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漢字王國 教學設計
生3: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在此以前,人們結繩記事,即大事打一大結,小事打一小結,相連的事打一連環結。后又發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漸進,事情繁雜,名物繁多,用結和刻木的方法,遠不能適應需要,這就有創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黃帝時是上古發明創造較多的時期,那時不僅發明了養蠶,還發明了舟、車、弓駑、鏡子和煮飯的鍋與甑等,在這些發明創造影響下,倉頡也決心創造出一種文字來。
設計意圖;通過對課文的解讀,展示對課文的個性理解,然后通過自己不同的感情朗讀方式,加深對課文的體會,力求每位學生善傾聽,能質疑,能展示,善解疑。
(三)創作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展示:生1:一點一橫,一撇到西門!
生2:“廣”字。
生3:一口小鐵鍋,中間兩顆小豆豆。
生4:“心”字
生5:一只羊,四條腿,可惜沒有尾。
生6:“羔”字
展示:
生1:媽媽的眾姐姐 -- 多疑(姨) 孫猴子坐金鑾殿 -- 不象仁(人)君
生2:壽星彈琵琶 -- 老生常談(彈)蒼蠅飛進牛眼里 -- 找累(淚)吃
生3:禿子脫帽子 -- 頭名(明) 公雞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生4: 紙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紙糊的琵琶 -- 談(彈)不得
生5:和尚的房子 -- 妙(廟) 狐貍騎老虎 -- 狐假(駕)虎威
(小組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
設計意圖:所有的學習目的,就是運用和再創造,此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又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激發知識沖突(適時進行)(約5分鐘)
生1:那么怎樣才能糾正錯別字呢?
生2:大家學習生字時要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理解字義,做到會讀、會寫、會講、會用,并且要反復進行練習、鞏固。
生3:讀書時要認真、細心,一個字、一個字地看清楚,并且一邊讀一邊想,弄清楚每個字的意思。
生4:寫字時要一筆一畫地認真把字寫對、寫工整,不要“龍飛鳳舞”,潦潦草草。寫完后要認真檢查。
生5:多讀多寫,增多跟字見面的機會和使用的次數,在理解和運用中加強記憶,牢固掌握。
生6:學好漢語拼音,學好普通話,克服方言土語的影響,決不仿寫社會上流行的不規范的字。
生7:同學之間如果發現誰讀錯寫錯了字,就馬上指出來,幫助改正。
設計意圖:沒有矛盾就沒有創新,學生只有在不斷的知識沖突才能促進對文本知識和自己內在的知識的沖突,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鏈,才能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