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源于“積淀”──《假如沒有灰塵》教學案例
3、在同一個時間里注意不同的事情:
一個教師不可能享有牛頓那樣的閑暇,可以一天到晚都思考一個問題而不干別的事情;而且教師的教學智慧的產生,不能完全是頭腦中的頓悟,不能脫離開具體的教學場景,而往往是從什么地方產生問題,就從哪里發現問題解決的方法,并且就在同一個地方來解決問題。這不是說教師不能夠在下班之后從同事的聊天中,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獲得相關的啟示和領悟,但是我們更提倡現場的、就地解決的、互動中的發現和解決。這就意味著,教師需要在一邊做著日常的事情,一邊不放棄對于以前所產生的問題的關注。所有不曾解決的問題,懸在教師的心口上,成為一根十分敏感的“弓弦”,不論在什么時候碰到合適的刺激,就會一觸即發,豁然開朗。
4、從日常經驗中得到發現的驚喜:
日常生活經驗是人類一切科學和職業經驗的最豐富和最基礎性的“母體”,如果硬性地拋開常識的“庸見”,必定使我們自己的視野大大受限,就像文學作品失去它創造力的源泉一樣。相反,如果我們保持開放的心胸,保持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鑒賞性的敏感,那么我們的教學過程必定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枯燥的,我們的隨機教育和生成教育就會真正成就我們的教育事業,使它成為一門實踐的藝術。
教師要有一顆靈動的心,一雙銳利的眼睛,要“于無聲處”去聆聽即將響起的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