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課堂教學實錄
師: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毀壞?熏是怎么“毀”?
生:不走就砸,摔。拿不走也不中國留著,都給弄壞。
生:我知道他們用槍搗毀大鏡子,把上好的花瓶瓷器等隨便往地下一扔……(教師再次出示資料,學生——)
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劫外,被他們糟蹋了的東西更是不計其數。房子里的綢緞、衣服扔了一地,人走進屋里,可超過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家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向大燭臺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瘡痍。
師:有感受嗎?(學生紛紛點頭)好,再帶著感受朗讀這句話。
生:“……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保ㄌ崾緦W生朗讀“破壞”“毀掉”時,要表現出一種無奈、氣憤、痛心的語氣。)
生:這還沒完,敵人為了銷毀罪證,放火把圓明園燒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圓明園只剩一片灰燼!
師:一天多少小時?(學生答24小時) 師:三天三夜多少小時?(學生答72小時)
:一小時多少分鐘?(學生答60分鐘)
師:三天三夜多少分鐘?(學生答:4320分鐘,有的學生動筆計算。)
師:4320分鐘是多少半分鐘?(學生回答640個半分鐘)那么會燒掉些什么?
師:燒掉一幅歷史名畫只用幾秒鐘,燒掉一個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幾分鐘。(放無聲錄像,是大火焚燒圓明園的鏡頭)“火燒”半分鐘,想象會燒掉什么?(全體靜默,出示畫面:烈火熊熊,濃煙滾滾的半分鐘。)
師:這半分鐘,感覺長嗎?(學生答感覺長)
生:會掉許多精美的建筑物和畫家、書法家的作品。
生:會燒掉許多華麗的絲綢和衣服。
生:會燒掉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奇珍異寶。
師:把這8640個半分鐘加起來,想象一下。而且是在一萬多個會堂這么大的地方同時燃燒8640個半分鐘啊。
生:圓明園本來是在北京西北郊,可大火籠罩了整個北京!所以,可以想象出圓明園這不可估量的文化價值是怎樣化為灰燼的。
師:那就把感受帶到課文中再讀!
生:“1860年,10月6日……”(全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段)
師:至此,圓明園所擁有的一切,現在都“沒有了”--(把黑板上的連接詞前面加“沒”“了”。一邊添加一邊讓學生跟讀。比,圓明園中,“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沒有了……也沒有了……,沒有了……還沒有了……)
師:下面出示書中的句子,請同學們用變化了的連接詞再說話。
生:圓明園中,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
生:沒有了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沒有了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還沒有了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
生:園中不僅沒有了民族建筑,還沒有了西洋景觀。
生: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沒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奇珍異寶也沒有了。
師:還可以換一種說法,比如,金壁輝煌的殿堂——
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