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組 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
3.諧音的表現形式很多,歇后語是比較常見的,可以讓學生通過工具書、網絡等去搜集。需要說明的是,在《有趣的諧音》這個活動中要搜集的是諧音的歇后語,喻意性歇后語,如,“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不在搜集的范圍內。搜集到的歇后語讓同學猜,可以出示前一部分,猜后一部分。還可以用墻報、黑板報等形式展示,讓全班同學共享資源。古詩、對聯、笑話不太多,不一定讓學生去搜集。有些笑話比較低俗,學生搜集之后需要加以選擇,避免把低俗的笑話向全班介紹。
4.《倉頡造字》和《“冊”“典”“刪”的來歷》兩篇短文可以讓學生略讀。《倉頡造字》可以在閱讀的基礎上做兩件事:一是談談沒有文字的不便,鼓勵學生想象“結繩記事”、“物語”的好處和問題,體會文字發明的重要性;二是講講倉頡造字的故事,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講故事不要只指定少數學生,應當給每個學生提供機會,可以采用同桌互相講、小組成員輪流講等方式。在講故事中運用閱讀材料中的詞語和表達方法,《“冊”“典”“刪”的來歷》要讓學生學會提取主要信息,能了解“冊、典、刪”三個字的本義,然后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其他漢字的來歷。了解了一些漢字的來歷,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字的意思,正確地書寫。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倉頡造字》只是一種傳說,學生會想到漢字的起源還有哪些傳說,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上漢字究竟是怎樣起源的;讀了《“冊”“典”“刪”的來歷》,學生還想知道其他漢字的來歷,要鼓勵學生在課外繼續尋找資料,自主學習。
5.了解漢字演變的過程。開展這項活動,要盡量利用兩則“閱讀材料”。
閱讀和研究“漢字的演變”的表格,要讓學生了解漢字從古到今大體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查找資料,了解這些不同的字體大約是在什么時候產生的。還要引導學生從表格中發現漢字演變的趨勢。從這個簡表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漢字的發展是逐步從象形走向符號化,從筆畫較多走向筆畫簡單,使書寫更加快速便捷。
《甲骨文的發現》可以在略讀的基礎上,講講這個故事,然后談談感受。希望學生能了解漢字的歷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現存的最早的文字系統;同時認識到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和善于思考,可能會有新的發現。
6.認識錯別字產生的危害,防止和糾正錯別字。這項內容可以開展以下活動:(1)閱讀《一點值萬金》,再交流自己的感受。(2)搜集有關寫錯別字鬧出的笑話或造成嚴重后果的事例。(3)走上街頭,調查招牌、廣告等用字情況;檢查電視字幕用字不規范的情況(此項活動費時太多,而且長時間看電視上的字幕會對學生視力造成損傷,可以采用回憶的方法)。調查社會用字情況的活動適宜在城市或鄉鎮進行,一些農村學校可以讓學生分析本班同學作文本或作業中的錯別字,提出防止和減少錯別字的建議。在社會用字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可以給有關單位或當地政府寫建議書,建議改正錯別字。對調查社會用字的小組,教師要專門進行安全教育,避免發生事故。
在社會用字情況調查后,可以指導學生寫簡單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一般可以分三個部分:(1)調查的時間、地點、調查的目的——發現社會上的錯別字,向有關單位提出改進建議。(2)對調查到的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統計和分類,如,調查了多少商店,發現了廣告招牌上有錯別字的有多少家;這些錯別字大致有哪些類型;產生這些錯別字的原因有哪些。(3)提出改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