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掌握五個生字的書寫及組詞,并能正確書寫
2、 抓住關鍵詞語,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和作用,進而讀懂全詩,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
3、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
4、 感受葉挺將軍對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治的憤慨,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獻身的壯志豪情。
教學重點: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學習葉挺將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的憤慨,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獻身的壯志豪情。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中兩個“自由”的含義
教學準備:查閱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 談話導入,介紹時代背景
1、師:同學們,上周我們領略了別致有趣的地名文化,今天我們將要學習與尊嚴有關的首篇課文《囚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從題目中我們可以看出這首詩是葉挺同志在什么環境下寫的?(在囚室,監獄里面寫的。“囚”在這里指的是1942年葉挺被囚禁在重慶歌樂山“中美特種合作所”渣滓洞集中營內寫的。)有誰能為我們介紹下葉挺將軍及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呢?(指名回答,師補充)
2、介紹時代背景
作者葉挺曾擔任過國民黨革命獨立團團長,1927年先后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抗戰時任新四軍軍長,1941年皖南事變時被國民黨非法逮捕。此后葉挺被長期羈押,長達五年。1942年初,葉挺被押到重慶。蔣介石、陳誠先后出面以高官厚祿相誘,葉挺一次又一次嚴辭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完全破產后,就把葉挺長期囚禁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囚歌》是他被囚禁在重慶歌樂山渣滓洞集中營時,于1942年11月21日,用鉛筆寫在牢房墻壁上的一首詩。這是一首用生命和鮮血寫成的詩,展現了一位大無畏的無產階級戰士的凜然正氣,視死如歸的革命情操。
二、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課文第一小節,思考“人”和“狗”各指什么?“一個聲音”又指的是什么呢?(人—革命者、真正的人;狗—革命隊伍里的叛徒;一個聲音—國名黨反動派卑鄙無恥的威逼利誘)(板書:威逼利誘)
2、師:真不錯啊,那你們能說說“為人進出的門”和“為狗爬出的洞”各指什么嗎?這邊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為人進出的門—指革命者和真正的人走的門;為狗爬出的洞—指讓叛徒走出牢房,只要他出賣革命,就給他所謂的“自由”)(對比,將人和狗對比)
3、師:是啊,當我們知道了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者的威逼利誘和丑惡嘴臉,朗讀這一小節該用什么語氣來讀,你們先試著讀一遍,一會老師請幾位同學來試試(其中“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這句詩寫出了敵人對革命者的誘騙,“自由”不過是一種誘餌,朗讀時要讀出敵人的陰險狡猾,所以“自由”要讀的虛偽、輕浮、聲音要拖長些)
4、師:真不錯啊,讓我們一起讀一下這一小節,把該體現的語氣和感情都讀出來。邊讀邊思考:這一小節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敵人的憤怒,對叛徒的厭惡和痛恨的思想感情)
5、師:同學們都品味的不錯,這一節詩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者的威逼利誘和他們丑惡的嘴臉。當時擺在革命者面前有兩條路:一是堅貞不屈,意味著失去自由,甚至生命;一是充當叛徒,出賣革命,將得到自由。作者選擇了哪一條路呢?請大家繼續讀第二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