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楊氏之子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2.學會生字新詞。3.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閱讀理解方法,能根據注釋疏通全文,理解詞句,了解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教學難點體會語言的巧妙性。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教學過程集備意見一、 激趣,導入。1、請同學們聽老師讀這些句子,會讀的也可以一起讀。[演示文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則其惡者而改之。” —— 先秦 《論語》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先秦《孟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得馨。” ——唐 劉禹錫 《陋室銘》“然后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焉。”——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2、這些句子你熟悉嗎?他們是不是有什么共同點?3、在學生發言回答的基礎上小結:這些古文也叫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與現代漢語相比它們言簡意賅,語義深遠。剛才我們讀的這些句子都是文言文中的名篇名句。它們不但文辭優美而且充滿智慧。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化、優秀的傳統美德正是通過文言文記錄的。因此學好文言文,我們才能開啟祖先輝煌古代文明的大門,真正為我國燦爛的民族文化而驕傲。同學愿意學會閱讀文言文嗎?二、方法指導步驟一:誦讀指導,初讀課文,培養語感。1、今天是我們第一次學習文言文,有些同學心里一定在嘀咕有點難。不用擔心,文言文中不是有一句“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嗎?用文言文告訴我們的道理學文言文一定沒錯。因此學習文言文,先得學會讀。2、老師先范讀一遍,請同學們注意停頓。讀古文停頓停錯了,就會影響意思理解。比如我們以前讀過[演示文稿: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如果停頓錯了讀成[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就怎么也沒法弄懂意思了。請認真聽,用鉛筆“/”畫出停頓。3、對照屏幕,看一看,你聽到的停頓對嗎?不對的修改一下。 4、按畫好的停頓,輕聲自由讀課文。5、同桌對讀。6.指名讀,組織評議。7.小結:讀文言文與讀現代漢語有何明顯的差別?幫助學生小結:讀文言文速度要慢些、停頓較多。三、方法指導步驟二:利用注釋,疏通句意。1、導入:會讀課文了,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課文到底講了什么故事吧。讓我們學著嘗試文言文閱讀的第二個基本的方法,那就是——利用注釋疏通句意。其實這種方法,我們學古詩時已經實踐過。我們就可以連綴詞義,并適當補充一些詞,把文言句子解釋為現代漢語。比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根據注釋(曉:早晨、林子方:人名),解釋句子為:早晨,“我”走出靜慈寺送別林子方。[演示文稿:曉 /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注釋 曉:早晨、 林子方: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