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教學設計
2、有一次,父親帶作者站在羅馬城市廣場中央的高塔上,往下看——看到了:腳底下,星羅棋布的村莊環抱著羅馬如蛛網般交叉的街道,一條條通往城市廣場。
3、理解“星羅棋布”、“如蛛網般交叉”。
4、小結:這樣,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就是一張網。網的中心是廣場,四周都有通達廣場的道路。(板書:網)當我寫下這個漢字的時候,你們可能沒有想到,我寫出了世界上最短的詩。它的題目叫《生活》,內容就一個字——網。很顯然,詩人雨果把生活比作——網。
5、如果網的中心是我們要達到的生活目標,那么通往這個目標的道路也有無數條。正因如此,父親告訴作者——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如此。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 這段話的意思可以用哪處詞來形容?(此路不通走彼路,殊途同歸,另辟蹊徑等)
(設計意圖:道路之網與生活之網的連接,學生在認識上需要深化,在思維上需要跳躍。借助世界上最短的詩《生活》來搭橋,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多重含義,同時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6、課文寫了“我”在生活中另辟蹊徑的兩件事(第一件是——制作40件毛衣,第二件是——舉辦大型時裝展。)
7、請繼續讀課文,思考閱讀提示的問題——“我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自學后與同桌議一議。
8、集體交流:作者牢記父親的教導——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在遇到困難時,她想到:說話練習:假如: ,就 。
(設計意圖: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提示問題“我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讓學生自學課文,以“假如……就……”進行說話練習,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進一步體會作者踐行父親教導的過程,進行口語表達訓練。)
b、大喜過望 垂頭喪氣
1、在制作毛衣這件事情中,作者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在接受訂單時心情怎樣?后來呢?再后來呢?
2、理解“大喜過望”,“垂頭喪氣”
3、小結:制作40件毛衣事件中,作者從“大喜過望”到“垂頭喪氣”再到“喜上眉梢”,這讓我們想起了陸游《游山西村》中的詩句——(“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與眾不同 絡繹不絕
1、作者在辦時裝展時又是如何另辟蹊徑?相機理解“與眾不同、絡繹不絕。”
2、小結:在實現當一名時裝設計師的目標時,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難,同時她也深深懂得一個道理: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當這條路走不通時,我們要善于——(另辟蹊徑)!這正是父親曾經教導她的。因此,作者在文末發出感慨——(父親的教導讓我一生受用不盡——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