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讀記》說課稿
二、解題 整體感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文的文題恰恰饒有興味。因此,我在扣題眼“竊”字導入的基礎上,設計了讓學生“查查字典,‘竊’有幾種解釋?你覺得在課題里應該取哪一種?”這個問題,用以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使學生興致勃勃地進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你怎么理解‘竊讀’這個詞請在課題旁邊寫上批注。”這個內容的學習。
正確地理解了文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就水到渠成了。
《課標》強調,第三學段的識字教學要更加放手,要有別于第二學段。因此,本課的識字我設計了“剛才讀課文時,你發現了哪些生字、詞語或者是句段不容易讀好,提醒大家一起讀”這個環節,既是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習慣,又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和舞臺,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和能力的目的。
三、精讀 細品滋味
1 、抓中心 提綱挈領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因此,我設計了“‘我’躲在書店里竊讀是一種什么滋味?”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找到這個中心句,并由此切入對課文的品讀,自然綱舉而目張、百毛皆順。
2 、品詞句 積累內化
本文的一大特點就是作者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用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為此,我設計了讓學生“把描寫作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用不同的線畫下來,多讀一讀,并結合你畫出的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來說說這種滋味好受嗎?”這一環節。在學生的匯報中,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如下兩個句子:
◆我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把“我”這樣娟秀的小女孩比作一頭餓狼合適嗎?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想象一下,“我”當時會怎樣讀書?這樣的讀,就是“貪婪”地讀著。
◆“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里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這句話中,“我”的動作傳達著怎樣的意思?“我”的心里是怎樣想的呢?心里想的和做的不一樣,可以用哪個詞形容?這幾個詞合適嗎?為什么?
在品讀中,讓學生觸摸、理解和品味語言,并進行切實的訓練,力圖引導學生探索作者的情感體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捕捉文本中屬于作者的情與意,獲得文本中屬于讀者的情與意,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同時,又教給了學生用圈點、勾畫、批注等方法,讀、思課文中需要重點領悟的部分,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
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強調感悟更要重視學生的誦讀。因此,在理解重點句子的同時,我引導學生要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讓學生“由著性子自己去想象,”去尋找“美好的心靈的遠游,”讓學生讀出意,讀出情,讀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