺,鮮潔,由南向北的流著。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來的。設若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了一半的美。但是泉的所在地并不是我們理想中的一個美景。這又是個中國人的征服自然的辦法,那就是說,凡是自然的恩賜交到中國人手里就會把它弄得丑陋不堪。這塊地方已經成了個市場。南門外是一片喊聲,幾陣臭氣,從賣大碗面條與肉包干的棚子里出來,進了門有個小院,差不多是四方的。這里,“一毛錢四塊!”和“兩毛錢一雙!”的喊聲,與外面的 “吃來”聯成一片。一座假山,奇丑;穿過山洞,接聯不斷的棚子與地攤,東洋布,東洋磁,東洋玩具,東洋……加勁的表示著中國人怎樣熱烈的“不”抵制劣貨。這里很不易走過去,鄉下人一群跟著一群的來,把路塞住。他們沒有例外的全買一件東西還三次價,走開又回來摸索四五次。小腳婦女更了不得,你往左躲,她往左扭;你往右躲,她往右扭,反正不許你痛快的過去。
到了池邊,北岸上一座神殿,南西東三面全是唱鼓書的茶棚,唱的多半是梨花大鼓,一聲“喲”要拉長幾分鐘,猛聽頗像產科醫院的病室。除了茶棚還是日貨攤子,說點別的吧!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見方,三個泉口偏西,北邊便是條小溪流向西門去。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鐘,你便覺出自然的偉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遠那么純潔,永遠那么活潑,永遠那么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只是自然有這樣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熱氣,白而輕軟,在深綠的長的水藻上飄蕩著,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種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邊還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魚吐水,極輕快的上來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著;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泡,大,扁一點,慢慢的,有姿態的,搖動上來;碎了;看,又來了一個!有的好幾串小碎珠一齊擠上來,像一朵攢整齊的珠花,雪白。有的……這比那大泉還更有味。
新近為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鐵管,做成六個泉眼,水流得也很旺,但是我還是愛那原來的三個。
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經過一些貨攤,便出了北門。
前年冬天一把大火把泉池南邊的棚子都燒了。有機會改造了!造成一個公園,各處安著噴水管!東邊作個游泳池!有許多人這樣的盼望。可是,席棚又搭好了,漸次改成了木板棚;鄉下人只知道趵突泉,把攤子移到“商場”去(就離趵突泉幾步)買賣就受損失了;于是“商場”四大皆空,還叫趵突泉作日貨銷售場;也許有道理。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16
《趵突泉》教學反思
片斷一:整體感知,理清順序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說說趵突泉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趵突泉的泉太好了,清淺,鮮潔
生:趵突泉的小泉比大泉更有趣。
師:現在你就是一名導游,請自己設計游覽趵突泉的線路圖。
(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的路線設計,要求學生解說時注意要有一定的順序,語言簡單明了)
此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全文,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地表達出自己對趵突泉的獨特感受,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獨立性,賦予學生一定的角色,讓他們當一名導游自設游覽線路圖并解說,每個孩子都有強烈的表現欲,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上臺展示自己的線路圖,使得他們的表現欲得到了極大滿足,自信心倍增,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發展,改進了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提高了教學活動的吸引力。
片斷二:游覽景點,感受美麗
師:作為一名稱職的導游,你將怎樣介紹大泉和小泉并能吸引住游客?小組合作學習,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小組長記下本組不能解決的問題。
生:我讀懂了趵突泉的泉水清淺,鮮潔,有活力。
生:我讀懂了小泉比大泉更有趣。
生:為什么說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
生:略
(教師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尋求解決疑難的方法)
師:現在請小導游,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講解或提問)帶著游客游覽。
生:……
(教師根據情況,適時組織點拔,隨機指導朗讀)
此教學環節的設計真正落實了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我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努力達到生生互動,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自讀,質疑,討論表演等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生,主動探索的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讓全體同學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為了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趵突泉的美麗景色,我采用了多樣化的朗讀形式,指導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品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積累,體現了以讀代講的特點,學生在飾演導游的過程中,既增強了情感體驗,品味了成功的喜悅,又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了“樂中學”的效果。
《趵突泉》教學反思
《趵突泉》一課是小學語文第九冊教材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要求精讀的課文。課文記敘了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美麗景色,作者抓住了趵突泉大泉和小泉的特點進行了具體細致的描寫,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趵突泉的贊美之情。課文先介紹趵突泉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突出了趵突泉在濟南風景名勝中的地位。然后依次描寫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淺、鮮潔和大泉、小泉優美動人的姿態。
