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組 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體,介于草、楷之間,既不像草書潦草,也不像楷書工整,筆畫連綿呼應,字字獨立,寫得快,認得清。是人們常用的手寫體,它和楷書一樣并行使用至今。
從以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漢字字形的總體發展趨勢是由繁到簡,每一種新字的出現,都改變著前一種字形難寫、難記的特點;同時,漢字不斷趨于定型化、規范化。
(七)一字毀千軍
1935年5月初,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在中原展開大戰。馮玉祥和閻錫山為了更好地聯合討蔣,曾商定雙方部隊在河南北部的沁陽會師,以集中兵力殲滅駐守在河南的蔣軍。但是不幸的是,在擬定作戰命令時,馮玉祥的一名作戰參謀把“沁陽”的“沁”多寫了一筆,成了“泌陽”。碰巧河南南部就有個泌陽,不過這個地方與沁陽有千里之遙。馮玉祥的部隊接到命令,匆匆趕往泌陽,結果貽誤戰機,錯過了聚殲蔣軍的有利時機,使蔣軍獲得了主動權。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戰中,馮、閻聯軍處處被動挨打。一字之差,最終導致馮、閻聯軍在中原戰場的全面失敗。
(八)如何欣賞書法作品
書法的賞析不僅是體會作品點畫、結體、章法的匠心與功力,以及師承、流派、風格,更重要的是通過作品去感受書家的氣質、情感及其審美追求。書法家靠手和思想來創造,欣賞者靠眼力來挖掘發現作品點畫布白中蘊藏的生命與靈魂,是一種再創造。這種再創造的成效取決于欣賞者的知識、修養、閱歷、心境諸因素。
賞析書法既要對作品宏觀把握,如,氣勢、神采、布白,又要細微的觀察,如,用筆、用墨、結構、線條。欣賞線條質量,從中可以觀察出作者創作時的用筆、用墨及其筆法。其次是由線條點畫組合的漢字結構,體現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結字、行氣、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書法的精神氣質、格調風韻。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實記錄,與作者的情感、性格、修養密切相關。優秀的書法作品必須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備,欣賞者就是要領會體勢,捕捉神采。
書法藝術風格首先表現在作品獨特的整體風貌以及所造成的獨特境界,這與書法家的審美取向、藝術氣質關系最為密切,是書法家對藝術個性追求的結果。
書法藝術風格就是藝術家在創作中表現出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書法家由于生活經歷,藝術修養、個性特征、審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選擇書體,表現手法諸方面都會有自己的特色,這樣就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風格也最能顯示出一個人的氣質、精神風貌;這也是數千年歷史積淀在書法家心靈中的反映,體現在線條中的微妙之處,給人以無限的遐思。
王羲之《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等。著名行書字貼。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3月3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時所作的詩序。相傳的本子共28行,324字。唐代《蘭亭序》為太宗所得,推崇王羲之為書家代表。由于《蘭亭》出得最早,在它之前的行書沒有傳下來,《蘭亭序》排在歷代法書的前列,且書法藝術最高,因此,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柳公權《玄秘塔碑》。全稱《大達法師玄秘塔碑》?瑫拇髸w之一。唐會昌元年(公元841)立碑。碑文28行,每行54字,共計1512字。碑書字體嚴謹,用筆干凈利落,瘦勁俊麗。歷代學楷書柳體字的人,多以《玄秘塔碑》為范本,此碑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