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橋流水人家
教學分析這是緊接著第7課《桂花雨》的又一篇略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連著出現,還是第一次,這里肯定有編者希望教師能更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的意圖。文章結構清晰,語言生動流暢,除了最后一個自然段出現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等略微深奧的詞語外,其他都是淺顯易懂的。所以,本課教學確實應該在學習方法上讓學生自主地學。
課文的提示部分有學習方法的指導,但是如何操作且不清楚,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學習的目標轉換成清晰的操作辦法。作者懷念故鄉的哪些景致,有些什么特點,學生比較容易掌握,但是表達方法的概括卻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加以引導點撥的。
還有一點要給予學生明示,不然會出現混淆:謝冰瑩,和冰心的原名“謝婉瑩”只差一個字。
(謝冰瑩,五四”時期崛起的女作家,中國第一批女兵,湖南新化人。1906年出生于新化大同鎮謝鐸山,小時隨父讀四書五經,十五歲就見鋒芒,發表其第一部作品《剎那的印象》。后就讀于湖南省立第一女校,未畢業即投筆從戎,十九歲時逃避家中為她安排的婚姻,毅然于1926年冬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次年參加北伐,著《從軍日記》,發表于《中央日報》副刊。。《從軍日記》被林語堂譯成英文,茅盾等予以嘉評,謝冰瑩由此名聲大震。謝后來另有《女兵自傳》一書為人稱許。1927年軍政學校女生隊解散,先后入上海藝大、北平女師大學習。畢業后,于1931年及1935年兩渡扶桑,就讀于早稻田大學研究院。1935年曾因“抗日反滿罪”在日本被捕。抗戰爆發后組織湖南婦女戰地服務團,赴前線參加戰地工作,寫下《抗戰日記》。抗戰后期還在重慶主編刊物。曾任北平女師大、華北文學院教授。1948年赴中國臺灣,任臺灣省立師范學院(后改為師大)教授。休。謝冰瑩于1956年皈依佛門,法名瑩慈。1958年,赴馬來西亞太平市華聯中學任教,兩年后歸臺。她1971年因右腿跌斷退休后移居舊金山。
代表作《女兵自傳》,相繼被譯成英、日等10多種文字。
2000年這位世紀女兵作家逝世,享年93歲。)
教學目標
1.學習“婀娜、點綴、潺潺、粼粼”等新詞,了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大致意思。
2.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家鄉美景,讀出作者懷念之情。
3.在感受江南水鄉的美景時,領悟作者抒發思鄉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朗讀感悟家鄉美景,體會作者的思鄉情。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抒發思鄉情的幾種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由作家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1.由作家冰心的原名導入,引出作家謝冰瑩。介紹作家生平與作品。
2.出示課題,想象課文內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是不是圍繞課題寫了“小橋、流水、人家”這三方面,分別是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
小溪(流水):第1-2自然段;
小橋:第3-4自然段;
人家:第5-6自然段。
2.讀單元提示,明確目標:作者對故鄉的哪些景致久久不能忘懷?閱讀課文,想象文章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3.明確自主學習方法:這些景致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的?一一編號。寫出了什么特點,用幾個詞概括出來。劃出你最喜歡的一個句子,品味評注,感情朗讀。
4.小組合作學習。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小溪、或者小橋、人家)交流學習體會,然后分工朗讀,準備好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