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踢腿彎彎腰(精選2篇)
踢踢腿彎彎腰 篇1
對 象 小學一年級
教學目的 ? 在運動中初步認識人體結構,重點是軀干、四肢和頭頸的運動變化。
? 學習用紙質材料來折、撕、拼、擺、貼人形的方法,體驗制作中的樂趣并滲透廢物利用的環保知識。
?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藝術表現力,將藝術與生活相聯系,并能在美術創作中體味到生活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 用折、撕、拼、擺、貼的方法對人物動作的表現。
教學難點 對運動中的人物動作的捕捉、再現、表現。
教學過程
一. 教學導入 3分鐘
1.(教師穿著運動裝跑步上臺)
小朋友們大家好!你們知道李老師今天要給大家上一堂什么課嗎?
我們要來上一堂非常特殊的美術課,叫做美術健身課。那就讓我們先來踢踢腿、彎彎腰,做做運動吧!
2.出示課件,播放《健康歌》的MTV。組織學生隨樂曲
歌唱、舞蹈、作運動。
二. 講授新課
1. 2分鐘認識人體運動的幾大部分,頭頸、軀干、四肢。
我們運動完了身體,下面就要動動腦了。你們剛才在作運動的時候,身體都哪幾個部分在動呀?(學生回答)
我們的運動主要就是頭頸,身體也叫軀干,還有手臂和腿也叫做四肢。它們通過關節的連接使我們動起來。(出示牽線玩偶)
2. 3分鐘學習用火柴人的形式表現人物的運動姿態。
老師有一種非常簡單又非常神奇的方法,只要幾筆就可以把 復雜的動作畫出來,大家想不想學呀?
找一個學生做模特,教師演示以火柴人的形式表現人物的動作。
5分鐘學生練習畫火柴人。
現場拍攝下兩個學生模特的動作,并在大屏幕上播放演示。
3. 3分鐘以學生的作業 為例講解人物的身體比例和畫面的布局安排。
同學們畫的很好,可是老師還是發現了兩個問題。第一,有的同學把手臂畫的太長了,或者把身子畫短了,我們人的身體各部分之間是有一定的長短的。腿和軀干加頭頸的長短基本相等,大腿略長于小腿,上臂略長于前臂。
第二,老師以前講過,畫畫的時候要盡量把你要畫的東西畫在畫面的中央,不能把物體偏向一邊。你畫的物體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這就是我們在下面的繪畫中要注意的兩點。
4. 5分鐘演示撕紙人的制作過程。
我們學會了畫火柴人,可是他們太簡單了又不漂亮。下面
就讓我們給火柴人打扮打扮,給他穿上花衣裳。
u 完成一幅以火柴人形式的人物運動構圖。
要求選取2~3個運動人物形象,構成一個完整的
畫面。
v 選擇你所喜歡的廢舊報紙或雜質,并撕成紙條。
注意要掌握好紙條的寬窄,過寬人物會太胖,過
窄人物會太瘦。
w 按人體比例將紙條分成頭、軀干、大腿、小腿、臂、上臂六個部分。
x 將分割好的幾部分按構圖稿擺放好。
要注意人物在畫面的位置,整體的效果。
y 粘貼完成,并用畫筆做簡單的裝飾、補充。
三. 學生作業 15分鐘
播放運動人物的課件。
同學之間可以相互演示動作。
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作品,并提醒基本的技巧要領。
四. 表現展示5分鐘
將學生作品在大屏幕中播放。
先請作者做介紹和演示畫面中的人物動作,并講述他所喜愛的體育活動。
再請學生相互評價作品的優缺點。
五. 拓展部分
建議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一幅粘貼畫。請家長做模特,完成后可裝飾于家中。
踢踢腿彎彎腰 篇2
[分析]踢踢腿彎彎腰
一、教材分析
“踢踢腿 彎彎腰”是借助小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題材,以學生已知的做操、跑步、踢球等經驗和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為基礎,主要完成撕紙條貼人形的學習任務。踢踢腿彎彎腰以“做做運動身體好”的活動來營造美術學習的情境,踢踢腿彎彎腰通過做做運動、視覺感受、對話、嘗試紙條造型、發現與審美、動手實踐與創作等活動來展開折、撕、拼、擺、貼人形的探討與學習。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充分參與,動手操作,并對操作程序作巧妙而明確的設計安排,掌握折、撕、拼、擺、貼的操作方法與要領。而人形動態和畫面完整性的表現,既與充分動手操作有聯系,又與自主調動記憶、想象、思維等智力因素,以及體驗的熱情、耐心細致的學習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有關。當教學活動做到多者兼顧的程度時。將會得到更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下:08課 踢踢腿彎彎腰
二、教學設計
◆對做運動和制作活動有興趣,并能體驗創作人形動態作品的愉悅。
◆認知通過各種紙質材料來折、撕、拼、擺、貼人形的方法。
◆能用自己喜歡的材料,表現出熟練的折、撕、拼、擺、貼的能力和記憶、想象的能力。
三、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為綜合學習活動,突出參與
嘗試、發現與重構、動手制作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學習中傳達健康教育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教學實施以“做做運動身體好”的活動參與為激趣引導。教師可提出運動(具體以做操為例)與健康的話題,提示對運動人物動態形象的關注,學生即興參與運動的活動,體驗與直觀感受人物的運動與造型,開展健康話題、運動項目的討論,回憶運動人物的形象。可用踢足球圖為例來展開主要學習任務的探討,教師通過提示找一找材料、讀一讀教材折撕示意圖、試一試折撕出不同紙條,引導學生認知怎樣運用材料,理解折、撕的方法。針對現有的紙條,師生互動探討拼、擺的方法,通過師生共同的參與嘗試、發現與重構的探究學習活動,且運用示范突出“拼”與人物形象、 “擺”與畫面構圖美觀的關系,引起對美感的關注。以運動人物視覺媒材的觀賞和優秀作業的欣賞引導學生提高審美,教師提出作業要求,學生自由制作或合作拼擺組合創作作業。以大家共同分享快樂,快來參加“班級運動會”為激活點,進行作業展示與學習評價。
教學評價要點一在于人物運動動態明顯,人形姿態合理、美觀。二是注意到材料運用巧妙,畫面構成有童趣。
作業要求:
折一折、撕一撕,將撕出的紙條拼一拼、擺一擺,貼出各種動作的人形,構成一幅有趣的畫或讓你貼出的人物來參加“班級運動會”。
四、教學建議
◆貼的方法已不是新知,可通過溫習來鞏固舊知和發揮已有的學習能力。
◆應注意幫助和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動手制作、相互交流,促進學生養成耐心、細致的學習習慣。
(彭海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