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蠟燭》第一課時
《半截蠟燭》第一課時
(教案及反思)
一、激qing談話,創(chuàng)設情景。
1、師:同學們,每當我們走進美麗的校園,走進寬敞的教室,你們的心情如何?
生:心里很開心
生:很興奮。
生:很輕松,因為能學到很多知識,能擺脫一些煩惱。
2、師:是啊,我們在享受和平帶給我們的這份安寧時,心情是愉快的,是輕松的,是幸福的。你們可知道?就在離我們不遠的也就是1939—1945年期間,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發(fā)動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的世界大戰(zhàn),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與學生一起說,讓學生與老師、文本產(chǎn)生共鳴)。這場戰(zhàn)爭先后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加入,20億以上的人卷入了戰(zhàn)爭,大約有九千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三千萬人流離失所。今天學習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樣一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故事中這個家庭的男主人就犧牲在這場為正義、為和平而戰(zhàn)的斗爭中。讓我們乘上時光列車,倒回到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走進這個普通的法國家庭,去感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中到底蘊含著什么?
[反思:現(xiàn)在的學生對于戰(zhàn)爭是陌生的,對于戰(zhàn)爭所帶來的危害更沒有親身體驗,最多是從書本或是電視、電影等音像資料中間接獲悉。文中出現(xiàn)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對學生來說比較遙遠。所以我把創(chuàng)設情景與介紹二次大戰(zhàn)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感受和平所帶來的快樂輕松時,回顧戰(zhàn)爭年代所帶來的災難,通過對比體驗“樂更樂,苦更苦”;從而為學生學習本文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景,也為學習本文確立一個基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用自己的話概括時要注意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
生速讀課文。
指名回答。(三個學生發(fā)言,師相機評價)
2、同學們聯(lián)系這個故事是在我們常人眼里最普通不過的 ?(生答:半截蠟燭)
師板書“半”,指名書寫“截”,要求其他學生在書上寫一寫“截”。
師完成板書,生齊讀板書。
3、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這是半截 蠟燭?圍繞這半截蠟燭展開了怎么樣驚心動魄的故事?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與學生交流。
指名回答問題,師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并相機板書:
( 點燃 重新點燃 奪 回
吹 熄 端 走 端上樓)
[反思: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是高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要求。抓住文章的中心線索學習課文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主題、扣住中心。但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的問題太零碎,扶得太多,反而影響了學生的整體感知。如:是誰發(fā)現(xiàn)了蠟燭?他是怎么做的?接著誰又怎么做了?……課后與聽課老師交流覺得,第三步可以這樣問:“課文中的半截蠟燭出現(xiàn)了幾次危機?從中你感覺這是半截什么樣的蠟燭?”看來自己在設計問題時還得多動腦,力求簡潔精到。]
三、賞讀課文,體會情感。
1、請同學們放聲地讀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與同桌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也可以把自己的體會寫在這些句子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