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一單元《小數乘小數的驗算》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頁的例題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乘法法則,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小數選乘法的計算。
(2)能利用交換兩個因數位置的方法,對乘法進行驗算,以便提高計算能力。
(3)明確積與因數的大小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觀察比較的方法,進行新知識的嘗試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新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提高計算能力,利用驗算使計算更準確.
教學過程
一、習
教師出示口算題
1、口算下面各題。
0.7×0.9 0.04×0.2 0.8×0.05
3.1×0.3 0.16×0.5 1.7×0.03
1.8×0.04 2.1×4 0.12×6
2、列豎式計算。
7.3×4.2 1.28×0.7 3.6×0.15
提問:小數乘小數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說出計算小數乘法的方法,教師可以完善學生的說法.
二、新授題
1、教學教科書第6頁的例題5。
學生觀察,說出主題圖所表示的意思
(1)分析題目提供的信息條件和要解決問題,分別是什么?
(2)教師可以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把題目用線段圖表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3)學生根據分析,獨立列式計算:56×1.3
(4)教師提問:根據計算的結果,怎么判斷計算是正確還是錯誤呢?
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1可以用計算器驗算。
2也可以用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再乘一遍。
這里如果有孩子說到用除法進行驗算時,教師應該肯定其方法的正確性,但是要說明一下,我們現在的能力有限,還不會計算小數除法,所以就選擇交換因數再乘一遍的方法來驗算.
學生獨立驗算,
教師提問:在進行驗算時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1)算的時候不能抄前面的結果,一定要自己算.
(2)在橫式上寫結果的時候不要抄錯數字
……
2、練習:完成教科書第6頁的“做一做”。
學生判斷后,要提問學生錯在哪里,如何訂正。
3、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0.47×0.32 47×1.02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完成教科書第9頁練習一的第10題。
1學生先計算,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比較左右兩組的積和第一個因數的大小
2.4×3=7.2 1.2×0.4=0.48
積比第一個因數大 積比第一個因數小
2觀察:為什么左邊的積比第一個因數大,右邊的積比第一個因數小?
學生發現:左邊的第二個因數都比1大,乘出的積就比第一個因數大。
右邊的第二個因數都比1小,乘出的積就比第一個因數大。
教師小結:當第二個因數比1小時,積比第一個因數(零除外)小,當第二個因數比1大時,積比第一個因數(零除外)大。
(4)完成教科書第9頁的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講評。
提問: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的?(要求學生說出積與因數的大小變化規律。)
三、作業
1、課內作業:教科書第9頁練習一的第11、13、14題。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能力不同選擇完成下面的題)
(1)、判斷下面各題各個積的小數有沒有錯誤。
56.7×38=2154.6 0.37×0.94=3.478
41.2×9.2=3790.4 0.78×6.1=47.58
(2)、不用計算,在○內填上“>”或“<”
3.4×1.04○3.4 0.98×46○0.98
0.8×5.3○5.3 0.36×0.095○0.36
(3)、列豎式計算
3.25×50 2.8×0.95 0.372×1.2
(4)、一種毛線每千克48.36元,買3千克要付多少元?買12千克要付多少元?
(5)、食品店運來350瓶鮮牛奶,運來的鮮牛奶瓶數是鮮牛奶瓶數的1.8倍,食品店運來鮮牛奶多少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