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 雨果的小說場面描寫真切悲壯,感人至深。《“諾曼底”號遇難記》以一位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忠于職守的船長形象,震撼著讀者的心靈。這篇文章是“危急時刻”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借助文本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是讓學生在閱讀中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行個性感悟;三是使學生透過語言文字體會運用語言、塑造形象的方式方法。就情節而言,本文是不難理解的,哈爾威船長的人格魅力也是不難認識的,但是作品是怎樣渲染這一形象的,又該如何讓學生從心靈深處去感悟這一形象,領悟作品的內涵,這是語文教學的特點和關鍵,也是執教本文的難點和重點。 教學實踐中,可以具體確定教學的主要目標:①充分閱讀課文,研究課文中的人物對話,揣摩人物心理,體會、賞析本文的語言特點。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個性化理解,學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交流,資源共享。③從虛擬情境的感悟遷移到現實生活的體驗,讓學生學會從名著中汲取養分,遷移學習、主動學習。難點是引導學生揣摩“一個偉大的靈魂”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誕生的,人們為什么視其為“一個偉大的靈魂”。 教學設想 本課教學需要從整體入手,不可把文章肢解,引領學生入境生情,自主發展,可以分四步進行:第一步,組織學生搜集資料,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具體措施是通過搜集網絡、圖書資料,了解雨果在法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價值。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安排他們閱讀雨果的原著,體會雨果的語言風格。第二步,學生帶著基本的見解展開自由讀書活動,讀準生字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初步了解文本的內容。第三步,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組內練習把自己的認識、感悟和體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在學生的自主討論和探究中,培養學生的積極質疑和主動探究的精神。第四步,說聽讀寫結合,體現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開放性,依據教材,超越教材,拓展教材,并引導學生學會寫讀書心得。 教學流程 一、夯實基礎,重視預習 充分重視課前準備活動,有計劃的安排以下準備內容:①以“雨果”為關鍵詞上網搜索和查閱圖書資料,充分了解作者生平、本文的寫作背景、作家的相關作品及創作風格等。②利用工具書,自主學習生字詞,掃清閱讀的障礙。有能力的同學進行初步的“批注式”閱讀。③有條件的同學搜集或者觀看電影《泰坦尼克號》,也可以閱讀相關電影劇本或者相關的資料,與《“諾曼底”號遇難記》進行對比學習。 二、渲染情景,走近文本 1.談話:同學們,“海難”這兩個字也許是任何一個航海的人都不愿意提及的字眼。大家想一想,結合你的所見所聞,談一談其中的原因。 2.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適時播放電影《泰坦尼克號》沉船的片段,在學生初步討論以后,加強視聽刺激,調動學生求解的欲望。