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了第三學段(五六年級)閱讀階段目標:“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一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也是一篇值得引導學生細讀的美文。正如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先生所說:“新課改以來,我們鼓勵老師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略讀課文作精讀課文教,可以;反過來,精讀課文作略讀課文教,也可以。”文本是學習的范本,是閱讀與習作的媒介,鑒于本文適合于孩子們的學和悟,有利于孩子們的讀與寫,具有經典美文身價,因此,筆者將這一略讀課文,作精讀課型教學之“語料”來設計其教學流程。擬以“悟”串聯全文的教學,引導學生從文本走進生活,在文本與生活對接處感悟,悟文本之意,悟生活之理,悟寫作之法。
二、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四個生字,能借助詞典,結合文本語境理解文中“星羅棋布”、“絡繹不絕”、“大喜過望”等成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父親教導“我”的話。
3、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領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深刻含義,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以作者為榜樣,樹立積極奮進的學習、生活態度,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三、教學重點難點: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在文中和現實生活中的含義。
四、教學準備:課前預習,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流程預設:
(一)以“悟”激趣,學悟文題
1、激趣:孩子們,請看老師寫一個字。“悟”。請你給這個字組個詞。悟的范疇多廣啊!同學們,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書就是悟道。生活是一本無字天書,咱們每個人都是這本書的作者。生活中的許多場景,許多故事,常常能發人深思,引人感悟。今天,讓我們來學習美國作家伊爾莎的生活感悟。
2、揭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讀題。
(設計意圖:學生的學習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悟的過程,其讀寫能力也需在悟道的過程中提高。“悟”應成為學生閱讀親歷的過程和習慣。設計以“悟”導引,揭示課題,旨在開宗明義,讓孩子們明白,有所悟方能有所得。為學習本文作鋪墊,也激發孩子們學習課文的興趣,使之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進入學習。)
(二)檢查預習,初悟文意
1、檢查預習。課前已請同學們按照閱讀提示要求,認真預習了課文。你讀準這些字音了嗎?
2、自讀課文,初悟。
人們常說:“有所悟方能有所得。”請自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講什么,你能悟出些什么。
3、交流。
(設計意圖:古人云“凡事預則立”,本文語言通俗易懂,預習時可以讓學生思考初讀課文的感受,收獲初讀初悟文本之樂。)
(三)挖掘文字,感悟文意
a、星羅棋布,如蛛網般交叉
1、西方有一句諺語“條條大道通羅馬”。這句諺語中的“羅馬”在哪里知道嗎?
出示課件:瞧,這是意大利首都羅馬地圖。羅馬廣場是個美麗而古老的地方。這就是羅馬的城市廣場,這是通往羅馬城市廣場前面的一條大道,這是城市廣場的側面的風景,這是華燈初上的城市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