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五年級上冊《整理與復習》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通用4篇)
北師大五年級上冊《整理與復習》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篇1
教學目標
本階段的整理與復習應把重點放在對解題的基本方法的整理上,通過方法的歸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階段整理與復習的內容主要有《分數加減法》與《圖形的面積(二)》兩個單元的內容。在學生本學期的前兩次整理與復習的基礎上,本階段的整理與復習應把重點放在對解題的基本方法的整理上,通過方法的歸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分數加減法》單元中,學習的主要知識有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與實際應用、分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以及分數與小數的互化。學生在整理這些知識時,同時應要求學生能簡單地歸納其計算的基本方法。如學生在整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時,可以在其旁邊簡單地概括“先通分,后加減”的計算方法。
在《圖形的面積(二)》單元中,學習的主要知識有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與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同樣,學生在歸納這些知識時,也可以簡單地標明解題的思考方法。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學生可以用畫圖表示的方法,寫出哪些圖形適合運用“分割”方法,哪些圖形適合運用“添補”方法。對這些思考方法的整理,將對學生進一步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
北師大五年級上冊《整理與復習》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整理與復習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能綜合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在整理與復習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自己在本學期的整體學習情況,體會與同學交流和學習成功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能綜合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 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預 案 調 整
一、談話引入
師:學是為了用,本學期同學們學習了很多數學知識,今天我們就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應用廣角
二、綜合運用
1.完成第25題。
學生將收集到的用統計圖或分數表示的信息,在小組里交流。
指名匯報并說說從數據中看出了什么?了解了哪些情況?
2.完成第26題。
(1)理解題意,明確要求,只能用□□□ 橫著框。
(2)學生在小組中嘗試完成。
(3)匯報交流操作情況。
3.完成第27題。
(1)集體說出分母是8的最簡真分數有哪些?它們的和是多少?
(2)每人選兩個整數,并寫出用這個整數作分母的所有最簡真分數,并求出和。
指名匯報,師適當板書。
師追問:你有什么發現?
4.完成第28題。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
5.完成第29題。
學生先在小組中交流,指名匯報,教師指導學生正確表述。
6.完成第31題。
(1)理解題意,嘗試做幾次游戲?
(2)指導分析。
師問:誰有必勝的策略?說說你的想法?
要想取勝,可以倒過來推想。
讓學生明白,每次取完后,留下的火柴根數必須是4的倍數。
(3)學生再做兩次游戲,兩人各先取一次。
完成后說說取勝的策略。
7.分組完成第30題。(課后)
三、自我評價
1.在小組中說說每項指標的含義。
2.自我評價。
3.說說自己的優點及不足。
四、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復習
教學反思 課上讓學生反思自己在本學期的整體學習情況,對于自己哪些內容還需鞏固,列出清單再針對性的復習。
北師大五年級上冊《整理與復習》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篇3
本單元復習全冊教材教學的主要知識。回憶整理、練習應用是主要的復習方法,通過回憶和整理知識,完善認知結構,有利于對知識的記憶和提取;通過練習,形成必要的技能,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全單元的內容分五部分編排。
1. 在“數的世界”里,著重復習“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
本冊教材在“數與代數”領域的教學內容有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兩大塊。數的認識這一塊里,先教學了負數的初步知識,又教學了小數的意義、性質、大小比較以及改寫大數的計數單位。在數的運算這一塊里,教學了小數四則計算、四則混合運算、應用運算律和運算性質的簡便運算,結合數的運算還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材先提出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回憶本學期認識了哪些數、學習了哪些運算以及這些數與運算的實際應用。然后編排14道習題,邊解題、邊回憶、邊整理。
復習負數的初步知識,著重在于對負數意義的體會,它與正數共同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復習小數的意義以數位和計數單位為主線,通過按計數單位把小數進行分與合的練習,加強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然后復習比較小數的大小,把大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求以“萬”“億”為單位的數的近似數。
