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 導學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我能正確認讀文中注音的生字。
2.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我能與小組成員合作學會文中的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學習過程:
知識鏈接
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6月25日,美帝國主義唆使南朝鮮進攻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9月15日又糾集15個國家的雇傭軍,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在朝鮮仁川登陸,不顧中國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戰火引向中國的邊境,轟炸中國的安東(今丹東)等地。中國人民響應毛澤東同志發出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組織中國人民志愿軍,由彭德懷出任志愿軍總司令。于10月25日開赴朝鮮前線和朝鮮人民并肩作戰,抗擊美國侵略軍。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擊下,美帝國主義連遭失敗,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志愿軍用了3年時間取得了抗戰的勝利,又用了5年時間使頹廢的朝鮮人民有了家的樂園,其間志愿軍和朝鮮人民發生了許多感動人心的故事,而中朝兩國人民也結下了深厚的情意。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中國人民志愿軍在黨中央的指示下,分期分批撤出朝鮮回國。《再見了,親人》記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離朝回國時,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贊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更歌頌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之間的偉大而真摯的愛。
作者簡介
魏巍:(1920.3.6—2008.8.24),原名魏鴻杰,出生在河南鄭州一城市貧民之家。抗戰爆發后參加八路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底,奔赴朝鮮前線,和志愿軍戰士—一起生活、戰斗。回國后陸續發表一批文藝通訊,其中最著名的是《誰是最可愛的人》,表現出志愿軍戰士們的革命英雄主義、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文章發表后在全國有廣泛影響。“最可愛的人”成了志愿軍的崇高稱號和代名詞。《誰是最可愛的人》也在國內引起轟動,影響幾代中國人,至今依然留存在人們心底。《再見了,親人》就選自《誰是最可愛的人》。
學習任務
1、搜集抗美援朝戰爭,魏巍的資料。
2、默讀課文,初讀邊圈畫生字新詞,要求讀準字音,熟記字形,并通過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然后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識記理解生字詞的方法,掃清文字障礙。
我會讀:硝煙雪中送炭歌謠跺腳崎嶇噩耗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
b我理解的詞
雪中送炭:
阻擊:
崎嶇:
同歸于盡:
噩耗:
偵察:
深情厚誼:
3、自主、合作、探究
(1)我讀得好:小組內讀,相互評價,組內糾正。
(2)展示讀藝:全班匯報讀文情況。
4、當堂檢測:
a、讀拼音,寫詞語。
xiāo yān xué zhōng sòng tàn gē yáo duò jiǎo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