教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通過看圖和閱讀課文,讓學生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培養愛美的情趣;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想象的能力。
一、抓重點句,貫穿全文。
我抓住能夠貫穿全文的重點句“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
層層深入學習挖掘文章內涵。從文章開頭質疑為什么三大名勝趵突泉卻占據一半進入課文學習。在整體感知課文后,引到老舍爺爺游覽了趵突泉后,怪不得發出這樣的感嘆:“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欣賞完大泉的氣勢美,小泉的姿態美后,再次誦讀“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時加深對此句話的理解、感悟。而在學完小泉的有趣之后,有回歸到:“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一次次的回歸,讓學生逐漸地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二、課后整體感悟。
課已經結束了,靜下心來反思這一節,有欣慰,也有遺憾。一、課前引領學生拓展性閱讀不夠,因此孩子語言的積累不夠豐富,影響學生更好的了解與課文相關的知識,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能量。二、小泉一段中的省略號省略的是什么啟發引導的還不夠,一方面省去的是前面出現過的小泉有趣姿態,另一方面是學生產生的無盡遐想,當時我只考慮到了后者。我覺得每一次試講都促使我更深入地去與文本進行對話,都能幫助我更深入地挖掘教材、把握教材,更好地體現教材的彈性,在今后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三,在處理學生理解小泉水泡變化錢姿百態時,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讀課文后想象并畫在畫紙上,然后由學生說一說所畫的是哪個情景,這一環節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不還不夠明顯,還應重新設計,精益求精達到更完美的效果。
《趵突泉》教學反思
《趵突泉》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選學課文。課文記敘了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趵突泉的贊美之情。課文先介紹趵突泉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突出了趵突泉在濟南風景名勝中的地位。然后依次描寫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淺、鮮潔和大泉、小泉優美動人的姿態。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通過看圖和閱讀課文,讓學生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培養愛美的情趣;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想象的能力。
一、抓重點句,貫穿全文。
我抓住能夠貫穿全文的重點句“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
層層深入學習挖掘文章內涵。從文章開頭質疑為什么三大名勝趵突泉卻占據一半進入課文學習。在整體感知課文后,引到老舍爺爺游覽了趵突泉后,怪不得發出這樣的感嘆:“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欣賞完大泉的氣勢美,小泉的姿態美后,再次誦讀“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時加深對此句話的理解、感悟。而在學完小泉的有趣之后,有回歸到:“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一次次的回歸,讓學生逐漸地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二、充分利用圖片、錄象,激發學生興趣,化解難點。
揭題時,學生邊看濟南三大名勝的圖片,邊聽老師配樂解說。此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把學生帶入的課文中,這節課我們就單講趵突泉。在體會大泉的氣勢之美時我們重點體會三句話。幾次試教后我發現學生對句子中“永不疲乏”、“永不退縮”等詞語理解得還不夠到位,只能夠停留在文字表面,運用書中的句子“大自然太偉大了”來談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我通過查找資料利用錄象,重點抓住幾個“冒”字后先后引讀,從而再回到全句再讀感受到這是一種 “永不疲乏”、“永不退縮” 的自然力量。層層深入地引讀來引導學生感悟趵突泉的“永不疲乏”、“永不退縮”等詞語的意思,從而以讀代講,經過這樣的幾次導讀學生的讀的水平層層提高,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學生讀出意,讀出形,讀出味。
二、課后整體感悟。
課已經結束了,靜下心來反思這一節,有欣慰,也有遺憾。一、課堂評價學生時教師語言應再豐富一些。二、課前引領學生拓展性閱讀不夠,因此孩子語言的積累不夠豐富,影響學生更好的了解與課文相關的知識,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能量。三、小泉一段中的省略號省略的是什么啟發引導的還不夠,一方面省去的是前面出現過的小泉有趣姿態,另一方面是學生產生的無盡遐想,當時我只考慮到了后者。我覺得每一次試講都促使我更深入地去與文本進行對話,都能幫助我更深入地挖掘教材、把握教材,更好地體現教材的彈性,在今后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人教版《趵突泉》教學實錄 篇17
設計理念: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究,把課堂學習的時空真正還給了學生,把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以充分展示語文教學的生命活力,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l、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課文,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事物特點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師:乾隆皇帝到山東濟南的游玩時,看到趵突泉的美景,心血來潮,提御筆封此泉為“天下第一泉”的故事。
有人說“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趵突泉真的這么美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老舍爺爺寫的《趵突泉》。
二、整體感知,捕捉重點。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將字音讀準,將課文讀通。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想想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3、課文中具體寫趵突泉的美麗景色的是哪幾個自然段?
