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危險來臨時哈爾威船長是怎么做的,從而體會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鎮定自若,指揮有方,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抓住文中關鍵句段進行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通過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高大形象。教師可以適當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大膽地想象,再現當時的情景,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對哈爾威船長的敬佩和贊嘆之情。
2、引導學生學習哈爾威船長的臨危不懼、鎮定自若、指揮有方、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危急時刻,哈爾威船長所采取的措施,想象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場景,能夠簡單地描述出來。
2、通過人物的語言以及行為、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教師查找相關資料,如:《泰坦尼克號》主題歌。有關雨果的照片和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音樂,導入新課:
1、播放《泰坦尼克號》主題歌,引起學生聯想。
2、你們知道這首歌是哪部電影的插曲嗎?指名說說對《泰坦尼克號》影片的了解。
3、教師小結,導入,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劇,為此人們進行了很多的藝術創作,從而產生了許多凄美動人,慷慨悲壯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來欣賞雨果的《“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師板書課題)
4、 教師設置懸念,激發學生閱讀:那么《“諾曼底”號遇難記》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按要求自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圍繞下面的要求,同桌合作,自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通課文,同桌檢測認讀生字的情況,并交流識記和書寫的要點。
(2)找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并用自己的話簡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2、檢查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詞語,全班讀一讀。
(2)指名反饋生字的讀音以及書寫的注意要點。教師重點強調“薄、翹”兩字的寫法。
字音:“強”是多音字,在文中讀“qiǎng”“嗆”是多音字,在文中讀“qiāng”;“號”是多音字,在文中讀“hào”;“鑄”“忠”是卷舌音,“嘈”“梭”是平舌音。
字形:“薄”是上下結構,不能寫成左右結構;“甫”的橫折鉤要變成橫折;“翹”的左邊不能多一點;“序”的里面不能多一撇。
(3)開火車讀生字詞,在讀中鞏固認讀。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指名反饋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時間:1870年3月17日夜晚。
地點:從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島的航線上。
起因:霧大,全速前進的“瑪麗”號撞向了“諾曼底”號的側舷,將船身剖開了一個大窟窿。
經過:人們驚慌失措,你推我揉,船上一片混亂,哈爾威船長沉著鎮定地指揮人們有秩序地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