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相關鏈接
一、什么是信息信息,不是新冒出來的事物,本來就廣泛存在于自然與社會之中。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依靠太陽東升西落帶來的信息確定時間的。南雁告春,是動物帶來了春天的信息;一葉知秋,是植物送來了秋天的信息。
學生坐在教室里學習,與親友、朋友們通信,看電影、電視,也是在接受信息。信息包含了人們以往不知道或者不能確定的東西。因此,消息、新聞、報道、資料、情報都是一種信息。知識也是一種信息,是經過人們提煉、加工、系統化了的信息。
二、信息的特點
信息是活的,是在不斷擴充的。牛頓是偉大的科學家,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牛頓那個時代,就會感到那時的信息少得可憐。也可以預計,再過30年、100年,信息會多得令人吃驚。我們掌握的信息越多,用得越多,用處也越大。
信息是可以壓縮與還原的。比如,很多復雜的現象,可以歸納成一條簡明的定律;一大堆數據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方程式來表達。這就是說,人們能夠對信息進行集中、綜合和概括。同時,也能將壓縮了的信息展開。
信息是可以存貯的。遠古時代人們只能用大腦來保存信息,后來有了文字,就用文字來記存各種信息。今天,人們還可以用電子計算機及其他自動裝置保存信息。
信息也是需要加工的。例如,4×6-7=17,就是一個簡單的信息加工。等號左側是原始信息,右側是加了工的信息。將英語譯成漢語,也是信息加工。英語是原料,漢語是成品;后者對中國人更有用。此外,像經營決策、情報檢索、資料分析、自動控制,甚至下棋、打撲克都是一種信息加工。
過去,信息加工大多依靠人的大腦來完成。在信息量小、變化緩慢的時代,大腦還能對付。到了今天,信息迅速膨脹,瞬息萬變,競爭激烈,只依靠大腦進行信息加工已經不行了,信息加工也要機械化自動化,就非用機器不行了。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就是用來進行信息加工的機器,它能夠以超凡的速度、驚人的記憶力,來完成大腦所無法完成的信息加工。加工業的發展,建立了以各種機器為基礎的工業,帶來了工業化的社會。信息加工的不斷發展,毫無疑問,將建立起以各種電腦為基礎的信息工業,將人類引入信息化的社會。
三、信息的傳輸
兩千多年來,人們不斷更新、改進傳遞信息的方法。直到近代交通工具問世,世界上才形成龐大的郵政系統,信件報紙甚至包裹都可以通過火車、輪船、飛機運往世界各地。
但是,以往的改進只著眼于通信的方式,而電報、電話、廣播的出現,則使信息完全脫離了信件的形式。1844年,莫爾發明了電報。后來,貝爾和沃特林發明了電話。
1902年,史特波菲德又發明了無線電廣播。這樣,信息變成電磁波發送出去,幾乎在發送信息的同時,人們就可以通過收報機、電話機、收音機了解到消息的內容,這可真是通信史上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啊!
人們仍然不滿足,他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電報電話日益普及,輸送信息的電線電纜像狹窄擁擠的公路一樣,經常“堵車”,不是占線就是串線。于是,科學家想出了激光通信的辦法:一束光纖通信的容量是銅線的25萬倍,一條光纜可以通一億條線路。就是說,兩億人可以同時通話而互不干擾。激光通信被迅速采用,20世紀80年代末,跨越大西洋的6000公里海底光纜已經鋪設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