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研討課《用目光傾聽》看課堂作業與閱讀教學進程藝術地融合
作為一名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最關注的問題莫過于如何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優質、高效。特級教師董耀紅常常告誡我們:“不要避諱基礎知識與語文技能的訓練,語文課堂就是要精講多練!” 特級教師楊國珍也指出:一節語文課中落實了8至10分鐘的作業時間為合格,而作業的內容與時間適當為良,在此基礎上作業時機也適當為優秀。在這樣的思想的指導下,我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如何將課堂作業有機地融入閱讀教學進程中。
在《用目光傾聽》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這樣設計教學環節:在學生初讀課文,對文章大意有所感知之后,讓學生完成《課堂作業》中的相關基礎題;接著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用結合重點詞句體會、聯系上下文體會、多形式的朗讀等方式一步一步地揭示“用目光傾聽”的深層含義,當學生心弦被撥動,對文章中心有所感悟之時,因勢利導請學生完成《課堂作業》中有關理解中心的習題;接下來,引導學生依據板書背誦文章重點章節,并完成本課其它習題。
同時,《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的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于: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在學生們積極參與的合作、交流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隨著心靈和情感的熏陶而提升。通過實踐我們發現,一節設計得當的語文課,是完全能夠將作業與教學進程藝術地融合的,作業的全程參與使得語文課堂更加緊湊高效、更加充滿動態的美感、更加富有語文味了。
以下就是我執教的閱讀課《用目光傾聽》的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1、師板書“聽”,你看到這個字,你的腦海中產生什么疑問了嗎?(怎樣聽?聽什么?)
2、師板書“傾聽”,怎樣聽呢?是傾聽。“傾”是個生字,(師注音)后鼻音要讀準,一起讀,好!(cai)昨天預習作業的第三題中問道:“傾”在這里應該選哪種解釋呢?(用盡力量),那么“傾聽”也就是用盡力量地——聽,全神——貫注地聽、聚精——會神地聽。
3、師板書“用目光”,讀課題之后,大家一定有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和想法,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讀詩!
二、自主學文并完成基礎性習題、批改預習作業
1、師:下面就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首詩,注意讀音和詩歌大意,好,自由地讀吧!
2、師:讀完全詩,相信大家一定對詩歌大意有所了解,下面請大家完成《課堂練習》中第四大題的第一小題,和語段閱讀的第二、三小題,題目不難,你們一定能完成好!你們做題,老師來為你們批改昨天的家庭作業也就是一、二、三大題。
生自由做作業,師批改預習作業一、二、三題
三、以理解性習題為線索導讀全文
1、師:第四大題的第一小題中問“媽媽一句話”是指?指名說:“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大家都是這樣寫的嗎?好!你是從哪里知道的?(詩歌第一節)好的,那就請你把這句話寫到黑板上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