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難忘的一課·教案
教學目標: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培養學生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交流探討、團結協作的精神;
3、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培養學生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了解時代背景,創設情景,使學生如情入境。
教學過程:
課前故事: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張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
十九世紀末,八國聯軍對我國發動了瘋狂的侵略戰爭,先后占領了天津和北京。腐敗的清政府毫無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據說,在"議和"會議開始之前,某國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國人民。于是,他對舉政府的代表說:"對聯,是貴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現在我出一聯,你們如能對上,我給你們磕五個頭,如對不上,也應如此。"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時,他脫口念出了上聯: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個"王"字,用來指代"八國聯軍",同時,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氣焰。在場的其它帝國主義分子聽了,不約而同地發出一陣陣狂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發笑;有的雖然胸有不平,但無詞可答。這時,只見代表團中的一書記員,投筆而起,鏗鏘答對: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
"魑魅魍魎"是傳說中能害人的四種妖怪,他以蔑視的口吻嚴厲譴責了帝國主義像害人的"小鬼"一樣,經常侵犯我國主權的罪行。其它代表聽了,心里出了一口氣;侵略者們聽后,個個愕然肅目;那位挑釁的先生聽了,瞠目結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一個頭,引起哄堂大笑。
一、質疑課題,導入新課(1)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人民對祖國的愛深沉熱烈,學了這篇課文你會有更多的感悟。(板書課題)齊讀,這究竟是怎樣的一課呢?請隨著老師的朗讀走進課文。
二、教師配樂范讀(4)
三、初讀課文,梳理文脈(6)
1、同學們想讀讀課文嗎?自由的出聲地讀一讀,邊讀邊思考這是一堂怎樣的課?并在每一自然段前面標好序號。(你能用填空的方式說一說嗎?)
“我”在——(哪里)聽了一位——(怎么樣)的老師上了一堂課。課的內容只有一句話:————————。課后我又參觀了——————。我覺得這堂課上得——,讓我———。
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3)
1、那么是什么令“我”難忘呢?如果把這節課拍成電影的話,你會選擇哪些最難忘的鏡頭呢?快速默讀,找出最難忘的鏡頭。
2、學生默讀,回答,教師幻燈出兩個鏡頭。
3、那么為什么這兩個鏡頭會讓我難以忘懷呢?下面我們自己來研究,左邊一組研究第一個鏡頭為什么么令我難忘,右邊一組研究第二個鏡頭為什么令我難忘。
五、深入學習
(一)、講清步驟和研究任務要求(7分)
我們研究學習的步驟是:
1、獨立學習:(1)、研讀那個最難忘的鏡頭,想想為什么這令“我”難忘;
(2)、在研讀的過程中如果有疑問,及時地記錄下來,一會兒在小組中提出。
2、小組合作學習:(1)、交流那個鏡頭為什么令我難忘,形成較完善的小組意見;(2)、探討個人提出的問題,從書中或者老師提供的“背景資料”中尋找答案。如還有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組長做好記錄,一會兒班級交流時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