復習小數四則計算,教材設計了“算一算、比一比”的題組,整理計算法則。如0.76+0.54與0.076+0.54這組題,突出豎式計算要把小數點對齊。0.7-0.62與7-0.62這組題,重點在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少,怎樣退位減。48×6.7、4.8×6.7、0.48×0.67這組題,復習根據因數的小數位數,確定積里小數點的位置。99÷75、9.9÷0.75、0.99÷7.5這組題,復習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至于運算律、運算順序、求積或商的近似數,都讓學生在計算時回憶和應用。
復習這個領域的知識,要抓住重要的概念、基本的方法和主要的數學思想;要正確把握回憶整理知識與解答習題的關系,把解題作為回憶的手段、應用知識的渠道;要在復習知識的同時,注意習慣、態度的培養,因為許多解題錯誤的發生,原因不在知識上。
2. 在“圖形王國”里,著重復習“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知識。
本冊教材在“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面積公式,還教學了公頃與平方千米這兩個面積單位。教材提出的三個問題中,前兩個問題是回憶知識內容,第三個問題是回憶過程方法。對推導面積公式過程的體會,歸根到底是“轉化”的思想方法和解決問題策略,這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法和常用策略。
這部分只編排6道題,除了第16題應用求積公式計算圖形的面積外,其他題都有一定的靈活性和綜合性。如第15題在單位換算時,不但應用平方千米與公頃、公頃與平方米的進率,還應用小數點移動位置,就是把小數乘或除以10、100、1000……的知識。第17題既要估計土地的面積,還要計算面積并求近似值。
復習這部分知識,首先要抓住單項的知識,如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面積公式、移動小數點位置等,如果這些知識的掌握不過關,就無法達到靈活與綜合的要求。然后要指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有步驟地解決問題。如第18題,求一共種多少棵大白菜,要先算平行四邊形地的面積;求平行四邊形面積,要知道它的底和高。這塊地的底邊多長?在哪里找?又如第19題的解題步驟是先算土地的面積是多少公頃,再求這塊地的總產量是多少噸,最后把總產量與100噸比較,得到問題的答案。
3. 在“統計天地”里,復習復式統計表與復式條形統計圖。
復式統計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是剛教學的知識,學生對這些統計圖表有了體會,掌握了填表和畫直條表示數據的方法后,一般不會很快遺忘。教材編排的兩道題都注重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都要求學生先調查,獲得數據后再填入統計表或反映到條形統計圖上去。體現了收集整理信息、表達呈現數據、應用數據進行分析思考的統計全過程。
4. 在“應用廣角”里,安排許多小型的實踐活動。
學習數學的目的是更好地認識客觀世界里的事物、現象、關系,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獲得最佳結果。因此,在整理復習三個領域的知識后,教材編排了“實踐和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
小型實踐活動大致是四種類型: 一是通過調查,收集數學信息。可以看報刊雜志或到網絡上查閱,也可以在學校、所在的村(或小區)、鄉(或鎮)、縣(或市、區)進行走訪了解。二是通過測量,知道自己穿的衣服的有關數據;發現同一時間里,影長除以竿長的商是確定的。三是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里,尋找和驗證比較好的方案。四是進行游戲活動,研究隱含的規律,并應用發現的規律。
這些實踐活動都要認真組織。首先是落實時間,部分可以在數學課上進行,多數是課后進行的。其次是落實指導,如怎樣測量衣服的那些數據,怎樣在同一時間里測量竿長和影長,到何處去了解村(或小區)、鄉(或鎮)、縣(或市、區)的面積數據等。最后是落實檢查、督促和評價。
5. 通過“自我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本單元的最后是學生的“自我評價”。評價的內容有學習的態度與熱情,學習的效果與收獲,學習過程中的思考與合作,學習的意志等。評價的方法簡單、有趣,能被學生接受和喜歡。要鼓勵學生評價自己,尊重他們的自我評價,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北師大五年級上冊《整理與復習》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篇4
認識小數單元《整理與復習》教學反思
一個單元又結束了,感覺上這個單元知識很少,但是課前一梳理,確實還有很多知識點需要復習。估計孩子們的感覺和我的感覺一樣,這個單元好簡單!但是在作業中,存在的問題真的很多,而且可以給優生很大的提升空間。問題很瑣碎,如:3米4厘米=( )米,不少學生寫成了3.4米,這里涉及了數位不夠時要添0補足,學生就容易忘了。審題不清的,如“將保留兩位小數寫成改寫,甚至保留成了3位小數的。因此必要的訓練還是不可少的,但是最關鍵的還是要抓學生的學習習慣,沒有好的習慣而一味的去練習也時枉然的。怎么養成好的習慣呢?一味批評又是效果很差,我覺得還是應該鼓勵與反思相結合最好。哎,慢慢摸索吧!!!
認識小數整理和復習
過了一個雙休日,學生的遺忘卻比較嚴重,很多概念、要求都互相的混淆了,作業中錯得比較多的有:
1.單位換算。比如3千克8克=( )千克,不少學生就寫成了“3.8千克”。以前學過的單位換算都是在整數的范圍里,現在要通過小數點的移動,出現了小數;甚至位數不夠要用0來補,例題沒有正兒八經地出現過,而是直接在練習中出現,有的學生就不會思考了。
2.審題不清現象比較嚴重。明明是保留兩位小數的,寫成整數的有,寫成一位小數的也有,說明了學生的作業習慣沒有養成好。
3.“四舍五入”不會用。通過學生自己所謂的“四舍五入”,出來的答案五花八門,很多根本就不是多“1”的問題,考慮問題很無序。所以在復習的時候我花了一定的時間教這個內容。
學生練習中的難點:
1.位數不夠補需“0”,如6709000=( )億,不少寫成“0.6709”
2.中間多個“0”的處理,如549000900=( )億,寫成“5.49”
3.對可能的范圍把握不準,如4.3□≈4.3,可以填的數。不少學生把“0”也放進去了,如果填0的話,那就該用“=”,這個問題說明學生以前對“≈”和“=”的區別把握地不夠準確。
20.9□≈21.0,可以填的數有哪些?有不少學生不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