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教學設計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贊,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2)、小結: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說藺相如說璧有毛病,這是在說謊嗎?你能體會出什么?
(藺相如機智、聰明……)
(3)、指導朗讀:讓我們機智聰明地讀出“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3、讓我們接著交流你對第二、三句話的理解。
(1)課件⑥出示第二句藺相如是怎樣說這句話的?理“直”在哪里?
請大家默讀2到8自然段,劃出重點句,組織好語言,替藺相如來擺擺這個理。(師生共同討論交流)
(2)導讀:
是啊,拿城換璧是你秦王提出來的,我把和氏璧給你送來了,你卻不交城。理由充分,說話才有氣勢。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
(生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有理有據,所以藺相如面對的雖然是虎狼之國的秦王,卻仍然毫無懼色,言語中字字擲地有聲。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
(生齊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3)小組討論交流:藺相如真的撞嗎?(引導:秦王對和氏璧是愛不釋手,藺相如已看在眼里。這是藺相如使的“金蟬脫殼”之計。)
(4)、除了金蟬脫殼之計,藺相如還用了幾個計。請大家接著讀書,看看誰能讀出來?
(生讀書后交流,師相機引導:“緩兵之計、瞞天過海、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
(5)過渡: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趙國。藺相如心里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了。所以到了舉行典禮的那一天,他進宮見了秦王才會怎樣說?
(6)引讀課件⑦:藺相如大大方方地說——
(7)討論交流:藺相如難道不怕秦王殺他嗎?這可是欺君之罪呀!請大家再讀藺相如的話,揣摩一下秦王當時的心理。
(相機指導:藺相如已揣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殺了藺相如也沒有用。反而落下不講信用的惡名,讓天下人恥笑。)
(8)導讀: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藺相如已經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會殺他,所以才會大大方方地說——
(生齊讀“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9)、你們讀出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來?(不畏強暴、機智勇敢)
3、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趙國,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氣氣地送回了趙國。咱們懸著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來了。讓我們靜下心來想想:藺相如決定接受趙王讓他帶璧入秦的使命時,他心里有把握嗎?請大家讀書,找出文中的句子來。
“我愿意帶著這塊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a、指名讀后自由讀。
b、你們又讀出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來?(交流:“自信、胸有成竹”,相機指導朗讀)
4、總結提升:“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一切盡在掌握。這就是大智大勇的藺相如。正是有了這樣的(大智大勇)板書,才敢帶璧入秦,最終完璧歸趙,這個 “完”是什么意思?那你說還有什么也完好無損地帶回了趙國,是啊!是趙國的尊嚴,藺相如憑著過人的機智和超人的膽識,用他的那張嘴和秦王針鋒相對。不僅 “完璧歸趙”,還讓秦國沒有理由對趙國動兵。你們說說,他這張嘴是耍嘴皮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