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
二、閱讀材料《甲骨文的發現》
1、生自讀課文,談談感受。(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和善于思考,可能會有新的發現。)
2、小組內講講這個故事。
3、各小組和以補充一些有關甲骨文的資料。
第三課時
一、閱讀材料《一點值萬金》
1、指名讀文,再交流自己的感受。
2、小組交流有關寫錯別字鬧出的笑話或造成嚴重后果的事例。
教師補充:一字毀千軍
1935年5月初,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在中原展開大戰。馮玉祥和閻錫山為了更好地聯合討蔣,曾商定雙方部隊在河南北部的沁陽會師,以集中兵力殲滅駐守在河南的蔣軍。但是不幸的是,在擬定作戰命令時,馮玉祥的一名作戰參謀把“沁陽”的“沁”多寫了一筆,成了“泌陽”。碰巧河南南部就有個泌陽,不過這個地方與沁陽有千里之遙。馮玉祥的部隊接到命令,匆匆趕往泌陽,結果貽誤戰機,錯過了聚殲蔣軍的有利時機,使蔣軍獲得了主動權。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戰中,馮、閻聯軍處處被動挨打。一字之差,最終導致馮、閻聯軍在中原戰場的全面失敗。
二、策劃活動
1、活動方案:
(1)注意街頭招牌、廣告等用字不規范情況;回憶電視字幕用字不規范的情況。分析本班同學作業中的錯別字。
(2)提出防止和減少錯別字的建議。
(3)書寫調查報告: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分析:錯別字大致有哪些類型;產生這些錯別字的原因有哪些。改進建議:
三、課后作業
各小組完成調查報告。
第四課時
1、各小組交流自己的調查報告。
2、教師協助總結寫錯別字的原因:
1.同音混淆:如,再、在,以、己,功、攻等。
2.形近搞混:如,已、己,摘、滴等。
3.多筆少畫:(1)多橫少橫,如,酒、灑;(2)多豎少豎,如,候、侯;(3)多撇少撇,如,式、柳。
4.對字義不加分析致錯:如,象、像。
5.由于心急,本應寫前一字,心里卻想著下一字,結果造成寫錯。
3、總結改進建議:
1.把自己易混易錯的字進行歸類,經常復習。
2.進行同音字、形近字組詞造句訓練。
3.同桌結對,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及時訂正錯別字。
4、評選出“最佳調查報告”2份,“優秀調查報告”4份。
第五課時
1、欣賞課本上提供的優秀書法作品,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們。
王羲之《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等。著名行書字貼。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3月3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時所作的詩序。相傳的本子共28行,324字。唐代《蘭亭序》為太宗所得,推崇王羲之為書家代表。由于《蘭亭》出得最早,在它之前的行書沒有傳下來,《蘭亭序》排在歷代法書的前列,且書法藝術最高,因此,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柳公權《玄秘塔碑》。全稱《大達法師玄秘塔碑》。楷書四大書體之一。唐會昌元年(公元841)立碑。碑文28行,每行54字,共計1512字。碑書字體嚴謹,用筆干凈利落,瘦勁俊麗。歷代學楷書柳體字的人,多以《玄秘塔碑》為范本,此碑影響很大。
2、讀讀背背《贊漢字》,說說讀懂了什么?(贊美了漢字不同的字體“各具特長”,其中提到的字體有篆書、隸書、行書、楷書和草書;特別指出對聯的形式能體現漢字的書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