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感傷,深深的懷念——《冬陽 童年 駱駝隊》課堂教學實錄
生齊讀: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師:在作者描述的童年往事當中,有一件事大家有沒有注意?
生:與媽媽一起談論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
師:誰來把這段文字讀一讀?
生自由朗讀這幾段文字。
師:媽媽說“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看看這篇文章,林海音都問了些什么?她除了問“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還問了什么?
生:她還問爸爸領頭的駱駝為什么要掛鈴鐺。
生:林海音還問駱駝隊的麻袋里裝的到底是“南山高末”還是“烏金墨玉”。
師:那么既然是“總是問總是問”,你再把課文內容游覽一遍,想一想,林海音可能還會問什么?
生:她可能會問,駱駝吃草料為什么要交錯地磨來磨去?
生:她還會問,這些駱駝是從哪里來的?它們為什么要到我們這兒來賣“烏金墨玉”或者是“南山高末”?
生:她可能還會問,駱駝過馬路為什么跑不快而是慢騰騰地?
生:她會問,駱駝怎么長得這樣丑的臉,這樣長的牙?
生:我估計她還會問,駱駝為什么夏天不來,秋天不來,一直要等到冬天才來?
生:我覺得她還會問,為什么駱駝的毛會拖到自己的肚皮底下而沒人幫它們剪呢?
師:呵呵,對呀,所以“我”想幫他們剪一剪!
生:為什么駱駝要慢慢地走,慢慢地嚼?
師:呵呵,怎么不狼吞虎咽,怎么不快點去嚼呢?
生:我覺得林海音還會問,駱駝為什么能走三天三夜而不喝一口水?
師:是啊,她怎么會有那樣的能耐呢?童年的林海音問題真多啊!媽媽既然說她“總是問、總是問”,很顯然,她問的問題肯定不僅僅是關于駱駝的。我們都是孩子,你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想一想,她可能還會問些什么?
生:她可能會問,太陽為什么每天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
生:為什么知了總是在夏天“知了知了”地叫個不停?
生:母雞為什么會下蛋,公雞為什么早晨會啼叫?
師:呵呵,很難回答這個問題。
生:為什么白雞和黑雞都下白色的蛋?
師:呵呵,不知她媽媽當時能不能答上來!
生:我想當時林海音遇到不懂的問題都會去問一問媽媽。
師:你是一言以概之!
生:她會問,為什么夏天熱,冬天冷?
師:這些問題你們問得并不奇怪。的確是這樣,作者在她的《城南舊事》這本書當中,也寫到了自己“總是問、總是問”的情景。我們來看一看這段話,自己讀一讀。
出示文字,生自由讀(邊讀邊笑):
“爸,什么叫做賊!”
“賊?”爸爸奇怪地望著我。“偷人東西的就叫賊。”
“賊是什么樣子?”
“人的樣子呀!一個鼻子倆眼睛。”媽回答著,她也奇怪地望著我:
“怎么問起這個來了?”
“隨便問問!”
我說著拿了小板凳來放在媽媽的腳下,媽媽就趕我:
“去,屋里跟小妹妹玩去,不要在這里打岔。”
我忍不住又問媽:
“媽,賊偷了東西,他放在哪里去呢?”
“把那些東西賣給專收賊贓的人。”
“收賊贓的人什么樣兒?”
“人都是一個樣兒,誰腦門子上也沒刻著哪個是賊,哪個又不是。”
“所以我不明白!”我心里正在納悶兒一件事。
“你不明白的事情多著呢!上學去吧,我的傻丫頭!”
師:童年的林海音真的是什么都問,就像媽媽說的“總是問、總是問”。哎,為什么童年時的林海音“總是問、總是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