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想象場景”──《開國大典》教學案例
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出課文重點描寫了哪些場面的基礎上。師:文中,作者向我們描繪了開國大典的眾多場面,請同學們選擇你最難忘的一個場面來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想象后再回味回味:自己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讀讀課文。
生:自讀自悟,同座(或小組)交流。
師:哪個場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典禮開始時,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時,全國人民歡呼的場面。我感受到當時人們的心情是萬分激動、無比高興,他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歡欣鼓舞。因為新中國的成立,意味中國人民再也不受壓迫、剝削了,他們當家作主了。
師:是啊!深受苦難的中國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翻身得解放,叫人怎能不激動萬分呢?所以,(出示句子)“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大家細細讀讀課文里的這段話,體會體會句子的意思,想一想: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景!
(生自讀、體會、想象。)
師:誰把這句話讀一讀,其他人一邊聽一邊閉目想象,這宣告、這聲音傳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這聲音傳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飛揚,男女老少歡天喜地,大家敲著鑼,打著鼓,歡呼新中國的誕生,歡慶人民的解放。
生:這聲音傳到農村,田間地頭,村前村后,到處鑼鼓喧天,人們都擁出家門,歡呼著,高喊著,一個個激動萬分,不少人高興得熱淚盈眶。
生:這聲音傳到學校,大家拿著鮮花,揮著彩帶,放著鞭炮,唱啊,跳啊,喊啊,好象要讓這個消息傳遍全世界。
生:這聲音傳到了劉胡蘭的家鄉,大家一下子擁到了劉胡蘭的家里,把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告訴了她的爸爸媽媽。她爸爸、媽媽來到劉胡蘭的遺像前,喃喃地說:“胡蘭子啊,你聽到了嗎?你盼望的一天終于來到了,我們終于有了出頭的日子啦!”
師:是呀,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讓我們將寫這一場面的二個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看誰能把人民歡躍的情感讀出來。
生:自由練讀。
師:誰來讀讀。
生:朗讀。
(讀后互評,評后再讀,最后全班齊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