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
(一)疑
在正確讀出課題后,引導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看著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生紛紛提出:“將”是誰?“相”是誰?“將”、“相”為何失和?又怎樣和好?……質疑以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愿望。在學生質疑時,教師板書:
(二)讀
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去讀課文。在閱讀中識讀生字新詞,找出上述問題的答案,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明確三個故事之間的關系。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去掉上面板書中的問號,第一次完善板書。
(三)講
要求學生講講三個小故事。既是復述的訓練,又進一步熟悉故事內容,為下一個教學環節作準備。三個小故事的復述指導由“扶”到“放”。具體做法如下:
“完璧歸趙”:師生一起閱讀故事,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共同列出提綱(小黑板上)。讓學生邊看提綱,邊看課文插圖進行復述。
“澠池會”:讓學生自己閱讀故事,列提綱,看提綱復述。
“負荊請罪”: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回想故事,進行創造性復述。
(四)品
一品人物特點。在復述故事后,追問:你覺得“將”、“相”各是怎樣的人?讓學生充分發言,師生評判,形成共識,第三次完善板書。
二品課文是如何體現人物特點的(這是整篇的教學重點,花時要多)。先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用筆劃出文中能體現人物特點的語句,并分別注明體現了人物的什么特點;然后進行交流。交流時隨機進行品讀,要求讀出適當的語氣,讀出感情。
通過交流、品讀,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廉頗、藺相如的可貴,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滲透思想教育。
三品課文的寫作方法。在前兩品的基礎上,讓學生總結出本課的寫作方法。
(五)寫
讓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行一次小練筆:寫一個人物片斷。要求選取一件典型的事,注意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一個特點。小練筆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踐真正掌握學到的寫作方法,也使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結合起來。
關于教學設計的三點說明:
1.把預習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即“讀”),有利于加強指導,提高教學效益。
2.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較多。不要集中學習,可隨課文識讀理解,個別詞語也可隨課文進行說話訓練。
3.教學時間為兩課時。
【教學目的】
1.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學習通過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3.學會簡要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1.學習通過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學會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課文中的三個故事是圍繞怎樣一個中心組織在一起的。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解題導入新課:學生自學課文;檢查預習情況;質疑問難。
教學步驟:
一、解題
1.介紹時代背景(略)
2.抓題眼“和”,理解題意(略)。
二、學生默讀課文,自學
要求:(1)查字典學習字詞,解詞要聯系上文;(2)了解文章主要內容;(3)給文章分段;(4)擬定三個故事的小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