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冬陽·童年·駱駝隊
看駱駝咀嚼(4自然段);想象駝鈴的用處(5—9自然段);想替駱駝剪毛(10自然段);懷念駱駝隊(11—14自然段)。
(三)、再讀課文,深深體會童年的美好回憶
1、童年的故事就如同美麗的畫卷時刻會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而林海音的童年故事也那么有意思,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幾十年前的老北京城南,去感受她那有趣的童年故事。請同學們細細地讀課文,找出讓你覺得最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可以在句子的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2、交流你對哪件事最感興趣?
我們先從“看駱駝咀嚼”說起吧(課件出示下列句子)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后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胡須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了起來。
你為什么覺得這個句子很有意思呢?(指3名學生自由的說說,并讓他們讀讀)
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現在就站在駱駝的面前,你正在看駱駝是怎樣咀嚼草料的。請閉上眼睛,老師把這段文字讀一讀,你想象駱駝的樣子,想象駱駝在咀嚼的時候,牙齒是怎樣在動的。
同學們,你們看見了什么?
林海音就這樣一直被那駱駝吃草料的樣子深深地吸引了,就這樣一直看著看著,看的時間久了,太入神了,覺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了。
什么讓她看呆了?(咀嚼的樣子,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看呆,指名讀)
還有什么讓她看呆了?(模樣,指名讀。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三個那樣強調了什么?或者說你們讀出了什么?( 驚奇、好奇 )
看著看著,她好象就忘記了什么,覺得自己就是什么?(駱駝)所以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了。那么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讓自己入神、發呆的情境?現在,就讓我們和童年的林海音一起再來感受駱駝咀嚼的樂趣吧!
齊讀這段話 這一切讓童年的林海音都看得呆了。林海音女士在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四十二歲了,你覺得她在寫下這段往事的時候,她還會去學駱駝咀嚼嗎?
正如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寫到:“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請讀一讀這段文字。
出示下列文字,生齊讀,課件出示: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過渡:雖然,現在作者不會再去做這樣的傻事了,但就是這樣有趣的童年往事才帶給我們帶多的回憶,那么除了“我”看駱駝咀嚼這件事外,還有其他的趣事嗎?
2)我”想象駝鈴用處的事(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現相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
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里反芻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交流:談談你為什么說這段話比較有意思?
父女倆在討論什么問題?父親的觀點是:女兒的觀點是:你贊同說的觀點,為什么?分角色讀,根據特點予以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