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注重了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借助對話還原生活,體會主人公當時當地的復雜心情,進而深刻理解主人公對“規則”的態度和認識。如在教學詹姆斯舍不得放掉大魚,哀求父親時,引導學生聯系自己,想想如果自
己就是小詹姆斯,自己愿意把辛辛苦苦釣起的又大又漂亮的魚放回湖里?在講到第15自然段時,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文中的“魚”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是怎樣做的?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很快就說出來了,那是誘惑人的財物、金錢、名利。對于后面兩個問題,很多學生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至于他們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大多數學生都會拒絕誘惑,遵守規則。也有孩子說自己有時經不起利益和方便的誘惑,違犯了規則。此時我引導學生討論認識到: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當面對規則時,無論自己是否愿意都必須遵守,從而突出主題。
當然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來教學的重難點應該放在“啟示”上,但在課堂中,花了大量的時間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對學生質疑歸納不夠,對 “啟示”的揭示得少;時空把握不合理,課堂語言隨意性較大,不嚴謹,不精煉導致結尾匆匆,沒有圓滿完成設計的內容。如,談啟發,寫“格言”或“釣魚須知”;對學生“備”得不全面,在教學時,當學生朗讀和回答問題不順利或者不符合設想要求時,就缺乏應對機智,使得手忙腳亂。
在今后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實踐中還要努力學習,認真準備,積極改進,不斷尋找課文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把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盡力挖掘課文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時也不避諱其中的假、惡、丑,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學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