4、交流自學情況。
(1)“活水”是指怎樣的水?作者看到的是怎樣的一溪活水?
(2)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點來寫?怎樣寫自己的感受和聯想?(3)課文從哪幾方面描寫小泉眼的美麗和有趣?
三、抓住“單講”,直奔重點。
1、學習第三自然段,對照彩圖,你讀懂了什么?
2 、體會大泉美。
讀出你最喜歡的描寫大泉美的句子,抓重點詞加以體會。
(1) 出示句子一:“泉池中央偏西,有三個大泉眼,水從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來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斷地翻滾。”體會“涌”、“冒”的意思。能將兩個詞調換嗎?
(2)放圖像,感受大泉的動態美,體會作者用詞之精妙。
(3)句子比較。
a. 三個水柱都有井口大,沒晝沒夜地冒,冒,冒,永遠那么晶瑩,那么活潑,好象永遠不知疲倦。
b.三個水柱……沒晝沒夜地冒,永遠不知疲倦。
提問:這兩個句子能否突出大泉不停地涌出呢?
提問:你明白泉水為什么“永遠那么晶瑩,那么活潑,好象永遠不知疲倦”嗎?
(4) 作者寫“要是冬天來玩就更好了------”為什么?讀句子想想好在哪里?練讀描寫大泉精彩的句子,體味情感,在背誦中體驗美,再現美。
a、自由朗讀。給學生創造知識內化過程。
b. 指導朗讀。這一環節由教師范讀,要在技巧方面給予示范、指導,讓學生練說描述大泉的美。
四、研讀討論,領悟特點。
1.默讀第四段課文,畫出描寫小泉樣子的重點詞語,抓住“數不清”理解小泉多,小泉有不同的姿態。
3、再讀課文,說出“數不清”的原因。
3.理解“在陽光照射下------“這個句子。
五、區別比較,感悟異同。
1、自由讀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寫大泉和小泉的詞語,說出有什么不同。
2.朗誦強化:體會大泉水面美和小泉水下的不同及作者由表及里的觀察方法。
六、積累:
1、識記、書寫生字。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趵突泉
大泉:晝夜翻滾 神秘境界 氣勢美
小泉:有的…有的…有的……形態美
自然的偉大
第二課時
一、研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賞讀。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三、結合實踐,訓練能力。
1、學寫解說詞。《趵突泉》目前已是旅游勝地,請你配上適當的解說詞,寫清楚導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這地方的特點,力求寫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動。
2、做導游。這是解說詞的一個延伸,要求學生自己組成“旅游團”,自我推薦嘗試當導游,全程陪同作解說。
四、開放閱讀,升華主題。
1、課件出示課外閱讀資料--《趵突泉簡介》《濟南為什么泉多》等,讓學生閱讀。
2、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天下第一泉及千佛山、大明湖的資料。
3、小結:
泉,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并不陌生。然而,在語言大師老舍爺爺的筆下卻顯得那么美。大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這正說明了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用心去觀察感受,就能像老舍爺爺一樣--不但能發現美,欣賞美,而且能創造美。
五、總結擴展,激趣深化。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水壯美,不僅有濟南的趵突泉,你知道還有哪些嗎?
(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黃山的奇松怪石,牡丹江的鏡泊湖,金華的雙龍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