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課文是按照作者進入草原后經歷的順序(初見草原──迎客──待客──話別)來敘述的。課文用優美、清晰的語言將草原的自然美渲染得淋漓盡致。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學習準備】
1、學生準備:
搜集草原風景的圖片、資料。
2、教師準備:
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光碟。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將學生帶入草原高遠遼闊的境界。
2、同學們,你們去過草原嗎?或者在電影、電視中見過嗎?請大家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自己所了解的草原。
(學生交流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
下面,我們隨著作者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自大草原,去領略、感受那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自讀自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
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以輪讀的形式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教師注意正音。
3、請學生自由結成學習伙伴,去游覽美麗的草原,注意不要走馬觀花,在美景中要仔細觀賞。
游覽后向大家匯報:
⑴ 你們覺得草原哪些景物最美?為什么?
⑵ 選一種恰當的方式介紹自己的感受,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讀、畫畫、唱歌、吟詩等)。
三、匯報交流
1、激qing引入:
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匯報給大家吧。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
重點引導:
⑴ “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⑵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樣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四、品味語言
1、看得出,同學們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第一段課文,并把自己喜歡的語句畫下來,仔細品味品味。
2、學生自由讀,說自己喜歡的語句,教師注意指導有感情朗讀。
3、多么優美的景色,多么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把這優美的景色,生動的語言永遠印記奪腦海之中吧!請同學們練習背誦課文第一段。
指名背──齊背。
4、抄寫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草原的美麗景色讓我們流連忘返;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了解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
二、自主讀書
1、今天的草原,以美麗的自然風光與獨特的民族風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如果你是一名導游,你將怎樣向游人作介紹呢?
2、請同學們認真讀第2~5自然段,可以列列提綱,或摘記一些詞語。
三、小組交流
小組內一人扮演導游,其他人扮演游客,到陳巴爾虎旗去游覽。導游要主動熱情地向游客介紹,回答游客感興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