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教案①
二、瀏覽教材,初步感知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
1、瀏覽閱讀材料,感興趣的地方可以讀得仔細些。
2、簡單交流各自的感受與收獲。
三、明確本周本板塊的主要活動要求
1、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資料,了解信息傳遞的方式及其變化。調查家人感興趣的信息,并進行簡單分析。
2、開展調查,了解現在主要是通過哪些途徑來獲取信息,認識信息與我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密切關系。
3、通過討論或辯論,能夠正確使用媒體,辨別信息的良莠,自覺抵制不良信息。
4、布置作業:
收集資料:你知道人類或者動物傳遞信息有哪些方法?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閱讀交流資料,了解傳遞信息的各種方法以及方式的演變。
〖學習過程〗
一、引入
信息的傳遞,使人們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人們怎樣把信息告訴別人,又是怎樣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的呢?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二、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
人類或動物傳遞信息的各種方式:
1、小組內交流、整理、歸類。
2、全班交流:收集各種傳遞信息的方式和信息的表現形式:
如:飛鴿傳書、驛站傳遞、放火箭信號彈、鑼鼓傳令、書刊、報紙、廣播、電視、電腦、網絡等方法傳遞信息。
三、閱讀課文《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因特網將世界連成一家》
1、掃清閱讀障礙:把文中生詞找出,讀讀,質疑。
2、默讀課文,思考兩篇課文中介紹的傳遞信息的方式的優缺點。劃出有感觸的句段,寫上批注。備交流。
3、交流閱讀收獲,師相機整理:
⑴ 古代信息傳遞方式的特點:
① 速度慢:
《“我們勝利了”》《裝在瓶子里的信》。
② 不精確:
《烽火戲諸侯》。
⑵ 因特網傳遞信息的特點:
① 速度快。
② 多媒體。
③ 不受地域阻隔。
四、整理全課
小組合作,整理本節課各自收集的資料,歸類,用自己的方法體現信息傳遞方法從古到近的不斷進步,體會信息傳遞速度、質量的飛速發展。
1、提示學生,可以制表。
2、交流:展示各組的資料整合情況。
3、出示表格,總結歸納:
〖資料鏈接〗
人類最古老的媒介不是別的東西,而是人的身體本身,人們使用手、臉等身體部位來進行動作、表情等非語言傳播。然后才產生了語言。 一些人類學家認為,語言是在10萬年前出現的。
大約紀元前2萬年左右,人類用圖畫來表達他們的思想。他們的作品今天在法國北部的山洞里依舊可見。他們在這些洞壁上留下了馴鹿、野馬和一些滅絕的動物的繪畫。在史前的不同時期,這些壁畫一定是由那些最富創造力的人類創作的,是史前人類最原始的媒介之一。
人們還在樹上刻標記以指明路線,用堆石頭表示方向或邊界。在有文字以前的社會中,人類把表達深遠意義的裝飾性圖案做在陶器、編織物、雕刻和其他簡陋的日常用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