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詩兩首》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
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齊讀)
師:我們走得太遠,爸爸媽媽會擔心。其實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同樣精彩,同樣生活得有情趣。(出示:童年的水墨畫)
師:在“街頭”,在“溪邊”,在“江上”,我們的快樂無限。(依次出示:街頭 溪邊 江上)
三、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一)自由讀詩
想想每節詩的主要內容,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詩的主要內容。
交流反饋出示:閱讀 釣魚 戲水
(二)賞析詩句
師:如果說“街頭”是一幅畫,你在這畫中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師:這是一幅怎樣的畫?(指名說,隨機解讀詩句)
用同樣的方式學習“溪邊”和“江上”這兩幅畫。(學生自由學)
交流
感情朗讀。
(三)鑒賞寫法
1.體會這兩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2.交流感悟。
3.師小結:
⑴ 《我想》是一首詩歌,《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
引導學生注意其中的區別:組詩有小標題;每一節詩歌寫的是不同的內容……
⑵ 《我想》是押韻的,《童年的水墨畫》不押韻:
引導學生朗讀這兩首詩,體會押韻和不押韻的區別,了解兒童詩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⑶ 《我想》描寫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語言比較跳躍。《童年的水墨畫》主要是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四、拓展延伸
欣賞兒童詩,包括:數學詩、圖像詩、童話詩、可以表演的詩、你也可以創作的詩
出示:
兒童詩的特點:
盎然的兒童情趣、豐富的兒童想象、天真而純粹的語言、童稚而優美的意境。
五、總結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有人說童年是人生的春天,那是最美的季節,我們何不采擷其中的一些,寫下來。你也可以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出示:創作兒童詩)
課后反思: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落實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維目標的要求,根據教材略讀課文教學“粗知文章大意”和“運用方法自己讀懂文章”兩大任務。我們的教學,重在引導學生自覺閱讀——自由閱讀——自能閱讀——自得收獲,即激發閱讀的興趣,自覺走進文章;以弄清詩歌主要內容為任務自由閱讀;以詳學一首,略學一組為教學安排;最后獲得知識、情感、能力方面的收獲。
在實施中,感覺有幾點做得還不錯。
一、變細碎的講解為學生的品析。如學習《我想》時,在了解了這個孩子一連串的夢想后,讓學生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個來誦讀,并說說喜歡的理由。盡管在學生交流時,這個隨機還是有痕跡,但至少讓學生能有個性地來解讀文本。如學習《童年的水墨畫》時,選其中的一首重點講:“如果說街頭是一幅畫,你在這畫中看到了什么?這是一幅怎樣的畫?”不知不覺中走進了詩歌的意境。
二、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上課一開始從一段話引出兩首詩,整體感知,接著學習兩首詩,最后把兩首詩放在一起來比較它們表達上的異同,從而領悟兒童詩的寫法。其次,課外詩歌的補充,也讓學生對兒童詩的特點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從課內自然引向課外。整體性、延續性都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