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教學反思
“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情感派”閱讀教學的立身之本。我認為,語文課上,既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讀進去,即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讀進去;又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讀出來,即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來。《長相思》教學中,王崧舟既讓學生帶著“夢都作不成,覺都睡不好”的感覺朗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到詞的字里行間去”;又讓學生帶著“長相思”的感覺朗讀詞,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感受、那種心情讀出來。
學生在朗讀中體驗著情感、深化著情感,逐步由“感悟”到“感動”,感悟詞人的理想與壯志,為納蘭性德保家衛(wèi)國的精神而感動。
2、在想象中與文本對話,感悟形象:
在音樂和聲情并茂的范讀感召下,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走進了納蘭性德的“生活”和“世界”,直接與詞人展開對話。
學生們通過想象,感悟納蘭性德的“征途”──跋山涉水、輾轉(zhuǎn)反側(cè)、抬頭仰望、孤獨沉思,充滿了遠離與牽掛。在與“征途”對話后,通過問題將對話切換到詞人的家鄉(xiāng)和故園。學生在《琵琶語》的情思中,又展開了與“故園”的對話。在“故園”想象中,教師用舒緩的語調(diào)提示詞人在家鄉(xiāng)生活的多種可能,不斷拓展學生對話的思路──學生們想象并感悟著家鄉(xiāng)的美麗、溫馨、安寧和祥和。
“但是,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卻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卻都破碎了!”通過想象,“進入詩人那個身和心分離的世界”,“身”和“心”的對話使學生感到征途的艱辛、戰(zhàn)爭的酷烈;兩次想象的對比使詞人倍感家鄉(xiāng)的美好,親人的溫暖!
通過朗讀與想象,一顆思鄉(xiāng)懷故、感情細膩哀怨而又勇赴疆場、戍邊衛(wèi)國的高大鮮活形象生成在我們的語言和精神中。
《長相思》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了解“風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詩詞中的特殊情味。
3.通過想象、質(zhì)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在想象、質(zhì)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在移情想象中建構(gòu)“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準備教師制作《長相思》多媒體課件。課前板書這首詞
教學流程
課前活動:
1.找找家長,和自己的家長打招呼。起立,向叔叔阿姨們問好。
2.家長來和你一起上課,此時你心里在想什么?
3.能在忙碌的工作中抽空來和你一起來上課,他們多么關(guān)心你的成長啊,有父母的關(guān)心、疼愛,多么幸福啊!能不能比平時更認真地聽課?那好,這節(jié)課我要當堂檢測,行嗎?
4.你希望自己能考過誰?知道父母最希望你比誰強?(生猜)猜得對不對呢?我們到后面現(xiàn)場采訪一下。(家長可能會說比自己以前有進步就好,師說多寬容的媽媽,多么理解你呀!)
我還知道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期望,那就是希望你們比他們強,你們信不信?不信,我們請父母舉手表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