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5
.《草原》教學實錄+練習+說課設計
.支玉恒教學實錄——《草原》
.草原
1草原(a、b案)
第五單元備課《草原》、《珍珠鳥》、《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及練習五。
【設計理念】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組的首篇課文,是作者老舍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上的美麗風光和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本文語言優美,情景交融,極富形象感和畫面感。
本課教學設計旨在立足文本,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對重點語句的朗讀、吟誦,理解課文內容,進入文本意境。并在此過程中體悟作者的情感,促進學生情感的加深與升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部分生字詞。
2、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讀懂草原的特點和蒙族人民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部分句子。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聽一聽唱一唱贊美草原的歌曲。
【教學流程】
一、初讀課文 學習字詞 感知全文
1、揭題導入,初讀課文。
2、學習字詞:
陳巴爾虎旗 蒙族 鄂溫克族 勾勒 渲染等。
3、整體感知:
草原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二、精讀課文 品詞析句 感受意境
1、感受景美:
⑴ 抓重點句統領品讀,回環感受意象美:
讀出“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細讀課文1、2兩個自然段,劃找有關句子品讀體會。
預設一: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預設二:
“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預設三: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⑵ 抓畫面回環引讀,深入感悟意境美:
① 感情朗讀,融情入境。
② 引讀回環,積累語言。
2、體會情美:
⑴ 音效過渡,打開想象,捕捉畫面: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前面引路。
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⑵ 緊扣“飛”字,讀出疑問,體悟情誼:
① 一讀,讀出人飛、馬飛、車飛,感受“飛”的場景。
② 二讀,讀出心情、熱情、濃情,感悟“飛”的神韻。
三、想象寫話 提升情感 留下懸念
1、補白寫話:
用一兩句寫下作者此時此境的感受。
2、交流反饋,提升情感,小結。
3、緊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巧設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