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教學設計
(1) 同桌輪流做船夫,以桌面代替河面,文具盒、書本當船只,一人演示,一人配音;(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在動手操作中領悟課文內容。)
(2) 指名上臺演示:
以黑板代替河面,師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上小河道、小艇,誰當船夫拿一只小艇邊在河上行駛,邊介紹。
(3) 評價:
(4) 朗讀,船夫技術這么高超,怎么讀才能表現出來呢?
7、(1) 在威尼斯,小艇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體現在:
誰 坐 干什么
商人 小艇 ?
青年婦女 去郊游
老人全家 上教學禱告
看戲的人們 回家
試想:還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坐交通工具工作、學習?
(想象是思維的載體,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驅力,通過想象培養學生發展思維的能力。)
(2)、 再播放威尼斯風光片,師根據文章內容做介紹,欣賞這么美麗的風景,各位游客,你有什么想說的?如果你是船夫,面對各種各樣的人,你又想說些什么?
指名扮演游客、船夫的學生進行口語交際。
(“說話”是我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而語言教學中,說話訓練尤為重要,在此設計讓學生當船夫,游客,就在于讓學生不僅新奇,而且把課文內容內化吸收為自己的知識,達到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拓展延伸
回家當導游,把威尼斯的風光介紹給家中的親人。
四、課后反思:
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注意了以下兩個方面:
(一)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質疑創新精神:
開頭看完風光片后,讓學生質疑“說說課文會寫什么?從而歸納出本節課的學習目的,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時,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讓學生說如果自己是游人、船夫會說什么,并扮演,這樣學生將書面文字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二) 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國家新課標中指出:“語言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看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而課堂教學應是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主戰場。我在這節課中,注重語言的積累、運用,注重朗讀、默讀、語感的培養,還注意學生的評價能力、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在學生讀、說、聽、演的整個學習活動中,時時體現出學生自主實踐活動,伴隨著學生的活動,教師適時調控,使學生的身心始終在高度的興奮和激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