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教學設計
(7)一個“緊鎖”,一個“敞開”敵人的目的是什么?(誘惑革命戰士投降)
引導學生分男女生比較讀這兩句。
(8)這個時候“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師引讀 )
“一個聲音”是誰的聲音?(反動派)
“高叫”又是什么意思?從這個詞你能想象出敵人是怎樣的一副嘴臉?
他們陰險惡心地叫什么?(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11)這“爬”是真的爬嗎?而是什么意思?假如你就是誘惑革命者的敵人,你會怎么說這句話?自己試一試。
(12)請生讀、生評、再讀、齊讀。
(13)連起來再讀一讀第一節詩歌。
過渡:面對敵人的誘惑,葉挺是怎樣回答的?(師引讀:“我渴望自由……)
第二個自由:
(1)在這里文中第二次出現了自由,葉挺想不想得到自由?(想)從哪個詞可以看得出來?(渴望)
(2)是的。自由,誰不向往?誰不渴望?但敵人要給的“自由”和葉挺想要的自由一樣嗎?(不一樣)
對,敵人給的是所謂的自由而葉挺想要的是什么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
(3)而且,這種所謂的自由還要怎樣才能得到?(從狗洞子里爬出)
(4)從狗洞子里爬出,葉挺愿意嗎?(不)
(5)所以他是怎樣回答的?(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他的意思嗎?(人的身軀不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分兩組比較讀這兩句話。讓學生邊讀邊體會哪個句子更好?好在哪里?再帶著體會讀,讀出將軍寧死不屈的決心。
(6)齊讀第二小節。
(7)看來敵人用“自由”來誘惑革命者,根本無法達到革命者投降的目的。此時,你覺得敵人還有可能用哪些辦法讓革命者投降?
(8)是啊,當敵人無計可施的時候,他們往往就會用死亡相威脅。當年蔣介石派葉挺軍校的同學去勸葉挺投降,葉挺不但沒有同意,而且還把眼睛一瞪說:“要砍腦袋,就砍吧!頭可斷,血可流,志不可屈!”接著蔣介石又讓葉挺的親人去勸降都一無所獲。無奈之下,他只有親自出馬。威脅葉挺說:“你服從我,你一定可以得到成功。不然你就算完了。”而葉挺卻回答到:“我不能這樣做,你槍斃我吧!”
過渡:所以說,葉挺最終的選擇是什么?(寧死不屈)
那他就失去了自由,但他卻得到了什么?(永生)板書:得到永生
用文中的詩句是(我應該在熱血和烈火中得到永生!)
這句話在文中哪里?(第三節)
第三節
1、自由讀第三小節,思考“永生”的意思。
2、“永生”什么意思?(指雖死猶生,浩氣永存,精神不朽)
3、是啊!有的人死了,他的一切就隨著生命的逝去,而煙消云散。而有的人死了,他的精神卻永遠活在人們心中。因為他們義無返顧地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個細胞,每一滴鮮血都交付給了國家的興旺,民族的振興。他們為了國家、人民不懼煎熬、不懼死亡。因為他們心中都有個希望、有個信念——“那一天” 一定會到來。他們盼望哪一天?
4、“有一天”是哪一天?
師:就是革命勝利的那一天,也就是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的那一天。
5、誰能說一說讓革命取得勝利的“地下的烈火”指什么?(革命的烈火,指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的巨大的革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