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囚歌》是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八單元尊嚴里的一篇詩歌,寫葉挺將軍在敵人暗無天日的監獄里忍受著敵人的殘害,但是他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革命者誓死如歸的凜然正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板書:囚)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個字嗎?他叫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是囚字,人被關在了監獄里。。。。。。
{通過讓學生觀察“囚”字的字形,推斷出它的字意,讓學生從字形上解決詩歌題目的含義,同時,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文字的魅力)
師:是啊,同學們,在很多年前,無數的革命英雄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新中國的建立,有的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被捕入獄,受著敵人的折磨和迫害,但是,他們堅貞不屈,頑強地進行著斗爭,同學們,你們看他們是誰?(教師一邊出示劉胡蘭和王二小的圖片一邊介紹他們的英雄事跡,第三張是葉挺的圖片,不作介紹)
(生活在21世紀的孩子,對于革命時期的歷史背景了解得不多,所以在此環節安排了劉胡蘭和王二小的介紹,目的是把學生帶入到艱苦的抗戰時期,讓他們體會英雄們的偉大,烘托課堂氣氛,又可以與他們課前收集的有關葉挺的資料相結合。)
師:同學們,他是誰?
生:是葉挺
師:課前,我們已經收集了有關葉挺的資料,快和你的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吧!
生(小組交流)
師:好,誰來說一說(學生匯報)
師:你們說得都很好,剛才有同學提到了葉挺在監獄中寫的一首詩《囚歌》,現在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這首詩。(出示課件:左邊是圖,右邊是詩的背景資料)(教師解說)
(課前安排學生去查詢相關資料,培養學生的預習課文的能力。在交流時,學生不僅互相傳遞信息,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還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了一些處理信息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囚歌》,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詞讀準確,句子讀通順,讀出詩的節奏來
生:(自由讀文)
師:現在我找三名學生來讀,其他同學注意聽,一會給他們作出正確的評價
(指名讀)
師: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生給他們作評價)
師:現在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注意剛才同學們糾正的部分
(本文是一首詩歌,節奏鮮明,讀起來瑯瑯上口,因此在朗讀上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師的范讀。在初讀課文這一環節中,引導學生把詩歌讀通讀順,讀出詩的節奏,為下一環節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像,在讀中得到感情的升華做好鋪墊,從整體感受詩歌內容)
三.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是葉挺被關押的地方,你是怎么想的?
生:(回答各異:可能說類似關押在這樣的地方很艱苦,很痛苦。還可以說葉挺的資料,1941年皖南事變時被國民黨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饒,湖北恩施,廣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還可以說,關在這樣的地方特別想出去,想擁有自由)
師:是啊,葉挺被關在囚室中也想擁有自由,但是敵人給他自由,他卻不要,這是為什么呢文中的兩處自由一樣嗎?(出示課件上的問題)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讀讀第一、二小節,討論屏幕上的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問題“詩中有兩個自由,它們的含義有什么不同”為突破口,讓學生去質疑探究,通過對比,體會兩個自由的含義。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然后,讓學生在讀中去解決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