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 教學設計
二、說目標。我分別是從字詞、朗讀積累和德育三個角度來確立了本課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教學的目標。重點是抓住核心句理解詩人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證。教學難點是能談自己經歷過的“微笑”,能結合自己的感受,模仿詩人來創作一小節詩或者自創贊美微笑的格言。
三、說教程。圍繞著確立的三大目標和重難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為三大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聽故事讀文本感悟微笑內涵。借助原一平的微笑這樣一個很貼近學生理解能力的故事,幫助學生把課文這首外國詩歌和自己的生活與思考聯系在一起,激發教師、學生與文本三者之間的交流,使課堂更具有實踐性和開放性。這個目標不容易實現:首先聽,就要求學生學會聽眾思考,發表看法;教師要快速整合學生思維的火花,把學生的感受和課文的表述、文章的內涵有機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其次看品,默讀、批注談感悟、感情朗讀等等的形式都必須為進一步理解微笑內涵這個目標服務,稍微把握不好就會兩極分化,要么過于繁瑣,要么就是研讀不透。為此,我準備了6個探究性話題,這6個問題各有側重,關于詞語對比的,關于比喻的妥帖與否的,關于寫作方法的,還有用事實說話的,總之要根據學生課堂的反映信手拈來,也就是既要預案,更要把握機會臨場生成。最終達到促使全班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初步背誦全詩。本環節計劃用時約20分鐘。
第二個環節是講述微笑往事體驗微笑價值。基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個理念,當學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我覺得應該珍視學生獨特的心理感受,發展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安排了一組“笑臉”,有目的地介紹總理、一對爸爸和女兒、貧困地區的孩子、咱們十小孩子的笑臉,讓他們感受到話題離自己很近,從而激起學生談話的欲望,發展學生的語言,達到了語文工具性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雙重功效。本環節計劃約 10分鐘。
第三個環節編創微笑小詩格言激發微笑情感。當學生的知識和情感都積淀到一個高度,我設計了讓他們編創小詩或格言,讓學生跳出文本,結合生活感受和語言積累來提升情感,也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我用了咱們學生自創的提示語意在喚起學生共鳴,消除畏難情緒。本人創作的同題小詩在這里只是起一個導向作用,既可以準備在學生冷堂時救急,也可以在學生充分表情達意后錦上添花,掀起一個高潮。本環節計劃 8分鐘。
結課:當課堂上寫的時間一長,部分學生注意力開始有些渙散時,借助一張大大的“笑臉”和一曲《歌聲與微笑》來吸引他們的眼球和耳朵,滲透德育教育。結課與開課首尾呼應,讓我和學生一起把微笑帶進課堂,帶著微笑走出教室,始終把握主題,緊扣重點。本環節計劃約2分鐘。
四、說教學準備和教具。課前和學生見面30分鐘,主要是掃除生字詞的障礙,其次是交流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增進彼此間的了解。課中采用的幾組課件、故事、提示語牌、自編小詩,都是用來激發興趣、產生共鳴和升華情感,同時起到突破難點的作用。
五、說板書。我的板書采用直觀式笑臉板書,內涵藏于中,情感顯于外,希望能給學生難忘的印象。
《微笑》一課教后反思
盛新萍
本課教學我把基調定位于“唯美”“清新”,不求大聲、不圖響亮、不需齊整,希望的是學生整體在學習后有些自己獨特的感受,對生活的感悟。授課之后感到亮點有如下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