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學生數好以后,說一說數的結果。再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數的?可惜的是由于緊張,這個環節給漏了。這成為本節課的一大敗筆。事后我自己安慰自己:其實,只要數出來了,怎樣數不重要,重要的是觀察數據找規律。但客觀上講,這讓我失去了一個滲透割補法的機會。在數方格的過程中,聰明的學生肯定能想到把左側沿著方格線剪開移到另一側,把所有的方格變完整再去數。這時,我就可以隨即告訴學生,這種割下來補到圖形另一側的方法叫割補法。這樣教學可以為學生以后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做好方法上的準備。
(2)面積推導中的意外收獲。
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通過動手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會計算面積的圖形,課前,我并沒有對學生抱太大的希望。學生能說出兩種方法就很不錯了。為此,我還專門準備了一個演示的課件,以備不時之需。但學生的表現出乎了我的預料。
“老師,我是這樣拼的。我從平行四邊形左上角開始,把多出來的一塊向里折,就出現了一條線,然后沿著這條線剪下來,把它拼到平行四邊形的另一邊,就出現了一個長方形。”宋爽說。
“老師,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樣。我是直接把平行四邊形對折,然后沿著折線剪開,也能把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長方形。”田法曉方法很獨特。
“我是把平行四形兩邊都剪下來,然后得到了一個長方形。”李玉媛提出了自己的做法。
“你覺得合適嗎?”我把判斷的權利交給了學生。
“不行,雖然也能變成長方形,但是,這個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相比少了兩塊。”劉康樂認真分析道。
“我們的目的是把平行四邊形變個樣,所以不能讓它缺損。”我肯定了劉康樂的說法。
“誰能幫李玉媛改一下?”
“只要把剪下來的兩小塊加上就可以了。”展寶妍把剩下的兩塊小心翼翼地加在了一側,又把它拼成了一個新的長方形。
“我把平行四邊形沿著對角線剪開,也拼成了一個長方形”馮元補充說。 馮元的方法立刻引起了爭議。
“老師,我不同意馮元的說法。我剛才就是沿著對角線剪開得,根本不能拼成一個長方形,我又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李強拿著自己失敗的作品站上來說。
“為什么都是沿著對角線剪開的,這兩位同學拼得結果卻不同呢?”我把兩位同學的作品同時放在展臺上,讓大家觀察。
“兩個平行四邊形的形狀不同。”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原因。
“能拼成長方形的這個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有什么特點?”我繼續引導。
“這條對角線,恰好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看來,只有沿著高剪開才能把平行四邊形拼成長方形。”我適時總結。
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只要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都能把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形狀變了,但是面積沒有發生變化。為后面研究平行四邊形與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做好了知識儲備。
這是我比較得意的環節。但功勞不在我,而在我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