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課堂教學實錄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1、 簡筆畫導入: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鯨》
2、 觀看鯨的錄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 剛才看到大海里躍動的鯨、翻騰的鯨,你很想知道什么?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許多科學家之所以能成為科學家,與他們從小愛提問是分不開的,所以,老師希望大家都來做“問題學生”)
4、大家對鯨充滿了好奇,(板書:鯨)這篇說明文是否介紹了這些內容呢?
5、檢查預習, 學習生字
師:大家都預習過了,老師來考考大家生字詞。
出示生字小轉盤,指名讀生字。
重點學習“腭”:學生伸出舌頭,頂住上腭
“肺”字容易出錯,上下通氣,呼吸順利。
這些生字都與什么有關? 請四個同學上臺在鯨的身上板演。
認識“鰭”字,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想像這個字的寫法。
師:看來大家是考不倒了,下面我就考考大家對課文的朗讀。
二、初讀課文,理清線索
〈一〉、讀第一自然段
1、請大家輕聲讀課文。能不能用一個字來概括這段話,把它寫在自己的手掌心。
2、 師巡視,一起伸出手掌心讀出這個字――大,讀書可以讀成一個字,真了不起。
〈二〉、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師:找出最能概括這段話的一句話。讀書可以讀成一句話。
思考:第一句話與其他段的第一句有什么不同?〈設問句〉
師:讀書不僅要讀句、詞,還要讀標點符號。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手掌心的字,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
生:非常大、特別大、龐大、巨大、特大、超大、龐然大物……
師:課文中是這樣寫鯨的大嗎?你們發現了嗎?課文里每句話都在寫鯨的大。大家來找一找,你喜歡哪一句?
2、生:我喜歡“不少人看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因為它與大象比,寫出鯨很大
師:為什么不與貓、狗比?這里作者用了什么好辦法?〈總結板書:作比較〉
3、生:我喜歡:“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里,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腭;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師:你來摸摸上腭,沒摸到,大家一起站起來摸摸。(生開心地站起來,踮起腳尖,伸長手臂摸)老師帶大家去鯨魚的嘴巴坐坐,會怎么樣?(生:會被鯨魚吃掉)老師不敢帶你們去送死,作者也不會讓你們去送死,所以,課文里用了一個詞――要是,這表示假設。在這里,作者用了假設的說明方法來寫鯨的大。(板書:假設)
4、生:我喜歡“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捕獲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有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
師:這里作者也用了一個好辦法,用了好多的數字,這叫列數字的方法。我們讀的時候,要強調“數字詞”。(板書:列數字)
生自讀
指名讀
師指導:重音讀、輕音讀、加手勢讀、加語氣詞讀。
生齊讀。
5、當解說員
師指導:用上“我是 博物館的解說員,我叫……”加上手勢,把黑板當作最大的鯨、把同學們當最小的鯨,把老師當作我們發現的那頭鯨,游客們,你們配上“哇”的語氣詞。
6、師小結說明方法。
四、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1、剛才我們都是在研究鯨大的特點,那么課文僅僅介紹了這個特點嗎?老師這有一段話(出示第二自然段中一段話),你們記不記得它出自第幾自然段?(第二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